專利名稱:制造支架移植管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縫紉機,尤其涉及用在血管支架移植管的構造中的縫紉機。
背景技術:
支架移植管是用于血管之內的管狀結構。它們通常包括兩個部件一般由織物或者膜狀材料制成的準止血管,和由導線或者其它細絲狀金屬材料制成的強化材料。
管狀移植部件通常由聚酯織物織成的,盡管一些應用中使用了PTFE薄膜。移植管在金屬環上支撐,金屬環通常由導線形成,但是偶爾也從金屬管上通過激光切割或者相似的方法來進行切割。當附著到移植管,金屬環能夠在相對移植管的軸的一定角度定義單個平面,所述環能夠被褶皺,這樣它們能夠在移植管的表面上形成短圓柱表面,環可以被打孔或者被連接,這樣在移植管的表面產生一個長圓柱形加強部件。
在幾乎所有的設計中,加強環一般通過手工縫合的方式附著到移植管的表面。一些設計應用了成百或者上千的縫合,與附著這些縫合相關的時間和費用很高。不僅如此,保證每個縫線的質量的負擔是非常昂貴的,而且植入到病人體的裝置中的質量差的縫合尤其意味著對病人的身體健康產生危害。
還有一個生產支架移植管的要求是符合單個病人的解剖體組織構造。尤其是長度、直徑、錐度、二級錐度和支架移植管側分支需要為每個病人特制,這在支架移植管需手工制造時要占用幾乎無法實施的時間周期。
可選的解決方法在WO 99/37242(以本發明申請人的名義)中進行了說明,其中計算機化刺繡被用于生產隨后將被卷成管的扁平狀裝置。這種方法解決了許多與手工制造相關的許多問題,但卻形成接合線并且無法設計一些連續性的結構。
GB 2165559(倫敦大學學院)披露了一種手術過程中在諸如體組織的襯底中形成縫線的縫紉機。縫紉機利用吸力將襯底的折疊部分拖到機器中,這樣它就介于針和鉤之間。然后所述針能夠通過襯底的折疊部分供給線以顯露另外一邊,并與鉤上的線接合。此動作由沿著襯底移動的縫紉機重復,由此在襯底上形成縫線。此縫紉機不能夠被用來將線縫到管狀移植管的壁上,因為移植管不是足夠的柔韌從而使得移植管的折疊段能夠被吸入機器中。
美國專利4,502,159(施耐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一種通過將心包組織卷入管中并沿著管縫線來形成縱向的接合線而形成的管修補術的方法。但是,傳統中,縫線通過將線從接合線的一側傳到管的另外一側而形成。
美國專利4,241,681(Porter)披露了一種用于在防火織物的長柔韌管上縫紉一系列間隔加強環的縫紉機。機器包括一個長的管狀支撐,在其上工件被拉動,就像在臂上拉袖子一樣。提供了一種用于在工件中形成鏈狀縫線的固定縫線裝置,拔具裝置在形成縫線時在支撐上推動工件。
美國專利4,414,908(加羅密縫紉機有限公司)披露了一種縫合病人被切割的部分的縫合機。此機器包括針保持器(實際上為一對鑷子)和可滑動地安裝在針保持器上的梭式保持器。這意味著針相對梭不能在所有的自由度上獨立運動。尤其是,針保持器的運動以使針穿透管狀移植壁不可避免地導致梭在植入物的孔中的對應的運動。在實踐中,就不可能在操作針時而不導致梭對植入物的側壁產生影響,由此就有對植入物產生損傷的可能性。
在美國專利4,414,908的可選實施例中,梭被安置在桿上,桿可移動地和針保持器的縱向軸保持平行,針保持器在周向可圍繞梭式桿的軸轉動。這意味著針保持器的轉動導致針沿著離開梭一定距離的軸向路徑。這樣針就不能刺入管狀植入物側壁中。相反,其只是圍繞植入物轉動,并和孔的中央保持一定的距離。
發明內容
本發明被設計通過允許加強環通過縫合而附著來致力于上述提到的缺陷,縫合是通過由計算機控制的縫紉機所施加執行的。縫紉機包括許多新穎的裝置,所述裝置允許縫紉到窄管的表面和將導線或者其它結構縫合到管的表面。特別地,這些結構能夠被縫紉到管的內部或者外部表面上。
此處說明的機器能夠被用于生產其它包括有絲狀部件的管狀裝置,其中絲狀部件在和管本身形成的相分離的操作中被施加到管的表面。
WO 01/30269(以本申請人的名義)在本發明申請的優先權日之后被發表。其涉及一種方法或者裝置用于將線縫到移植管壁,例如以形成移植管支架。本發明是對其的改良。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將線縫到管狀醫用植入物的壁上的裝置,其包括植入物用支撐、驅動第一線通過壁并進入植入物孔的針、以及用于將第二線穿過植入物的開口末端進入所述孔的線軸,以和第一線組合形成一個縫線。
針和線軸優選地這樣放置,使其縱向軸位于同一個平面上。優選地,軸處在90°。
針和線軸的相對位置允許縫線在一個比傳統的縫紉機中可能的更為狹窄的環境中形成,由此允許縫線形成在相對較小直徑的管狀移植管的壁上。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將線縫到管狀醫用植入物的壁上的裝置,其包括植入物用支撐、驅動第一線通過壁并進入植入物孔的針、以及用于將第二線穿過植入物的開口末端進入所述孔的線軸,以和第一線組合形成一個縫線,其中延長的線軸支撐用于在植入物的孔內支撐線軸。
在優選實施例中,線軸支撐是一個具有凹處的桿,其中線軸可以放置在凹處中。
在可選實施例中,線軸支撐是線軸可在所述孔中自由移入和移出的滑道(runner)。優選地,滑道的形式是管,其中帶槽以允許針通過槽達到線軸。
尤其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線軸位于梭中,梭本身位于桿的凹處中,或者能夠上下移動滑道。
優選地,梭朝滑道的靠近針的路徑的側部偏置,這樣在使用中梭被放置以和第一線的環接合,這樣的偏置允許梭移動離開偏置足夠的程度以允許第二線被纏繞在或者離開梭。
在進一步的實施例中,至少梭的一個末端變窄并可選地彎曲,這樣當其方向如上說明的那樣保持在滑道中,梭的尖部和針的尖部以及縫合的環中央靠近。
在線軸安置在滑道中的實施例尤其適合小直徑移植管(也許自3至6mm),而線軸安置在桿的凹處中的實施例適合較大尺寸的移植管(也許自7至40mm)。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摩擦通過將第二線編織穿過梭或者線軸承載器上的一系列孔而施加在第二線上,孔的數目越大,制動效果更好。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裝置還包括用于拉緊所述第二線以促進縫線形成的裝置。用于拉緊的裝置可以包括被調整適于沿著梭的滑道獨立移動的陷入體和在梭相對陷入體的對側上的制動器,這樣安置使得在使用中第二線在其離開梭而通過陷入體和梭之間,并能在陷入體和梭之間克服制動器促使陷入體進入梭而陷入,以允許張力在形成縫線時被施加在第二線上。
在一個可選實施例中,用于拉緊第二線的裝置包括彈性金屬(諸如片簧)來陷入線。裝置可以包括用于將壓力施加到彈性金屬上的裝置以促進線的張緊;所述裝置可以具有沿著滑道移動梭的額外功能。這樣梭的移動可以通過作用在引導管的任一末端的推桿裝置而在實際上得以實現。
在進一步的實施例中,裝置可以以作用在線軸上的螺釘的形式而位于線軸上的可變閘,優選地通過O形環橡膠墊圈。
在還有的進一步實施例包括梭或者能夠轉動的線軸承載器,這樣第二線橫過其表面以增加作用在第二線上的摩擦,由此具有制動效果。
在一個實施例中,此處說明的制造機器通過能夠通過被生產的管的腔的線軸承載器(及其裝置)而形成兩個線鎖縫線。在制造過程中,引導管通過支架移植管的整個長度并在其任意一端凸起。引導管具有槽(可以沿著其整個長度),通過它針能夠接近梭。針在其尖部帶有環形縫合材料(或者任何線),兩個自由末端保持在支架移植管的外部表面。理想地,引導管具有非環形截面區域,這樣來提供由于形成縱向槽而失去的剛性。
引導管可以由至少一個材料成形條來形成,此成形條用于通過重力、磁力或者其它接近的常力作用來保持梭。材料的第二條可以和第一條結合形成管。
根據本發明中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將線縫到管狀醫用植入物的壁上的裝置,其包括植入物用支撐、驅動第一線通過壁并進入植入物孔的針、以及用于將第二線穿過植入物的開口末端進入所述孔的線軸,以和第一線組合形成一個縫線,線軸安裝在梭中,其中梭是至少部分長度上具有D形橫截面的延長部件。
優選地,針通過植入物壁和梭的幾乎為平面的縱向表面之間。
梭優選地包括放置在形狀近似為長、窄圓柱的線軸承載器中的線軸。理想地,線軸承載器橫截面不一定是圓形,但是優選地具有為平表面的特征,其和引導管的對應特征相對應,由此保持線軸承載器圍繞其長軸的方向。
針優選地成形以幾乎和移除截面平直(一個“切口”)以促進環的形成。這兒也許有一個對應段從梭上“移除”,以使針和梭固定在一起,從而在移植管中占據的空間比在傳統縫紉機中的要小。
在縫紉支架移植管的一項特殊要求是結構應該能夠用一個縫線的強度而相互依附在一起。在本機器中通過對線軸和針中的張力進行獨立控制而實現。對線軸線的控制已經在上面說明,針線的控制通過電學控制張力器在針的位置獨立操作而實現的。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將線縫到管狀醫用植入物的壁上的裝置,包括植入物用支撐、驅動第一線通過壁并進入植入物孔的針、以及用于將第二線穿過植入物的開口末端進入所述孔的線軸,以和第一線組合形成一個縫線,以及用于張緊第一線的裝置,其中用于張緊的裝置和驅動針的裝置獨立操作。
在第一線、第二線或者兩者的路徑中可以提供一個應變儀。
支架移植管制造機器需要在將強化結構縫到其表面上的同時來保持管狀支架移植管的裝置。支架移植管具有圓柱段和其中的錐形段,沿著植入物的長度,直徑的變化率可以具有幾個不同的值。支架移植管也可以分叉。
為了使支架移植管的表面以穩定的方式暴露給縫紉頭,機器中包含了一對依附裝置,依附裝置緊抓在支架移植管的任意一端的方式使得移植管可以沿其軸拉緊,沿著其軸移動并圍繞其軸轉動。不僅如此,移植管和依附裝置能夠圍繞移植管的表面上的一點或者許多點轉動,這樣被縫的移植管的壁自縫紉頭以一定的距離和(或者)角度保持。
根據本發明中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將線縫到管狀醫用植入物的壁上的方法,包括的步驟有使用針驅動第一線通過壁并進入植入物的孔;形成第一線環;將帶有第二線的線軸通過植入物的開口末端進入所述孔;將第二線通過在第一線中形成的環;閉合所述環以形成縫線;和將線軸從所述孔中退出。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針和線軸被這樣安置,使縱向軸被放置在共同的平面上,針在第二線通過第一線形成的環之前充分退出(優選地為完全退出)以使線軸不和針接觸。
尤其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實施了線軸承載器和針的下述移動順序●針通過支架移植管壁并在支架移植管中靠近引導管的相對側。
●針部分退出。
●梭被推進直到前端的尖部和縫合環相配合。
●梭可在此點制動。
●針進一步退出并能夠拖過支架移植管的壁。
●梭推進通過縫合環。如果線不足,梭的前部的形狀將更多的針線拖過支架移植管的壁并進入引導管以允許梭完全通過環。
在本發明的第六方面中,由此提供了一種用于將線縫到管狀醫用植入物的壁上的方法,包括的步驟有使用針驅動第一線通過壁并進入植入物的孔;形成第一線的環;將帶有第二線的線軸移動通過第一線形成的環;閉合所述環以形成縫線,其中所述環通過開始退出針而形成在第一線中,但是其中針的末端只有在梭和所述環配合后才從孔中完全退出。
本方法的優點是線軸和針的順序布置使得線的形成和現有技術中的方法相比(其需要針和線軸必須同時相鄰)能夠在有限體積中發生。
在縫線形成時第一線可以夾緊以產生足夠的張力來從梭上展開第二線。
驅動針的裝置也是具有新穎性的,并能在任何時候控制針的位置以允許針的控制獨立于線軸。傳統縫紉機采用凸輪裝置來將線軸的運動連接到針的運動,并需要每個部件的運動平滑連續。如在上述順序中所說明的,針和本發明的線軸可獨立控制,連續的運動也不是一個必要的條件。
在本發明的第七方面中,提供了一種用于將線縫到管狀醫用植入物的壁上的方法,此壁上具有基本平行壁的直段并具有帶有錐形壁的錐形段,包括的步驟有使用針驅動第一線通過壁并進入植入物的孔;形成第一線的環;將帶有第二線的線軸通過植入物的開口末端進入所述孔;將第二線通過在第一線中形成的環;閉合所述環以形成縫線;將線軸從所述孔中退出,其中植入物傾斜以使線軸沿其運動的軸幾乎和縫線將被形成在其中的壁平行。
為了協助放置在植入物表面上的放置特征,可以增加許多導線或者加強處理特征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種將增強導線附著到醫用植入物的表面的方法,包括的步驟有確定導線將被附著的位置;將導線放置在靠近所述位置;使用針來移動導線更加靠近所述位置;和使用所述針在表面上形成縫線。
針優選地位于導線的一側,此側和導線依附的位置相反,針尖放置在表面平面和表面平面平行的導線的切線平面之間,移向所述位置這樣其接觸導線并將其移動靠近所述位置,并被移動幾乎垂直于表面以在此形成一個縫線。
方法的步驟被重復,針被布置在第二圈以將導線移動更加靠近形成在第一圈中的縫線,線通過自第一至第二縫線的導線之上并由此將導線依附到靠近所述位置的表面或者所述位置的表面。
裝置優選地包括用于確定移植管表面水平并控制針相對所述水平的高度的裝置。這可能只是參照移植管表面的開環控制軟件,盡管可以提供傳感移植管表面的裝置,提供的反饋軟件用于控制針的高度。
這允許導線在管狀移植管的表面精確定位,定位步驟包括到縫紉步驟中并產生有效、迅速的工藝。這也使導線回復到其真實的形狀,避免需要傳感導線的準確位置,并避免針擊打導線而損壞的情況。
在優選實施例中,方法包括變形導線的步驟以將預定形狀的導線附著到移植管而不需要將導線預成形到那個形狀中。
根據本發明中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將加強(或者其它)細絲附著到管狀醫用植入物的裝置,其包括植入物用支撐、驅動第一線通過壁并進入植入物孔的針、將承載第二線通過植入物的開口末端并進入所述孔的梭,以形成和第一線組合的縫線并將加強細絲附著到植入物壁,其中此裝置還包括加強細絲用支撐(諸如工作臺),支撐相對植入物可以移動使得加強細絲在附著到植入物之前可以放置在植入物上(優選地在張力作用下)。
在支架移植管的一個實施例中,導線加強環由被形成為扁平、Z字形的導線的一連續段形成。為了將導線應用到支架移植管,其被保持在移動盤上,移動盤上包含帶供給裝置。進料器將導線彎曲推下盤以和沿著植入物長度附著的線相對應。盤從一側移到另一側以允許導線圍繞支架移植管的周圍被供給。通過使用這種裝置,支架移植管可以自動地從移植管的部件和預成形導線加強裝置組裝。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種裝置,該裝置用于在導線附著到醫用植入物之前,成形一段由一塊記憶金屬形成的加強導線,包括用于保持和分發導線的裝置、將導線以需要的模式放置在植入物上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還另外包括用于局部加熱導線的裝置以將導線在附著到植入物上之前固定成所需要的圖案。
上述允許自動制造更寬范圍的支架移植管的系統改良包括一種裝置,此裝置在其附著到支架移植管之前對導線進行形成合適的彎管。這樣的裝置包括一卷線和供給裝置以及至少一對卡爪,卡爪包括彎管所需的直徑或者能夠一起使用來形成所需直徑的彎管。在卡爪抓住導線時開始施加熱,導線采用通過卡爪的曲率半徑或者通過卡爪對相互放置的方式而限定“設置”。很方便地,熱通過經過導線的電流或者通過直接加熱卡爪而施加,盡管其它裝置也廣為人之。理想地,卡爪由工程陶瓷材料構成,此材料具有形成導線的強度和抗熱性,但是絕緣屬性要求能夠在導線中通過電流。
其它將施加到支架移植管表面上的結構也要求形成,但是不需要熱或者大的力來實現必須的“設置”。這樣一個結構的例子就是可以由具有高原子數的金屬或者從包含金屬或者具有相似原子數的鹽的聚合體形成的不透射線標記物。一種合適的金屬是鉭,其具有高延展性。
在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中,由此提供一種裝置,用于將導線(優選地為標記導線)附著到周向圍繞植入物并軸向沿著植入物的管狀醫用植入物的壁上,包括植入物用支撐、驅動第一線通過壁并進入植入物孔的針、用于將第二線傳輸通過植入物的開口末端進入所述孔的線軸,以和第一線組合形成縫線而將導線附著到植入物壁,還包括管,通過管導線能夠被供給以在附著到植入物之前將導線放置在植入物上合適的位置中,其中所述管被調整適于從垂直于植入物縱向軸的第一位置移動到平行于所述軸的第二位置,以加速導線在植入物上的定位。優選地,管可以被放置以從任何圍繞針軸的方向供給和針相鄰的導線。可以提供緊帶輪來往所述管下供給所述導線。
所說明的機器有利地包括一卷鉭線或者類似的具有合理不透射線的細絲材料以及引導孔或者管。引導孔或者管的方向由計算機控制,這樣依靠支架移植管的運動(即或者是圍繞軸的轉動或者移動),細絲材料能夠在縫紉頭沿著支架移植管表面移動的軌跡供給出。由于細絲材料的可延展性,其能夠被安置以周向圍繞支架移植管或者和其軸相平行。
通過改良,裝置能夠被改造適于沿著支架移植管的體螺旋包住導線,這允許加強裝置的其它設計能夠被附著或者其它圖案的細絲結構被附著到植入物的表面。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一些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其中圖1顯示的是根據本發明的裝置的透視示意圖;圖2顯示的是根據本發明的梭的部分截面圖;
圖3顯示的是在圖1中引導管中的圖2中的梭的可選實施例的部分截面的端視圖;圖4A顯示的是根據本發明的梭的可選實施例的透視圖;圖4B顯示的是根據本發明的支撐的透視圖;圖4C顯示的是圖4A中的梭安置在圖4B中的梭支撐中的透視圖。
圖5A至圖5D示意說明了根據本發明中裝置的將導線附著到移植管的表面的操作。
具體實施例方式
轉至圖1,縫紉機1包括基部2,其上安置縫紉臂10、梭管20和支架工作臺30。
移植管5由一對夾子(未示出)在移植管5的任一末端所保持,梭管20經過移植管5的腔并通過梭管支撐25在任一末端支撐,梭管支撐25也安置在基部2上。
縫紉壁10安裝在車架3上,車架在平行和垂直于梭管20的方向上(分別由箭頭A和B所示)由車架驅動4所驅動,這樣縫紉臂10可以相對移植管5如所需的那樣放置。
縫紉臂10包括針頭11,針頭11在車架3的邊上凸起,縫紉臂10還包括能夠相對移植管5上下和邊至邊(所謂的“針擺動”)地被針擺動驅動(如箭頭D所示)驅動的針12(如箭頭C所示)。針頭11控制頂部線(未示出)的布置,頂部線自線軸(未示出)通至縫線接合器15(使用縫線接合器電機16控制),通過針12的眼然后和頂部線張緊器14配合。
用于在移植管5的表面上形成支架的導線被預成形放置在支架工作臺30上,其通過支架工作臺驅動31如箭頭E所示的方向被驅動到相對移植管5中的位置上。導線(未示出)在通過附著到縫紉臂10上的導線引導32被縫紉到移植管5上時被保持到位。
轉至圖2、3,梭40包括用于承載底線(未示出)的線軸41和線軸41用線軸承載器44。線軸41的形式是具有窄中央軸42的長線軸,圍繞中央軸42能夠纏繞底線,還包括末端滾筒43,圍繞其使得線軸41能夠滾動,這樣線能夠從軸42展開。線軸41松散地放置在線軸承載器44的中央腔中,以使得線能夠輕易地從線軸41上退繞。
線軸承載器44形狀是伸長的,并具有自線軸承載器44的縱向軸沿邊放置的不對稱頂部45,以便和一圈頂部線配合,這將在下面說明。線軸承載器44的體(和頂部45相區別的那部分)具有通過平側面46和與平側面46相對的曲側面而相連的平行頂部和底部壁。此形狀和梭管20的內部腔的形狀對稱,這樣梭40能夠輕松地放置在梭管中,其平側壁46幾乎和梭管20的平側壁22相平行。使用這種方式,梭40能夠沿著梭管20前后縱向移動,但是被防止圍繞其縱向軸轉動,因為側壁46比概念上的梭管20的曲段的內部直徑要長。
需要注意的是圖2、3中說明的是稍微不同的實施例,因為線軸承載器44的內部形狀稍微不同。但是,功能沒有變化,尤其是壁46在兩種情況下都是為了放置線軸承載器44在梭管20中轉動。
圖3也說了了梭管20中的槽21,通過其針12能夠在縫紉的過程中(下面說明)穿過它。
圖4A說明了梭50的可選實施例,包括具有中心軸42和上述說明的末端滾筒43的線軸41,以及線軸承載器51,所形成的線軸承載器51幾乎和上述說明的線軸承載器44相似,除了線軸承載器51的端部52在形狀上圍繞包含其縱向軸的垂直平面相對稱。
圖4C顯示的是梭50放置于梭桿53的凹處54中,放置在其上的情形顯示在圖4B中。梭桿53中也具有槽55,安置在包含其縱向軸的垂直平面中。
轉至圖1,梭驅動電機26操作以驅動梭驅動臂23在箭頭F方向進入或者離開梭管20的任意一端,以沿著梭管20前后移動梭40。
梭線張緊器24操作以通過增加片簧47的壓力來張緊線軸41上的底線,以在片簧47下夾住底線,由此施加張力。
移植管5相對梭管20的位置能夠通過移植管床高度驅動6來調整,其相對梭管20(在箭頭G的方向)上下和自一側移至平行梭管20的縱向軸(箭頭H的方向)一側移動移植管床7(移植管5安置在其上)。
如果必須傾斜移植管5(例如在錐度位置表面上縫紉時),那么就可以通過移植管傾斜驅動8來進行,其在箭頭I所示的方向升起或者降低移植管5的一個末端。移植管5通過移植管夾在任意一端轉動而圍繞縱向軸轉動(在箭頭J的方向上)。
下面參照圖1至圖3來說明縫紉機1的操作。
移植管5通過將梭管20從梭管支撐25上分離并將移植管5傳遞到梭管20之上而放置在梭管20之上,這樣梭管20通過移植管5的腔。移植管夾(未示出)然后操作以配合移植管5的任一末端,移植管5相對針頭11通過移植管傳高度驅動6和移植管傾斜驅動8的操作而正確放置。移植管5圍繞其縱向軸的轉動以保證支撐導線將被縫紉其上的移植管5的表面能夠自基部2面朝上部。
用于在移植管5上形成支架的支撐導線在支架工作臺30上預成形,其通過操作支架工作臺驅動31而放置在移植管5的表面上。支撐導線通過縫紉臂10上的導線引導32而在位保持在移植管5之上,反過來通過機架驅動4的操作而被驅動在位至驅動機架3。
上述過程將支撐導線相對移植管5大致定位。支撐導線可以通過操作針擺動驅動而進行準確定位,這將參照圖5A至圖5D來進行說明帶有頂線61的針12首先定位靠近支撐導線60,然后下降(箭頭C)至恰位于移植管5的表面之上。針12然后通過針擺動驅動推動導線60靠近前面的縫線而往旁側移動。針12然后被往下驅動通過移植管5的壁,在位置62靠近導線60。
一旦針12完全刺入移植管的壁,其通過梭管20中的槽21,這樣針12的末端被放置朝向自槽21的末梢的側壁末端。針12然后部分退回,這樣頂線和移植管5壁之間的摩擦導致在梭管20之內的頂線中產生環。
梭驅動電機26現在操作在梭驅動臂23上以往下驅動梭40至梭管20進入移植管5的腔內,線軸承載器44的不對稱端部45朝前。梭40被推動朝向頂線的環,端部45通過朝向線軸承載器44的平側壁46的端部45的不對稱定位的幫助和環配合。纏繞在線軸41的中心軸42的底線跟在梭40之后。
一旦梭和頂線的環配合,其運動停止,針12自移植管5的壁完全退回,留下頂線環。梭40然后往前移動使得其完全通過頂線環并出現在另外一側。
通過將底線傳遞到頂線之上而開始形成縫線。這通過頂線張緊器14和縫線接合器15的組合作用來實現,縫線接合器通過縫線接合器電機16驅動往上離開移植管5,由此閉合頂線中的環。同時,頂線張緊器14租用張緊頂線,這樣縫線接合器15能夠通過此張力而拉動產生縫線。相似地,梭線張緊器24將片簧47推進到梭40上,以夾住底線放置其從線軸41上松開。
一旦縫線形成,梭驅動臂23反向作用以驅動梭40往后退出移植管5的腔,以為針12提供空間來在次驅動入移植管5中并形成下一個環。第二縫線的安置可以被選擇以在支撐導線上形成縫線,由此將其縫到移植管5上。這可通過針擺動驅動13操作在針12上來實現以實現針12相對支撐導線和移植管5的更精確定位。
當支撐導線被縫到移植管5上時,移植管5相對縫紉臂10的位置通過移植管夾、移植管床高度驅動6和移植管傾斜驅動8連續調整。
在一個可選實施例中,采用梭50而不是梭40。線被繞到線軸41上,線軸41被固定到線軸承載器51中,線軸承載器51被放置在梭桿53的凹處,如圖4C所示。梭桿53然后往前推動并進一步和所述環的前部52配合。縫線此后以和上述相同的方式形成。
盡管本發明通過將線施加到管狀醫用植入物上的形式定義,此醫用植入物可以包括移植管、支架、移植管支架、移植管固定裝置、眼窩強化裝置、心辧膜支撐環、血管植入物、靜脈辧膜支撐或者其它任何管狀醫用形式,可以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和裝置能夠同樣被應用到將線縫紉到任何管狀形式的表面上。
可以理解的是此處說明的裝置部件能夠為實現進一步目標而進行操作,而這些目標此處并沒有具體說明。例如,此裝置可以用于形成諸如人造組織結構或者用于支撐用的襯底之類的三維織物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將線縫到管狀醫用植入物的方法,所述植入物具有大體上平行壁的直段和具有帶有錐形壁的至少一個錐形段,所述方法包括步驟a.使用針將第一線驅動經過所述壁并進入植入物的孔,b.形成第一線環,c.將帶有第二線的線軸移動通過植入物的開口末端進入所述孔,d.將第二線通過在第一線中形成的環,e.閉合所述環以形成一個縫線,以及f.將線軸從所述孔中退出,其中傾斜所述植入物,從而軸線大體上平行于其中形成縫線的所述壁,所述線軸沿著所述軸線行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針設置在機械化縫紉機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植入物是管狀移植部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線軸和針被設置使得其縱向軸放置在相同的平面中,其中所述針在第二線通過所述環之前充分撤回,這樣所述線軸和所述針沒有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環通過開始取出所述針而在第一線中形成,但是其中只是在線軸已經接合所述環之后,所述針的端部才完全從所述孔中取出。
6.一種用于將線縫到管狀醫用植入物的壁上的裝置,包括a.植入物用支撐件,b.針,所述針驅動第一線通過壁并進入植入物的孔,c.用于攜帶第二線的線軸,d.用于將線軸移動通過植入物的開口端進入所述孔的裝置,從而與第一線組合形成縫線,和e.用于相對植入物的運動的方向傾斜植入物的裝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還包括用于確定植入物表面的水平并控制針相對所述水平的高度的裝置。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針和所述線軸被設置使得其縱向軸放置在相同的平面中。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中,細長線軸支撐件被設置用來在所述植入物的孔內部支撐所述線軸。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置,其中,線軸支撐是一個具有凹處的桿,其中線軸可以放置在凹處中。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線軸支撐件是其中線軸自由移入所述孔和移除所述孔的滑道。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滑道是其中設有槽的管的形式,從而允許針通過所述槽達到線軸。
13.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中,其中所述線軸安置在梭中。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裝置,其中,所述梭是對于至少其長度的一部分具有D形橫截面的細長部件。
15.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裝置,其中,還包括用于拉緊所述第一線的裝置,其中用于拉緊的裝置獨立于用于驅動所述針的機構操作。
16.一種用于將線縫到管狀醫用植入物的方法,所述植入物具有大體上平行壁的直段和具有帶有錐形壁的至少一個錐形段,所述方法包括步驟a.使用針驅動第一線通過植入物的直段的壁并進入所述植入物的孔;b.形成第一線的環;c.移動攜帶第二線的線軸通過所述植入物的開口端進入所述孔;d.將第二線通過在第一線中形成的環;e.閉合所述環,以形成所述縫線;f.從所述孔撤回所述線軸;g.傾斜所述植入物,這樣所述植入物的錐形段的壁中的一個大體上平行于所述線軸的運動方向;和h.重復a到f的步驟,從而在所述錐形壁中形成縫線。
17.根據權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步驟a到f執行多次,接著進行步驟g,然后執行多次步驟h。
18.根據權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針被設置在機械化縫紉機上。
19.根據權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所述線軸和針被設置使得其縱向軸放置在相同的平面中,其中所述針在第二線通過所述環之前充分撤回,這樣所述線軸和所述針沒有接觸。
20.根據權利要求19的方法,其中,所述環通過開始取出所述針而在第一線中形成,但是其中只是在線軸已經接合所述環之后,所述針的端部才完全從所述孔中取出。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將線縫到管狀醫用植入物的方法,所述植入物具有大體上平行壁的直段和具有帶有錐形壁的至少一個錐形段,所述方法包括步驟a.使用針將第一線驅動經過所述壁并進入植入物的孔,b.形成第一線環,c.將帶有第二線的線軸移動通過植入物的開口末端進入所述孔,d.將第二線通過在第一線中形成的環,e.閉合所述環以形成一個縫線,以及f.將線軸從所述孔中退出,其中傾斜所述植入物,從而軸線大體上平行于其中形成縫線的所述壁,所述線軸沿著所述軸線行進。
文檔編號A61F2/07GK1951339SQ20061013216
公開日2007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02年5月1日 優先權日2001年5月1日
發明者彼得·菲利普斯, 安得里爾·邁克爾·伍德沃德, 安德魯·理查德·布坎南·霍爾基特, 加伊·比頓, 卡羅·約翰·珀克斯, 克萊夫·格雷厄姆·安杰爾, 蒂莫西·福克納·弗羅斯特 申請人:安森醫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