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中藥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中藥和白酒炮制的中藥酒。
背景技術:
目前人們的生活、工作節奏逐漸加快,工作壓力增大,同時由于環境污染和人們的食物越來越來精細,營養不均衡等問題,導致身體處于亞健康的人群大量增加。尤其由腎虛導致的早衰、陽疹、疲勞乏力、精神衰弱等癥狀逐年遞增。長期以來,中醫治療腎虛、尿頻尿急等腎機能衰退癥狀,大都采用溫補腎陽、補益心脾、疏肝解郁、清熱利濕;但經臨床驗證,效果并不理想;西醫治療腎虛等癥,大都治標不治本,短期內有一定作用,長期使用副作用較大,易導致人體的內分泌紊亂。
根據中醫學理論,白酒的性味甘辛、大熱,能活血通絡、祛風散寒、行藥勢、矯臭矯味,中藥經酒制后有助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強療效。中藥制劑中的酒劑,又稱藥酒,系指藥物用白酒進行浸泡提取而制得的澄清液體。所以藥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市場上的保健藥酒種類繁多,但大多功能單一,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而且增加了經濟負擔,目前市場上的保健藥酒都是以補腎為主,沒有陰陽互補的作用,并且有些藥酒還含有激素,人們長期飲用不但不能減輕病狀,而且將損壞人們的身體健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純中藥制劑,特別是具有補氣血、溫腎補腎、平衡陰陽、安五臟、駐顏養顏、增強人體抗病能力的綜合性中藥補酒。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中藥酒,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在適量的50°以上的白酒中浸泡7-21天,浸泡1-3次,過濾后制成;當歸9-18份、巴戟9-18份、蓯蓉9-18份、杜仲9-18份、沉香9-18份、小香9-18份、故紙9-18份、菖蒲9-18份、木通9-18份、石斛9-18份、天冬9-18份、熟地9-18份、陳皮9-18份、狗脊9-18份、狗脊9-18份、菟絲子9-18份、牛夕9-18份、棗仁9-18份、覆盆子9-18份、人參9-18份、山萸肉9-18份、枸杞10-20份、神曲10-20份、鹿茸10-20份、淫羊藿10-30份、山藥20-40份、遠志7-15份、生姜5-10份、川枝子5-10份、砂仁3-7份、乳香3-7份、大香3-7份、益智仁3-7份、白豆叩3-6份、木香3-6份。
中醫認為腎除了主持人體水液代謝外,其主要方面還具有主藏精、主骨、主司二便、主管人體生長發育、生殖繁衍等生理功能。由于腎所主的器官大多在腰以下,所以又有“腰為腎之府”之說。因此,保腎固精是有助于人體健康的。其次,腎還具有“主骨、生髓、通于腦”的功能。這是因為腎能藏精,而精又能化生髓,髓居骨中,骨靠髓來充養,髓又聚匯于腦。所以《內經》有“腎生骨髓”,“腎不生則髓不能滿”,“腦為髓之海”之說。說明腎氣充足則骨質堅固,體格健康;精足髓充則腦力靈敏精巧。反之則骨質疏松,行走無力;而髓海空虛就遲鈍健忘。因此,臨床常以補腎益腎法治療骨科及內科的神經衰弱等不同病癥,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腎還主管二陰、耳竅,并且“其華在發”。所謂二陰,即指尿道和肛門,為腎之下竅。腎功能正常時,尿液、糞便的排泄才能各走其道。當腎氣虛時,可導致小便失禁或排尿不盡;腎陽虧虛則大便溏泄;腎陰不足可致便秘。再有,耳為腎之上竅,腎氣充足則聽覺聰靈,腎氣虛損則耳鳴耳聾。老年人大多耳背失聰,均與腎虛有關。因此《內經》說“腎氣通于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頭發的營養雖來源于血,但發的生機卻根源于腎氣。腎氣充實之人,頭發茂密烏黑光澤;腎氣虛弱的人,則毛發稀疏脫落,或變白無光澤。《素問·五臟生成篇》講“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就是說明腎藏精,精足則血盛,血盛則發榮,發為血之余的基本道理。由上可見,中醫所說的腎,不僅與人體健康有密切的內在聯系,同時對養生抗衰也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本發明是在祖傳秘方的基礎上,根據上述中醫學理論改進而成。本發明根據不同中藥的配伍關系,經過長期實踐和摸索,使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對于氣血兩虧、精神不振、勞累倦怠、腰膝酸痛、四肢麻木、風寒濕痹、陽痿、失眠等癥狀有明顯的治療效果。由于本技術方案均由純中藥組成,不含激素,長期飲用,可以明顯改善五臟的功能,特別是對于改善腎功能、平衡陰陽、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延緩衰老具有十分明顯的功效。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一取4kg的50°左右的白酒,將所有的中藥放入白酒中,浸泡21天,過濾后即為成品。
其中中藥是當歸9克、巴戟9克、蓯蓉9克、杜仲9克、沉香9克、小香9克、故紙9克、菖蒲9克、木通9克、石斛9克、天冬9克、熟地9克、陳皮9克、狗脊9克、狗脊9克、菟絲子9克、牛夕9克、棗仁9克、覆盆子9克、人參9克、山萸肉9克、枸杞10克、神曲10克、鹿茸10克、淫羊藿10克、山藥20克、遠志7克、生姜5克、川枝子5克、砂仁3克、乳香3克、大香3克、益智仁3克、白豆叩3克、木香3克。
實施例二取4kg的60°左右的白酒,將所有的中藥放入白酒中,浸泡7天,過濾后即為成品。
其中中藥是當歸18克、巴戟18克、蓯蓉18克、杜仲18克、沉香18克、小香18克、故紙18克、菖蒲18克、木通18克、石斛18克、天冬18克、熟地18克、陳皮18克、狗脊18克、狗脊18克、菟絲子18克、牛夕18克、棗仁18克、覆盆子18克、人參18克、山萸肉18克、枸杞20克、神曲20克、鹿茸20克、淫羊藿20克、山藥40克、遠志15克、生姜10克、川枝子10克、砂仁7克、乳香7克、大香7克、益智仁7克、白豆叩7克、木香7克。
實施例三取4kg的55°左右的白酒,將所有的中藥放入白酒中,浸泡15天,過濾后即為成品。
其中中藥是當歸10克、巴戟10克、蓯蓉10克、杜仲10克、沉香12克、小香14克、故紙11克、菖蒲16克、木通10克、石斛15克、天冬14克、熟地13克、陳皮12克、狗脊11克、狗脊10克、菟絲子11克、牛夕12克、棗仁13克、覆盆子14克、人參15克、山萸肉12克、枸杞15克、神曲13克、鹿茸14克、淫羊藿15克、山藥30克、遠志10克、生姜8克、川枝子7克、砂仁5克、乳香4克、大香6克、益智仁5克、白豆叩5克、木香5克。
實施例四在實施例1或2或3的基礎上,將中藥浸泡后,進行過濾,濾液備用,然后將濾出的中藥再次浸泡21或7天,重復2次,然后將3次的濾液混合后即為成品。
在上述實施例中,白酒最好采用糧食釀造的白酒,白酒的度數可以根據使用者的情況在50-62°之間選擇。
為了充分利用中藥,一般浸泡1-3次。
權利要求
1.一種中藥酒,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在適量的50°以上的白酒中浸泡7-21天,浸泡1-3次,過濾后制成;當歸9-18份、巴戟9-18份、蓯蓉9-18份、杜仲9-18份、沉香9-18份、小香9-18份、故紙9-18份、菖蒲9-18份、木通9-18份、石斛9-18份、天冬9-18份、熟地9-18份、陳皮9-18份、狗脊9-18份、狗脊9-18份、菟絲子9-18份、牛夕9-18份、棗仁9-18份、覆盆子9-18份、人參9-18份、山萸肉9-18份、枸杞10-20份、神曲10-20份、鹿茸10-20份、淫羊藿10-30份、山藥20-40份、遠志7-15份、生姜5-10份、川枝子5-10份、砂仁3-7份、乳香3-7份、大香3-7份、益智仁3-7份、白豆叩3-6份、木香3-6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利用中藥和白酒炮制的中藥酒,該酒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在適量的50°以上的白酒中浸泡7-21天,浸泡1-3次,過濾后制成;中藥為當歸9-18份、巴戟9-18份、蓯蓉9-18份等。本發明是在祖傳秘方的基礎上,根據上述中醫學理論改進而成。本發明根據不同中藥的配伍關系,經過長期實踐和摸索,使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對于氣血兩虧、精神不振、勞累倦怠、腰膝酸痛、四肢麻木、風寒濕痹、陽痿、失眠等癥狀有明顯的治療效果。由于本技術方案均由純中藥組成,不含激素,長期飲用,可以明顯改善五臟的功能,特別是對于改善腎功能、平衡陰陽、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延緩衰老具有十分明顯的功效。
文檔編號A61K35/32GK1965997SQ20061014907
公開日2007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06年11月24日
發明者馬建軍 申請人:馬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