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通栓降壓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草藥制劑技術領域,特別是通栓降壓制劑。
背景技術:
目前,治療中風急性期伴有血壓增高、顱壓增高,西藥有20%甘露醇、利血平、尿激酶、降纖酶、維腦路通等,中藥制劑還有一些中成藥物。西藥制劑毒付作用固然不少,如果不配合中藥治療,遷延了病程,效果往往不滿意,特別是降壓藥的使用,單用西藥治療降壓效果快但作用時間短,停藥后有反跳現象。
本發明人于1999年4月20日申請了名稱為《通栓降壓丸》的中國發明專利,專利號為99112857.5,該藥物由石決明、龍骨、牡蠣、白芍、麥冬、天麻、鉤藤等構成,對中風的急性期伴血壓增高,顱壓增高出現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利、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有明顯療效,且無毒副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人經過了大量研究和試驗,調整了上述成分及各成分的重量份比例,使該通栓降壓藥物具有更好的療效。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療效更好的通栓降壓制劑。
本發明藥物選擇石決明、鉤藤、龍骨、牡蠣、白芍、天麻、懷牛膝、川芎、地龍、夜交藤、丹皮、紅花、全蝎、茯神14位中藥進行組合,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中風的急性期伴血壓增高,顱壓增高出現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利、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其中選擇石決明是因為石決明具有平肝熄風,潛陽,并有降壓之功效。鉤藤具有清熱平肝,息風定痙的功效。龍骨,具有斂氣逐濕,鎮驚安神的功效。牡蠣重鎮安神,益陰潛陽,軟堅散結,收斂固澀。白芍,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天麻,常用于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癥。懷牛膝,強筋骨,主治寒濕,四肢痙攣,腰痛難伸,逐血氣、降血壓。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地龍,用于風濕關節疼痛,半身不遂等癥。夜交藤,養心,安神,通絡,祛風。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行瘀的功效。紅花,活血通徑、散瘀止痛。全蝎,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茯神,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
本發明藥物組分的用量也是經過發明人進行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諸藥合用具有鎮靜安神通血散瘀通絡降壓之功能,各組分用量為在下述重量份范圍都具有較好療效石決明10-30份、鉤藤5-25份、龍骨10-30份、牡蠣10-30份、白芍10-30份、天麻5-25份、懷牛膝5-25份、川芎5-25份、地龍5-20份、夜交藤10-30份、丹皮5-20份、紅花5-20份、全蝎3-6份、茯神20-40份。
本發明藥物可以采用中藥制劑的常規方法制備成任何常規內服制劑。例如可以將這些原料藥研成粉末混合均勻制成散劑沖服;還可以將這些原料藥一起水煎,然后濃縮水煎液,按常規制濃縮丸。
本發明藥物療效顯著、無任何毒副作用,用于治療中風的急性期伴血壓增高,顱壓增高出現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利、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具體實施例方式1、一般資料收治門診患者共300例,其中男70例,女230例,男女之比為0.3∶1。年齡20-30歲10例,31-40歲50例,41-50歲80例,50歲以上160例。
2、診數標準一、參照《國家標準應用中醫內科疾病診療常規》缺血中風指因瘀痰入脈,阻塞腦絡所致。以半身不遂,口舌吶斜,偏盲,失語等為主要的腦神經疾病。相當于西醫學所說的缺血性腦血管病。
(一)、慢性起病者,好發于中老年,男性較多。常有風眩,腦絡痹,消渴等病史。多在夜間睡眠或休息等靜態下發病。急性起病者,多見于青壯年,常有心痹、心痹、厥心痛、流注等病史,多在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時發病。
(二)、發病之前,少數有頭痛眩暈等先兆癥狀,病發后表現為偏癱、偏盲、失語或語言蹇澀,口眼歪斜,感覺障礙等。病輕者僅動作笨拙,步態不穩,或為短暫性發作而不留后遺癥。一般無意識障礙,或僅短暫神態不清,個別有昏迷。
(三)、體溫、呼吸、脈搏、血壓等,一般無明顯改變。
(四)、腦脊液一般無色透明,壓力正常,頭部超聲體查一般無中線波移位;CT掃描可顯示低密度的梗塞區。磁共振可見梗塞區。
3、治療方法以濃縮丸為例,每日口服3次,每次15克,半個月為一個療程,連用2個療程。
4、療效評定標準顯效癥狀消失,肢體語言恢復較好,頭痛消失,血壓正常范圍生活能自理。
好轉癥狀減輕,肢體語言有不同程度恢復,頭痛好轉,血壓恢復理想范圍。
無效癥狀無改善。
5、治療結果
總之,在1個月中,用本發明藥物治療腦中風300例,結果顯效220例,好轉71例,無效9例,顯效率73%,好轉率24%,總有效率97%。
以下通過實施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藥物的制備方法。
石決明20份、鉤藤25份、龍骨10份、牡蠣20份、白芍10份、天麻15份、懷牛膝20份、川芎5份、地龍15份、夜交藤10份、丹皮20份、紅花10份、全蝎5份、茯神30份。按常規制藥方法制成散劑。
石決明10份、鉤藤15份、龍骨20份、牡蠣10份、白芍20份、天麻5份、懷牛膝25份、川芎15份、地龍20份、夜交藤20份、丹皮10份、紅花20份、全蝎6份、茯神40份。按常規制藥方法制成口服液。
石決明30份、鉤藤5份、龍骨30份、牡蠣30份、白芍30份、天麻25份、懷牛膝5份、川芎25份、地龍5份、夜交藤30份、丹皮5份、紅花5份、全蝎3份、茯神20份。
按常規制藥方法制成濃縮丸劑。
權利要求
1.一種通栓降壓制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成分的原料藥按重量份比例制成石石決明10-30份、鉤藤5-25份、龍骨10-30份、牡蠣10-30份、白芍10-30份、天麻5-25份、懷牛膝5-25份、川芎5-25份、地龍5-20份、夜交藤10-30份、丹皮5-20份、紅花5-20份、全蝎3-6份、茯神20-40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通栓降壓制劑,它是由下述成分的原料藥按重量份比例制成石決明10-30份、鉤藤5-25份、龍骨10-30份、牡蠣10-30份、白芍10-30份、天麻5-25份、懷牛膝5-25份、川芎5-25份、地龍5-20份、夜交藤10-30份、丹皮5-20份、紅花5-20份、全蝎3-6份、茯神20-40份。本發明藥物可以采用中藥制劑的常規方法制備成任何常規內服制劑。例如可以將這些原料藥研成粉末混合均勻制成散劑沖服;還可以將這些原料藥一起水煎,然后濃縮水煎液,按常規制濃縮丸。本發明藥物療效顯著、無任何毒副作用,用于治療中風的急性期伴血壓增高,顱壓增高出現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利、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文檔編號A61K35/56GK101024043SQ20071001075
公開日2007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28日
發明者張同斌, 趙榮春 申請人:海城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