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組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特別是涉及一組治療中風、 偏癱后遺癥的外用中成藥。
二背景技術: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全球化的環境污染也相繼給 人民的生命安全帶來了負面影響。近些年來,中風患者逐漸增多,本病從過去 的40-60歲年齡組的高發期,變成了當今35-60歲年齡組的高發期。患者多數為 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見口歪眼斜、語言不利和半身不遂。現代醫學謂之腦 溢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形成腦血栓、腦拴塞等。當今成規模的醫院治療該病 的方法,多采用溶血、溶栓、降壓和導血的微創手術,以保命為前提;后期多 采用擴張血管藥品及神經系統營養劑以求恢復。然而多半患者卻留下了左癱右 瘓,手足拘攣等頑疾,給以后的家庭生活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和心理負擔。
急性腦血管病歸屬于中醫學的中風、暴厥、薄厥、偏枯、卒中和半身不遂 等病癥范疇。中風病是在氣血內虛的基礎上,遇有勞倦內傷、憂思惱怒、嗜食 厚味、煙酒等誘因,進而引起臟腑陰陽失調,氣血逆亂,直沖犯腦,形成腦脈 痹阻或血溢腦脈之外,臨床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謇澀或 失語、偏身麻木為主癥,并具有起病急、變化快,如風邪善行數變的特點,是 一種好發于中老年人的常見病。
我國的傳統醫學博大精深,對治療中風及其系統疾病早已積累了豐富的經 驗,附有病因病機、脈相的詳細陳述。其中風者皆因體氣虛弱、榮衛失調或喜 怒憂思悲、驚恐或酒色勞力所致,以致真氣耗散,腠理不密,風邪乘虛而入, 乃其真中也,有中腑、中臟、中血脈、氣虛、血虛之分,并指出中臟可治、中 臟難醫,有不治之癥。
公開號為CN1203093A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穴位中藥貼敷膜劑,該藥可
以治療偏癱等病引起的后遺癥,該藥藥方中也采用了穿山甲、王不留行等原料 藥,但該藥配方的其他成分和本發明均不同,差別較大,藥效也不太理想;另
外,公開號為CN1966048A的專利申請也公開了一種治療中風后遺癥的中藥, 該藥采用了穿山甲、紅花等原料藥,該藥為口服藥,并且藥的其他成分和本發 明差別較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組能有效治療中風、偏癱引起的后遺
癥的外用中成藥。該藥治療方法簡單,用藥更安全, 一般患者無需住院治療。 經臨床試用表明,該組藥配合使用,藥效互補,起效顯著。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其特征是以重量份表示,含有原
藥炮山甲1~10份、制川烏1~10份、蛤粉1~10份、蔥汁液0.5-10份、烈酒0.1~5 份和麝香0.03~0.1份。
所述的原藥中炮山甲2 8份、制川烏2 8份、蛤粉2 8份、蔥汁液2 8份、 烈酒1~4份和麝香0.05 0.08份。
所述的原藥中炮山甲2 5份、制川烏1 6份、蛤粉1 6份、蔥汁液3 7份、 烈酒2~3份和麝香0.05-0.08份。
一種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的生產方法,其生產步驟為-
(1) 分別稱取炮山甲、制川烏、蛤粉,混合后研細制成粉料;
(2) 將研細的麝香粉料先溶于烈酒中,再加入蔥汁液和所述的粉料,混合、 攪拌均勻后制成主藥;
(3) 以重量百分比計,取所述的主藥65~80%,各輔料為羥甲基淀粉鈉 5~15%,淀粉3~5%,無水酒精5~20%,山梨醇0.1-0.2%,將主料和輔料混合均 勻,模壓成型即可。
生產步驟中所述炮山甲、制川烏、蛤粉、麝香粉料的粒度均為100 120目。 --種與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配合使用的伸筋湯料中成藥,以重 量份表示,原藥為透骨草20~40份、紅花20 40份、伸筋草20 40份構成,分 別稱取原藥,混合置于藥鍋中,向鍋中加入10~20倍的冷水,浸泡0.5 lh,再
加熱至80 10(TC,在此溫度下再浸泡0.5~lh,過濾得藥液和藥渣;再向藥渣中 加入3~6倍藥渣重量的冷水,重復提取兩次;合并三次所得藥液,經濃縮后得 到藥液濃度為18~25%。
所述的原藥中透骨草25~35份、紅花25~35份、伸筋草25~35份構成。
一種與所述的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配合使用的穴位刺激液,該刺激液 由蔥汁液400~600ml、烈酒80~120ml和0.03-0.08克麝香混合而成。
所述的烈酒為53度以上的純糧酒。
本發明的藥理分析
中醫學認為,腦血管病后偏癱,最終都歸于氣血變化,當各種因素影響氣 血的運行,導致氣血虛虧或氣機阻滯,引起不榮或不通,則發生氣血痹阻而表 現為中風偏癱,治以通竅活絡、散血化淤為大法。本配方借鑒于脈理學、經絡 學等傳統醫學精華及現代神經內科學、心腦血管病學以及足部反射健康療法原 理,經過無數次的試驗才研制而成。
本貼劑通過腳底心諸穴位,藥力直達五臟六腑,其外貼之法具有活血化瘀、 表散風邪、消腫止痛、搜風祛濕、通筋活絡、開竅醒神、清熱解毒之功,具有 促進各種中風偏癱康復之功效。方中炮山甲,性味咸,微寒,歸肝、胃經,性 善走竄,能達病所,通經活絡,故為君藥;炮川烏,性味辛、苦、熱,歸肝、 睥、膀胱、三焦,具有祛風散氣、破積、搜風入骨之功,主治四肢麻木、手足 拘攣、半身不遂;方中蛤粉,性味咸寒,歸肺經,具有清熱痰、軟堅之功,故 二位同為臣藥;方中透骨草,性味辛溫、歸經、肝脾,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 血止痛之功,常用于筋骨攣縮;方中大蔥白,葉青干白,性味辛溫,歸肺、胃 二經,具有發表散寒、溫中散寒、通陽回厥之功,二方為佐藥;麝香,性味辛, 溫暖、芳香、歸心脾二經,具有通諸竅、開諸經、活血散瘀、透肌骨止痛疼, 鎮靜、醒神清熱解毒之功,常用于中風的神志不清,肢體頑麻疼痛。諸藥組合 共奏清熱解毒、溫中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表散風邪,搜風祛風,通筋 活絡,促進神經、肌肉遞質傳導,緩解肌肉痙攣,增加肌肉力,加速癱瘓肢體 的喚醒和恢復,有開竅醒神之效。
本發明的積極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貼劑——癱康保健貼,與本 發明的伸筋湯料中成藥和穴位剌激液配合使用,對治療中風、偏癱引起的四肢 麻木、手足拘攣、活動不便等癥狀的人群,起效顯著,藥效互補;還適用于腦 溢血后遺癥、腦栓塞后遺癥和栓塞形成的后遺癥的治療,還可預防二次中風。 該藥經臨床試用表明,總有效率達95.1%。
(2)本發明的中成藥貼劑、伸筋湯料和穴位刺激液均為外用藥,治療方法 簡單,不需開刀,無痛苦。和治療該病的口服藥物相比,用藥更安全,而無任 何毒副作用,療程短,見效快,治愈了一批患病多年而用西藥、中藥久治不愈 的患者,大大減輕了廣大中風、偏癱患者的痛苦甚至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該藥 在患者中反應良好,深得患者的好評。
(3)本發明的中成藥貼劑及其配合藥物的生產時方法簡單,而且大部分患 者治療期間不需住院,患者花費少,效果好,大大減少了患者的精神痛苦和經 濟負擔。因此,該藥的市場開發的應用前景較好,具有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值得推廣應用。
本發明的癱康保健貼的治療方法
采用帶有中成藥貼片的癱康保健貼外敷涌泉穴,再用熱水浴的治療方法。 使用時,將本發明的中成藥貼片(每貼15克)放入基托內,基托和中藥貼 片大小、高度相吻合,基托的四周為壓有封膜的膠面。用45°以上白酒約10ml 作為貼片激活劑,緩慢地灑在基托內貼片上(以滲透貼片為準),激活貼片的藥 性;取伸筋湯料中藥一袋(每袋12克),加入3 5kg43-47"C的溫水中,攪勻;
用穴位刺激液5ml對準基托內貼片噴灑;揭去基托四周的封膜,露出膠面, 將基托連同貼片貼在癱側腳心涌泉穴處,用扎帶將基托固定在腳上;再將腳放 入伸筋湯料中浸泡35 50min, 一般患者浸泡30min后開始身發微熱, 一般先心 口出汗,再后心然后全身出汗,以浸泡35土3min為最佳,以全身微出汗并且汗 出徹底為度。浸泡過程中盡量保持伸筋湯料溫度(可采用市售的恒溫盆)。第二 天,將泡過腳的伸筋湯料(其中含有滲透的中藥貼片成份)經加熱煮沸,涼至 43-47。C后,直接泡腳,泡腳時間和上次相同;第三天再重復泡腳一次,然后將 藥水倒掉。此過程為一個療程。然后再進行下一療程的治療,貼藥期間伴發病的臨床用藥可繼續使用。
本發明的癱康保健貼效果統計
申請人從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30日對收治住院的中風、偏癱患者進 行統計,釆用本發明的癱康保健貼進行臨床應用觀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在 統計的309例患者中,其中男性143例、女性166例,年齡在44 85歲之間。 病例中原發病為腦出血者51例、腦梗塞124例、腔隙性腦梗塞34例;伴發病 有高血壓者46例,冠心病者37例、糖尿病者8例。本組患者中,有2例85歲 高齡患者,在貼藥發汗后稍感疲乏,休息15min后無不適,未發現其他不良反 應。
療效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6月頒布的《中醫病癥診斷療效 標準》治愈,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基本能獨立生活;好轉,癥狀和體征好轉, 能扶杖或生活基本自理;無效,癥狀或體征改變不大或無改變。
本組309例患者中,治愈33例,占10.7%;好轉261例,占84.4%;無效 15例,占4.9%;總有效率為95.1%。
診斷標準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中國康復醫學診療規范》[3] 制定的康復評定Ashworth法為標準0級,無肌張力升高;1級,肌張力輕度 升高,受累部分被動屈曲或伸展時有一個牽張力;2級,肌張力明顯升高,受累 部分仍能活動;3級,肌張力顯著升高,被動活動困難;4級,受累部分僵硬屈 曲或伸展位。本組病例中,0級36例,l級94例,2級136例,3級18例,4 級25例。
典型病例
1. 婁xx,女,81歲,2006年6月6日,由于中風后左側肢體乏力,左下肢 軟弱,步履不正,郁悶少言,心悸健忘,經CT檢查示腔隙性腦梗塞,用本發明 的中成藥制成的癱康保健貼,并配合使用伸筋湯料和穴位刺激液,嚴格按上述 的治療方法治療一個療程,病人肢體乏力、軟弱的病狀消失,走路說話已正常, 再經CT檢査獲愈,隨訪半年無復發。
2. 張xx,男,45歲,2005年8月31日來診,左腿偏癱,行動困難,左手 拘攣,記憶力喪失,有語言障礙,原發病為腦出血,曾在其他大醫院包括中醫
院針灸、中藥治療已半年至今,病情有所減輕,但不明顯。建議停止針灸和中 藥治療,用本發明的中成藥制成的癱康保健貼,并配合使用伸筋湯料和穴位刺 激液治療。經使用兩個療程后,語言障礙有所改善,左下肢較前輕松(原來發 緊)。繼續治療三個療程,左手能拿穩筷子,已能用手吃飯,說話接近正常,左 腿仍發涼,但行動難有所緩解,癥狀明顯好轉。
3. 梅xx,女,74歲,2003年3月23日開始患有腦拴塞,經頭顱CT確診為 腦血管病,表現為身體右側偏癱,右上肢肌肉萎縮,不能行走,并有口齒不清、 記憶力減退和手拘攣等癥狀。來之前曾在大醫院用針灸和服用中藥"消栓通絡 片"等方法治療,效果不好。
2003年10月11日,開始用本發明的中成藥制成的癱康保健貼,并配合使 用伸筋湯料和穴位刺激液治療。經使用兩個療程后,記憶力有所改善,右上肢 較前輕松;又使用兩個療程后,現膝關節有疼痛感,使用伸筋湯料泡腳時,全 身出汗,自己感覺全身輕松,身體右側患肢感覺有好轉,右側活動范圍增加。 繼續治療三個療程,右上肢肌肉感覺有力;又繼續治療四個療程開始能扶杖行 走,生活基本自理,患者及家屬對治療效果比較滿意。
4. 杜xx,男,54歲,2007年4月2日來診時患有腦血栓后遺癥,表現為左 側上、下肢屈伸不利半年,行走有障礙,需扶杖,說話不利。
2007年4月5日,開始用本發明的中成藥制成的癱康保健貼,并配合使用 伸筋湯料和穴位刺激液治療。經使用兩個療程后,左上、下肢較前輕松;又使 用兩個療程后,使用伸筋湯料泡腳時,全身出汗,自己感覺全身輕松,身體左 側患肢感覺有好轉,上、下肢活動范圍增加,語言已無障礙。繼續治療四個療 程后,左上、下肢肌肉感覺有力,不需扶杖已能行走,生活基本自理,患者及 家屬對治療效果比較滿意。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一l.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及其生產方法, (1)原藥以重量份表示,炮山甲2份、制川烏5份、蛤粉5份、蔥汁液3 份、53"C優質純糧酒2份和0.03份麝香。
炮山甲選用優質穿山甲片,進行處理,將麻油置于鍋中加熱至沸騰,倒
入穿山甲片,麻油和穿山甲的比例為1: 5,炸至鼓起,呈金黃色為度,撈出晾 涼,備用。
蛤粉選用市售黃白相間陽光微見紅的干燥純品,備用。
蔥白選用市售連須蔥、去葉去皮、洗凈控水,榨汁過濾,滅菌防腐,保 存備用。
麝香市售,天然或人造品,用玻璃材質研缽研細,密閉,備用。 (2)生產方法稱取炮山甲、制川烏、蛤粉,混合后研磨得到粉料,過100 目篩,將麝香用缽研細、密封,過100目篩,將麝香先溶于烈酒中,再混入蔥 汁液和粉料,將上述原料混合,并攪拌均勻制成主藥;
各輔料及主藥用量以重量百分比計,羥甲基淀粉鈉10%,淀粉5%,無水
酒精15%,山梨醇0.1%,主藥69.9%,將主藥和輔料混合均勻,用模具壓制成 型,制成中藥藥餅貼片,每片15克、直徑為5cm、厚度5mm,再經輻照殺菌, 包裝。
再按常規方法制成放置貼片的基托,基托材料可采用柔軟的彈性膠體,基 托的大小、高度和中藥貼片相吻合,基托的四周為壓有封膜的膠面。
2. 伸筋湯料的配制
原藥中透骨草25份、紅花30份、伸筋草20份,分別稱取原藥,混合置于 湯藥鍋中,向鍋中加入IO倍原藥重的冷水,浸泡lh;再加熱至85。C,在此溫 度下再浸泡lh,過濾得藥液和藥渣;再向藥渣中加入3倍藥渣重的冷水,再加 熱,重復提取兩次;合并三次所得藥液,加熱濃縮最后得到藥液濃度為21%。 輻照殺菌后分袋包裝,每袋12克。
3. 穴位剌激液的配制
成份蔥汁液500ml、 53。C純糧酒100ml、麝香0.03克。
將烈酒和麝香混合均勻,將一定量的連須蔥白搾汁,過濾得蔥汁液,取蔥 汁液500ml加入上述混合液中,攪拌均勻,防腐滅菌,定量灌裝成每瓶30ml的 藥液噴劑,再經輻照殺菌而得。
實施例二同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l.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
原藥成份炮山甲5份、制川烏5份、蛤粉3份、蔥汁液4份、58X:優質 純糧酒1份和0.04份麝香。
各輔料及主藥用量羥甲基淀粉鈉8%,淀粉4%,無水酒精18%,山梨醇 0.2%;主藥69.8%。
2. 伸筋湯料的配制原藥為透骨草35份、紅花30份、伸筋草25份。 配制方法分別稱取原藥,混合置于藥鍋中,向鍋中加入20倍的冷水,浸
泡0.5h,再加熱至卯'C,在此溫度下再浸泡0.5h,過濾得藥液和藥渣;再向藥 渣中加入4倍藥渣重量的冷水,再加熱,重復提取兩次;合并三次所得藥液, 加熱濃縮后得到的藥液濃度為20%。
3. 穴位刺激液的成份蔥汁液400ml、 58'C優質純糧酒90ml、麝香0.05克。 實施例三同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l.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
原藥成份炮山甲9份、制川烏5份、蛤粉6份、蔥汁液8份、54。C純糧 酒4份和0.05份麝香。
各輔料及主藥用量:'羥甲基淀粉鈉12%,淀粉4%,無水酒精8%,山梨醇 0.2%;主藥75.8%。
2. 伸筋湯料的配制原藥為透骨草23份、紅花30份、伸筋草30份。 配制方法分別稱取原藥,混合置于藥鍋中,向鍋中加入15倍的冷水,浸
泡0.8h,再加熱至95。C,在此溫度下再浸泡lh,過濾得藥液和藥渣;再向藥渣
中加入5倍藥渣重量的冷水,再加熱,重復提取兩次;合并三次所得藥液,加 熱濃縮后得到的藥液濃度為22%。
3. 穴位刺激液的成份蔥汁液450ml、 54。C純糧酒100ml、麝香0.05克。 實施例四同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l.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 原藥成份炮山甲5份、制川烏8份、蛤粉10份、蔥汁液4份、53匸純糧 酒3份和0.08份麝香。
各輔料及主藥用量羥甲基淀粉鈉10%,淀粉5%,無水酒精10%,山梨醇
0.2°/。;主藥74.8°/0。
2. 伸筋湯料的配制原藥為透骨草26份、紅花30份、伸筋草33份。 配制方法分別稱取原藥,混合置于藥鍋中,向鍋中加入12倍的冷水,浸
泡0.6h,再加熱至10(TC,在此溫度下再浸泡0.7h,過濾得藥液和藥渣;再向藥 渣中加入3.5倍藥渣重量的冷水,再加熱,重復提取兩次;合并三次所得藥液, 加熱濃縮后得到藥液濃度為24%。
3. 穴位刺激液的成份蔥汁液600ml、 53。C純糧酒100ml、麝香0.05克。 實施例五同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1. 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
原藥成份炮山甲8份、制川烏3份、蛤粉2份、蔥汁液4份、53'C純糧 酒2份和0.06份麝香。
各輔料及主藥用量羥甲基淀粉鈉12%,淀粉4%,無水酒精17%,山梨醇 0.2%;主藥66.8%。
2. 伸筋湯料的成份透骨草40份、紅花20份、伸筋草30份。
3. 穴位刺激液的成份蔥汁液550ml、 53'C純糧酒100ml、麝香0.08克。 實施例六同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1. 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
原藥成份炮山甲5份、制川烏2份、蛤粉3份、蔥汁液3份、62C純糧 酒1份、0.04份麝香、王不留行2份。
各輔料及主藥用量羥甲基淀粉鈉12%,淀粉4%,無水酒精13%,山梨醇 0.2%,主藥70.8%。
2. 伸筋湯料的成份透骨草30份、紅花20份、伸筋草25份。
3. 穴位剌激液的成份蔥汁液540ml、 62t:純糧酒110ml、麝香0.06克。 實施例七同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l.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
原藥成份炮山甲3份、制川烏5份、蛤粉4份、蔥汁液4份、53"C純糧 酒0.5份、0.07份麝香、王不留行4份。
各輔料及主藥用量:羥甲基淀粉鈉6%,淀粉3%,無水酒精16%,山梨醇0.2°/。,主藥74.8%。
2. 伸筋湯料的成4:透骨草40份、紅花20份、伸筋草35份。
3. 穴位刺激液的成份蔥汁液600ml、 53。C純糧酒110ml、麝香0.08克。 實施例八同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1. 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
原藥成份炮山甲2份、制川烏7份、蛤粉5份、蔥汁液5份、53。C純糧 酒1份、0.06份麝香、王不留行6份。
各輔料及主藥用量:羥甲基淀粉鈉6%,淀粉3%,無水酒精12%,山梨醇 0.2%,主藥78.8%。
2. 伸筋湯料的成份透骨草40份、紅花20份、伸筋草30份。
3. 穴位刺激液的成份蔥汁液530ml、 53°(:純糧酒100ml、麝香0.05克。 實施例九同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1. 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
原藥成份炮山甲7份、制川烏4份、蛤粉8份、蔥汁液7份、53°。純糧 酒3份、0.06份麝香、王不留行4份。
各輔料及主藥用量羥甲基淀粉鈉10%,淀粉5%,無水酒精17%,山梨醇 0.2%,主藥67.8%。
2. 伸筋湯料的成份透骨草35份、紅花25份、伸筋草27份。
3. 穴位刺激液的成份蔥汁液470ml、 53。C純糧酒120ml、麝香0.05克。 實施例十同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1. 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
原藥成份炮山甲7份、制川烏2份、蛤粉7份、蔥汁液6份、53。C純糧 酒3份、0.08份麝香、王不留行3份。
各輔料及主藥用量羥甲基淀粉鈉8%,淀粉4%,無水酒精15%,山梨醇 0.2%,主藥72.8%。
2. 伸筋湯料的成份透骨草27份、紅花22份、伸筋草35份。
3. 穴位剌激液的成份蔥汁液440ml、 53'C純糧酒115ml、麝香0.07克。 實施例十一同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1. 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
原藥成份炮山甲1份、制川烏2份、蛤粉5份、蔥汁液3份、53。C純糧 酒3份、0.05份麝香、王不留行3份。
各輔料及主藥用量:羥甲基淀粉鈉6%,淀粉4%,無水酒精14%,山梨醇 0.1%,主藥75.9%。
2. 伸筋湯料的成份透骨草37份、紅花25份、伸筋草30份。
3. 穴位刺激液的成份蔥汁液480ml、 53。C純糧酒110ml、麝香0.05克。 實施例十二同實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1. 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
原藥成份炮山甲4份、帝lj川烏4份、蛤粉4份、蔥汁液4份、53。C純糧 酒3份、0.04份麝香、王不留行4份。
各輔料及主藥用量羥甲基淀粉鈉9%,淀粉3%,無水酒精18%,山梨醇 0.2%,主藥69.8%。
2. 伸筋湯料的成份透骨草25份、紅花25份、伸筋草25份。
3. 穴位刺激液的成份蔥汁液500ml、 53。C純糧酒100ml、麝香0.05克。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其特征是以重量份表示,含有原藥炮山甲1~10份、制川烏1~10份、蛤粉1~10份、蔥汁液0.5~10份、烈酒0.1~5份和麝香0.03~0.1份。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其特征是所 述的原藥中炮山甲2 8份、制川烏2 8份、蛤粉2 8份、蔥汁液2 8份、烈酒 1~4份和麝香0.05-0.08份。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其特征是所 述的原藥中炮山甲2 5份、制川烏1 6份、蛤粉1 6份、蔥汁液3 7份、烈酒 2 3份和麝香0.05-0.08份。
4、 根據權利要求l至3任一項所述的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其 特征是所述的烈酒為53度以上的純糧酒。
5、 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的生產方法,其 特征是(1) 分別稱取炮山甲、制川烏、蛤粉,混合后研細制成粉料;(2) 將研細的麝香粉料先溶于烈酒中,再加入蔥汁液和所述的粉料,混合、 攪拌均勻后制成主藥;.(3) 以重量百分比計,取所述的主藥65~80%,各輔料為羥甲基淀粉鈉 5 15%,淀粉3~5%,無水酒精5 20%,山梨醇0.1~0.2%,將主料和輔料混合均 勻,模壓成型即可。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的生產方法,其 特征是所述的炮山甲、制川烏、蛤粉、麝香粉料的粒度均為100-120目。
7、 一種與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中成藥配合使用的伸 筋湯料中成藥,其特征是以重量份表示,原藥透骨草20~40份、紅花20~40 份、伸筋草20 40份構成,分別稱取原藥,混合置于藥鍋中,向鍋中加入10 20 倍的冷水,浸泡0.5 lh,再加熱至80 10(TC,在此溫度下再浸泡0.5~lh,過濾 得藥液和藥渣;再向藥渣中加入3 6倍藥渣重量的冷水,重復提取兩次;合并三次所得藥液,經濃縮后得到藥液濃度為18~25%。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伸筋湯料中成藥,其特征是所述的原藥中透骨 草25 35份、紅花25 35份、伸筋草25 35份。
9、 -一種與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配合使用的穴位剌激 液,其特征是該刺激液由蔥汁液400~600ml、烈酒80~120ml和0.03-0.08克 麝香混合而成。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穴位刺激液,其特征是所述的烈酒為53度以 上的純糧酒。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組治療中風、偏癱后遺癥的外用中成藥,包括中成藥貼劑和配合使用的伸筋湯料和穴位刺激液。該中成藥貼劑的原藥由炮山甲1~10份、制川烏1~10份、蛤粉1~10份、蔥汁液0.5~10份、烈酒0.1~5份和麝香0.03~0.1份組成。伸筋湯料的原藥為透骨草20~40份、紅花20~40份、伸筋草20~40份構成。穴位刺激液由蔥汁液、烈酒和麝香混合而成。該組藥劑應配合使用,對治療中風、偏癱引起的后遺癥,起效顯著,藥效互補;經臨床試用表明,總有效率達95.1%;而且治療方法簡單,一般患者無需住院治療,用藥安全,無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K36/8962GK101181483SQ200710165709
公開日2008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25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19日
發明者謙 趙, 趙慧萍, 邢俊霞 申請人:謙 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