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功能針灸治療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多功能針灸治療椅
(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針灸治療器具,特別是一種針灸治療椅。
(二)
背景技術:
中醫針灸理論認為,針和灸的姿勢是比較規范的,優其是灸療方 面更是嚴格,要求臥點臥灸、坐點坐灸。目前沒有規范的針灸治療坐 椅,這種狀況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臨床療效。目前治療坐具只有市場 銷售的一般坐椅板凳,治療期間很容易煬傷皮膚,也很容易摔傷不能 自理的較重病人。
(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安全性好的多功能針 灸治療椅,使得病人在治療時無須攙扶、療效高。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坐板和椅腿,所述的坐 板的中部設有薰灸用的漏孔。
為了防止病人摔倒,本實用新型包括靠背,靠背上設有固定病人 上身的固定帶。
為了固定牢靠,所述的固定帶包括胸部固定帶和腰部固定帶。 為了便于腿固定,所述的坐板的兩側設有卡腿凹槽。 為了既可適于正坐又可適于反坐,所述的所述的卡腿凹槽有前后 兩對。
為適于不同身高的人使用,所述的靠背上設有可抽拉升高并可向 后折疊的頭靠。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實用新對生活不便的患者無需 手扶、無需翻動患者身體既可找到各治療部位,省時省力、方便患者, 提高治療效果。2、該治療椅屬物理綠色療法,配合針灸及薰蒸,不 需用藥,安全性高、無痛苦,無污染。3、安全可靠,在應用中未發
現有毒副作用。4、價格低廉,且產品優勢很強,性能可靠,便于各醫療機構推廣應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中1、頭靠,2、抽拉桿,3、胸部固定帶,4、腰部固定帶,
5、 靠背,6、坐板,7、卡腿凹槽,8、椅腿,9、漏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l、圖2所示的一種具體實施例,包括頭靠l、靠背5、坐板
6、 椅腿8,坐板6的中部上設有多個薰灸用的漏孔9,坐板6的兩側 各有兩個呈半圓形的卡腿凹槽7,頭靠1下邊沿連接有兩個抽拉桿2, 兩抽拉桿2插在靠背5中,使得頭靠l可抽拉升高,頭靠l可向后折 疊。靠背5上設有胸部固定帶3和腰部固定帶4,胸部固定帶3和腰 部固定帶4可采用粘扣連接的固定帶。
使用時,先根據病人的身高調節頭靠1的高度,病人可正坐在本 治療椅上,兩腿卡在坐板6前部的兩個卡腿凹槽7中,固定好胸部固 定帶3和腰部固定帶4,使病人的上身固定在靠背5上,頭部放在頭 靠l上;病人可反坐在本治療椅上,兩腿卡在坐板6后部的兩個卡腿 凹槽7中,其它與正坐相同。
正坐是治療胸腹及兩側、四肢和頭部位置,反坐是治療頭頸、胸、 腰、骶及兩側、四肢部位穴位。坐板6的漏孔9處是治療會陰及薰洗 灸療部位。
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針灸治療椅,包括坐板(6)和椅腿(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坐板(6)的中部設有薰灸用的漏孔。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針灸治療椅,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5),靠背(5)上設有固定病人上身的固定帶。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針灸治療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帶包括胸部固定帶(3)和腰部固定帶(4)。
4. 根據權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多功能針灸治療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坐板(6)的兩側設有卡腿凹槽(7)。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針灸治療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所述的卡腿凹槽(7)有前后兩對。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針灸治療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靠背(5)上設有可抽拉升高并可向后折疊的頭靠(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功能針灸治療椅,本實用新型包括坐板和椅腿,所述的坐板的中部設有熏灸用的漏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實用新型對生活不便的患者無需手扶、無需翻動患者身體即可找到各治療部位,省時省力、方便患者,提高治療效果。2.該治療椅屬物理綠色療法,配合針灸及薰蒸,不需用藥,安全性高、無痛苦,無污染。3.安全可靠,在應用中未發現有毒副作用。4.價格低廉,且產品優勢很強,性能可靠,便于各醫療機構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A61H39/06GK201135598SQ20072015954
公開日2008年10月22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29日
發明者馬兆勤 申請人:馬兆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