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貼臍通便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含有來源于植物材料反應產物的醫用配制品,尤其是屬于一種治療便秘 病癥的貼臍通便散。
背景技術:
所謂便秘,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它不是一種具體的疾病,而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癥 狀。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祖國醫學認為,便秘的基本病變,雖屬大腸傳 導失常,但與脾胃肝腎等臟腑的功能失調有關。目前,對于便秘多采用膠囊、各種瀉藥 藥片等口服治療,療效不能令人滿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簡便、經濟、無毒副作用,且直接貼于臍部的治療便秘 病癥的貼臍通便散。
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藥劑 太子參7-15g 麥冬8-10g生地黃8-10g 熟大黃8-12g 厚樸7-llg 枳實7-llg 火麻仁7-llg 杏仁5-8g 皂莢6-9g 肉蓯蓉6-9g
當歸15-30g 玄明粉7-llg 檳榔IO-15g 芒硝8-10g 番瀉葉5-8g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基于傳統醫學"內病外治"的理論基礎,以臍穴給 藥,避免了對肝、腎、胃的剌激作用,不但解決了口服用藥病氣與藥性相格拒,藥入胃 即吐,不能納藥等弊端。同時避免臟器官對內服藥物的分解,還有效的克服了患者不易 服藥的問題,且無任何毒副作用,值得推廣使用。
中醫理論探討祖國醫學認為,便秘的基本病變,雖屬大腸傳導失常,但與脾胃肝 腎等臟腑的功能失調有關。如陽明胃熱過盛,熱灼津液,津傷液耗,腸道失潤;脾氣不 足,則氣虛而傳送無力;肝氣郁結,氣機壅滯,則"氣內滯而物不行",或氣郁化火, 火邪傷津,亦可使腸道失潤;腎開竅于二陰而惡燥,又主五液,腎陰不足,則腸失濡潤, 腎陽不足,則陰寒凝滯,津液不通。故四者功能失調,皆為便秘之由。
在臨床上患者多表現為便秘、少腹脹痛、納差、神倦乏力等肝旺脾虛的癥狀。《金 匱要略》曰"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故肝郁脾虛、木旺乘土、氣機不暢乃 便秘產生的病因。本發明基于中醫"內病外治"之理,以臍穴給藥,貼臍治療。通過藥 物剌激神闕穴周圍的神經,從而激發經氣、疏通經絡,調理臟腑機能,這樣藥物易被迅 速吸收、擴散進入血液,并隨體內微循環系統到達到全身,標本兼治,共奏健脾行氣、 滋陰通便之功,從根本上康復機體機能。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的具體配方實施例如下
實施例l: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藥劑 太子參7g 麥冬8g 生地黃8g 熟大黃8g 厚樸7g
枳實7g火麻仁7g 杏仁5g 皂莢6g 肉蓯蓉6g
當歸15g 玄明粉7g 檳榔10g芒硝8g 番瀉葉5g
實施例2: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藥劑 太子參15g 麥冬10g生地黃10g 熟大黃12g 厚樸llg 枳實llg火麻仁llg 杏仁8g 皂莢9g 肉灰蓉9g
當歸30g玄明粉llg 檳榔15g芒硝10g 番瀉葉8g
實施例3: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藥劑 太子參10g 麥冬9g生地黃9g 熟大黃10g 厚樸9g 枳實9g 火麻仁9g 杏仁6g 皂莢8g 肉蓯蓉8g
當歸23g玄明粉9g 檳榔12g芒硝9g 番瀉葉7g
本發明是由太子參、麥冬、生地黃、熟大黃、厚樸、枳實、火麻仁、杏仁、皂莢、 肉蓯蓉、當歸、玄明粉、檳榔、芒硝和番瀉葉等純中藥材組成,并采用常規的現代中藥 制作技術研制而成的外用透皮散劑,適用于冷秘、熱秘、虛秘、實秘等癥狀。
本發明使用時只要取散劑3g填入臍部,外用專用敷貼固定,五天換藥一次,連續六 次為一個療程,貼藥期間禁止服用其他藥物治療。
本發明治療結果
本發明的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
其中,治愈2天以內排便1次,便質轉潤,便時通暢,短期無復發;
有效3天排便1次,便質轉潤,排便欠暢;
無效癥狀無改善。
以下所有病案均來自周鑫亞健康研究所,病例收集歷時二年時間。所觀察的70例便
秘病例,男32例,女38例;年齡22 30歲,7例;31 40歲,23例;41 50歲,14例: 51 67歲,26例;病程1個月 12年,平均14個月。其中熱秘26例,冷秘12例,實秘19 例,虛秘13例;器質性便秘21例,功能性便秘36例,結腸性便秘18例,直腸性便秘6例, 慢性便秘35例。部分病例可見腹脹、消瘦、肛門墜脹、甚至便血等癥狀,排便時間最長 90分鐘,最短半個小時。
所有患者接受三個療程后,70例患者中治愈57例,占81.4%;有效10例,占14.3 %;無效3例,占4.3%,總有效率95.7%。
權利要求
1、一種貼臍通便散,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藥劑太子參7-15g 麥冬8-10g生地黃8-10g 熟大黃8-12g 厚樸7-11g枳實7-11g火麻仁7-11g 杏仁5-8g 皂英6-9g 肉蓯蓉6-9g當歸15-30g 玄明粉7-11g 檳榔10-15g芒硝8-10g番瀉葉5-8g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貼臍通便散,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 藥劑太子參7g 麥冬8g 生地黃8g 熟大黃8g 厚樸7g枳實7g火麻仁7g 杏仁5g 皂莢6g 肉蓯蓉6g當歸15g 玄明粉7g 檳榔10g芒硝8g 番瀉葉5g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貼臍通便散,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 藥劑太子參15g 麥冬10g生地黃10g 熟大黃12g 厚樸llg 枳實llg火麻仁llg 杏仁8g 皂莢9g 肉蓯蓉9g當歸30g玄明粉llg 檳榔15g芒硝10g 番瀉葉8g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貼臍通便散,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 藥劑太子參10g 麥冬9g生地黃9g 熟大黃10g 厚樸9g 枳實9g 火麻仁9g 杏仁6g 皂莢8g 肉蓯蓉8g當歸23g玄明粉9g 檳榔12g芒硝9g 番瀉葉7g。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含有來源于植物材料反應產物的醫用配制品,尤其是屬于一種治療便秘病癥的貼臍通便散。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它是由下列重量比的成分配成藥劑太子參、麥冬、生地黃、熟大黃、厚樸、枳實、火麻仁、杏仁、皂莢、肉蓯蓉、當歸、玄明粉、檳榔、芒硝、番瀉葉。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基于傳統醫學“內病外治”的理論基礎,以臍穴給藥,避免了對肝、腎、胃的刺激作用,不但解決了口服用藥病氣與藥性相格拒,藥入胃即吐,不能納藥等弊端。同時避免臟器官對內服藥物的分解,還有效的克服了患者不易服藥的問題,且無任何毒副作用,值得推廣使用。
文檔編號A61K33/04GK101293066SQ20081007123
公開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18日
發明者鑫 周 申請人:鑫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