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抗艾滋病病毒和抗菌的青梅提取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醫藥,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抗艾滋病病毒和抗菌的青梅提取物。
背景技術:
:由HIV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稱為艾滋病,全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該病患者的免疫功能部份或完全喪失,CD4+細胞數目減少,繼而發生機會性感染、腫瘤等,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該病傳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且目前無法治愈,引起了各國政府和社會關注。目前已發現兩種HIV,分別為HIV-1和HIV-2。兩者具有相似的病毒結構和傳播途徑。HIV-2主要分布于非洲西部,在歐洲和美洲的一些感染者中也被檢測到。其毒力和傳播力都低于HIV-1,引起的艾滋病病程較慢且較緩和。HIV-1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引起全世界AIDS流行的病原,目前HIV的研究也是以HIV-1為主進行的。目前的問題在于防治艾滋病的藥物研究進展緩慢。由于HIV病毒的易變性,缺乏適當的動物模型,疫苗研制面臨很大困難,現有抗病毒的治療藥物尚不能從根本上殺滅病毒。在這樣的形勢下,傳統醫學異乎尋常地引起人們的關注。我國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傳統,特別是獨具一格的中醫藥是世界科學文化中的一朵奇葩,由于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用藥方式,理應在防治艾滋病中發揮較大的作用,為世界攻克艾滋病作出貢獻。雖然艾滋病是一種新的人類疾病,中醫藥文獻及經驗從未有所記載,但是以中醫癥侯學及病因病理學為基礎,診治艾滋病及相關綜合癥是完全可行的。尤其是幾千味傳統的天然藥物歷經數千年臨床應用,從中一定能開發出有相當療效的防治艾滋病的藥物。基于此,目前全世界尋找天然抑制艾滋病病毒(HIV)藥物的研究正在蓬勃開展。青梅(^jf//caw""gac/2/o/Blanco)又禾爾為青皮、海梅、油楠,屬于龍腦香科(Dipterocarpaceae)青梅屬(&//ca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國海南省的保亭、三亞、東方、白沙、樂東、萬寧和瓊中等地,是海南島熱帶雨林中具有代表性、最普遍的樹種。在民間長期用作治療肝炎的藥物。經全面查閱國內外文獻資料,未見關于其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研究的報道,也未見其有關抑菌的報道。國外學者對青梅屬植物的化學成分進行了研究,得到苯乙烯衍生物一白藜蘆醇低聚物、倍半萜類、三萜類和黃酮類化合物。藥理實驗發現白藜蘆醇類化合物hopeaphenolA禾口vaticaphenolA對而情霉素的菌株Staphylococcusaureus和Mycobacteriumsmegmatis具有中等程度的抑制作用(JoannaRZ-Petal.,2002),而化合物VaticanolC對受試的七種人腫瘤細胞和DNA的拓撲異構酶II(topoll)具有生長抑制作用(ItoTetal.,2003;YamadaMetal.,2006),三蔽化合物Vaticinone能抑制HIV—1的復制(ICso值為6.5嗎/ml)(ZhangHJetal.,2003),因此青梅屬植物被認為是能產生新的抗HIV活性化合物的目標原料之一。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青梅提取物的應用,其具有顯著的抗艾滋病病毒和抗菌效果。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青梅提取物的應用,該提取物在制備抗艾滋病病毒或抗菌藥物中的應用。青梅提取物,即將青梅經過有機溶劑提取、萃取所得的植物提取物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經過精制所得的梳物提取物。所述青梅提取物的提取過程為將青梅烘干并粉碎成粉末,把青梅粉末用70%乙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過濾,減壓回收盡乙醇,加水稀釋,用有機溶劑萃取,將提取液濃縮,得到浸膏,真空干燥得到粉末即為青梅提取物。通過應用現代藥理實驗方法對青梅提取物的活性進行檢測,發現該提取物具有顯著的抗艾滋病病毒和抗菌作用,可以作為制備抗艾滋病病毒或抗菌的藥物。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1、梳物體生物利用率高,效果顯著。本發明采用有機溶劑迸行提取,青梅的活性成分溶出率高,提取物具有顯著的抗艾滋病病毒和抗菌作用。2、原料來源廣泛,安全性高。青梅主要分布于我國海南省的保亭、三亞、東方、白沙、樂東、萬寧和瓊中等地,是海南島熱帶雨林中具有代表性、最普遍的樹種,因而資源極為豐富;本發明所提供的提取物來自于天然植物,作為藥物對人體無毒害等副作用。3、發展前景廣闊。利用天然植物的提取物開辟一條治療艾滋病或病毒性疾病的新途徑,并且可以進一步分離純化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設計開發出更高效的治療艾滋病或病毒性疾病的藥物,應用范圍廣。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用非限定性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將青梅烘干并粉碎成粉末,把青梅粉末用70%乙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過濾,減壓回收盡乙醇,加水稀釋,用乙酸乙酯萃取,將提取液濃縮,得到浸膏,真空干燥得到粉末即為青梅提取物。將青梅烘干并粉碎成粉末,把青梅粉末用90%乙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過濾,減壓回收盡乙醇,加水稀釋,用乙酸乙酯萃取,將提取液濃縮,得到浸膏,真空干燥得到粉末即為青梅提取物。實施例三、將青梅烘干并粉碎成粉末,把青梅粉末用70%甲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過濾,減壓回收盡乙醇,加水稀釋,用乙酸乙酯萃取,將提取液濃縮,得到浸膏,真空干燥得到粉末即為青梅提取物。利用青梅提取物抗HIV病毒活性實例待測樣品溶解于RPMI-1640完全培養基中0.22|um濾膜過濾除菌,4。C保存,貯存濃度為1.0mg/ml;AZT溶解于RPMI-1640完全培養基中0.22)im濾膜過濾除菌,分裝后-2(TC保存。所有細胞和病毒均以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養基進行培養。按常規方法制備HIV-lmB,滴定并計算出病毒的TCID5。。病毒貯存液分裝后,置-70'C保存。細胞和病毒按常規方法凍存和復蘇。①HIV-l感染性滴定檢測將HIV-l貯存液在96孔板上作4倍稀釋,IO個梯度,每梯度6個重復孔,同時設置對照孔6孔。每孔加入C8166細胞50^,每孔終體積為200ul。37°C,5%(^02培養。第三天補加新鮮RPMI-1640完全培養基100u1,第七天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每孔中HIV-l誘導的細胞病變效應(CPE),以每孔是否有合胞體的形成確定;計算病毒的TCIDso。②對(:8166細胞的毒性實驗4xl0"mlC引66細胞懸液100ul與待測藥物溶液混合,設三個重復孔。同時設置不含藥物的對照孔,37°"5%(:02培養3天,采用MTT比色法檢測細胞毒性。ELx800酶標儀測定OD值,測定波長為595nm,參考波長為630nm。計算得到CCso值。③HIV-lmB致細胞病變(CPE)的抑制實驗將8xl0"mlQ,66細胞50ul/孔接種到含有100iil/孔梯度倍比稀釋藥物的96孔細胞培養板上,然后加入50nl的HIV-luro稀釋上清,1300TCID50/孔。設3個重復孔。同時設置不含藥物的正常細胞對照孔。AZT為陽性藥物對照。37。C,5y。C02培養3天,倒置顯微鏡下計數合胞體的形成。EC5Q(50%EffectiveConcentration)為抑制合胞體形成50%時的藥物濃度。計算公式根據實驗結果繪制劑量反應曲線,計算出化合物抑制病毒的50%有效濃度(EC5Q),50%抑制細胞生長濃度(CC5o)及抗HIV-1活性的治療指數TI值為TI=CC5Q/EC5()檢測結果青梅乙酸乙酯提取物CC5o為187.37ug/ml,Eq。為18.67ug/ml,治療指數(TI值)為13.65。抗菌活性實例供試菌種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桿菌、枯草桿菌、根霉、黑曲霉。培養基①細菌培養基取19.5g營養肉湯培養基粉末溶于lL無菌水中,加15-20g的瓊脂,加熱待其溶解后滅菌。②真菌固體培養基:取28.5g真菌培養基粉末溶于1L無菌水中,加15-20g的瓊脂,加熱待其溶解后滅菌抑菌實驗方法用半徑1.5cm的濾紙片分別將各藥品不同有機提取物及不同濃度浸透濾紙片。待其自然晾干后放入接有菌種的培養皿中。利用其擴散作用,使濾紙片的藥品溶入培養基中。在另一個接有菌種的培養皿中放入浸過溶解樣品的溶劑的空白對照濾紙片。菌種在經過培養后(細菌培養24小時、真菌培養48小時),觀察培養皿中有無抑菌圈,并用相機拍攝結果。有抑菌圈的用游標卡尺測量其抑菌圈大小,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然后取平均值。由抑菌圈的有無證明其是否有抑菌作用,并由抑菌圈大小的比較說明抑菌作用的強弱。結論在青梅的有機提取物中,乙酸乙酯提取物抑菌效果最明顯。在三種細菌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最為明顯,對三種細菌的抑菌作用都隨藥物濃度的增大而增大。青梅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三種濃度下的抑菌圈半徑見表一。表一青梅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三種濃度下的抑菌圈半徑<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抗艾滋病病毒和抗菌的青梅提取物,其特征在于該提取物用于制備抗艾滋病病毒和抗菌的藥物;所述提取物由如下方法制得將青梅經過有機溶劑提取、萃取所得的植物提取物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經過精制所得的植物提取物。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抗艾滋病病毒和抗菌的青梅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青梅提取物的提取過程為將青梅烘干并粉碎成粉末,把青梅粉末用70%乙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過濾,減壓回收盡乙醇,加水稀釋,用有機溶劑萃取,將提取液濃縮,得到浸膏,真空干燥得到粉末即為青梅提取物。全文摘要本發明涉及生物醫藥,具體涉及一種青梅提取物的應用,所述提取物是指將青梅經過有機溶劑提取、萃取所得的植物提取物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經過精制所得的植物提取物,該提取物用于制備抗艾滋病病毒和抗菌的藥物。本發明的優點植物體生物利用率高,效果顯著;原料來源廣泛,安全性高;對該提取物藥物活性的深入研究和開發利用意義深遠;發展前景廣闊。文檔編號A61P31/18GK101254224SQ20081008265公開日2008年9月3日申請日期2008年2月26日優先權日2008年2月26日發明者宋小平,舒火明,莫崢嶸,忠陳,陳光英,韓長日申請人:陳光英;宋小平;舒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