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以中藥為原料制成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感冒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但引起感冒的因素眾多,治療方法當有所不同。區別不同因素引起的感冒,對癥治療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醫認為感冒是由于六淫,時行病毒侵襲人體而致病,以風邪為主因。風邪雖為六淫之首,但在不同季節,往往與其它當令之時氣相合而傷人,如冬季多屬風寒,春季多屬風熱,夏季多夾暑濕,秋季多兼燥氣,梅雨季節多夾濕邪,當衛外弱,肺衛疏懈,外邪乘襲時,則易感受發病。如氣候突變,寒溫失常,六淫及時行之邪肆虐,侵襲人體,衛外之氣不能調節應變,則每見本病的發病率升高。風熱感冒,風熱屬溫邪,其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主表衛,風熱之邪傷表衛,即出現惡寒,發熱等表證,但風熱為陽邪,從火化易傷陰津,故發熱重,惡寒輕,口渴欲飲,風熱犯肺,其竅為風熱所壅,則鼻寒流黃濁涕,咳嗽痰黃,風熱上犯于頭,則頭痛,上犯咽喉則咽痛,身熱無汗系由邪氣實而腠理閉所致,舌苔薄黃,脈浮數,皆為風熱在表之征。目前市場中常見的感冒藥大部分是中藥和化藥的合劑,服后容易嗜睡,發熱難以降下來,使患者病程延長,不適感難以緩解;對于風熱感冒,市場上尚缺少療效好的對癥治療藥物。
發明內容本發明是針對風熱感冒治療藥物較少的現狀,研制一種治療風熱感冒的中藥制劑,同時本發明藥物對多種疾病引起的發熱也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是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金銀花15—17、連翹12—14、青蒿9—11。優選的本發明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是由包括下列最佳重量份原料制成金銀花16、連翹13、青蒿IO。本發明藥物中,金銀花,味甘性寒,有涼散風熱,清熱解毒之功,用為君藥;連翹,苦、微寒、有疏散風熱,宣透表邪之功,方中用為臣藥;青蒿苦、辛、寒有清熱除蒸之功,對多種疾病引起的發熱均有良效,方中用為佐藥,三藥合用,共奏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功效。本發明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有效組分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按比例取金銀花、連翹、青蒿等三味藥材混合,用二氧化碳超臨界提取方法在壓力30MPa,溫度40。C,提取時間3-5h,032流量1.5—3L/Kg藥材h的條件下提取,得到揮發油,藥渣另用;(2)將提取揮發油后的藥渣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時;第一次加12倍水提取,第二次加10倍水提取,第三次加8倍水提取,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41.16(80°C)的清膏;(3)向濃縮后的清膏中加入乙醇,使乙醇終濃度為75-85%,醇沉時間為24h,醇沉后濾過,濾液濃縮,回收乙醇,減壓干燥,粉碎,得水提干粉,備用;本發明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l)固體口服制劑制備a.取步驟(3)所得的水提干粉,加入常規藥用輔料,混合,將所得到的揮發油噴入混合粉中,混勻,用藥學常規方法制制粒,裝袋,即得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的顆粒劑、硬膠囊劑等口服制劑;b.取步驟(3)所得的水提干粉,加入常規藥用輔料,混合,用藥學常規方法制制粒,干燥,冷卻,將所得到的揮發油噴入顆粒中,裝膠囊,即得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的硬膠囊劑;c.取步驟(3)所得的水提干粉,加入常規藥用輔料,混合,用藥學常規方法制制粒,干燥,冷卻,將所得到的揮發油噴入顆粒中,壓片,包薄膜衣,即得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的片劑;(2)軟膠囊劑制備a.取明膠1份,加水1份及甘油0.6份,7080。C融膠后,移入保溫罐中5565"C保溫待用;b.取輔料大豆油適量,用膠體磨首先與所得揮發油混合均勻,再與所得的水提干粉混合均勻,并在混合過程中進行定量,c.將配好的藥液加入供料箱中,進行壓丸,制成軟膠囊,并在25°C、相對濕度30°/。下定型20小時后,d.將定型后的軟膠囊移入干燥機進行干燥,軟膠囊的干燥條件為30士2'C、相對濕度為18%--22%、風速為0.5—0.7m/s,時間為6—10小時,干燥后的軟膠囊洗丸,揀丸后包裝,即得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的軟膠囊。本發明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每粒軟膠囊、片劑、硬膠囊的綠原酸含量不低于10mg;顆中綠原酸含量不低于20mg/g.本發明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可在制備治療風熱感冒藥物中的應用。本發明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可在制備治療發熱的藥物中的應用。本發明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方中金銀花,味甘性寒,有涼散風熱,清熱解毒之功,用為君藥。連翹,苦、微寒、《醫學衷中參西錄》謂"能透肌表,清熱逐風,為治風熱要藥,且能托毒外出,又為發表透疹要藥"。有疏散風熱,宣透表邪之功,方中用為臣藥。青蒿苦、辛、寒有清熱除蒸之功,《本草正義》云"能散風火,氣味清芬,則宜利血滯,而清血熱,尤有專長"。對多種疾病引起的發熱均有良效,方中用為佐藥,三藥合用,共奏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功效。以下以軟膠囊為代表,通過工藝研究,質量控制指標和藥效學研究,藥理學研究對本發明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作進一步說明。一.制備工藝研究由于金銀花、連翹、青蒿三味中藥材的揮發油和水溶性成分都與其藥效有關,所以本發明首先利用二氧化碳超臨界提取三種藥材中的揮發油成分,剩余殘渣用水加熱提取。1.揮發油提取工藝研究設備5升C02超臨界萃取設備(HA221-50-06型)由南通市華安超臨界萃取有限公司設計制造。150升CO2超臨界萃取設備(生產型)組成與5升超臨界萃取設備一致。設備工藝流程C02鋼瓶一"^高壓泵一萃取^"^解析^"^儲槽提取工藝條件我們對提取工藝的條件選擇采用L9(34)正交設計表進行試驗,以揮發油的收率(%)為考核指標。得到最佳工藝條件為壓力30MPa,溫度40。C,提取時間4h,C02流量2L/Kg藥材h。超臨界流體提取揮發油經三批中試實驗(每批投料量87.5kg),結果表明揮發油的平均收率為2.56%。2.水溶性成分提取工藝研究提取工藝條件選擇試驗水平的設計水溶性部分提取效率主要受水量(A)、提取次數(B)、提取時間(C)三個因素的影響,采用正交設計實驗對提取工藝進行優化。針對上述三個因素,實驗中采用每個因素設計三個水平,利用U(34)正交表進行試驗。其因素水平、試驗方案及實驗結果見表l、表2、表3。表l提取因素水平表(四因素三水平)<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考核指標以綠原酸的得率及浸膏的得率為考核指標。條件選擇結果準確稱取經超臨界提取的三種藥材混合均勻的殘渣100g,按表1的因素水平進行試驗。由表3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以所提取浸膏占藥材重量百分比為考核指標發現,提取時間B、提取次數C均有顯著性意義,其因素影響順序為C>B>A,直觀分析表明,浸膏收率最低的最佳工藝條件應為d,BpA1;以所得綠原酸收率為考核指標,提取次數C、水用量A均有顯著性意義,其因素影響順序為C>A>B,直觀分析表明最佳工藝條件應為C3,A3,B,。考慮到下步采用醇沉純化,因此以綠原酸收率為主要考核指標,結合工業化生產省時、節能、降低成本的目的,將提取工藝方案確定為AsBiQ的基礎上,后兩次提取時可逐漸降低加入水量,即將三種藥材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時,第一次加12倍水提取,第二次加IO倍水提取,第三次加8倍水提取,合并提取液,濾過即得。表2提取工藝正交試驗結果序號.水量藥量A提取時間B提取次數C空列浸膏占藥材重量百分比%綠原酸收率%1111117.257.142122220.967,363133328.872.714212316.977.185223127.687.216231222.457.667313224.192.908321321.662.629332127.378.08Kl66.958.261.272,1K266.970.165.167.4K373.078.580.567.3K124475.613387.243745.445198.41K224475.614914.014238.014542.76K3253296162.256480.254529.29Q4760.0734821.1674821.2334756.82s8.2769,3669.435.02Kl197.21227.22177.42222.43K2222.05217.19222,62217.92K3233.60208.45252.82212.51K1238891.7851628.9331477.8649475.10K2249306.2047171.5049559,6647489.13K3254568.9643451.4063917.9545160.50Q47588.9847417.2848318.4947374.91s230.5258.81960.0316.45表3浸膏得率方差分析方差分析S自由度均方F值P值A8.2724.131.65B69.36234.6813.83<0.1C69.43234.7113.84<0.1D5.0222.51、-0.1(2,2)=9表4水提綠原酸的得率方差分析方差分析S自由度均方F值P值A230.522115.2614.02<0.1B58.81229.413,58C960.032480.0158.37<0.05D16.4528.22Fl-0.05(2,2)=19.0,Fi_o.l(2,2)=9水提物三批中試實驗結果:表5水提物三批中試實驗結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3.醇沉工藝研究藥材提取液除含有所需綠原酸、連翹苷等有效成分外,還含有很多等雜質,通常采用乙醇沉淀法去除上述雜質。乙醇沉淀中,考慮到乙醇濃度(A)、倍數(B)、醇沉時間(C)對沉淀效果會有所影響,因此采用正交設計試驗對醇沉工藝進行了優選。針對上述三個因素,采用每個因素設計三個水平,以醇沉物占總固形物的百分比為考核指標,利用L9(34)正交表進行試驗。試驗結果表明最佳工藝條件為醇終濃度為80%,醇量為清膏的8倍,醇沉時間為24h。醇沉后濾過,濾液濃縮,減壓干燥,粉碎得水提物干粉,備用。4.軟膠囊三批中試實驗結果根據以上工藝的研究結果。進行中試試驗,投料量按處方量的20倍進行,批號分別為。試驗結果見表6:表6中試三批試驗結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研究結果表明,本發明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的質量控制指標每粒軟膠囊含綠原酸為14.1mg—18.7mg,符合標準要求的每粒軟膠囊含綠原酸不得少于10.0mg。二.藥效學研究針對本發明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的功能主治,我們進行了抗病毒、抗菌、退熱、抗炎等藥效學試驗。試驗結果如下(1)體外抗病毒試驗表明本發明藥物6.25g(生藥)/L能有效抑制單純皰疹病毒1型、流感病毒甲3型和副流感病毒2型在細胞內的增殖,三者的治療指數分別為3.74、2.72和3。(2)體內抗病毒試驗表明本發明藥物20g(生藥)/kg對小鼠體內感染流感病毒、單純皰疹病毒l型的死亡有保護作用。(3)體外抗菌試驗表明本發明藥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流感桿菌、肺炎球菌、乙型鏈球菌有顯著的抑菌作用。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菌株的最小抑菌濃度MIC(mg生藥/ml)分別為63,125,125,250,125,125。(4)退熱試驗表明本發明藥物對鮮酵母所致大鼠發熱模型、內毒素所致大白兔發熱淚盈眶模型均有較好的退熱作用。與對照組比較,經t檢驗,差異極顯著。(5)抗炎試驗表明本發明藥物有較好的抗炎作用。能對抗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腫脹,有一定的抗炎作用。(6)能明顯減少腹腔注射醋酸所致的小鼠扭體次數,說明有較好的鎮痛作用。三.藥理學研究預試驗100120g的大鼠5只,本發明藥物以9.0g/kg的劑量,2ml/100g的給藥體積,灌胃給藥,每天一次,連續5天,與生理鹽水對照組比較,未發現大鼠的被毛粗糙、一般活動情況的改變,以及其他的毒性反應癥狀。參照《西藥新藥研究指南(藥學、藥理學、毒理學)》規定,"如小鼠急性毒性的口服給藥劑量大于5g/kg,注射給藥劑量大于2g/kg仍未產生毒性反應和死亡或僅個別動物有毒性反應時,可考慮只做一個高于擬用臨床劑量50倍的劑量組。"1小鼠最大給藥量的觀察1.1動物分組取健康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隨機分為2組,分別為生理鹽水對照組和藥物組,每組20只。1.2給藥方法小鼠禁食不禁水12小時,稱重后,按22.5g/kg的劑量和lml/20g的給藥體積灌胃,對照組按照同樣的方法灌胃生理鹽水。1.3觀察指標灌胃后密切觀察小鼠的毒性反應和死亡情況。4小時后,改為每天觀察一次,連續14天。每周稱體重l次。對一般情況差,體重降低或升高明顯的小鼠進行解剖,肉眼觀察主要臟器的病變。如果未見小鼠死亡,則計算最大給藥量。1.4結果灌胃給予本發明藥物后,4小時內未見明顯異常。14天內,小鼠毛色光亮,飲食、活動以及體重都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表7)。計算得小鼠口服最大給藥量為22.5g/kg。表7本發明藥物小鼠口服急性毒性體重的變化(單位g)<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無統計學顯著性差異。2大鼠口服本發明藥物最大給藥量的觀察2.1動物分組取健康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隨機分為2組,分別為生理鹽水對照組和藥物組,每組20只。2.2給藥方法大鼠禁食不禁水12小時,稱重后,按9.0g/kg的劑量和2ml/100g的給藥體積灌胃,分別在8:00和16:OO給藥,對照組按照同樣的方法給予生理鹽水。2.3觀察指標給藥后密切觀察大鼠的毒性反應和死亡情況,4小時后,改為每天觀察一次,連續14天。每周稱l次體重。對一般情況差,體重降低或升高明顯的大鼠進行解剖,肉眼觀察主要臟器的病變。如果未見大鼠死亡,則計算最大給藥量。2.4結果給予病毒無憂后,大鼠活動正常,未見明顯異常反應。14天內,大鼠被毛光亮,飲食、活動以及體重都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表8)。計算得本發明藥物大鼠口服最大給藥量為9.0g/kg+9.0g/kg=18.0g/kg。表8本發明藥物大鼠口服急性毒性體重的變化(單位g);<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無統計學顯著性差異。結論-本發明藥物小鼠口服每日給藥1次的最大給藥量為22.5g/kg,大鼠口服每日給藥2次的最大給藥量18.0g/kg。分別相當于人臨床擬用劑量的375倍和300倍。3.對本發明藥物的長毒研究結果觀察大鼠連續30天灌胃給本發明藥物產生的毒性反應,為本發明藥物的臨床安全用藥提供參考。方法以2.0ml/100g給藥體積,分別以本發明藥物9.0g/kg(高劑量組)、3.0g/kg(中劑量組)、1.0g/kg(低劑量組)、和生理鹽水(對照組)每曰給Wistar大鼠灌胃給藥,連續30天,觀察大鼠的一般毒性反應。結果表明(1)給藥后12周,高劑量大鼠活動減少,被毛粗糙,雄性大鼠更明顯。從給藥第3周開始,基本恢復正常。(2)給藥后第12周,高、中劑量組大鼠進食量比對照組減少,給藥至第3周后各給藥組的進食量恢復到對照組水平。(3)高劑量組自給藥第1周第4周體重比對照組明顯降低。中、低劑量組大鼠的體重與對照組比較變化不大;至恢復期高劑量組雄性大鼠的體重仍然比對照組降低,但是體重的增長率明顯高于對照組。(4)給藥30天各給藥組血糖比對照組降低,中劑量組的血糖與對照組比較P<0.05,停藥21天后,中、低劑量組的血糖值仍然比對照組降低,其意義有待于進一步研究。(5)給藥30天和停藥21天,動物各臟器外觀檢査未見明顯異常。顯微鏡下觀察發現給藥30天高劑量組有10/10例有十二指腸的慢性炎癥,停藥21天基本恢復正常。其他臟器未發現明顯的病理變化。研究結論本發明藥物9g/kg(高劑量組;相當于人臨床擬用劑量的150倍)連續服用30天對十二指腸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停藥3周基本可以恢復;3g/kg的劑量(中劑量組;相當于人臨床擬用劑量的50倍)未發現有明顯臨床意義的改變。以下通過制備實施例對本發明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說明,但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不局限于實施例。實施例1:原料藥處方金銀花1200g連翹975g青蒿750g制備工藝G)揮發油的提取按處方取以上三味藥材混合,利用二氧化碳超臨界流體提取揮發油,提取條件-壓力30MPa,溫度40°C,提取時間5h,C02流量1.5L/Kg藥材h;得揮發油74.9g,得率為2.56%(2)水溶性活性成分提取以上提油后藥渣用水進行提取。條件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時,第一次加12倍水提取,第二次加10倍水提取,第三次加8倍水提取,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41.16(80°C)的清膏;將所得清膏醇沉,醇沉條件醇終濃度為85%,醇量為清膏的8倍,醇沉時間為24h。醇沉后濾過,濾液濃縮,回收乙醇,減壓干燥,粉碎,得水溶性干粉220g備用。(3)制劑制備:將所得水溶性活性成分加入適量乳糖,混合,噴入揮發油,混勻,制成顆粒500g,裝袋,每袋2克,即制得本發明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顆粒劑250袋。實施例2:原料藥處方金銀花1200g連翹975g青蒿750g制備工藝(1)揮發油的提取按處方取以上三味藥材混合,利用二氧化碳超臨界流體提取揮發油,提取條件壓力30MPa,溫度40°C,提取時間4h,(302流量2L/Kg藥材'h;得揮發油75g,得率為2.56%(2)水溶性活性成分提取以上提油后藥渣用水進行提取。條件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時,第一次加12倍水提取,第二次加10倍水提取,第三次加8倍水提取,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41.16(80°C)的清膏;將所得清膏醇沉,醇沉條件醇終濃度為80%,醇量為清膏的8倍,醇沉時間為24h。醇沉后濾過,濾液濃縮,回收乙醇,減壓干燥,粉碎,得水溶性干粉220g備用。(3)軟膠囊的制備取明膠1份,加水1份及甘油0.6份,7080。C融膠后,移入保溫罐中5565"C保溫待用。取輔料大豆油適量,利用膠體磨首先與揮發油混合均勻,再與水提干粉混合均勻,其過程進行定量,揮發油+水提干粉+大豆油的總量為500g。將配好的藥液加入供料箱中,進行壓丸,制成1000粒。軟膠囊在25。C、相對濕度30%下定型20小時后,移入干燥機進行干燥,干燥條件為30±2°C、相對濕度為18-22%、風速為0.6m/s,時間為8小時。干燥后的軟膠囊洗丸,揀丸后包裝,即制得本發明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軟膠囊劑985粒,得率為98.5%。實施例3:原料藥處方金銀花4386g連翹4094g青蒿3216g制備工藝(l)揮發油的提取按處方取以上三味藥材混合,利用二氧化碳超臨界流體提取揮發油,提取條件:壓力30MPa,溫度40'C,提取時間3h,C02流量2.5L/Kg藥材h;得揮發油298g,得率為2.55%p;i水溶性活性成分提取-將提油后藥渣用水進行提取。條件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時,第一次加12倍水提取,第二次加10倍水提取,第三次加8倍水提取,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41.16(80°C)的清膏;將所得清膏醇沉,醇沉條件醇終濃度為75%,醇量為清膏的8倍,醇沉時間為24h。醇沉后濾過,濾液濃縮,回收乙醇,減壓干燥,粉碎,得水溶性干粉885g備用。(3)制劑制備:將所得水溶性活性成分加入適量常規輔料,按藥學常規方法制粒,噴入揮發油,混勻,壓制成4000片,常規方法包薄膜衣,即制得本發明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的片劑。實施例4:原料藥處方金銀花2618g連翹1848g青蒿1386g制備工藝Cl)揮發油的提取按處方取以上三味藥材混合,利用二氧化碳超臨界流體提取揮發油,提取條件壓力30MPa,溫度40°C,提取時間3h,C(V流量3L/Kg藥材'h;得揮發油140g,得率為2.39%P)水溶性活性成分提取以上提油后藥渣用水進行提取。條件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時,第一次加12倍水提取,第二次加10倍水提取,第三次加8倍水提取,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41.16(8(TC)的清膏;將所得清膏醇沉,醇沉條件醇終濃度為85%,醇量為清膏的8.5倍,醇沉時間為24h。醇沉后濾過,濾液濃縮,回收乙醇,減壓干燥,粉碎,得水溶性活性成分445g備用。(3)制劑制備:將所得水溶性活性成分加入適量常規輔料,混合,按藥學常規方法制粒,干燥,方冷,噴入揮發油,混勻,裝入膠囊,即制得本發明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的膠囊劑2000粒。實施例5:原料藥處方金銀花2400g連翹1950g青蒿1500g制備工藝(1)揮發油的提取按處方取以上三味藥材混合,利用二氧化碳超臨界流體提取揮發油,提取條件壓力30MPa,溫度40°C,提取時間5h,C02流量1.5L/Kg藥材h;得揮發油150g,得率為2.56%(2)水溶性活性成分提取以上提油后藥渣用水進行提取。條件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時,第一次加12倍水提取,第二次加10倍水提取,第三次加8倍水提取,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41.16(80°C)的清膏;將所得清膏醇沉,醇沉條件醇終濃度為75%,醇量為清膏的8倍,醇沉時間為24h。醇沉后濾過,濾液濃縮,回收乙醇,減壓干燥,粉碎,得水溶性活性成分440g備用。(3)軟膠囊的制備取明膠1份,加水1份及甘油0.6份,708(TC融膠后,移入保溫罐中5565。C保溫待用。取輔料大豆油適量,利用膠體磨首先與揮發油混合均勻,再與水提干粉混合均勻,其過程進行定量,揮發油+水提干粉+大豆油的總量為1000g。將配好的藥液加入供料箱中,進行壓丸,制成2000粒。軟膠囊在25'C、相對濕度30%下定型20小時后,移入干燥機進行干燥,干燥條件為30±2°C、相對濕度為18--22%、風速為0.5m/s,時間為10小時。干燥后的軟膠囊洗丸,揀丸后包裝,即制得本發明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軟膠囊劑I960粒,得率為98%。實施例6:原料藥處方金銀花2400g連翹1950g青蒿1500g制備工藝(1)揮發油的提取按處方取以上三味藥材混合,利用二氧化碳超臨界流體提取揮發油,提取條件:壓力30MPa,溫度40°C,提取時間4h,(302流量2L/Kg藥材.h;得揮發油150g,得率為2.56%(2)水溶性活性成分提取以上提油后藥渣用水進行提取。條件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時,第一次加12倍水提取,第二次加10倍水提取,第三次加8倍水提取,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41.16(80°C)的清膏;將所得清膏醇沉,醇沉條件醇終濃度為80%,醇量為清膏的8倍,醇沉時間為24h。醇沉后濾過,濾液濃縮,回收乙醇,減壓干燥,粉碎,得水溶性活性成分440g備用。(3)軟膠囊的制備取明膠1份,加水1份及甘油0.6份,708(TC融膠后,移入保溫罐中5565。C保溫待用。取輔料大豆油適量,利用膠體磨首先與揮發油混合均勻,再與水提干粉混合均勻,其過程進行定量,揮發油+水提干粉+大豆油的總量為1000g。將配好的藥液加入供料箱中,進行壓丸,制成2000粒。軟膠囊在25'C、相對濕度30%下定型20小時后,移入干燥機進行干燥,干燥條件為30°C、相對濕度為20%、風速為0.6m/s,時間為8小時。干燥后的軟膠囊洗丸,揀丸后包裝,即制得本發明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軟膠囊劑1940粒,得率為97%。權利要求1.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原料制成金銀花15--17、連翹12--14、青蒿9-11;其特征還在于其劑型為口服制劑的片劑、顆粒劑、硬膠囊劑及軟膠囊劑。2.如權利要求1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包括下列最佳重量份原料制成金銀花16、連翹13、青蒿IO。3.如權利要求l和/或2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按比例取金銀花、連翹、青蒿等三味藥材混合,用二氧化碳超臨界提取方法在壓力30MPa,溫度40。C,提取時間3-5h,。02流量1.5—3L/Kg藥材h的條件下提取,得到揮發油,藥渣另用;(2)將提取揮發油后的藥渣加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小時;第一次加12倍水提取,第二次加10倍水提取,第三次加8倍水提取,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成80。C時相對密度為1.141.16的清膏;(3)向濃縮后的清膏中加入乙醇,使乙醇終濃度為75-85%,醇沉時間為24h,醇沉后濾過,濾液濃縮,回收乙醇,減壓干燥,粉碎,得水提干粉,備用;(4)取步驟(3)所得的水提干粉,加入常規藥用輔料,混合,將所得到的揮發油噴入混合粉中,混勻,用藥學常規方法制制粒,裝袋,即得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的顆粒劑;(5)取步驟(3)所得的水提干粉,加入常規藥用輔料,混合,用藥學常規方法制制粒,干燥,冷卻,將所得到的揮發油噴入顆粒中,裝膠囊,即得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的硬膠囊劑;(6)取步驟(3)所得的水提干粉,加入常規藥用輔料,混合,用藥學常規方法制制粒,干燥,冷卻,將所得到的揮發油噴入顆粒中,壓片,包薄膜衣,即得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的片劑;(7)軟膠囊劑制備a.取明膠1份,加水1份及甘油0.6份,708(TC融膠后,移入保溫罐中5565'C保溫待用;b.取輔料大豆油適量,用膠體磨首先與所得揮發油混合均勻,再與所得的水提干粉混合均勻,并在混合過程中進行定量;c.將配好的藥液加入供料箱中,進行壓丸,制成軟膠囊,并在25"C、相對濕度230%下定型20小時;d.將定型后的軟膠囊移入干燥機進行干燥,干燥條件為30±2°C、相對濕度為18%--22%、風速為0.5--0.7m/s,時間為6—10小時,干燥后的軟膠囊經洗丸,揀丸后包裝,即得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的軟膠囊。4.如權利要求l和/或2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其在制備治療風熱感冒藥物中的應用。5.如權利要求l和/或2的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其在制備治療發熱的藥物中的應用。全文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它是由金銀花、連翹、青蒿等三味原料藥制備而成的。將三味原料藥一起經二氧化碳超臨界提取方法提取得到揮發油,提油后的藥渣再經水提,濃縮,醇沉,減壓干燥,得到水提干粉,再通過常規藥學方法制備成一種清熱解毒的中藥制劑的片劑、顆粒劑、硬膠囊劑及軟膠囊劑。本發明藥物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功效,對風熱感冒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并對多種疾病引起的發熱也有良好的效果。文檔編號A61P31/00GK101239103SQ200810084448公開日2008年8月13日申請日期2008年3月24日優先權日2008年3月24日發明者張晴龍申請人:張晴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