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心腦血管病癥的中藥滴丸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病癥的中藥滴丸劑的制備方法及其產品,屬于中藥
技術領域:
。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老齡化,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冠心病,心絞痛及腦動脈硬化癥已經嚴重威脅著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使許多中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影響,同時也給家庭帶來了許多的痛苦。由于這類疾病發病人群廣,病程長,治愈率低,現在用于治療此類疾病的藥物很多,其治療效果也是參差不齊,而且大部分藥物的價位較高,所以選擇一種療效確切,見效快,價格合適的藥物提供給患者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比較發現,心腦康膠囊是一種療效比較顯著的藥物,心腦康膠囊質量標準收載于中藥成方制劑標準第十三冊,標準編號為WS3-B-2492-97,其處方為,丹參80g、赤芍60g、制何首烏60g、枸杞子60g、葛根60g、川芎60g、紅花40g、澤瀉60g、牛膝60g、地龍60g、郁金6g、遠志(蜜炙)60g、九節菖蒲60g、酸棗仁(炒)40g、鹿心粉60g、甘草40g;制法為,以上十六味,除鹿心粉外,川芎、紅花、澤瀉、牛膝、郁金、遠志、九節菖蒲、酸棗仁、甘草粉碎成細粉、過篩。其余丹參等6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第三次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膏。加入上述細粉,混合,干燥,粉碎,過篩,加入鹿心粉,混勻,裝入膠囊,即得。但按照該標準制備的膠囊劑存在制劑工藝自動化程度較低、吸收慢、起效慢、生物利用度底等缺點,所以改進其工藝,制備一種溶解速度快,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緊急情況下可舌下含服的中藥滴丸劑是非常有必要的。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治療心腦血管病癥的中藥滴丸劑,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該中藥滴丸劑的制備方法。本發明目的是按照如下方案實現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藥滴丸劑,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l:稱取丹參480重量份、赤芍360重量份、制何首烏36重量份、枸杞子360重量份、葛根360重量份、川芎360重量份、紅花240重量份、澤瀉360重量份、牛膝360重量份、地龍360重量份、郁金0.36重量份、遠志(蜜炙)360重量份、九節菖蒲360重量份、酸棗仁(炒)240重量份、鹿心粉360重量份、甘草240重量份;步驟2:將川芎、紅花、澤瀉、牛膝、郁金、遠志、九節菖蒲、酸棗仁、甘草粉碎成細粉,過篩,得藥物粉碎粉;步驟3:丹參、赤芍、何首烏、枸杞子、葛根、地龍加水煎煮,濾過,濾液濃縮至稠膏;步驟4:將步驟2所得藥物粉碎粉、步驟3所得稠膏及鹿心粉,加入烙融的基質中,混合均勻,保溫,等速滴入冷凝液體中,將成形的滴丸瀝盡并擦除冷凝液,即得。以上所述中藥滴丸劑的制備方法中步驟2中藥物粉碎的細度為100200目。以上所述中藥滴丸劑的制備方法中步驟3加水煎煮是采用動態逆流提取技術加26倍量水,煎煮13小時。以上所述中藥滴丸劑的制備方法中步驟4基質可以是聚乙二醇、硬脂酸鈉、甘油明膠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藥物與基質的混合比例為11:17。以上所述中藥滴丸劑的制備方法中步驟4冷凝液可以是液狀石蠟、植物油、甲基硅油,溫度為515°C。該中藥滴丸劑優選工藝為取丹參40g、赤芍30g、制何首烏30g、枸杞子30g、葛根30g、川芎30g、紅花20g、澤瀉30g、牛膝30g、地龍30g、郁金3g、遠志(蜜炙)30g、九節菖蒲30g、酸棗仁(炒)20g、鹿心粉30g、甘草20g,以上十六味,除鹿心粉外,川芎、紅花、澤瀉、牛膝、郁金、遠志、九節菖蒲、酸棗仁、甘草粉碎至150目,備用。其余丹參等6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第三次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將上述稠膏、藥物細粉和鹿心粉,按照4:7的比例加入熔融的聚乙二醇4000中,混合均勻,7(TC保溫,等速滴入12。C15。C的液體石蠟中,將成形的滴丸瀝盡并擦除液體石蠟,即得。這里所說的將處方中藥物粉碎成150目是必要的,經試驗證明粉碎成150目,藥物與基質混合最容易,均勻度最好,滴丸溶出速度增加,藥物發揮藥效更迅速,生物利用度較高,且制成的滴丸表面光滑、圓整。將藥液保溫在7(TC,且冷卻液上部的溫度保持在37'C,冷凝液的溫度為812'C,經試驗證明制成的滴丸無結晶析出,無拖尾現象且圓整度好。這里所說的動態逆流提取是利用固液兩相的濃度梯度差,相對于普通的加水煎煮使藥物的有效成分提取效率更高。本發明所制得的中藥滴丸劑溶解速度快,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療效好,服用方便,更易為患者接受;緊急情況下可舌下含服,并且該中藥滴丸劑制備工藝簡捷,自動化程度高,生產效率高。具體實施方式[試驗例l]本發明藥物制備工藝條件的研究1、水提工藝的選擇我們通過測量水提物中芍藥苷含量,以考察應用不同的水提方法對藥物有效成份含量的影響,具體方法如下我們按實施例l處方比例稱取丹參、赤芍、何首烏、枸杞子、葛根、地龍6味藥材共6份,分成2組,第一組采用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第三次l小時;第二組采用動態連續逆流提取方法,力n4倍量水,煎煮2小時。通過考察干浸膏中芍藥苷含量,以確定所選工藝的先進性。結果見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從上表可以看出,第二組的芍藥苷含量明顯高于第一組。動態連續逆流提取是利用固液兩相的濃度梯度差,逐級將藥料中有效成分擴散至起始濃度相對較低的提取溶液中,達到最大限度轉移物料中有效成分的目的。該提取工藝方法的應用使得藥物的有效成份提取效率大大提高,不僅提高了藥品的療效,而且節省能源,提取效率更高。2、基質和藥物粉碎粒度的選擇1)制成滴丸的基質可以是聚乙二醇4000或6000、硬脂酸鈉、甘油明膠中的任一種或兩種以上混合物的任一種。按實施例l比例取一定量的藥物粉末、稠膏和鹿心粉,分別加入不同的基質中,考察藥物與基質混合的難易程度,以確定所選基質。結果見表2:表2:藥物與不同基質混合難易程度結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注"+"表示容易,"一"表示困難,"+""-"的多少代表難易度的大小。從上表可以看出,選擇聚乙一醇4000,藥物與基質最易混合均勻,且粉碎細度在100目以上為好。2)以制成滴丸的合格率、人體服用后2h的血藥濃度為考察依據,采用正交試驗對粉碎藥物的粉碎目數、基質的種類、藥物與基質的混合比例進行研究,具體方法如下按實施例1處方比例稱取原藥材9份,按照正交表U(34)安排,進行正交試驗,水提藥物以優選工藝進行水提取,得到稠膏備用,直接粉碎藥物按正交試驗要求粉碎,將稠膏、藥物細粉、鹿心粉和不同基質按不同比例混勻,制成滴丸,考察制得滴丸的合格率及人體服用后2h的血藥濃度(以實施例1所得滴丸在2h時測得的血藥濃度為參比數值,計算各組血藥濃度與其的比值),結果見下表表3.優選因素水平表水平粉碎目數基質種類藥物與基質比例1il5i^5^T"^""""2150PEG(4000:6000)1:14:73200PEG(4000:6000)2:11:1表4.因素篩選正交試驗數據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力'差來源"~離差平方和自由度均方和^""顯著性A37.500000218.7500008.89B57.620000228.81000013.65C124.880000262.44000029.59e(D)4.22000022.110000表6滴丸血藥濃度比例方差分析方差來源離差平方和自由度均方和F比顯著性<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由表2中極差R值大小顯示,各因素作用主次為C〉B〉A;直觀分析以AAC2為最佳工藝;由表5、6方差分析結果表明C因素的影響具有顯著性意義,A、B因素的影響無顯著性意義。即藥物粉碎的細度為150目,藥物與聚乙二醇4000的混合比為4:7時制得的滴丸合格率及規定時間所測血藥濃度均較高,其圓整度、丸重差異、溶散時限等各項指標均達到制劑質量要求,生物利用度均較其他方案制得的滴丸劑更高。[試驗例2]本發明藥物的藥效學試驗研究一.實驗材料與藥品供試藥物按照本發明[實施例l]所制備的滴丸劑。陽性對照藥物心腦康膠囊,北京亞東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608120L動物Wistar大鼠170只,雌雄兼有。購自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實驗動物中心,合格證號DB11/0191-92儀器實驗性體內血栓形成儀、VZS-723分光光度計、PAT-4A型血小板聚集儀、R80血液黏度儀。二.方法和結果(一)本發明藥物抗大鼠頸動脈血栓形成實驗Wistar雄性大鼠40只,體重(232±21)g。隨機分為4組,即本發明藥物大劑量組O.56g/kg、小劑量組0.38g/kg、陽性對照藥心腦康膠囊組O.38g/kg及空白對照組,每組IO只。灌胃給藥,每日1次,連續給藥5天。給藥體積為2ml/200g。對照組給予等容積的生理鹽水。于末次給藥后L5h開始實驗。大鼠經2.5%戊巴比妥鈉腹腔麻醉,分離右側頸總動脈,采用電流損傷頸動脈內膜法在動脈上放置電極進行電刺激(2mA,7min),記錄自電刺激開始至血栓形成時間(超過50min以50min計)。結果詳見表7。_表7本發明藥物對大鼠頸動脈血栓形成的影響_組別劑量(g/kg)血栓形成時間(min)對照組一16.29±3.21心腦康膠囊0.3825.37.39±11.02*本發明藥物(小)0.3839.96±11.10**△本發明藥物(大)__43.24±13.29**△與對照組比較氺P<0.05,**P〈0.01;A與心腦康膠囊比較P〈0.01結果表明本發明藥物大、小劑量均可明顯延長小鼠體內頸動脈血栓的形成。相同劑量的本發明藥物與心腦康膠囊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本發明藥物加大劑量抑制血栓形成時間明顯延長。(二)本發明藥物對大鼠腦組織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影響Wistar大鼠50只,體重(215±26)g,雌雄各半。隨機分為5組,即本發明藥物大劑量組O.75g/kg、小劑量組O.375g/kg、陽性對照藥心腦康膠囊組O.375g/kg、腦缺血模型組和假手術組,每組IO只。灌胃給藥。每日l次,連續給藥5天。給藥體積為2m1/200g。假手術組和腦缺血模型組給予等體積的生理鹽水。于末次給藥后1.5h開始實驗。動物用25%烏拉坦(lg/kg)腹腔麻醉。頸部正中切口,分離兩側頸總動脈,穿線備用。缺血模型組及各藥物實驗組則在結扎兩側頸總動脈前5min由尾靜脈注射伊文思藍50mg/kg。假手術組與模型組和各實驗組相同要求時間尾靜脈注射伊文思藍50mg/kg,但不結扎兩側頸總動脈。結扎3h后,斷頭取腦稱重,并分別浸泡于甲酰胺溶液(4m1/腦)中,在45'C恒溫箱中溫育72h,待腦組織中伊文思藍色素全部浸出,取含伊文思藍色素液于VZS-723分光光度計620nm處進行比色,測定OD值。結果詳見表8。表8本發明藥物對大鼠腦組織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影響組別劑量(g/kg)OD值假手術組0.048±0.004腦缺血模型組0.063±0.011*心腦康膠囊().380.057±0.005*本發明藥物(小)0.380.077±0.014**△〇本發明藥物(大)0.560.082±0.011**△△〇與假手術組比較*P<0.05,**P〈0.01;與模型組比較AP〈0.05,AAP〈0.01;與對照組比較OP〈0.01'結果表明本發明藥物與心腦康膠囊給相同劑量的情況下,本發明藥物能明顯改善腦缺血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與對照組心腦康膠囊相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劑量加大對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三)本發明藥物對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響Wistar大鼠40只,體重(228±19)g,雌雄各半。隨機分為4組,即本發明藥物大劑量組0.75g/kg、小劑量組O.375g/kg、陽性對照藥心腦康膠囊組0.375g/kg及空白對照組,每組IO只。灌胃給藥。每日l次,連續給藥5天。給藥體積為2m1/200g。對照組給予等容積的生理鹽水。于末次給藥后1.5h開始實驗。從頸靜脈取血2.5ml放入加3.8%枸櫞酸鈉的試管內(與血液之比為l:9),封口,混勻。以1000r/min離心10min,分離出富血小板血漿(PRP);以3000r/min離心30min,分離出貧血小板血漿(PPP),對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進行測定,并計算最大聚集率、聚集抑制率和5min解聚率。結果詳見表9。表9本發明藥物對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響<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5,**P〈0.01;與心腦康膠囊比較AP<0.01。結果表明本發明藥物與心腦康膠囊在相同劑量下,對ADP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有顯著性差異,相同劑量的本發明藥物作用明顯優于對照組心腦康膠囊組,劑量加大對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增強。(四)本發明藥物對大鼠血液黏度的影響Wistar雄性大鼠40只,體重(231±25)g。隨機分為4組,每組IO只。灌胃給藥。每日l次,連續給藥5天。給藥體積為2m1/200g。對照組給予等容積的生理鹽水。于末次給藥后1.5h從頸靜脈采血2ml(抗凝),用R80血液黏度儀測定血液黏度。結果詳見表IO。表10本發明藥物對大k血液黏度的影響<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5,**P〈0.01;與心腦康膠囊比較AP<0.05結果表明本發明藥物能顯著降低大鼠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和紅細胞聚集指數,相同劑量下與對照藥物心腦康膠囊相比有顯著性差異,加大劑量對各項的指數降低明顯增加。[試驗例3]本發明滴丸劑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臨床療效觀察試驗臨床應用心腦康滴丸的療效觀察,來觀察心絞痛及腦動脈硬化證患者493例,其中治療組(本發明藥物)290例,對照組(心腦康膠囊)148例。(一)對心絞痛及腦動脈硬化證的改善,結果見表l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由上表可看出,本發明藥物與心腦康膠囊對治療心絞痛及腦動脈硬化證均有顯著性療效,與心腦康膠囊比較,本發明藥物有顯著性差異,作用明顯優于對照組。(二)不同病理時期臨床療效比較表12:不同病期總療效比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口+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由上表顯示,無論急性期還是恢復早期,治療組療效均優于對照組。結論由臨床試驗結果可以看出,本發明的藥物對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及腦動脈硬化癥有顯著療效,且臨床效果顯著高于膠囊劑,說明中藥滴丸劑充分發揮了該藥物組合物的療效,不僅為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提供了一種高效、安全、價格適宜的藥品,而且更進一步證明中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在合理劑型的應用下,可以使其療效發生顯著提高。下面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所述的治療冠心病的中藥滴丸劑的制備方法,但本發明并不因此而受到任何限制。[實施例l]滴丸劑的制備取丹參40g、赤芍30g、制何首烏30g、枸杞子30g、葛根30g、川芎30g、紅花20g、澤瀉30g、牛膝30g、地龍30g、郁金3g、遠志(蜜炙)30g、九節菖蒲30g、酸棗仁(炒)20g、鹿心粉30g、甘草20g,以上十六味,除鹿心粉外,川芎、紅花、澤瀉、牛膝、郁金、遠志、九節菖蒲、酸棗仁、甘草粉碎至150目,備用。其余丹參等6味,加采用動態逆流提取方法加4倍量水煎煮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將上述稠膏、藥物細粉和鹿心粉,按照4:7的比例加入熔融的聚乙二醇4000中,混合均勻,7(TC保溫,等速滴入12。C15i:的液體石蠟中,將成形的滴丸瀝盡并擦除液體石蠟,即得。[實施例2]滴丸劑的制備取丹參40g、赤芍30g、制何首烏30g、枸杞子30g、葛根30g、川芎30g、紅花20g、澤瀉30g、牛膝30g、地龍30g、郁金3g、遠志(蜜炙)30g、九節菖蒲30g、酸棗仁(炒)20g、鹿心粉30g、甘草20g,以上十六味,除鹿心粉外,川芎、紅花、澤瀉、牛膝、郁金、遠志、九節菖蒲、酸棗仁、甘草粉碎至120目,備用。其余丹參等6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第三次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將上述稠膏、藥物細粉和鹿心粉,按照4:7的比例加入熔融的聚乙二醇4000中,混合均勻,7CTC保溫,等速滴入12。C15。C的液體石蠟中,將成形的滴丸瀝盡并擦除液體石蠟,即得。[實施例3]滴丸劑的制備取丹參40g、赤芍30g、制何首烏30g、枸杞子30g、葛根30g、川芎30g、紅花20g、澤瀉30g、牛膝30g、地龍30g、郁金3g、遠志(蜜炙)30g、九節菖蒲30g、酸棗仁(炒)20g、鹿心粉30g、甘草20g,以上十六味,除鹿心粉外,川芎、紅花、澤瀉、牛膝、郁金、遠志、九節菖蒲、酸棗仁、甘草粉碎至150目,備用。其余丹參等6味,加采用動態逆流提取方法加6倍量水煎煮1小時,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將上述稠膏、藥物細粉和鹿心粉,按照4:7的比例加入熔融的聚乙二醇6000中,混合均勻,7(TC保溫,等速滴入12。C15。C的液體石蠟中,將成形的滴丸瀝盡并擦除液體石蠟,即得。[實施例4]滴丸劑的制備取丹參40g、赤芍30g、制何首烏30g、枸杞子30g、葛根30g、川芎30g、紅花20g、澤瀉30g、牛膝30g、地龍30g、郁金3g、遠志(蜜炙)30g、九節菖蒲30g、酸棗仁(炒)20g、鹿心粉30g、甘草20g,以上十六味,除鹿心粉外,川芎、紅花、澤瀉、牛膝、郁金、遠志、九節菖蒲、酸棗仁、甘草粉碎至200目,備用。其余丹參等6味,加采用動態逆流提取方法加6倍量水煎煮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將上述稠膏、藥物細粉和鹿心粉,按照4:7的比例加入熔融的聚乙二醇4000中,混合均勻,7(TC保溫,等速滴入12。C15。C的液體石蠟中,將成形的滴丸瀝盡并擦除液體石蠟,即得。[實施例5]滴丸劑的制備取丹參40g、赤芍30g、制何首烏30g、枸杞子30g、葛根30g、川芎30g、紅花20g、澤瀉30g、牛膝30g、地龍30g、郁金3g、遠志(蜜炙)30g、九節菖蒲30g、酸棗仁(炒)20g、鹿心粉30g、甘草20g,以上十六味,除鹿心粉外,川芎、紅花、澤瀉、牛膝、郁金、遠志、九節菖蒲、酸棗仁、甘草粉碎至100目,備用。其余丹參等6味,加采用動態逆流提取方法加4倍量水煎煮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將上述稠膏、藥物細粉和鹿心粉,按照l:7的比例加入熔融的聚乙二醇6000中,混合均勻,7(TC保溫,等速滴入5。C1(TC的液體石蠟中,將成形的滴丸瀝盡并擦除液體石蠟,即得。[實施例6]滴丸劑的制備'取丹參40g、赤芍30g、制何首烏30g、枸杞子30g、葛根30g、川芎30g、紅花20g、澤瀉30g、牛膝30g、地龍30g、郁金3g、遠志(蜜炙)30g、九節菖蒲30g、酸棗仁(炒)20g、鹿心粉30g、甘草20g,以上十六味,除鹿心粉外,川芎、紅花、澤瀉、牛膝、郁金、遠志、九節菖蒲、酸棗仁、甘草粉碎至150目,備用。其余丹參等6味,加采用動態逆流提取方法加4倍量水煎煮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將上述稠膏、藥物細粉和鹿心粉,按照2:6的比例加入熔融的聚乙二醇4000與6000(2:1)的混合物中,混合均勻,70。C保溫,等速滴入12。C15。C的液體石蠟中,將成形的滴丸瀝盡并擦除液體石蠟,即得。[實施例7]滴丸劑的制備取丹參40g、赤芍30g、制何首烏30g、枸杞子30g、葛根30g、川芎30g、紅花20g、澤瀉30g、牛膝30g、地龍30g、郁金3g、遠志(蜜炙)30g、九節菖蒲30g、酸棗仁(炒)20g、鹿心粉30g、甘草20g,以上十六味,除鹿心粉外,川芎、紅花、澤瀉、牛膝、郁金、遠志、九節菖蒲、酸棗仁、甘草粉碎至150目,備用。其余丹參等6味,加采用動態逆流提取方法加4倍量水煎煮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將上述稠膏、藥物細粉和鹿心粉,按照3:7的比例加入熔融的聚乙二醇4000中,混合均勻,7(TC保溫,等速滴入12。C15。C的液體石蠟中,將成形的滴丸瀝盡并擦除液體石蠟,即得。權利要求1、用于心腦血管病癥的中藥滴丸劑,其特征在于該滴丸劑的制備方法為步驟1稱取丹參4~80重量份、赤芍3~60重量份、制何首烏3~6重量份、枸杞子3~60重量份、葛根3~60重量份、川芎3~60重量份、紅花2~40重量份、澤瀉3~60重量份、牛膝3~60重量份、地龍3~60重量份、郁金0.3~6重量份、遠志(蜜炙)3~60重量份、九節菖蒲3~60重量份、酸棗仁(炒)2~40重量份、鹿心粉3~60重量份、甘草2~40重量份;步驟2將川芎、紅花、澤瀉、牛膝、郁金、遠志、九節菖蒲、酸棗仁、甘草粉碎成細粉,過篩,得藥物粉碎粉;步驟3丹參、赤芍、何首烏、枸杞子、葛根、地龍加水煎煮,濾過,濾液濃縮至稠膏;步驟4將步驟2所得藥物粉碎粉、步驟3所得稠膏及鹿心粉,加入熔融的基質中,混合均勻,保溫,等速滴入冷凝液體中,將成形的滴丸瀝盡并擦除冷凝液,即得。2、如權利要求1所述中藥滴丸劑,其特征是步驟2藥物粉碎的粒度為100200目。3、如權利要求l所述中藥滴丸劑,其特征是步驟3加水煎煮是采用動態逆流提取技術加26倍量水,煎煮13小時。4、如權利要求1所述中藥滴丸劑,其特征是步驟4基質可以是聚乙二醇、硬脂酸鈉、甘油明膠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藥物與基質的混合比例為17:17。5、如權利要求1所述中藥滴丸劑,其特征是步驟4冷凝液可以是液狀石蠟、植物油、甲基硅油,溫度為515'C。6、如權利要求l所述中藥滴丸劑,其特征在于該滴丸劑的制備工藝優選為取丹參40g、赤芍30g、制何首烏30g、枸杞子30g、葛根30g、川芎30g、紅花20g、澤瀉30g、牛膝30g、地龍30g、郁金3g、遠志(蜜炙)30g、九節菖蒲30g、酸棗仁(炒)20g、鹿心粉30g、甘草20g,以上十六味,除鹿心粉外,川芎、紅花、澤瀉、牛膝、郁金、遠志、九節菖蒲、酸棗仁、甘草粉碎至150目,備用。其余丹參等6味,采用動態逆流提取方法加4倍量水煎煮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將上述稠膏、藥物細粉和鹿心粉,按照4:7的比例加入熔融的聚乙二醇4000中,混合均勻,7(TC保溫,等速滴入12。C15。C的液體石蠟中,將成形的滴丸瀝盡并擦除液體石蠟,即得。7、如權利要求l所述方法在制備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及腦動脈硬化癥的中藥滴丸劑方面的應用。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活血化瘀、通竅止痛、擴張血管、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用于冠心病,心絞痛及腦動脈硬化癥的中藥組合物的新劑型及其制法。該中藥滴丸劑的制備方法為除鹿心粉外,川芎、紅花、澤瀉、牛膝、郁金、遠志、九節菖蒲、酸棗仁、甘草粉碎至150目,備用。其余丹參、赤芍、制何首烏、枸杞子、葛根、地龍等6味,采用動態逆流提取方法加4倍量水煎煮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成稠膏。將上述稠膏、藥物細粉和鹿心粉,按照4∶7的比例加入熔融的聚乙二醇4000中,混合均勻,70℃保溫,等速滴入12℃~15℃的液體石蠟中,將成形的滴丸瀝盡并擦除液體石蠟,即得。試驗證明該中藥滴丸劑比原來膠囊劑的療效和生物利用度都有顯著性提高。文檔編號A61K47/12GK101596298SQ200810114408公開日2009年12月9日申請日期2008年6月2日優先權日2008年6月2日發明者付建家,付立家申請人:北京亞東生物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