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中醫治療肝豆狀核變性的內服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人疾病防治藥物,尤其是一種中醫治療人肝豆狀核變性的內服藥物。
背景技術:
肝豆狀核變性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銅代謝障礙疾病,驅銅治療以來,至今 國內外大都均采用青霉胺治療該病,但青霉胺有明顯的副作用,因此,探求一種中藥治療該 病的內服藥物具有很強的臨床價值。本發明人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和病例研究,總結出了 治療人肝豆狀核變性的一整套技術措施,并優選出了中醫治療人肝豆狀核變性的內服藥 物。近幾年的臨床實踐證明,該內服藥物對人肝豆狀核變性4周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4% 。
發明內容
選用中草藥配制不同配方,應用于人肝豆狀核變性的內服藥物的篩選,旨在優選 出最佳而特效的治療人肝豆狀核變性的內服藥物。組方原理中草藥配伍,清熱解毒、通腑 利濕,苦泄利膽,藥證合拍,消銅治療肝豆狀核變性。
本發明的作用是大黃、黃連、黃吝、澤瀉,解毒利濕,瀉肝膽濕熱;半枝蓮、魚腥 草、澤瀉,解毒利濕,全方具有解毒清利肝膽濕熱之功用。大黃苦,寒。功效瀉下攻積,清 熱瀉火,解毒,活血祛瘀;黃芩苦,寒。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連苦,寒。功效清熱 燥濕,瀉火解毒;魚腥草辛,微寒。功效清熱解毒,排膿,利濕。半枝蓮辛,微寒。功效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薄荷辛、涼;澤瀉甘、淡,寒。功效利水滲濕,泄熱。
通過篩選,治療人頭痛的內服藥物組方中的藥物成分如下大黃6g,黃連10g,黃 芩10g,魚腥草20g,半枝蓮20g,澤瀉20g
上述藥物、藥量為一日用量。
使用方法 將上述中草藥按量稱取混裝(有標注者單包)在一起為一付中藥,加水煎300ml, 每日1齊U,分2次服,4周一療程。
權利要求
一種中醫治療肝豆狀核變性的內服藥物,其特征在于由大黃、黃連、黃芩、魚腥草、半枝蓮、澤瀉6種中藥配制而成。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醫治療肝豆狀核變性的內服藥物,其特征在于大黃 6g、黃連10g、黃芩10g、魚腥草20g、半枝蓮20g、澤瀉20g。
全文摘要
本發明總結出了治療人肝豆狀核變性的一整套技術措施,并優選出了中醫治療人肝豆狀核變性的內服藥物,該內服藥物是由大黃、黃連、黃芩、魚腥草、半枝蓮、澤瀉配制而成一付中藥,加水煎300ml,每日1劑,分2次服,4周一療程。
文檔編號A61P3/00GK101757316SQ200810157699
公開日2010年6月30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15日
發明者董璽 申請人:董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