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治療小兒脾虛濕熱腹瀉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文檔序號:1147247閱讀:38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小兒脾虛濕熱腹瀉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工藝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小兒脾虛濕熱腹瀉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腹瀉病是小兒消化系統的主要疾病之一,據衛生部門統計,我國每年有8.36億人次患泄瀉,其中2.5億人次是5歲以下小兒,為我國重點防治的疾病。小兒腹瀉之發生,主要以大便次數增多,便下稀薄或水樣為特征。而目前我國泄瀉病用藥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濫用抗生素相當嚴重,不僅造成經濟的浪費,也導致耐藥菌增長及菌群失調等多種危害,由于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霉菌感染者增加。小兒脾常不足,運化機能較低,同時小兒發育迅速,生機勃勃,對水谷精微的需求較成人為多,這就增加了脾胃的相對負擔,構成了發生本病的內在因素,故古人有"脾不傷不瀉"之說。久瀉不已,精微損失,氣血來源不足,故面黃肌痩,神疲乏力,故小兒脾虛腹瀉要及早診治,以免延誤病情。中醫中藥治療是值得探求的一條治療泄瀉的較好的途徑,益氣健脾、化濕止瀉,能促進胃腸道消化吸收,制止功能紊亂,幫助胃腸道排除因消化紊亂而產生的病理產物而達到止瀉的目的。ZL93105074.X號發明專利中公開了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藥物,其配方及制法為取黃連50g、黃芩60g、白術90g、烏梅60g、金銀花90g、澤瀉60g、葛根90g、茯茶90g、車前子60g、黨參90g、藿香90g、板蘭根90g、炒薏仁60g、丹參60g,加水3000ml煎煮30_60分鐘,去渣沉淀過濾制取1000ml黃連合劑,再加入一個劑量的口服補液鹽,混勻溶解裝瓶封閉滅菌處理后制成藥劑。該發明采用純中藥制劑,對人體無害,但不足之處在于使用原料藥品種過多,提高了成本,而且口服液劑型攜帶不方便;另外,制備方法對藥物的活性成分提取不夠,療效不佳。基于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本發明對治療小兒脾虛濕熱腹瀉的藥物配方及制備工藝進行了改進,使其更好的發揮療效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出一種治療小兒脾虛濕熱腹瀉的藥物組合物,克服上述品種之不足,而提供一種不含化工成分,無毒副作用,表里兼治的純中藥制劑,達到更好的清熱除濕、健脾止瀉之功效。另外該組合物可針對患者需要制備成不同劑型,便于服用,攜帶方便。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就是研究出利用該組合物中的十味藥材為原料,制備出性能優良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標準的治療小兒脾虛濕熱腹瀉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克服現有技術中制作成本高、生物利用度低的缺點,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服用方便,更好的滿足醫療需求和原料的利用度。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治療小兒脾虛濕熱腹瀉的藥物組合物,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經加工制備而成黨參5-25份、蓮子5-23份、白扁豆7.5-35份、黃連1-15份、黃芩3-25份、金銀花5-23份、建曲3-23份、山楂4-24份、車前子(鹽炙)4-23份、干姜1-13份。較優地,本發明的組合物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黨參12-25份、蓮子12-23份、白扁豆12-35份、黃連5-15份、黃芩10-25份、金銀花12-23份、建曲10-23份、山楂10-24份、車前子(鹽炙)10-23份、干姜6-13份。所述組合物還包括醫學上可接受的量的藥用輔料,選自蔗糖、淀粉、糊精、硬酯酸鎂、微晶纖維素、滑石粉中的一種或其中幾種的混合物,用量為黨參等十味原料藥總重量的0.2-0.8倍。所述建曲被收錄于《衛生部頒藥品標準——第17冊中藥成方制劑》中,標準號為WS3一B—3238—98,本發明組合物中的建曲采用標準中的處方和制法制備而成"處方辣蓼6.6g、蒼耳草6.6g、青蒿6.6g、苦杏仁4g、赤小豆4g、麥芽9g、山楂(炒)9g、陳皮6g、廣藿香6g、蒼術6g、厚樸3g、川木香3g、白芷3g、檳榔3g、枳殼(麩炒)3g、紫蘇6g、薄荷3g、谷芽9g、官桂1.5g、香附6g、甘草1.5g、麥麩2L2g、面粉10.6g;制法以上二十三味,除麥麩、面粉外,其余辣蓼等二十一味粉碎成細粉,與麥麩混勻,過篩,再將面粉制成適量稀糊,趁熱與上述藥粉揉合均勻,以手捏成團,擲之即散為宜,制成方塊,置發酵箱內,塊間留有空隙,上蓋麻袋或稻草,置密閉室內發酵至藥塊遍起白霉,有酒香氣時取出,炕干。"本發明所述治療小兒脾虛濕熱腹瀉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下稱工藝一),包括如下步驟1)按上述重量份稱取各原料藥備用;2)將黨參等十味原料藥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144-904ml,放冷,加入與其等量的濃度為70-95%乙醇,混勻,靜置12-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清膏,測量相對密度時的溫度控制在5060°C;3)向清膏中加入藥用輔料,混勻,干燥,制成臨床上可以接受的劑型,輔料為蔗糖、淀粉、糊精、硬酯酸鎂、微晶纖維素、滑石粉、苯甲酸鈉中的一種或其中幾種的混合物用量為黨參等十味原料藥總重量的0.2-0.8倍。其中,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制成口服液的方法為按上述重量份稱取黨參等十味原料藥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144-904ral,以濃縮至390-904ml為佳,放冷,加入與其等量的乙醇,混勻,靜置12-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向濾液中加入藥用輔料,攪勻,加水稀釋至1000ml,制得口服液,輔料為蔗糖和苯甲酸鈉,用量為黨參等十味原料藥總重量的0.2-0.8倍。加水煎煮條件為加水煎煮2-4次,每次1-2小時,每次加水量為黨參等十味原料藥的6-10倍。按照中藥常規制劑方法,本發明組合物制備成任何一種口服制劑,例如膠囊劑、片劑、顆粒劑。按照工藝一制成膠囊劑向清膏中加入藥用輔料,混勻,制粒,控制溫度在55-75t進行干燥,將制得的顆粒裝膠囊即得。按照工藝一制成片劑向清膏中加入藥用輔料,混勻,制粒,控制溫度在55-75'C進行干燥,壓片即得。按照工藝一制成顆粒劑向清膏中加入藥用輔料,混勻,制粒,控制溫度在55-75"C進行干燥,直接分裝即得。本發明所述藥物組合物的另一制備方法(下稱工藝二),包括如下步驟1)按下述重量份稱取各原料藥備用;2)將干姜和金銀花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制備揮發油,水蒸汽蒸餾提取的時間為5-10小時,分別收集揮發油與水液;將提取后的干姜、金銀花藥渣與其余原料藥黨參、蓮子、白扁豆、黃連、黃芩、建曲、山楂、車前子混合進行加水煎煮,合并煎液,再加入干姜金銀花提取揮發油的水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144-904ml,放冷,加入與濾液等量的濃度為70-95%乙醇,混勻,靜置12-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1.257的清膏,測量相對密度時的溫度控制在5060°C;3)向清膏中加入藥用輔料,混勻,干燥,加入干姜金銀花揮發油后混勻,制成臨床上可以接受的劑型,輔料為蔗糖、淀粉、糊精、硬酯酸鎂、微晶纖維素、滑石粉、苯甲酸鈉中的一種或其中幾種的混合物,用量為黨參等十味原料藥混合物總重量的0.2-0.8倍。工藝一和工藝二中的加水煎煮條件為加水煎煮2-4次,每次l-2小時,每次加水量為黨參等十味原料藥的6-10倍。工藝一和工藝二中步驟2)在合并煎液后,濾過,濾液以減壓濃縮至390-904ml為佳。其中,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制成口服液的方法為按下述重量份稱取各原料藥備用,將干姜和金銀花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制備揮發油,水蒸汽蒸餾提取的時間為5-IO小時,分別收集揮發油與水液;將提取后的干姜、金銀花藥渣與其余原料藥黨參、蓮子、白扁豆、黃連、黃芩、建曲、山楂、車前子混合進行加水煎煮,合并煎液,再加入干姜金銀花提取揮發油的水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144-904ml,以濃縮至390-904ml為佳,放冷,加入與濾液等量的濃度為70-95%乙醇,混勻,靜置12-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向濾液中加入藥用輔料和干姜金銀花揮發油,攪勻,加水稀釋至1000ml,制得口服液,輔料為蔗糖和苯甲酸鈉,用量為黨參等十味原料藥總重量的0.2-0.8倍。加水煎煮條件為加水煎煮2-4次,每次1-2小時,每次加水量為黨參等十味原料藥的6-10倍。按照中藥常規制劑方法,本發明組合物制備成任何一種口服制劑,例如膠囊劑、片劑、顆粒劑。按照工藝二制成膠囊劑向清膏中加入藥用輔料,混勻,制粒,控制溫度在55-75"C進行干燥,加入干姜金銀花揮發油后混勻,將制得的顆粒裝膠囊即得。按照工藝二制成片劑向清膏中加入藥用輔料,混勻,制粒,控制溫度在55-75'C進行干燥,加入干姜金銀花揮發油后混勻,壓片即得。按照工藝二制成顆粒劑向清膏中加入藥用輔料,混勻,制粒,控制溫度在55-75'C進行干燥,加入干姜金銀花揮發油后混勻,直接分裝即得。本發明組合物中的各原料藥配比是經過科學篩選得到的,所述重量份可以為克、千克、毫克、噸等計量單位。由于本發明組合物中的干姜和金銀花含有揮發油,若將干姜、金銀花與黨參等其余八味原料藥一起煎煮提取,其揮發油揮發損失,金銀花得不到充分利用,導致資源浪費;以向干姜金銀花的混合物中加水,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制備干姜金銀花揮發油為佳。由于先將干姜、金銀花中的揮發油蒸出,減少了揮發油的損失,提高了有效成分的利用率,人體吸收更完全,增強本發明藥物的藥效。本發明通過減少藥用輔料的用量,在有效成分的量相同的情況下,病人服藥量減少,可以以更小的劑量達到傳統藥物的效果,在使用上得到患者的歡迎。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的功能主治清熱除濕,健脾止瀉。用于小兒脾虛濕熱腹瀉。本發明的用法用量為口服,一歲每日服用量相當于生藥量的34.28,每日分6次服用;二歲每日服用量相當于生藥量的57g,每日分5次服用;三至四歲每日服用量相當于生藥量的68.4g,每日分4次服用。采用本發明的工藝二制出的顆粒劑,較工藝一制出的顆粒劑相比,明顯具有以下優點-1、工藝一、二制成的顆粒劑有活性成分(綠原酸)不同。采用本發明工藝二制得的藥物活性成分——綠原酸與工藝一比較,見表l。表l工藝一、二制得顆粒劑的活性成分(綠原酸)比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結果表明,工藝二中的活性成分綠原酸高于工藝一。2、工藝一、二制成的顆粒劑藥物溶出度不同。分別取6份,每份各3g,在不同時間分別測定兩種工藝的活性成分綠原酸的溶出度,見表2:表2工藝一、二制成的顆粒劑在不同時間溶出度比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以上數據表明,工藝二經提取后制得的顆粒劑,溶出度明顯優于工藝一。根據上表中各平均值所繪出的溶出度曲線圖見附圖l所示,其中上面一線代表工藝二的溶出度曲線,下面+線代表工藝一的溶出度曲線。采用工藝二制得藥物更疏松,在水中更易溶,藥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度大大提高,從而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本發物藥物組合物經過一系列的動物實驗研究表明,本發明所述的藥物組合物具有如下效果(一)藥品來源1、試驗組I:采用本發明工藝二制得的顆粒劑;2、試驗組II:采用本發明工藝一制得的顆粒劑;3、正常組不灌任何藥物4、對照組健脾康兒片1、對胃排空運動的影響1.1對正常小鼠胃排空運動的影響小鼠40只,體重1822g,雌雄備半,按體重、性別分為5組,每日灌胃給藥一次,連續5天。實驗前禁食不禁水18h,第6d給藥后60min,每只小鼠灌服營養性半固體糊O.8ml,20min后處死動物,結扎賁門與幽門,取胃,拭干稱重,然后沿胃大彎剪開胃,洗去胃內容物,拭干稱重。以胃全重和胃凈重的差值為胃內殘留物重,計算胃內殘留物占所灌半固體糊的重量百分比為胃內殘留率(%),見表3。表3對正常小鼠胃排空運動的影響(x±s)組別給藥劑量(g生藥/kg)n胃中殘留率(%)正常組1050.81±10.72對照組31046.21±2.4試驗組I101037.18±10.32"試驗組II101041.25±13.83*注與正常組相比,*P<0.05;與對照組比較,AP<0.05。結果與正常組相比,本發明的健脾止瀉藥物對正常小鼠胃排空運動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試驗組i優于試驗組n優于陽性對照組。1.2、對阿托品所致小鼠胃排空抑制的影響小鼠50只,體重20-24g,雌雄近半,按體重、性別分為6組,每日灌胃給藥或蒸餾水一次連續5d。禁食不禁水18h,于第6d給藥45min后.腹腔注射硫酸阿托品O.5mg/kg,15min后各組動物均灌胃給予半固體糊0.8ml/只,20min后處死,取胃,稱重,計算胃內殘留率(%),見表4。表4對阿托品所致小鼠胃排空抑制的影響(;±s)組別給藥劑量(g生藥/kg)n胃中殘留率(%):=^52.41±11.86*s對照組31066.91±15.46阿托品——1073.24±14.15試驗組I101055.43士13.72""試驗組II101059.52±19.18*注與阿托品組相比,*P<0.05,WP<0.01;與對照組藥組比較,AP<0.05。結果與阿托品試驗組比較,本發明的健脾止瀉藥物對阿托品所致小鼠胃排空運動抑制有明顯對抗作用,試驗組I優于試驗組II優于陽性對照組。2、對小腸運動的影響2.1對小鼠小腸推進運動的影響小鼠40只、體重1822g,雌雄各半。分組及劑量同實驗l.1,連續灌胃給藥5d、禁食不禁水18h。實驗時灌胃給藥l次,2小時后,再次灌服含有10%炭末的藥液,灌胃20min后脫頸椎處死小鼠,測量炭末推進率(%),見表5。表5對小鼠小腸推進運動的影響(x±s)組別給藥劑量(g生藥/kg)n炭末推進率(%)正常組1255.21±11.23對照組31269.32±9.68*試驗組I101275.47±11.62*試驗組n101272.18±10.56*注與正常組相比,*P<0.05,**P<0.01。結果提示,本發明的健脾止瀉藥物對正常小鼠小腸推進運動有明顯促進作用,試驗組I優于試驗組II優于陽性對照組。2.2對新斯的明引起小鼠小腸運動亢進的影響小鼠50只,體重1822g.雌雄各半、各組每日給藥一次、連續5天,新斯的明組只給藥一次。實驗前禁食不禁水12h,于第6d給藥l次,并于給藥20min后灌胃給予甲基新斯的明2mg/kg,正常對照組給予等容積生理鹽水。給予新斯的明10min后,小鼠灌胃10%炭末0.2ml/10g體重,20min后處死動物,測量炭末推進率,見表6。表6對新斯的明引起小鼠小腸推進運動亢進的影響(;±s)組別給藥劑量(g生藥/kg)n炭末推進率(%)正常組——1053.51±11.83對照組31060.73土9.08*新斯的明——1071.29±9.91試驗組I101048.87±4.57"試驗組II101054.23±6.61*注與新斯的明組相比,*P<0.05,**P<0.01。結果表明,本發明的健脾止瀉藥物對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小腸推進運動亢進有明顯抑制作用,試驗組I優于試驗組II優于陽性對照組。3、止瀉試驗A、對番瀉葉所致大鼠腹瀉的影響小鼠40只.體重2024g,雌雄各半。接體重分為5組,各組動物每日灌胃給藥一次,連續5d。末次給藥后lh,各組動物灌胃8yD番瀉葉粉懸液0.2ml/10g體重后,單只置于鋪有吸水紙的觀察盒中,觀察6h內每只小鼠排泄的濕糞次數,見表7。表7對番瀉葉所致大鼠腹瀉的影響(x±s)組別給藥劑量(g各時間點累計腹瀉次數生藥/kg)n—lh2h4h6h正常組104.4±1.27.2±2.110.2±3.5"11.3±3.4對照組3102.4±0.7"4.1±1.2**5.2±1.2*'5.9±1.2**試驗組I10101.3±1.4WA1.8±1.3*化3.1±2.1**A3.8±2.6**試驗組II10102.O士l.8**3.4±1,8**4.7±1.9**4.7±2.2"注與正常組相比,*P<0.05,**P<0.01。與對照藥組比較,AP<0.05。結果表明,本發明健脾止瀉藥物對番瀉葉所致小鼠腹瀉有良好的止瀉作用,試驗組I優于試驗組n優于陽性對照組。B、對蓖麻油引起小鼠腹瀉的影響小鼠40只,體重2024g,雌雄各半。接體重分為5組,各組動物每日灌胃給藥一次,給藥第4天每只小鼠灌服蓖麻油0.5ml,1h后給藥。每只小鼠置人墊有潔凈濾紙的鼠籠內,lh更換墊紙一次,觀察6h內小鼠累計腹瀉次數,見表8。表8對蓖麻油所致大鼠腹瀉的影響(x±s)組別給藥劑量(g生藥/kg)各時間點累計腹瀉次數nlh2h4h6h正常組100,7±1.23.7±5.15.2±4.56.3±4.4對照組3100.4±0.71.4±1.71.9±2.r2.3±1.r試驗組I101000.6±1.2**0.8±1.0.6±1.7*"A試驗組n101000.5±0.7*1.6±1.3*A0.8±2.2*A注與正常組相比,*P<0.05,"P<0.01。與對照組藥組比較,AP<0.05。結果表明,本發明的健脾止瀉藥物對蓖麻油所致小鼠腹瀉有良好的止瀉作用,試驗組I優于試驗組II優于陽性對照組。圖1為本發明采用丁藝二和工藝一的溶出度曲線圖。具體實施例方式11以下用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有助于對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作進一步理解,實施例不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其保護范圍由權利要求來決定。實施例l以黨參5g、蓮子5g、白扁豆5g、黃連lg、黃芩3g、金銀花5g、建曲3g、山楂4g、車前子(鹽炙)4g、干姜lg十味藥材為原料;將上述十味原料藥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10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得煎液備用;第二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6倍量的水煎煮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144ml,放至冷卻,加入與濃縮后的濾液等體積、濃度為70%的乙醇,混勻,靜置12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50-6(TC)的清膏;向清膏中加入淀粉27g和微晶纖維素1.8g,混勻,壓片,控制溫度在55'C進行干燥,制得片劑。實施例2以黨參25g、蓮子18g、白扁豆5g、黃連lg、黃芩3g、金銀花23g、建曲3g、山楂24g、車前子(鹽炎)23g、干姜6g十味藥材為原料;將上述十味原料藥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8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得煎液備用;第二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8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得煎液備用;第三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6倍量的水煎煮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500ml,放至冷卻,加入與濃縮后的濾液等量、濃度為80%的乙醇,混勻,靜置16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50-60°C)的清膏;向清膏中加入蔗糖52.4g和糊精26.2g,混勻,制粒,控制溫度在75'C進行干燥,分裝,制得顆粒劑。實施例3以黨參20g、蓮子23g、白扁豆18g、黃連15g、黃芩12g、金銀花12g、建曲23g、山楂12g、車前子(鹽炙)12g、干姜13g十味藥材為原料;將上述十味原料藥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8倍量的水煎煮1小時,得煎液備用;第二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6倍量的水煎煮1小時,得煎液備用;第三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6倍量的水煎煮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632ml,放至冷卻,加入與濃縮后的濾液等體積、濃度為90%的乙醇,混勻,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50-60°C)的清膏;向清膏中加入淀粉40g、糊精20g和滑石粉4g,混勻,制粒,控制溫度在65。C進行干燥,裝膠囊,制得膠囊劑。實施例4以黨參12g、蓮子12g、白扁豆35g、黃連5g、黃芩10g、金銀花18g、建曲10g、山楂10g、車前子(鹽炙)10g、干姜10g十味藥材為原料;12將上述十味原料藥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8倍量的水煎煮1小時,得煎液備用;第二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6倍量的水煎煮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520ml,放至冷卻,加入與濃縮后的濾液等體積、濃度為95%的乙醇,混勻,靜置20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50-6(TC)的清膏;向清膏中加入蔗糖17.6g和糊精8.8g,混勻,制粒,控制溫度在75"C進行干燥,直接分裝,制得顆粒劑。實施例5本實施例所用原料藥及制備工藝基本同實施例3,唯有不同的是,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向濾液中加入蔗糖30g和苯甲酸鈉2g,攪勻,加水稀釋至1000ml,制得口服液。實施例6本實施例所用原料藥及制備工藝基本同實施例3,唯有不同的是,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向濾液中加入蔗糖120g和苯甲酸鈉3g,攪勻,加水稀釋至1000ml,制得口服液。實施例7本實施例所用原料藥及制備工藝基本同實施例3,唯有不同的是,向清膏中加入淀粉60g和硬脂酸鎂4g,混勻,制粒,干燥,將制得的顆粒裝膠囊,制得膠囊劑。實施例8以黨參5g、蓮子5g、白扁豆12g、黃連6g、黃芩25g、金銀花5g、建曲12g、山楂4g、車前子(鹽炙)4g、干姜1.5g十味藥材為原料;將干姜和金銀花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制備揮發油,水蒸汽蒸餾提取的時間為5小時,分別收集揮發油與水液備用;將提取后的干姜、金銀花藥渣與其余原料藥黨參、蓮子、白扁豆、黃連、黃芩、建曲、山楂、車前子混合進行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10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得煎液備用;第二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8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合并煎液,再加入干姜金銀花提取揮發油的水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315ml,放至冷卻,加入與濃縮后的濾液等體積、濃度為70%的乙醇,混勻,靜置12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50-60°C)的清膏;向清膏中加入淀粉59.6g和滑石粉4g,混勻,壓片,控制溫度在55'C進行干燥,再加入干姜金銀花揮發油,混勻,制得片劑。實施例9以黨參25g、蓮子18g、白扁豆5g、黃連lg、黃芩3g、金銀花23g、建曲3g、山楂24g、車前子(鹽炙)23g、干姜6g十味藥材為原料;將干姜和金銀花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制備揮發油,水蒸汽蒸餾提取的時間為8時,分別收集揮發油與水液備用;將提取后的干姜、金銀花藥渣與其余原料藥黨參、蓮子、白扁豆、黃連、黃芩、建曲、山楂、車前子混合進行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10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得煎液備用;第二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8倍量的水煎煮1小時,合并煎液,再加入干姜金銀花提取揮發油的水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515ml,放至冷卻,加入與濃縮后的濾液等量、濃度為95%的乙醇,混勻,靜置18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50-60°C)的清膏;向清膏中加入蔗糖69.9g和糊精34.9g,混勻,制粒,控制溫度在65t:進行干燥,再加入干姜金銀花揮發油,混勻,分裝,制得顆粒劑。實施例10以黨參25g、蓮子23g、白扁豆35g、黃連15g、黃芩25g、金銀花23g、建曲23g、山楂24g、車前子(鹽炙)23g、干姜13g十味藥材為原料;將干姜和金銀花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制備揮發油,水蒸汽蒸餾提取的時間為IO小時,分別收集揮發油與水液備用;將提取后的干姜、金銀花藥渣與其余原料藥黨參、蓮子、白扁豆、黃連、黃芩、建曲、山楂、車前子混合進行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8倍量的水煎煮1小時,得煎液備用;第二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6倍量的水煎煮1小時,合并煎液,再加入干姜金銀花提取揮發油的水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904ml,放至冷卻,加入與濃縮后的濾液等量、濃度為90%的乙醇,混勻,靜置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50-60°C)的清膏;向清膏中加入蔗糖61.lg和糊精30.5g,混勻,制粒,控制溫度在75t進行干燥,再加入干姜金銀花揮發油,混勻,分裝,制得顆粒劑。實施例11以黨參20g、蓮子23g、白扁豆18g、黃連15g、黃芩12g、金銀花12g、建曲23g、山楂12g、車前子(鹽炙)12g、干姜13g十味藥材為原料;將干姜和金銀花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制備揮發油,水蒸汽蒸餾提取的時間為10小時,分別收集揮發油與水液備用;將提取后的干姜、金銀花藥渣與其余原料藥黨參、蓮子、白扁豆、黃連、黃芩、建曲、山楂、車前子混合進行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10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得煎液備用;第二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8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得煎液備用;第三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6倍量的水煎煮1小時,合并煎液,再加入千姜金銀花提取揮發油的水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600ml,放至冷卻,加入與濃縮后的濾液等量、濃度為95%的乙醇,混勻,靜置20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濾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50-60°C)的清膏;向清膏中加入淀粉64g,混勻,制粒,控制溫度在55'C進行干燥,再加入干姜金銀花揮發油,混勻,裝膠囊,制得膠囊劑。實施例12以黨參12g、蓮子12g、白扁豆35g、黃連5g、黃芩10g、金銀花18g、建曲10g、山楂10g、車前子(鹽炙)10g、干姜10g十味藥材為原料;將干姜和金銀花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制備揮發油,水蒸汽蒸餾提取的時間為io小時,分別收集揮發油與水液備用;將提取后的干姜、金銀花藥渣與其余原料藥黨參、蓮子、白扁豆、黃連、黃苳、建曲、山楂、車前子混合進行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8倍量的水煎煮1小時,得煎液備用;第二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8倍量的水煎煮1小時,得煎液備用;第三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6倍量的水煎煮1小時,合并煎液,再加入干姜金銀花提取揮發油的水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500ml,放至冷卻,加入與濃縮后的濾液等量、濃度為80%的乙醇,混勻,靜置16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濾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5(50-60°C)的清膏;向清膏中加入蔗糖17.6g和糊精8.8g,混勻,制粒,控制溫度在65'C進行干燥,再加入干姜金銀花揮發油,混勻,分裝,制得顆粒劑。實施例13以黨參12g、蓮子12g、白扁豆12g、黃連5g、黃芩10g、金銀花12g、建曲10g、山楂10g、車前子(鹽炙)10g、干姜6g十味藥材為原料;將干姜和金銀花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制備揮發油,水蒸汽蒸餾提取的時間為IO小時,分別收集揮發油與水液備用;將提取后的干姜、金銀花藥渣與其余原料藥黨參、蓮子、白扁豆、黃連、黃芩、建曲、山楂、車前子混合進行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8倍量的水煎煮1小時,得煎液備用;第二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8倍量的水煎煮1小時,得煎液備用;第三次加入十味原料藥總量6倍量的水煎煮1小時,合并煎液,再加入干姜金銀花提取揮發油的水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500ml,放至冷卻,加入與濃縮后的濾液等量、濃度為80%的乙醇,混勻,靜置16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向濾液中加入蔗糖37.lg、苯甲酸鈉2.5g和干姜金銀花揮發油,攪勻,加水稀釋至1000ml,制得口服液。實施例14本實施例所用原料藥及制備工藝基本同實施例12,唯有不同的是,以黨參5g、蓮子5g、白扁豆5g、黃連lg、黃芩3g、金銀花5g、建曲3g、山楂4g、車前子(鹽炙)4g、干姜lg十味藥材為原料;合并煎液,再加入干姜金銀花提取揮發油的水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144ml;向清膏中加入蔗糖14.4g和糊精7.2g,混勻,制粒,控制溫度在55-75"C進行75干燥,再加入干姜金銀花揮發油,混勻,分裝,制得顆粒劑。實施例15本實施例所用原料藥及制備工藝基本同實施例11,唯有不同的是,向清膏中加入淀粉30g和硬脂酸鎂2g,混勻,制粒,控制溫度在65'C進行干燥,將制得的顆粒裝膠囊,制得膠囊劑。權利要求1、一種治療小兒脾虛濕熱腹瀉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物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加工制備而成黨參5-25份、蓮子5-23份、白扁豆5-35份、黃連1-15份、黃芩3-25份、金銀花5-23份、建曲3-23份、山楂4-24份、車前子(鹽炙)4-23份、干姜1-13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小兒脾虛濕熱腹瀉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物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加工制備而成:黨參12-25份、蓮子12-23份、白扁豆12-35份、黃連5-15份、黃芩10-25份、金銀花12-23份、建曲10-23份、山楂10-24份、車前子(鹽炙)10-23份、干姜6-13份。3、根據權利要求l、2任一所述的治療小兒脾虛濕熱腹瀉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物還包括醫學上可接受的量的藥用輔料,用量為黨參等十味原料藥總重量的0.2-0.8倍。4、根據權利要求3的治療小兒脾虛濕熱腹瀉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用輔料選自蔗糖、淀粉、糊精、硬酯酸鎂、微晶纖維素、滑石粉、苯甲酸鈉中的一種或其中幾種的混合物。5、根據權利要求l、2任一所述的治療小兒脾虛濕熱腹瀉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物可制備為膠囊劑、片劑、顆粒劑或口服液。6、根據權利要求l、2任一所述的治療小兒脾虛濕熱腹瀉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1)按上述重量份稱取各原料藥備用;2)將黨參等十味原料藥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144-904ml,放冷,加入與其等量的乙醇,混勻,靜置12-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1.25的清膏,測量相對密度時的溫度控制在5060°C;3)向清膏中加入藥用輔料,混勻,干燥,制成臨床上可以接受的劑型,輔料為蔗糖、淀粉、糊精、硬酯酸鎂、微晶纖維素、滑石粉中的一種或其中幾種的混合物,用量為黨參等十味原料藥總重量的0.2-0.8倍。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煎煮的條件為加水煎煮2-4次,每次l-2小時,每次加水量為黨參等十味原料藥的6-10倍。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黨參等十味原料藥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390-904ml。9、根據權利要求l、2任一所述的治療小兒脾虛濕熱腹瀉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1)按上述重量份稱取各原料藥備用;2)將黨參等十味原料藥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144-904ml,放冷,加入與其等量的乙醇,混勻,靜置12-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3)向濾液中加入藥用輔料,攪勻,加水稀釋至1000ml,制得口服液,輔料為蔗糖和/或苯甲酸鈉,用量為黨參等十味原料藥總重量的0.2-0.8倍。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煎煮的條件為加水煎煮2-4次,每次l-2小時,每次加水量為黨參等十味原料藥的6-10倍。全文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小兒脾虛濕熱腹瀉的藥物組合物(即健脾止瀉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選用黨參、蓮子、白扁豆、黃連、黃芩、金銀花、建曲、山楂、車前子、干姜作為原料藥;本發明的基本制法為將黨參等十味原料藥加水煎煮,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144-904ml,放冷,加入與其等量的乙醇,混勻,靜置12-24小時,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15-1.25(50~60℃)的清膏,加入藥用輔料,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即得。本發明組合物的原料藥配比是經過科學篩選得到的,具有清熱除濕,健脾止瀉之功效,用于小兒脾虛濕熱腹瀉,實現標本兼治。通過本發明方法制得健脾止瀉藥物提高了有效成分利用率,人體吸收更完全,增強了藥效,是臨床應用之首選。文檔編號A61K36/88GK101461932SQ20091000100公開日2009年6月24日申請日期2009年1月16日優先權日2009年1月16日發明者唐德江,犁陳申請人:重慶希爾安藥業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