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治療頸椎病的復方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文檔序號:1297567閱讀:49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頸椎病的復方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中藥領域,涉及中藥復方制劑,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頸椎病的復方 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據1992年有關調查,我國頸椎病的患病率平均為17.3%, 2008年已上升為 25% (第三屆全國頸椎病專題會議,2008,上海)。 一旦患有該病,往往纏綿難 愈,癥狀呈多元化,嚴重者不完全或完全癱瘓。該病患癥狀不僅長期折磨患者本 人,也給患者整個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十一五"期間,國家己經將 頸椎病列入"重大、疑難疾病"的研究范疇。
按照我國13億人口計算,目前患有頸椎病的人群約3.25億。涉及的人群不 僅影響廣大勞動群眾,更加影響廣大白領階層和管理階層。據目前有關報道,頸 椎病的手術率約為5% (約1625萬患者),按照每例手術平均5萬元人民幣,共 約計手術費用8125億元人民幣。如果釆用非手術療法,按目前需要手術的患者 減少1%計算,可以為國家和人民群眾節省約81.25億元人民幣。
根據臨床癥狀、體征表現, 一般將頸椎病分為頸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 脊髓型或交感神經型,其中,神經根型發生率占70%左右。目前報道95%以上 的頸椎病患者需采用非手術治療,中醫藥治療成為非手術治療的主要措施之一。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頸椎病的復方制劑。
祖國醫學將頸椎病歸屬于痹證的范疇,正虛是其發病之基礎,外感六淫是其 發病之始因,它與先天和后天精氣的盛衰密切相關。風寒濕熱等六淫外邪乘虛入 侵,太陽經氣不利,日久傳入經絡,正氣不足則留于筋骨,導致痰濕內生;加之 勞損和過度勞逸導致正氣虧虛,氣血運行無力,瘀血內停。根據《素問-調經論》 "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以及《素問'至真要大論》 "疏其血氣,令其調達,而致和平"等中醫藥理論,本發明結合長期治療頸椎病的 臨床實踐經驗,建立了"調和氣血"防治椎間盤退變性疾病的學術思想和"益氣化 瘀"的防治法則。采用中藥材黃芪、川芎、冰片、人工麝香制得用于治療頸椎病的中藥復方制劑。
本發明所涉及的中藥藥材質量均應符合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相應藥材項 下各有關規定。其中,黃芪是處方中主要的藥物之一。
黃芪為豆禾斗植物蒙古黃芪 Astragalus memberanaceus( Fisch.) 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莢黃疾Astragalus membe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
川芎為傘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莖;
冰片為無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狀松脆結晶;
人工麝香為人工配制品。
本發明復方制劑由有效成分與藥物載體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是由 下列重量配比范圍的原料藥組分組成
黃芪60%~30%、川芎30%~15%、冰片5%~1%、人工麝香2%~0.5%。
所述的原料藥的優選重量配比范圍是黃芪55% 25%、川芎25%~10%、 冰片3%~1%、人工麝香1.5%~0.5%。
所述的原料藥的更優選重量配比是黃芪50%~20%、川芎30%~15%、冰 片3%~1%、人工麝香1.5%~0.5%。
本發明復方制劑的有效成分經過乙醇或水溶劑提取和醇沉、濾過的方法純 化,其中所采用的提取方法是根據藥物中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質,選用醇沉、濾過
的提取溶劑和提取條件;所采用的純化方法在保證療效的前題下,選用乙醇沉淀 法進行純化處理。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復方制劑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所述的復方制劑的通過下述方法制備-
稂據黃芪所含有的有效成分皂苷、多糖、黃酮的理化性質等選用不同濃度的 乙醇或水作為提取溶劑進行提取;通過單因素分析以及正交試驗篩選確定,提取 條件為以55%、 65%、 75%乙醇或水為溶劑,提取2次、每次加溶劑8~10倍 量、每次提取1~2小時;
川芎中含有的有效部位或成分為揮發油以及阿魏酸等;通過正交試驗篩選確 定該藥味揮發油的提取以水為溶劑,提取6 8小時、每次加水8 10倍量;
其中的川芎采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揮發油,揮發油另器收藏;黃芪經水浸泡 1小時后,加入經過提取揮發油川芎的藥渣提取2次,每次1小時,濃縮至1.05 1.07相對密度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60%,回收乙醇后經過濃縮,加入糊精, 噴霧干燥使成細粉,加入揮發油及冰片、人工麝香,經干法制粒制成顆粒。
本發明公開的復方制劑的制備技術,能高效率地提取藥材中的有效成分,去 除雜質,保證療效;能提高中藥制劑的制備水平,保護環境,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本發明復方制劑可按常規方法制成各種口服制劑,如顆粒劑、片劑、膠囊劑、 滴丸。
本發明所述制劑成型所用輔料包括糊精、乳糖、碳酸氫鈉、枸櫞酸、羥甲基 淀粉鈉、微粉硅膠、淀粉、可溶性淀粉,聚乙二醇或硬脂酸鎂,均為藥用規格輔
料。—
本發明復方制劑經動物實驗和臨床試用,結果顯示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1) 能降低椎間盤中PGE2、 6-K-PGFla、 IL-la、 TNFa等炎癥因子含量,降 低受壓和減壓后神經根組織中PLA2、 PGE2含量,與陽性對照藥芬必得、莫比 可等效,表明本發明復方制劑抗炎消腫、抑制頸椎局部炎癥反應和免疫反應,具 有"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和"激素類"藥物的功效,能夠替代"非甾體類消炎止痛
藥"和"激素類"藥物,功效范圍更廣,而沒有上述西藥的副作用;
2) 能減輕椎間盤軟骨終板鈣化,改善椎體與軟骨終板微循環,增加椎間盤 營養供應,并有效改善的血液流變學異常;
3) 能上調退變椎間盤中蛋白多糖、II型膠原基因與蛋白表達,延緩椎間盤 細胞外基質降解,減緩纖維環和髓核變性、突出,能維持椎間盤細胞外基質與細 胞粘附功能,調控凋亡相關蛋白表達,正向調控細胞內外信號轉導,延緩椎間盤 細胞凋亡。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l
取下列重量配比范圍的原料藥-
黃芪60% ~30 %、川芎30%~15%、冰片5% ~1%、人工麝香2%~0.5% 川芎水蒸汽蒸餾法提取揮發油后,揮發油另器收藏;黃芪加8倍量水浸泡1 小時后,加入經過提取揮發油川芎的藥渣提取2次,每次1小時,濃縮至1.05 1.07相對密度后,加入65%乙醇使含醇量達60%,回收乙醇后經過濃縮,加入 糊精,噴霧干燥使成細粉,加入揮發油及冰片、人工麝香,經干法制粒制成顆粒。實施例2
取下列重量配比范圍的原料藥
黃芪55%~25%、川芎25%~10%、冰片3%~1%、人工麝香1.5%~0.5% 川芎水蒸汽蒸餾法提取揮發油后,揮發油另器收藏;黃芪加10倍量水浸泡 l小時后,加入經過提取揮發油川芎的藥渣提取2次,每次1小時,濃縮至1.07 相對密度后,加入75%乙醇使含醇量達60%,回收乙醇后經過濃縮,加入糊精, 噴霧干燥使成細粉,加入揮發油及冰片、人工麝香,經干法制粒制成顆粒。加常 規輔料制成片劑、膠囊劑、滴丸。
實施例3
取下列重量配比范圍的原料藥
黃芪50%~20%、川芎30%~15%、冰片3%~1%、人工麝香1.5%~0.5%。 川芎水蒸汽蒸餾法提取揮發油后,揮發油另器收藏;黃芪加水8倍量經水浸 泡1小時后,加入經過提取揮發油川芎的藥渣提取2次,每次1小時,濃縮至 1.05相對密度后,加入65%乙醇使含醇量達60%,回收乙醇后經過濃縮,加入 糊精,噴霧干燥使成細粉,加入揮發油及冰片、人工麝香,經干法制粒制成顆粒。 按常規方法制成膠囊劑。
實施例4本發明復方制劑(又稱頸痛消滴丸)治療頸椎病的藥理學研究 1、治療頸椎病的藥效研究
為了觀察頸痛消滴丸治療頸椎病的藥效作用,以頸痛消滴丸給大鼠口服(灌 胃),按千克體重法設立頸痛消滴丸低劑量組2.57g生藥Zkg.d,中劑量組5.13g 生藥/kg.d和高劑量組10.26g生藥/kg,d以及頸復康組(6.00g/kg.d)、芬必得組 (60mg/kg.d)進行觀察。建立大鼠動、靜力失衡性頸椎間盤退變模型,5月后取 大鼠頸部椎間盤檢測。
采用ELISA法,檢測頸痛消滴丸各個劑量組對大鼠頸椎間盤中PGE2、 6-K-PGFla含量的影響,結果顯示,頸痛消滴丸中、高劑量抑制上述炎癥因子優 于頸復康(PO.01),與芬必得等效;低劑量也可以降低大鼠頸椎間盤中PGE2、 6-K-PGFla含量(PO.05);頸痛消滴丸中、高劑量組和頸復康、芬必得組與模 型組比較,均顯示明顯的抑制TXB2作用(PO.Ol)。采用ELISA法檢測,證明頸痛消滴丸中、高劑量及芬必得可以明顯降低大鼠頸椎間盤中IgG、 IgM含量(PO.01),。
表1是本發明制劑對大鼠頸椎間盤中炎癥介質的作用(單位wg/m/, xl5)。表2是本發明制劑對大鼠頸椎間盤中IgG、 IgM的作用(單位ng/w/, xl5」。表l
表2
Hij ^~~""""ii^ li^i
研究證實,大鼠動、靜力失衡性頸椎間盤退變模型符合頸椎病的發病機理;
頸痛消滴丸能延緩大鼠頸椎間盤形態學退變,降低大鼠頸椎間盤中PGE2、6-K-PGFla、 TXB2和IgG、 IgM含量,說明本發明制劑具有抑制退變椎間盤中炎性因子和免疫反應的作用。
2、 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
采用旋轉法,肝素抗凝血5ml在旋轉式全自動粘度計(LBY-N6型)測定,頸椎病模型組動物處于高凝、高粘的血瘀狀態,頸痛消滴丸各個劑量組都能降低全血低切粘度和全血高切粘度,同模型組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O.Ol),說明頸痛消滴丸能有效糾正模型大鼠的血液流變學異常,發揮活血化瘀作用。
3、 抗炎消腫作用的研究
大鼠足跖浮腫試驗和小鼠耳廓腫脹試驗,觀察頸痛消滴丸的利濕消腫作用,按千克體重法計算各組動物給藥量
10 12.356±1.780
10 21.735±3.137
10 16.464±2.959*
10 13.919±3.109**
10 13.669±2.826**
10 23.222±4.174
10 13.102±2.517**
11.913±1.933
20.416±1.147
16.885士3.108511
14.824±2.570**
13.979±2.449**
19.873±2.871
15.015±2.632**
3.362±0.568
4.21U0.675
3.456±0.783
2.947±0.669**
2.880±0.647**
3.220±0.696**
2.900±0.650**
10 6.779±1.329 1.452±0.563
10 16.197±1.661 3.992±0.319
10 13.548±2.431 3.375±0.543
10 12.356±1.979** 2.973±0.417**
10 9.884±1.5748** 2.387±0.465**
10 11.633±1.4812** 3.824士0.536
10 11.703±2.839** 3.270±0.389**
0J rnlj 3X1 FTT.I rTTI
自自紹自自
組組量量量康得
照型劑劑劑復必
對模低中高頸芬
rnll nlp^ n-p.l nTI nTj
經經經經自
組組量量量康得
照型劑劑劑復必
對模低中高頸芬大鼠給藥量:頸痛消滴丸低劑量組2.57g生藥/kg,d,中劑量組5.3g生藥/kg,d(相當于臨床等效劑量),高劑量組10.26g生藥Zkg.d;
小鼠給藥量頸痛消滴丸低劑量組3.85g生藥/kg.d,中劑量組7.70g生藥/kg-d(相當于臨床等效劑量),高劑量組15.40g生藥/kg.d;
結果顯示,頸痛消滴丸中、高劑量對小鼠耳廓腫脹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腫
脹抑制率明顯優于頸復康和芬必得(PO.01);頸痛消滴丸各劑量組對甲醛所致
大鼠足跖浮腫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致炎后4、 6、 8同對照組比較,均有明顯的抗炎消腫作用;芬必得有較明顯的抑制大鼠足跖浮腫作用,但維持時間較短;頸復康抑制大鼠足跖浮腫作用較頸痛消滴丸中劑量、高劑量弱,且維持時間較短。4、止痛作用的研究
大鼠甩尾試驗和小鼠熱板試驗觀察頸痛消滴丸的止痛作用。
小鼠熱板試驗結果顯示,中劑量(7.70g生藥/kg.d)、高劑量(15.40g生藥/kg,d)有明顯的止痛作用,90分鐘止痛作用優于芬必得(PO.05) , 120分鐘仍有很好的止痛作用(與正常組比較,PO.01);
大鼠甩尾試驗顯示中劑量(5.13g4g/kg.d)、高劑量(10.26g生藥/kg.(1)有止痛作用,在lh、 2h后止痛效果接近芬必得組,在4h后仍有較明顯的止痛效果(PO.05),芬必得止痛持續時間較短,頸復康止痛作用不明顯。
實施例5頸痛消滴丸治療頸椎病的細胞學研究
以大鼠椎間盤軟骨終板內軟骨細胞為靶細胞,體外誘導軟骨細胞凋亡,建立并完善凋亡軟骨細胞培養方法。采用MTS法對軟骨細胞增殖率變化進行檢測,篩選含藥血清最佳濃度,并對頸痛消滴丸作用軟骨細胞的最佳血藥濃度進行篩選。最終確定頸痛消滴丸最佳灌胃劑量為0.7g/kg,連續灌胃3天,末次灌胃后1小時采血,并制備頸痛消滴丸含藥血清、對照藥莫比可含藥血清和正常大鼠血清。
采用實時定量RT-PCR (real time RT-PCR)研究頸痛消滴丸含藥血清對凋亡軟骨細胞中FAK、 integrin、 collagenll、 aggrecan、 MMP-13mRNA表達的影響。結果顯示,頸痛消滴丸含藥血清可顯著促進凋亡軟骨細胞中aggecan、 collagenll、FAK、 Integrin mRNA表達,抑制MMP13 mRNA表達,尤以高劑量組作用最明顯(P<0.01)。
采用Westron blot技術研究頸痛消滴丸含藥血清對凋亡軟骨細胞FAK-Ras-MAPK信號通路的作用,結果顯示,頸痛消滴丸含藥血清可顯著增強FAK和ERK2、 PI3K磷酸化水平。
實施例6頸痛消滴丸最大給藥量試驗
對頸痛消滴丸進行了急性毒性的最大給藥量實驗。在預初試驗的基礎上,選取健康6周齡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隨機分為兩組,每組20只。給藥組24小時內以最大濃度、最大體積給藥2次,間隔6小時;對照組同法給同體積生理鹽水。連續觀察7天。結果顯示,給藥組動物未見中毒死亡,昆明小鼠對頸痛消滴丸的最大給藥量在390g生藥/kg/日以上,是臨床人用量的456倍。
實施例7
患者甲,素有頸項不適5年余,反復發作,無明顯誘因,頸項疼痛伴步履牽掣1年余。患者行走受限,癥狀逐漸加重,頸項疼痛,轉側不利,下肢拘緊,頭暈耳鳴,兩手麻木。體檢頸壓痛(+++),咽喉紅腫(+++),霍夫曼氏征(Hoffmann)(+),四肢肌張力V級,肌張力正常,膝、跟腱反射(+++),下肢病理征(-),雙下肢皮膚感覺對稱;舌淡質紫,苔薄,脈弦滑。診斷為頸椎病。服用頸痛消滴丸每次1.0g,日服用次數為2次,共14日。復診時,疼痛己緩,繼續服用頸痛消滴丸每次1.0g,每日2次,共14日。再診時,癥狀已緩。
患者乙,頸項疼痛2年余,加重1周。近1周來,因工作繁忙,自覺頸項疼痛加重,頭項轉動牽掣,伴右側上肢麻木,右肩疼痛較甚,頭痛頭暈,胃納尚可,大便正常,小溲頻數。體檢頸壓痛(++),霍夫曼氏征(Hoffman)(-),咽喉紅腫(+++);舌質紫,苔薄,脈弦。輔助檢査X線攝片示上頸段生理弧度減弱,頸5-6、頸6-7椎體前緣增生。中醫診斷痹證(氣血失和,經脈不遂),西醫診斷頸椎病(神經根型)。服用頸痛消滴丸每次1.0g,日服用次數為2次,共14日。復診時,疼痛己緩,繼續服用頸痛消滴丸每次1.0g,每日2次,共14日。再診時,癥狀己緩。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頸椎病的復方制劑,由有效成分與藥物載體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是由下列重量配比范圍的原料藥組分組成黃芪60%~30%、川芎30%~15%、冰片5%~1%、人工麝香2%~0.5%。
2、 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頸椎病的復方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藥 的重量配比范圍是黃芪55%~25%、川芎25%~10%、冰片3% 1%、人工麝 香1.5%~0.5%。
3、 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頸椎病的復方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藥 的重量配比范圍是黃芪50%~20%、川芎30%~15%、冰片3%~1%、人工麝 香1.5%~0.5%。
4、 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頸椎病的復方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 下述方法制備以55%、 65%、 75%乙醇或水為溶劑提取黃芪,提取2次、每次加溶劑8~10 倍量、每次提取1~2小時;以水為溶劑提取川芎藥味揮發油的,提取6 8小時、每次加水8 10倍量; 其中川芎采用水蒸汽蒸餾法提取揮發油,揮發油另器收藏;黃黃經水浸泡后, 加入經過提取揮發油川芎的藥渣提取2次,每次1小時,濃縮至L05 1.07相對 密度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60%,回收乙醇后經過濃縮,加入糊精,噴霧干燥 使成細粉,加入揮發油及冰片、人工麝香,經干法制粒制成顆粒。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頸椎病的復方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劑為顆 粒劑、片劑、膠囊劑、滴丸。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中藥領域,涉及一種治療頸椎病的復方制劑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建立了“調和氣血”防治椎間盤退變性疾病的學術思想和“益氣化瘀”的防治法則,采用中藥材黃芪、川芎、冰片、人工麝香制得。經動物實驗和臨床試用,結果顯示能降低椎間盤中PGE2、6-K-PGF1α、IL-1α、TNFα等炎癥因子含量,降低受壓和減壓后神經根組織中PLA2、PGE2含量,能減輕椎間盤軟骨終板鈣化,改善椎體與軟骨終板微循環,增加椎間盤營養供應,并改善的血液流變學異常,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本發明方法,能高效率地提取藥材中的有效成分,去除雜質,提高中藥制劑的制備水平,保護環境,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文檔編號A61K36/481GK101491570SQ200910004168
公開日2009年7月29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13日 優先權日2008年9月4日
發明者煒 侯, 琴 卞, 盛 盧, 泉 周, 周重建, 唐得志, 崔學軍, 寧 張, 杞 施, 李晨光, 梁倩倩, 江雪琴, 王擁軍, 冰 舒, 寬 賈, 亮 高, 鮮潔晨 申請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