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制劑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中藥制劑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制劑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癥,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癥、頸椎間盤突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癥。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癥狀和體征。
[0003]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方式的轉變以及工作環境的影響,頸椎病患者的年齡趨于年輕化,多見于從事長期低頭伏案工作者,長期使用電腦工作者。
[0004]目前,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多種,有運動治療、牽引治療、按摩推拿治療、理療等,但是這些方法只能緩解病痛,不能根除并且治療時間長,有些患者甚至服用西藥來緩解頸椎病引起的肩頸疼痛,西藥止痛見效快,但也無法達到治療的目的,長期服用還會傷肝腎,副作用大,而手術治療風險高,痛苦大,還可能伴隨著一系列的并發癥。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現有的技術缺點,提供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制劑及其制作方法,其可對頑固性骨痹、以益腎壯督治其本,蠲痹通絡治其標。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制劑,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藥材按重量計制作而成:葛根:50-70g ;威靈仙:40-50g ;木通七葉蓮:200-260g ;杜仲:100-140g ;桂枝:40-80g ;楓荷梨:80-100g ;黃芪:40_80g ;狗脊:80_100g ;牛大力:100-140g ;刺五加:40-80g ;防風:40-50g ;巴戟天:200-260g ;丹參:40-50g ;紅花:40-50g ;制首烏:160-200g ;甘草:20_40g ;白酒:15000_15500g ;紅糖:700_800g。
[0007]優選的,所述中藥制劑由以下藥材按重量計制作而成:葛根:60g ;威靈仙:45g ;木通七葉蓮:240g ;杜仲:120g ;桂枝:60 ;楓荷梨:90g ;黃芪:60g ;狗脊:90g ;牛大力:120g ;刺五加:60g ;防風:45g ;巴戟天:240g ;丹參:45g ;紅花:45g ;制首烏:180g ;甘草:30g ;白酒:15300g ;紅糖:765g ;所述白酒采用42度白酒。
[0008]在本發明中,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制劑制作方法為:將以下藥材切成小段片:葛根、威靈仙、木通七葉蓮、杜仲、桂枝、楓荷梨、黃芪、狗脊、牛大力、刺五加、防風、巴戟天、丹參、紅花、制首烏、甘草;然后將切成小段片的藥材放入缸內,向缸內加入紅糖、白酒后密封存放30-45天后取出濾液澄清即可裝瓶存放即可得中藥制劑。
[0009]下面對各具體藥材的藥用性能進行簡要介紹:
[0010]1、葛根,中藥名。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習稱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鮮切成厚片或小塊;干燥。甘、辛,涼。有解肌退熱,透瘆,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之功。常用于表證發熱,項背強痛,麻瘆不透,熱病口渴,陰虛消渴,熱瀉熱痢,脾虛泄瀉。
[0011]2、威靈仙屬于藥用植物,藥材基源來源較多,《開寶本草》、《本草圖經》、《救荒本草》等所載的威靈仙,為玄參科植物;《滇南本草》所載的威靈仙,系菊科植物,而當今使用的多為《中華本草》所載毛莨科植物威靈仙、棉團鐵線蓮、東北鐵線蓮。國內分布較廣,其根及莖入藥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消骨梗之功效。在現代臨床實踐中其新的用途不斷的被發現,如治療膽結石,跟骨骨刺、足跟痛、食管癌等。
[0012]3、木通七葉蓮,甘、溫。散瘀止痛,利尿消腫。用于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各種神經性疼痛,水腫,小便不利,月經不調。
[0013]4、杜仲:具有補肝腎,治腰脊酸疼,足膝瘺弱,小便余瀝,陰下濕癢,高血壓、安胎的功效。杜仲對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和泌尿系統都有不同程度的調節作用,杜仲能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
[0014]5、桂枝:桂枝,正名:肉桂(學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又名玉桂、桂皮等,屬樟目,樟科中等大喬木。其性味辛、甘,溫,入肺、心、膀胱經,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溫里藥,具有補元陽、通血脈、暖脾胃之功效,常與補肝腎藥、補氣血藥配伍,治療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肢冷脈微,與其它溫里藥配伍治療脘腹冷痛、寒痹腰痛,具有明顯的鎮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
[0015]6、楓荷梨:楓荷梨又名“半荷楓”、“鴨腳荷”,是五加科樹參屬植物,學名樹參。祛風除濕,舒筋活血。用于偏頭痛,臂叢神經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腰肌勞損,慢性腰腿痛,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扭挫傷;外用治刀上出血。
[0016]7、黃芪:又名綿芪,主治表虛自汗、陰虛盜汗、急性腎炎水腫、慢性腎炎水腫、脾腎虛、陽氣虛弱、氣虛衰弱。
[0017]8、狗脊:中藥名,用于風濕痹痛,腰膝酸軟,下肢無力。
[0018]9、牛大力:別名豬腳笠、金鐘根、山蓮藕、倒吊金鐘、大力薯,主治歸肺、腎經。補虛潤肺,強筋活絡。治肺熱,肺虛咳嗽,肺結核,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等。
[0019]10、刺五加:(拉丁學名: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別名:刺拐棒、坎拐棒子、一百針、老虎潦、五加參、俄國參、西伯利亞人參,落葉灌木,用于風濕痹痛,腰膝酸痛。本品功能祛風濕,又能補肝腎,強筋骨,可用于風濕痹痛、筋骨拘攣、腰膝酸痛等癥,對肝腎不足有風濕者最為適用,可單用浸酒服,也可與羌活、秦艽、威靈仙等配伍應用。用于肝腎不足、腰膝酸痛、腳膝瘺弱無力、小兒行遲等癥本品又能溫補肝腎、強筋健骨,可用治肝腎不足所致腰膝酸疼、下肢瘺弱以及小兒行遲等癥。
[0020]11、防風:中藥名。別名銅蕓、回云、回草、百枝、百種。用于外感表證,風瘆瘙癢,風濕痹痛,破傷風正,脾虛濕盛。
[0021]12、巴戟天:(學名:Morinda officinalis How),為雙子葉植物茜草科(Rubiaceae),長3?13cm,寬1.5?5cm,前端短漸尖,基部鈍形或圓形。主治陽瘺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濕痹痛、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