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心肺復蘇輔助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供一種輔助裝置,特別是一種心肺復蘇輔助裝置,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醫學工作者對心肺復蘇術的不斷研究發現,在心肺復蘇過程 中,維持血液流動和必要的肺部氣體交換,是心肺復蘇術成功的關鍵,而維持循環系統內的 血液流動是保證重要器官血流灌注和心、肺、腦、肝、腎功能正常的重要條件,增加肺和體靜 脈的回心血量是維持左右心排血,建立血液循環,保證組織供氧耗氧平衡、提高復蘇效率的 重要手段。目前國內外的醫務工作者在心肺復蘇的過程中,僅注意到了心肺復蘇時心臟按 壓的位置、頻率和力度,而對增加靜脈回心血量、提高循環效率則無更好的辦法,只能通過 增加心臟按壓的頻率、力度來盡量提高心肺復蘇的效率。因此,有必要研制并開發心肺復蘇 用輔助裝置,以增加靜脈回心血量,保障心肺復蘇術的順利進行。
發明內容
為了達到在心肺復蘇術時心臟按壓位置、頻率和力度不變的情況下,在患者吸氣
時,間隔阻斷流入肺內的氣體,增強胸壁彈性回縮時胸腔內的負壓,達到增加靜脈回心血量
的目的,從而提高心肺復蘇的成功率,本發明提供一種心肺復蘇輔助裝置。
本發明通過下列技術方案完成一種心肺復蘇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內帶空腔
的座體上設有與供氧管連通的供氧端,以及與患者面罩或喉部導氣管連通的供氣呼氣端,
和與大氣連通的排空端,且在供氧端設有單向控制閥及第一單向活瓣膜,在排空端設有第
二單向活瓣膜,以通過供氧端向患者提供心肺復蘇用氧氣,并按i : i或i : 2的需要,間隔
阻斷流入肺內的氣流,增強胸壁彈性回縮時胸腔內的負壓,達到增加靜脈回心血量的目的, 再通過排空端使患者肺內的氣體外排。 所述帶空腔的座體設為柱狀體,柱狀體的一端與帶轉角的彎管固定連接,彎管的 垂直端口向下,以構成供氧端并與供氧管連通;所述單向控制閥設置在該彎管上,以控制 供氧量;所述第一單向活瓣膜設置在該彎管的水平端口上,以控制氧氣只進不出;柱狀體 的另一端與帶垂直上端口和下端口的直管固定或活動連接,直管的垂直下端口為供氣呼氣 端,以便與患者面罩或喉部導氣管連通,直管的垂直上端口為排空端,第二單向活瓣膜設置 在該排空端上,以控制患者呼氣只出不進。 所述柱狀體一端與帶轉角的彎管活動連接,彎管的垂直端口向下,以構成供氧端 并與供氧管連通,所述單向控制閥設置在該彎管的垂直管上,以控制供氧量,所述第一單向 活瓣膜設置在該彎管的水平端口上,以控制氧氣只進不出;另一端與帶兩個轉角的彎管固 定或活動連接,其中一轉角端口向下,以構成供氣呼氣端并與患者面罩或喉部導氣管連通, 另一轉角端口向上,第二單向活瓣膜安裝在該向上的端口上,向上的端口與套管活動連接, 套管的上端口即為排空端,以控制患者呼氣只出不進。
所述活動連接為螺紋連接,以方便組合與拆卸,同時保證密封性能。
本發明具有下列優點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在實施心肺復蘇術過程中,在胸壁
按壓后彈性回縮的同時,通過單向控制閥間隔阻斷肺部的氣體吸入量,以提高胸腔負壓,增
加回心血量和心臟射血量,保證心臟冠狀動脈、腦、肝、腎臟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提高心
肺復蘇術的成功率。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控制靈敏,實為一理想的心肺復蘇輔助裝置。
圖1為本發明之結構簡圖;
圖2為本發明之另一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但本發明之內容并不局限于此。
本發明提供的心肺復蘇輔助裝置是在其內帶空腔4的座體5上設有與供氧管連通 的供氧端10,以及與患者面罩或喉部導氣管連通的供氣呼氣端9,和與大氣連通的排空端 6,且在供氧端10設有單向控制閥2及第一單向活瓣膜3,在排空端設有第二單向活瓣膜7, 所述帶空腔4的座體5設為柱狀體,柱狀體5的一端與帶轉角的彎管1固定連接,彎管1的 垂直端口 10向下,以構成供氧端并與供氧管連通,所述單向控制閥2設置在該彎管1上,以 控制供氧量,所述第一單向活瓣膜3設置在該彎管1的水平端口上,以控制氧氣只進不出; 柱狀體5的另一端與帶垂直上端口 6和下端口 9的直管8固定連接,直管的垂直下端口 9 為供氣呼氣端,以便與患者面罩或喉部導氣管連通,直管的垂直上端口 6為排空端,第二單 向活瓣膜7設置在該排空端上,以控制患者呼氣只出不進,如圖1。 所述柱狀體5的一端與帶轉角的彎管1通過螺紋11連接,彎管1的垂直端口 10向 下,以構成供氧端并與供氧管連通,所述單向控制閥2設置在該彎管1的垂直管上,以控制 供氧量,所述第一單向活瓣膜3設置在該彎管1的水平端口 12上,以控制氧氣只進不出;另 一端與帶兩個轉角的彎管16連接,其中一轉角端口 17向下,以構成供氣呼氣端并與患者面 罩或喉部導氣管連通,另一轉角端口 14向上,第二單向活瓣膜7安裝在端口 14上,端口 14 通過螺紋15與套管18相連,套管18的上端口 13即為排空端,以控制患者呼氣只出不進, 如圖2。 工作時,通過供氧端10、第一單向活瓣膜3、供氣呼氣端9或17向患者提供心肺復 蘇用氧氣,并按需要通過單向控制閥2間隔阻斷流入肺內的氧氣,增強胸壁彈性回縮時胸 腔內的負壓,達到增加靜脈回心血量的目的;再通過排空端6或13使患者呼出的氣體外排。
權利要求
一種心肺復蘇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內帶空腔的座體上設有與供氧管連通的供氧端,以及與患者面罩或喉部導氣管連通的供氣呼氣端,和與大氣連通的排空端,且在供氧端設有單向控制閥及第一單向活瓣膜,在排空端設有第二單向活瓣膜。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復蘇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帶空腔的座體設為柱狀 體,柱狀體的一端與帶轉角的彎管固定連接,彎管的垂直端口向下,并與供氧管連通所述單 向控制閥設置在該彎管上,所述第一單向活瓣膜設置在該彎管的水平端口上,柱狀體的另 一端與帶垂直上端口和下端口的直管固定或活動連接,直管的垂直下端口與患者面罩或喉 部導氣管連通,直管的垂直上端口為排空端,第二單向活瓣膜設置在該排空端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復蘇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狀體一端與帶轉角的 彎管活動連接,彎管的垂直端口向下,并與供氧管連通,所述單向控制閥設置在該彎管的垂 直管上,所述第一單向活瓣膜設置在該彎管的水平端口上,柱狀體的另一端與帶兩個轉角 的彎管固定或活動連接,其中一轉角端口向下,并與患者面罩或喉部導氣管連通,另一轉角 端口向上,第二單向活瓣膜安裝在該向上的端口上,向上的端口與套管活動連接,套管的上 端口為排空端。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復蘇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連接為螺紋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心肺復蘇輔助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內帶空腔的座體上設有與供氧管連通的供氧端,以及與患者面罩或喉部導氣管連通的供氣呼氣端,和與大氣連通的排空端,且在供氧端設有單向控制閥及第一單向活瓣膜,在排空端設有第二單向活瓣膜。可在實施心肺復蘇術過程中,在胸壁按壓后彈性回縮的同時,通過單向控制閥間隔阻斷肺部的氣體吸入量,以提高胸腔負壓,增加回心血量和心臟射血量,保證心臟冠狀動脈、腦、肝、腎臟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提高心肺復蘇術的成功率。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控制靈敏,實為一理想的心肺復蘇輔助裝置。
文檔編號A61H31/02GK101697937SQ200910218230
公開日2010年4月2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20日
發明者李超 申請人: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