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治療肝膽氣郁型膽囊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文檔序號:998717閱讀:42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肝膽氣郁型膽囊炎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方中藥及其加工方法,確切地說是一種治療肝膽氣郁型膽囊炎 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飲食結構發生變化,膽囊炎的發病率在不 斷上升。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患有膽囊炎及其并發癥死亡人數以每年20倍的數量遞 增。由于大部分膽囊炎病人,并未真正認識到其病的危害,忽視了早期治療,以至于引起了 無法治療的并發癥。膽囊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可由膽道細菌感染、結石阻塞、寄生蟲、膽固醇代謝 失常、膽汁淤積等多種原因引起。傳統的治療方法常為西藥治療和手術治療。西藥治療多 為抗生素進行消炎,口服或輸注,久而久之易產生抗藥性,不能消除病灶深部的炎癥,所以 不能達到徹底治愈。手術治療常在非手術治療無效時考慮采用,但是手術治療也不是十分 理想的治療方法,有的術后還會產生并發癥,特別是因病情突然惡化而被迫施行手術者,但 還必須考慮到預期的結果以及術后出血、感染等對患者的影響等問題,并且對患者來說痛 苦較大。中醫藥治療急慢性膽囊炎療效好、副作用少,有其獨特的療效,中醫能綜合調整人 體功能,改善機體病例狀態及內環境。大量的臨床和實驗研究表明,中醫藥治療本病具有較 大優勢,治膽多以疏肝為達,理脾為和。膽囊炎在治療原則上根據“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的 理論。近年來,許多臨床醫生以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方法,運用中醫藥治療膽囊炎取得了較 好的療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療效好的治療肝膽氣郁型膽囊炎的中藥,所要解決的技 術問題是遴選所需的中草藥復方配伍后確認其生物活性。本治療肝膽氣郁型膽囊炎的中藥,其特點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材制成的口服制 劑柴胡10-20份、黃芩6-12份、大黃4-8份、虎杖6_12份、郁金6_12份、枳實6_12份、川 楝子10-20份、延胡素10-20份、白芍6-12份、甘草4_8份。優選柴胡14-16份、黃芩8-10份、大黃5_7份、虎杖8_10份、郁金8_10份、枳實 8-10份、川楝子14-16份、延胡素14-16份、白芍8-10份、甘草4-8份。最佳柴胡15份、黃芩9份、大黃6份、虎杖9份、郁金9份、枳實9份、川楝子15 份、延胡素15份、白芍9份、甘草6份。實驗表明,將上述中藥材加工成富含活性成分的原藥后可同藥學上允許的輔料加 工出藥劑學中的任一種口服制劑,例如散齊 、片齊 、水丸、膠囊齊 、顆粒齊 、口服液等劑型,優 選顆粒劑。本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原藥的制備和制劑的加工,所述的原藥制備過程如下取配比量的大黃、虎杖、延胡索加55 65% (質量百分濃度,下同)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 濾過,得醇提濾液備用;取配比量柴胡、郁金、枳實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揮發油,收集揮發油 備用;取配比量的黃芩、川楝子、白芍、甘草與以上兩次藥渣加水煎煮,煎液濾過,濾液濃縮 為清膏,清膏放冷后加乙醇使含醇量達60-70%,攪勻,靜置,濾過;濾液與上述醇提濾液合 并,回收乙醇,濃縮至稠膏。稠膏和揮發油即是富含活性成分的原藥。將稠膏和揮發油同藥學上允許的輔料采用中藥制劑的常規方法制備成任何常規 的口服制劑。如散劑、片劑、水丸、膠囊劑、顆粒劑、口服液等口服劑型。優選為顆粒劑。在所述藥物配伍中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陽舉陷。用于寒熱往 來、胸滿脅痛、口苦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痢脫肛、月經不調、子宮下垂。黃芩味苦,性寒。入心、肺、膽、大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壯 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疸、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癰腫疔瘡。大黃味苦,性寒。入胃、大腸、肝經。攻積導滯、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淤通經。 用于實熱便秘、譫語發狂、食積痞滿、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淤停經閉、癥瘕積聚、時行熱疫、 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陽黃、水腫、淋濁、溲赤、癰瘍腫毒、疔瘡、湯火傷。虎杖味苦,性平。入肝、膽、肺經。祛風利濕、破淤定痛、通經、止咳化痰。用于風濕 筋骨疼痛、濕熱黃疸、淋濁帶下、婦女經閉、產后惡露不下、癥瘕積聚、痔漏下血、跌撲損傷、 燙傷、惡瘡癬疾。郁金味辛、苦,性涼。入心、肺、肝經。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涼血清心、利膽退黃。 用于胸腹脅肋諸痛、癲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倒經、黃疸。枳實味苦,性寒。入脾、胃經。破氣、散痞、瀉痰、消積。用于胸腹脹滿、胸痹、痞 痛、痰癖、水腫、食積、便秘、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川楝子味苦,性寒,有毒。入肝、胃、小腸經。除濕熱、清肝火、行氣止痛、殺蟲療 癬。用于熱厥心痛、脅痛、疝痛、蟲積腹痛。延胡素味辛、苦,性溫。入肝、胃經。活血、散淤、理氣、止痛。用于心腹腰膝諸痛、 月經不調、癥瘕、崩中、產后血暈、惡露不盡、跌打損傷。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止汗。用于胸腹脅 肋疼痛、四肢攣痛、瀉痢腹痛、頭痛、眩暈、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甘草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經。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用于脾胃 虛弱、食少、腹痛便溏、勞倦發熱、肺痿咳嗽、心悸、驚癎或咽喉腫痛、消化性潰瘍、癰疽瘡蕩, 解藥毒及食物中毒。本發明藥物具有抗炎、鎮痛及利膽、舒肝解郁、清熱利膽、通腑瀉下之功效。主治肝 膽氣郁型膽囊炎所致右肋脹痛或心下痞滿、胸悶不舒、納食減少、噯氣頻作、大便干結或困 難。對膽囊炎引起的疼痛、炎癥等有一定的治療和緩解作用。以下通過本發明藥物的藥效學試驗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藥物的有益效果。1、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的影響本發明藥物大、中、小劑量組(17. 5g生藥/kg、8. 8g生藥/kg、4. 4g生藥/kg,分別 相當于臨床用量的18、9、4. 5倍)灌胃給予小鼠7天后,經統計學分析與模型組比較,均可 降低小鼠耳廓腫脹度(P <0.05)和提高腫脹抑制率。吲哚美辛組與本發明藥物中劑量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 >0.05)。所述的生藥即是原料藥中藥材,下同。2、對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影響與正常組比較,小鼠腹腔注射0. 6 %醋酸后,可以造成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 加(P < 0.01);本發明藥物大、中、小劑量組(17.58生藥/1^、8.88生藥/1^、4.48生藥/ kg,分別相當于臨床用量的18、9、4.5倍)灌胃給予小鼠7天后,經統計學分析與模型組比 較,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P <0.01);吲哚美辛組與本發明藥物中劑量組比較無 顯著差異(P > 0. 05)。試驗1、2提示本發明藥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3、對小鼠因醋酸所致扭體次數的影響本發明藥物大、中、小劑量組(17. 5g生藥/kg、8. 8g生藥/kg、4. 4g生藥/kg,分別 相當于臨床用量的18、9、4. 5倍)灌胃給予小鼠7天后,可明顯對抗因0. 6%醋酸所致小鼠 的扭體次數增加,經統計學分析,均可降低小鼠扭體次數(P < 0. 01)。吲哚美辛組與本發明 藥物中劑量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 > 0. 05)。4、對小鼠因熱板所致痛閉值的影響本發明藥物大、中、小劑量組(17. 5g生藥/kg、8. 8g生藥/kg、4. 4g生藥/kg,分別 相當于臨床用量的18、9、4.5倍)灌胃給予小鼠7天后,可明顯提高因熱板所致小鼠的痛閩 值,經統計學分析,在給藥后30分鐘和60分鐘時小鼠的痛閩值與生理鹽水組相比較具有顯 著意義,吲哚美辛組與本發明藥物中劑量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 > 0. 05)。試驗3、4提示本發明藥物具有一定的鎮痛作用5、對大鼠利膽作用本發明藥物大、中、小劑量(13. 6g、6. 8g、3. 4g生藥/kg,分別相當于臨床用量的 18、9、4. 5倍)組均可增加大鼠膽汁流量。利膽片組與本發明藥物中劑量組比較無顯著差異 (P > 0. 05)。提示本發明藥物對大鼠具有一定的利膽作用。6、對家兔血清ALT、y -GT和血液中WBC數量的影響與模型組比較,假手術組血清ALT、γ-GT和血液WBC明顯偏低(P<0. 01 0. 05); 與模型組比較,利膽片組與本發明藥物大、中劑量組血清ALT、Y-GT明顯降低(P < 0. 01 0. 05),利膽片組與本發明藥物大、中、小劑量(9. 8g、4. 9g、2. 5g生藥/kg,分別相當于臨床 用量的18、9、4.5倍)組血液WBC數目明顯降低(P <0.01);利膽片組與本發明藥物中劑 量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 > 0. 05)。7、對家兔膽汁、血清中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的影響與模型組比較,假手術組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和膽汁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 假手術組均偏低(P < 0.01),表明本次實驗模型是成功的;與模型組比較,利膽片組與本發 明藥物大、中劑量(9. 8g、4. 9g生藥/kg,分別相當于臨床用量的18、9倍)組血清總膽紅素、 直接膽紅素和膽汁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均降低(P < 0. 01 0. 05),其中膽汁直接膽紅素 小劑量組(2. 5g生藥/kg,相當于臨床用量的4. 5倍)亦降低(P <0.01);利膽片組與本發 明藥物中劑量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 > 0. 05)。8、對家兔膽汁流量的影響與模型組比較,假手術組膽汁流量偏高(P < 0. 01);與模型組比較,利膽片組與本 發明藥物大、中、小劑量(9. 8g、4. 9g、2. 5g生藥/kg,分別相當于臨床用量的18、9、4. 5倍)組膽汁流量明顯增加(P < 0.01);利膽片組與本發明藥物中劑量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 > 0. 05)。試驗6、7、8提示本發明藥物對膽囊炎家兔模型具有治療作用。結論通過上述實驗研究發現本發明藥物對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抗炎、鎮痛作用, 對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利膽作用,對細菌感染加膽石膽囊內注射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療作 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一 )原藥的制備1、柴胡10份、黃芩6份、大黃4份、虎杖6份、郁金6份、枳實6份、川楝子10份、 延胡素10份、白芍6份、甘草4份。具體制備過程如下按上述配比取大黃、虎杖、延胡索加用10倍量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 時,合并提取液,提取液濾過,得醇提濾液備用;按配比取柴胡、郁金、枳實水蒸蒸餾提取揮 發油,收集揮發油備用;按配比取黃芩、川楝子、白芍、甘草與以上兩次藥渣加10倍量水煎 煮2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15(80°C熱測)的清膏,放 冷,加乙醇使含醇量達65%,攪勻,靜置24小時,傾取上清液,濾過,濾液與上述醇提濾液合 并,回收乙醇,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 35 (80°C熱測)的稠膏,烘干粉碎成細粉。配用。(二)制劑的加工2、顆粒劑取本發明藥物細粉400g與600g糊精混勻,用80%乙醇潤濕,制成軟材,過40目篩 制粒,60°C烘干1小時,用40目篩整粒,加入揮發油混勻,制成顆粒劑,分裝成125包。3、膠囊劑取本發明藥物細粉200g與300g淀粉混合,用85%乙醇潤濕,制成軟材,過40目篩 制粒,60°C烘干1小時,用40目篩整粒,加入揮發油混勻,經裝膠囊,制成膠囊1000粒。4、片劑取本發明藥物細粉200g與300g淀粉混合,用85%乙醇潤濕,制成軟材,過40目篩 制粒,60°C烘干1小時,用40目篩整粒,加入揮發油混勻后,加入5g硬脂酸鎂、5g滑石粉混 勻,壓片。制成1000片。5、口服液取本發明藥物細粉400g、5g山梨酸加入水攪拌均勻后定容至1000ml,調PH值至 5. 5,粗濾、精濾,裝入無菌、潔凈、干燥的指形管或適宜的容器中,密封。制成口服液。
權利要求
一種治療肝膽氣郁型膽囊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材制成的口服制劑柴胡10 20份、黃芩6 12份、大黃4 8份、虎杖6 12份、郁金6 12份、枳實6 12份、川楝子10 20份、延胡素10 20份、白芍6 12份、甘草4 8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肝膽氣郁型膽囊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柴胡14-16份、 黃芩8-10份、大黃5-7份、虎杖8-10份、郁金8-10份、枳實8-10份、川楝子14-16份、延胡 素14-16份、白芍8-10份、甘草4-8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肝膽氣郁型膽囊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柴胡15份、黃 芩9份、大黃6份、虎杖9份、郁金9份、枳實9份、川楝子15份、延胡素15份、白芍9份、甘 草6份。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治療肝膽氣郁型膽囊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制劑是任何一種藥劑學上所說的劑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肝膽氣郁型膽囊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劑是 顆粒劑。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肝膽氣郁型膽囊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劑是 膠囊劑。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肝膽氣郁型膽囊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劑是 片劑。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治療肝膽氣郁型膽囊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劑是 口服液。
9.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肝膽氣郁性膽囊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原藥的制 備和制劑的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藥制備按下列過程進行按配比量取大黃、虎杖、 延胡索加55 65%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濾過,得醇提濾液備用;按配比量取柴胡、郁金、 枳實水蒸氣蒸餾提取揮發油,收集揮發油備用;按配比量取黃芩、川楝子、白芍、甘草與以上 兩次藥渣加水煎煮,煎液濾過,濾液濃縮為清膏,清膏放冷后加乙醇使含醇量達60-70%,攪 勻,靜置,濾過;濾液與上述醇提濾液合并,回收乙醇,濃縮至稠膏。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肝膽氣郁型膽囊炎的中藥,其特征是以柴胡10-20份、黃芩6-12份、大黃4-8份、虎杖6-12份、郁金6-12份、枳實6-12份、川楝子10-20份、延胡素10-20份、白芍6-12份、甘草4-8份制備而成。可以被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的內服劑型,制成散劑、片劑、水丸、膠囊劑、顆粒劑、口服液等口服劑型。具有舒肝解郁,清熱利膽,通腑瀉下之功效。主治肝膽氣郁型膽囊炎所至右脅脹痛或心下痞滿,胸悶不舒,納食減少,噯氣頻作;大便干結或艱難。藥理實驗結果表明,本品對膽囊炎引起的疼痛、炎癥等有一定的治療和緩解作用。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1961481SQ20101029497
公開日2011年2月2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5日
發明者張毅, 王章姐, 闞紅衛, 陳師農, 陳曼, 馬玲 申請人:安徽省藥物研究所;陳師農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