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肺熱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肺熱病的中藥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以中草藥為原料藥的治 療肺熱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肺熱是由多種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放射線、化學 、過敏因素等 引起的肺實質的炎癥。臨床主要癥狀為寒戰、高熱、咳嗽、咯痰、胸痛等。四季皆可發病,而 多發于冬春兩季。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傳變快,病程短的特點。關鍵在于早期及時治療,切 不可久拖失治,而變生他證,導致嚴重后果,近年臨床發病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現代醫學針對臨床某一癥狀治療,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找不到合適的治療方法,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發明基于中醫治療肺熱的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原則,標本兼治,虛實 并治,內外通調,緩急兼收,篩選出清宣肺熱、益氣養陰、清營開竅的天然植物藥,根據中醫 理論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備而成。提供一種療效顯著、成本低廉、毒副作用極小的 治療肺熱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的上述中藥組合物加入制備不同的劑型時所需的各種常規輔料,例如崩解 齊U、潤滑劑、黏合劑等以常規的中藥制劑方法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的口服制劑,例如可以 是丸劑、膠囊劑、片劑、散劑、顆粒劑或口服液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什克服以上所述的缺憾,提供一種療效顯著、成本低 廉、幾乎無毒副作用的治療肺熱病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所要的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途徑來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治療肺熱病的中藥組合物,主要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黃芩1 150份、金銀花1 150份、葛根1 150份、地丁 1 100份、生地黃 1 100份、石膏1 300份、知母1 150份、玄參1 100份、黃連1 100份、全瓜蔞 1 300份、桅子1 100份、枳實1 150份、萊菔子1 150份、蒲公英1 100份、牡丹 皮1 150份、赤芍1 150份、當歸1 150份、柴胡1 150份、茯苓1 300份、陳皮 1 150份、香附1 300份、麥芽1 300份。優選為黃芩100份、金銀花30份、葛根50份、地丁 30份、生地黃50份、石膏100份、知母 30份、玄參30份、黃連20份、全瓜蔞50份、桅子30份、枳實50份、萊菔子30份、蒲公英50 份、牡丹皮30份、赤芍30份、當歸50份、柴胡30份、茯苓60份、陳皮100份、香附50份、麥 芽50份。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各組分的重量份用量還可以是神曲1 300份、杏仁1 50份、桔梗1 100份、枇杷葉1 150份、前胡1 100份、蘇合香1 100份、沙參1 150份、麥冬1 200份、枸杞子1 100份、薄荷1 50份、防風1 150份、菊花1 100份、天花粉1 150份。優選為神曲50份、杏仁10份、桔梗30份、枇杷葉50份、前胡20份、蘇合香10份、沙參30 份、麥冬30份、枸杞子20份、薄荷10份、防風30份、菊花30份、天花粉50份。本發明的上述中藥組合物加入制備不同劑型時所需的各種常規輔料,例如崩解 齊U、潤滑劑、黏合劑等以常規的中藥制劑方法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的口服制劑,例如可以是 丸劑、膠囊劑、片劑、散劑、顆粒劑或口服液等。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基于中醫五臟陰陽辨證綱領的創新思路,結合泰一和浦創新理 論體系“萬病歸宗理論”、“五臟陰陽辨證綱領”、“三維守恒調控法則”和臨床治療“雙合原 貝U”作為指導,結合疾病發生、發展及轉變的規律,按照創新藥物體系進行分類,形成以“五 臟基本功能調整、陰陽平衡協調方”為君,“五臟主要病機調整方”為臣,“臨床基本癥狀對癥 治療方”為佐,“重大疾病治療方”為使的中藥成藥“創新藥物體系”。本發明所用的中草藥原料藥均可從中醫藥店購得,其規格符合國家醫藥標準。用法用量本發明的用藥量取決于具體劑型,病人年齡、體重、健康狀況等因素。作 為指導內服1)膠囊劑每天三次,每次服2 5粒,每粒含藥量0.4克,溫水送服。2)片 齊U:每天三次,每次2 4片,每片含藥量0.5克,溫水送服。3)丸劑每天三次,每次3 5克,溫水送服。4)顆粒劑每天三次。每次3 5克,溫水送服。本發明針對肺熱病患者的治療非常有效,各種原料藥相互協調在一起能夠起到最 大程度發揮藥效,可有效提高患者機體的自我協調能力,顯著改善臟腑功能和臨床自覺癥 狀,此外還具有無毒副作用、費用較低等優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通過實施例來進一步描述本發明,應該理解的是,這些實施例僅用于例證的 目的,絕不限于本發明。[實施例1]膠囊劑的制備按以下重量份稱取各原料黃芩100份、金銀花30份、葛根50份、地丁 30份、生 地黃50份、石膏100份、知母30份、玄參30份、黃連20份、全瓜蔞50份、桅子30份、枳實 50份、萊菔子30份、蒲公英50份、牡丹皮30份、赤芍30份、當歸50份、柴胡30份、茯苓60 份、陳皮100份、香附50份、麥芽50份、神曲50份、杏仁10份、桔梗30份、枇杷葉50份、前 胡20份、蘇合香10份、沙參30份、麥冬30份、枸杞子20份、薄荷10份、防風30份、菊花30 份、天花粉50份。將上述重量的各組分混合后碾成細粉過1500目篩后裝入膠囊即得。[實施例2]顆粒劑的制備按以下重量份稱取各原料黃芩100份、金銀花30份、葛根50份、地丁 30份、生 地黃50份、石膏100份、知母30份、玄參30份、黃連20份、全瓜蔞50份、桅子30份、枳實 50份、萊菔子30份、蒲公英50份、牡丹皮30份、赤芍30份、當歸50份、柴胡30份、茯苓60 份、陳皮100份、香附50份、麥芽50份、神曲50份、杏仁10份、桔梗30份、枇杷葉50份、前 胡20份、蘇合香10份、沙參30份、麥冬30份、枸杞子20份、薄荷10份、防風30份、菊花30 份、天花粉50份。
將上述重量分各原料混合,碾成細粉過1500目篩后,加入乙醇做黏合劑,加入淀 粉做填充劑,壓制成顆粒劑。[實施例3]片劑的制備按照以下重量份稱取各原料黃芩100份、金銀花30份、葛根50份、地丁 30份、生 地黃50份、石膏100份、知母30份、玄參30份、黃連20份、全瓜蔞50份、桅子30份、枳實 50份、萊菔子30份、蒲公英50份、牡丹皮30份、赤芍30份、當歸50份、柴胡30份、茯苓60 份、陳皮100份、香附50份、麥芽50份、神曲50份、杏仁10份、桔梗30份、枇杷葉50份、前 胡20份、蘇合香10份、沙參30份、麥冬30份、枸杞子20份、薄荷10份、防風30份、菊花30 份、天花粉50份。將上述重量份各原料混合,碾成細粉過800 1200目細篩后,制成片劑即得。[實施例4]丸劑的制備按照以下重量份稱取各原料黃芩100份、金銀花30份、葛根50份、地丁 30份、生 地黃50份、石膏100份、知母30份、玄參30份、黃連20份、全瓜蔞50份、桅子30份、枳實 50份、萊菔子30份、蒲公英50份、牡丹皮30份、赤芍30份、當歸50份、柴胡30份、茯苓60 份、陳皮100份、香附50份、麥芽50份、神曲50份、杏仁10份、桔梗30份、枇杷葉50份、前 胡20份、蘇合香10份、沙參30份、麥冬30份、枸杞子20份、薄荷10份、防風30份、菊花30 份、天花粉50份。將上述重量各原料混合,碾成細粉后過600 1000目篩后,制成丸劑即得。[實施例5]口服液的制備按照以下重量份稱取各原料黃芩100份、金銀花30份、葛根50份、地丁 30份、生 地黃50份、石膏100份、知母30份、玄參30份、黃連20份、全瓜蔞50份、桅子30份、枳實 50份、萊菔子30份、蒲公英50份、牡丹皮30份、赤芍30份、當歸50份、柴胡30份、茯苓60 份、陳皮100份、香附50份、麥芽50份、神曲50份、杏仁10份、桔梗30份、枇杷葉50份、前 胡20份、蘇合香10份、沙參30份、麥冬30份、枸杞子20份、薄荷10份、防風30份、菊花30 份、天花粉50份。將上述重量各原料混合,經三次煎煮后,將三次濾液混合,濾過,濃縮至規定的濃 度,放冷,原液灌封,輻照滅菌,檢驗后,包裝成品,制成口服液即得。[實驗例]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治療肺熱病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實驗—、實驗對象的一般資料采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共治療117例患者,其中男69 例,女48例;年齡最大者80歲,年齡最小者只有3個月。治療方法用法用量采用本發明實施例所制備的藥劑,其用法與用量如下1)膠囊劑每天 三次,每次服2 5粒,每粒含藥量0. 4克,溫水送服。2)片劑每天三次,每次2 4片, 每片含藥量0.5克,溫水送服。3)丸劑每天三次,每次3 5克,溫水送服。4)顆粒劑每 天三次。每次3 5克,溫水送服。療程一個月為一療程,共治療3療程。療效評價標準治愈發熱完全消退,體溫正常,咳嗽、喘促等癥消失,飲食及休息正常。體征完全 改善,患者無任何不良感覺,心情舒暢,精神煥發。
顯效發熱基本消退,體溫正常,咳嗽、喘促等癥基本消失,飲食及休息正常。體征 基本改善,精神顯著改善。有效發熱消退,體溫改善,咳嗽、喘促等癥改善,飲食及休息基本正常。無效體征無任何改變,癥狀如前,發熱依舊,心情煩躁,精神萎靡不振。典型病例1、王某某,男,67歲。發燒七天,咳嗽、喘憋五天,體溫在38°C 39. 5°C之間,X射線檢查右肺下有片狀 陰影,經西醫診斷為肺部急性炎性病變,曾注射慶大霉素,口服四環素,效不見著,患者壯熱 不退,汗出口干,咳嗽喘息,不得平臥,痰黃粘量多,大便五日未行、小便黃少,腹微滿不痛, 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2日后,體溫38. 4°C,大便三次,所下惡臭,腹滿減緩,咳喘 減輕。繼服本發明中藥組合物5日,諸癥大減,體溫37.8°C,咳喘已微,能平臥安眠。繼服本 發明中藥組合物1個月,諸癥已平,體溫正常,X線檢查兩肺未見病理性變化,患者痊愈。2、謝某,男,年齡8個半月。因感冒咳嗽二周,高熱四天,體溫39°C,胸透右上肺有片狀陰影。伴有嘔吐夾痰 奶等,食納差,大便黃色粘稠,日一、二次,精神萎靡,時而煩躁,呼吸不暢,胸腹微滿,喉間痰 阻,喘促膈動,面色蒼白,脈虛,舌紅無苔。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2日,體溫降至正常,煩躁漸息,微咳不喘,喉間痰減,呼吸 較暢。繼服本發明中藥組合物7日,面色漸榮,手足心潤,胸腹已不滿,下利亦減,諸癥大減。 繼服本發明中藥組合物15日,咳止,一切正常。3、晏某,女,66歲,農民。體質素虛,有咳嗽病史。半月前遇風雨后,突然高燒劇咳,頭痛胸痛,氣緊,吐黃稠 痰。急送醫院,測體溫39. 5°C,經胸透、驗血,診為肺部急性炎性病變。注射青霉素、鏈霉素 等,高熱雖退,但咳嗽、氣緊等癥仍較重。來診時,患者咳嗽不休,神疲面腫,氣逆不能平臥, 喉間痰鳴如水雞聲,痰壅盛,色黃,自覺胸腹微熱,間有寒戰,舌尖邊紅,苔微黃膩。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2日,胸部稍寬舒,咳喘略緩,繼服本發明中藥組合物10 日,咳喘郁熱減,痰仍盛,諸證顯著好轉。繼服本發明中藥組合物2個月,癥狀全部消失,患 者痊愈。4、黃某,女,74歲,退休干部。3天前,受涼后出現發熱,體溫為38. 5°C,伴咳嗽、咳黃色粘痰,自服抗生素和退熱 藥物,癥狀無減輕,一天前出現胸悶、氣促,平臥困難,于活動后加重,口唇發紺,雙肺呼吸音 粗,胸片雙肺紋理紊亂,右側中下肺野滿布斑片狀影。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2日,體溫下降至37. 6°C,胸悶氣促略緩,繼服本發明中藥 組合物5日,體溫降至正常,胸悶、氣促等癥狀均見明顯改善,患者能夠下床活動,繼服本發 明中藥組合物15日,復查胸片正常。癥狀消失,患者痊愈。5、李某,男,27歲,推銷員。咳嗽,痰盛,發燒一周,因氣喘鼻煽一天來診,X線胸透右肺下野有斑點狀均與陰 影,體溫39°C,咳嗽,氣喘,胸痛,痰粘咯之不易,身痛,口渴,精神差,無汗,舌苔薄白,脈浮 數。
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2日,胸痛緩解,高熱基本退去,體溫37. 7 V,精神好轉,咳 喘減輕,痰減少,繼服本發明中藥組合物3日,體溫正常,咳喘繼減,食欲漸增。繼服本發明 中藥組合物5日,癥狀全部消失,復查胸片正常,患者痊愈。6、江某某,男,18歲,中學生。哮端病史14年,經常發作,服氨茶堿、麻黃素,甚至注射腎上腺素才能控制。因咳 喘發作半個月,惡寒發熱,胸痛吐鐵銹色痰四天而來診。患者發熱不惡寒,有汗不解,口干需 飲,咳痰黃稠帶血,喉有痰嘶聲,右側胸痛,大便干燥,小便黃赤,體溫39. 1°C,X線胸透示 雙側肺部有片狀均勻致密陰影,脈象浮滑而數,舌苔薄黃。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2日,胸痛緩解,體溫37. 5 0C,精神好轉,咳喘減輕,痰減 少,汗出,繼服本發明中藥組合物3日,體溫正常,咳喘繼減,痰不帶血,二便正常。繼服本發 明中藥組合物15日,X線胸透示雙側肺部陰影消失,患者正常,已痊愈。7、劉某,女,78歲,退休教師。患者高熱40余天,自10月初因感冒發熱,咳嗽,有黃色粘痰,胸痛,經用青霉素、鏈 霉素、紅霉素以及中藥等治療月余,咳嗽減輕,痰亦減少,但仍持續高熱不退,腋下體溫上 午37. 5 38°C,下午至晚上39 40,5°C,近幾天來并出現心煩急躁,時有譫語,X線胸透 右肺下有散在不規則陰影,右胸痛,身熱夜甚,心煩不寐,時有譫語,口干渴而不欲飲,小便 短赤,大便數日未行,舌紅絳少苔,脈沉滑細數。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2日,發熱見輕,體溫37 1°C,神清,夜寐轉安,但見咳嗽痰 多,小便黃,大便排出幾枚如干球狀,繼服本發明中藥組合物3日,熱退身涼,咳嗽痰止,夜 寐較安,二便正常。繼服本發明中藥組合物1個月,X線胸透示雙側肺部陰影消失,患者完 全正常。8、黃某某,男,35歲,工人。患者兩天前突然發燒、惡寒、咳嗽,咯吐黑色痰涎,右下胸部疼痛,時有鼻衄。查體 溫39. 1°C,咽充血,右下胸背部可聞及少許濕啰音。曾用抗菌素等治療兩天,療效不顯,故來 就診。診見惡寒發熱,頭痛有汗,咳嗽,痰中帶血,量不多,右季肋疼痛,口渴喜飲,舌質紅, 苔薄白,脈象浮數。服用本發明中藥組合物2日,體溫38. 10C,咳嗽胸痛亦減,痰中已無血,繼服本發 明中藥組合物3日,體溫正常,咳嗽胸痛繼續減輕,右下胸背部濕啰音消失。繼服本發明中 藥組合物25日,患者痊愈。五、治療結果所收治的117例病例中,經3個月治療,其中治愈69例,顯效23例,有效2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達97%。結果表明,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對治療肺熱病患者有極其顯著療 效。
權利要求
一種治療肺熱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主要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組成黃芩1~150份、金銀花1~150份、葛根1~150份、地丁1~100份、生地黃1~100份、石膏1~300份、知母1~150份、玄參1~100份、黃連1~100份、全瓜蔞1~300份、梔子1~100份、枳實1~150份、萊菔子1~150份、蒲公英1~100份、牡丹皮1~150份、赤芍1~150份、當歸1~150份、柴胡1~150份、茯苓1~300份、陳皮1~150份、香附1~300份、麥芽1~300份。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各原料藥的重量份是黃芩100份、金銀花30份、葛根50份、地丁 30份、生地黃50份、石膏100份、知母30 份、玄參30份、黃連20份、全瓜蔞50份、桅子30份、枳實50份、萊菔子30份、蒲公英50份、 牡丹皮30份、赤芍30份、當歸50份、柴胡30份、茯苓60份、陳皮100份、香附50份、麥芽 50份。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中原料藥還有神曲1 300份、杏仁1 50份、桔梗1 100份、枇杷葉1 150份、前胡1 100 份、蘇合香1 100份、沙參1 150份、麥冬1 200份、枸杞子1 100份、薄荷1 50 份、防風1 150份、菊花1 100份、天花粉1 150份。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中各組分的重量份是神曲50份、杏仁10份、桔梗30份、枇杷葉50份、前胡20份、蘇合香10份、沙參30份、 麥冬30份、枸杞子20份、薄荷10份、防風30份、菊花30份、天花粉50份。
5.按照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任意一項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可按照常規的中 藥制劑方法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的口服制劑。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口服制劑是丸劑、膠囊劑、片 劑、散劑、顆粒劑或口服液。
7.權利要求1 6所述的任意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肺熱病藥物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的治療肺熱病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中藥組合物主要由以下原料藥組成黃芩、金銀花、葛根、知母、生地黃、石膏、玄參、黃連、全瓜蔞、梔子、枳實、牡丹皮、赤芍、當歸、陳皮、柴胡、茯苓、香附、蘇合香、沙參、麥冬、神曲、枸杞子等。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可按照常規的中藥制劑方法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口服制劑。本發明可顯著改善寒戰、高熱、咳嗽、咯痰、胸痛、小便黃濁、大便干燥、咳喘不息等癥狀,臨床療效確切,療效顯著,見效迅速。由于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基本采用了國家藥典規定的藥食同源藥物進行組合,所以具有費用低廉、基本無毒副作用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K33/06GK101829294SQ20101030127
公開日2010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5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5日
發明者盧春艷, 王峰 申請人:泰一和浦(北京)中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