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蕁麻疹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制劑。
技術背景
蕁麻疹俗稱風團、風疹團、風疹塊,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 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可分為急性蕁麻疹、 慢性蕁疹、血管神經性水腫與丘疹狀蕁麻疹等。現有技術中,治療蕁麻疹的藥物有腎上腺 素、氨茶堿,能迅速促使急性或大蕁麻疹的風團或水腫消退。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瀉火解毒、清熱涼血、疏散風熱功效的中藥制劑, 針對各種原因引起的蕁麻疹具有良好療效。
本發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選取的原料藥及其重量組份分別是前胡10份、五靈脂8份、茱萸12份、丹參15 份、蒲公英、二花各5份,生地黃、蟬蛻、荊介、川芎、赤芍、白芷、白蘚皮、連翹、龍膽草、黃芩 各15份。
本發明藥物可以采用中藥制劑的常規方法制備成任何常規內服制劑。例如可以將 這些原料藥研成粉末混合均勻散劑沖服;可以將這些原料藥一起水煎,然后濃縮煎液服用, 或者把濃縮煎液濃縮成膏加工成丸劑服用;為了使該藥物的各原料更好地發揮藥效,針對 某原料藥進行特殊提取,如乙醇提取,這些不能用于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本發明的活性 組分可以加入制備不同劑型時所需的各種常規輔料,如崩解劑、潤滑劑、粘合劑等以常規的 中藥制劑方法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口服劑型,如丸齊 、散劑、片齊 、膠囊劑、口服液等。
本發明選取的原料中藥材中,其功效和藥理作用分別是
前胡降氣祛痰,宣散風熱。
五靈脂枸杞子滋補肝腎,明目,潤肺。
茱萸補益肝腎,收斂固澀。
丹參活血祛瘀,涼血消癰,清心除煩。
蒲公英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濕通淋。
二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潤腸。
蟬蛻疏散風熱,透疹止癢,明目退翳,息風止痙。
荊介祛風解表,透疹止癢。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赤芍清熱涼血,祛瘀止痛。
白芷散風解表,通竅止痛,燥濕止帶,消腫排膿,止癢。
連翹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消癰散結,利尿。
龍膽草清熱燥濕,瀉肝火。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所選藥材共湊瀉火解毒、清熱涼血、疏散風熱之功效。通過內服提高了機體免疫機 能,針對各種原因引起的蕁麻疹具有良好療效。經臨床應用發現,本發明具有作用迅速、治 療效果明顯、耐受性好、成本低廉、無任何毒副作用的優勢。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制劑,選取的原料藥及其重量組份分別是 前胡10份、五靈脂8份、茱萸12份、丹參15份、蒲公英、二花各5份,生地黃、蟬蛻、荊介、川 芎、赤芍、白芷、白蘚皮、連翹、龍膽草、黃芩各15份。
其制劑包括運用傳統制劑工藝或現代制劑工藝制成的丸劑、粉劑、片劑、口服液制 劑、膠囊制劑。
權利要求
1.治療蕁麻疹的中藥制劑,其特在于,選取的原料藥及其重量組份分別是前胡10份、 五靈脂8份、茱萸12份、丹參15份、蒲公英、二花各5份,生地黃、蟬蛻、荊介、川芎、赤芍、白 芷、白蘚皮、連翹、龍膽草、黃芩各15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制劑,選取的原料藥分別是前胡、五靈脂、茱萸、丹參、蒲公英、二花各、生地黃、蟬蛻、荊介、川芎、赤芍、白芷、白蘚皮、連翹、龍膽草、黃芩。所選藥材共湊瀉火解毒、清熱涼血、疏散風熱之功效。通過內服提高了機體免疫機能,針對各種原因引起的蕁麻疹具有良好療效。
文檔編號A61P17/00GK102028809SQ20101056352
公開日2011年4月2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29日
發明者王學文 申請人:王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