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小兒慢性蕁麻疹的中藥配方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治療小兒慢性蕁麻疹的中藥配方。
背景技術:
蕁麻疹不僅是成人的多發病,也是小兒多發病、常見病,小兒作為特殊群體,因其年齡不同,雖然同患蕁麻疹,仔細觀察臨床經過,兩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小兒蕁麻疹的特點是多是過敏反應所致,其常見多發的可疑病因首先是食物,其次是感染。
小兒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在接觸過敏原的時候,會在身體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塊塊形狀、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這些產生斑塊的部位,會發生發癢的情形。 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很多,細菌、病毒、寄生蟲都可以成為過敏原,花粉,灰塵,化學物質,甚至有的食物也能成為過敏原。
與成人相比,小兒蕁麻疹的治療還是相對容易些,下面我們就小兒蕁麻疹的誘發原因、病程、發病特點等和成人做一個簡單的對比。
①小兒蕁麻疹由藥物、冷、熱日曬、精神緊張等誘發,及全身性疾病伴發的蕁麻疹遠比成少。
②從病程看,小兒蕁麻疹多為急性蕁麻疹,但是隨著年齡增大,兒童及青少年過敏性濕疹和哮喘加重,或服藥物,(如青霉素類、磺胺類藥物),引發的蕁麻疹,可逐漸由急性蕁麻疹轉變為慢性蕁麻疹,成人則慢性蕁麻疹、藥物所致蕁麻疹較兒童多。
③一些特殊類型蕁麻疹的病程也較成人短,例如人工劃痕癥,小兒皮膚劃痕癥,一般持續2-4周,而成人則達數月或數年。
④有遺傳傾向的蕁麻疹,多從嬰幼兒開始發病,但比較少,日光性蕁麻疹、膽堿性蕁麻疹(小蕁麻疹)也比成人少。然而水源性蕁麻疹較成人多見,這時因兒童喜歡玩水所致。
⑤從防治來看小兒蕁麻疹較容易查找原因,病程又短,因此與成人相比,用藥簡單,治療時間短,容易防治。
小兒蕁麻疹也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蕁麻疹治療相對容易,而慢性蕁麻疹治療時間則需要延長。若是小兒蕁麻疹持續復發超過六周則成為慢性蕁麻疹,致病原因則不一定和食物有關,其他很多因素都可能引起小兒慢性蕁麻疹。如溫度變化、物理變化(如搔抓)、灰塵、花粉、絲襪等對局部皮膚產生的刺激、情緒引起血管緊張等等。像有人碰到冷水會過敏,有人碰到熱水會過敏,都可能引起小兒慢性蕁麻疹。也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可能根本找不到明顯的治病原因。
形成小兒慢性蕁麻疹的原因很多,因此醫師遇到這類病人時都會非常詳細的詢問病史,并要病人盡量避免可能引發的因素。由于病情可能反復發作,因此建議不要采用注射藥物的治療方式,因為長期使用的副作用較大,而較宜采用口服藥物的方式,以便能維持血中藥物的濃度。但大多數小兒慢性蕁麻疹病人使用了藥品后會有嗜睡、全身無力等情形,因此,針對小兒慢性蕁麻疹還沒有特效藥。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沒有副作用的一種治療小兒慢性蕁麻疹的中藥配方。一種治療小兒慢性蕁麻疹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黃連10-20份、連翹10-20份、荸薺10-20份、漆大姑10-20份、纖毛婆婆納10-20份、蕁麻10-20份、升麻10-20份、馬齒莧10-20份、金錢苦葉草10份、滑石1_10份、防風1-10份、桂枝1-10份、紫草1-10份、牛蒡子1-10份、藏紅花20-30份、白茅根20-30份、蟬蛻20-30份、地膚子20-30份、石膏粉20-30份、蜂花粉20-30份、薄荷油20-30份;制備方法I)、按配方比例將蜂花粉一除雜質一干燥一冷凍粉碎300-400目細粉備用;2)、按配方比例將滑石一粉碎至300-400目細粉備用;3)、按配方比例將黃連、連翹、荸薺、漆大姑、纖毛婆婆納、蕁麻、升麻、馬齒莧、金錢苦葉草、防風、桂枝、紫草、牛蒡子、藏紅花、白茅根、蟬蛻、地膚子按常規提取、分離、干燥、粉碎至300-400目細粉備用;4)、按配方比例將備用細粉和石膏粉加入薄荷油攪拌均勻,于O— 10°C溫度下用超聲波勻化10 — 30分鐘,分裝即為成品。用法外搽、熏蒸、或清洗患處;每日3—4次。適應癥小兒慢性蕁麻疹。一種治療小兒慢性蕁麻疹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黃連12-18份、連翹12-18份、荸薺12-18份、漆大姑12-18份、纖毛婆婆納12-18份、蕁麻12-18份、升麻12-18份、馬齒莧12-18份、金錢苦葉草2_8份、滑石2_8份、防風2_8份、桂枝2-8份、紫草2-8份、牛蒡子2-8份、藏紅花22-28份、白茅根22-28份、蟬蛻22-28份、地膚子22-28份、石膏粉22-28份、蜂花粉22-28份、薄荷油22-28份。一種治療小兒慢性蕁麻疹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黃連15份、連翹15份、荸薺15份、漆大姑15份、纖毛婆婆納15份、蕁麻15份、升麻15份、馬齒覓15份、金錢苦葉草5份、滑石5份、防風5份、桂枝5份、紫草5份、牛蒡子5份、藏紅花25份、白茅根25份、蟬蛻25份、地膚子25份、石膏粉25份、蜂花粉25份、薄荷油25份。本發明涉及中藥的藥理及藥性黃連性味歸經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疫,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連翹性味中藥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結消腫。蒙藥味苦,性涼。清“協日”,止瀉。中藥治熱病初起,風熱感冒,發熱,心煩,咽喉腫痛,斑疹,丹毒,瘰疬,癰瘡腫毒,急性腎炎,熱淋。蒙藥治黃疸,腸刺痛,“協日”病,腸熱。荸薺性味歸經球莖甘,寒;功能主治球莖清熱止渴,利濕化痰,降血壓。用于熱病傷津煩渴,咽喉腫痛,口腔炎,濕熱黃疸,高血壓病,小便不利,麻疹,肺熱咳嗽,矽肺,痔瘡出血。荸薺口感甜脆,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鐵、鈣、磷和碳水化合物。可以生吃,也可以用來烹調,可制淀粉,還可作中藥。漆大姑
性味歸經味苦甘澀,性平;功效驅風利濕,散瘀,止血,消腫。主治急性胃腸炎,痢疾,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創傷出血,漆瘡,濕疹,皮炎;治漆樹過敏,水田性皮炎,皮膚瘙癢,剝脫性皮炎,蕁麻疹,濕疹漆大姑鮮葉或干葉,煎水外洗。纖毛婆婆納性味歸經苦、澀,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利濕。用于肝炎,膽囊炎,風濕痛,蕁麻疹。蕁麻性味苦;辛;性溫;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風;活血;止痛。主風濕疼痛;蕁麻疹;濕疹;高血壓。升麻性味歸經甘、辛、涼。歸脾、胃、大腸經。藥效敗毒抗癌、透疹解熱、醫瘡消癰。馬齒莧性味歸經酸,寒;歸肝、大腸經。功用主治適用于痢疾(大便半干半稀)、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于熱毒血痢,癰腫疔瘡,濕疹,丹毒,蛇蟲咬傷,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現代大多用于治療腸炎、急性關節炎、膀胱炎、尿道炎、肛門炎、痔瘡出血等。考證出自《本草經集注》《本草圖經》馬齒莧,又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主治熱毒瀉痢;熱淋;尿閉;赤白帶下;崩漏;痔血;瘡瘍癰癤;丹毒;瘰疬;濕癬;白禿。《滇南本草》益氣,清暑熱,寬中下氣,潤腸,消積滯,殺蟲,療瘡紅腫疼痛。金錢苦葉草性味歸經苦、涼入心經。功效主治燥濕清熱,治癰疽瘡癤、濕疹。《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疔瘡。滑石性味歸經甘、淡、寒;歸膀胱、肺、胃經。功用利尿通淋,清熱解暑,祛濕斂瘡。用于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外治濕疹,濕瘡,痱子。防風
性味歸經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
功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外感表證,風疹瘙癢,風濕痹痛,破傷風。
桂枝味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功能主治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 平沖降氣。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紫草性味性寒,味甘、咸。歸經歸心、肝經。功能主治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熱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瘡瘍、濕疹、水火燙傷。清熱涼血,用于麻疹,熱病癍疹,濕疹,尿血,血淋,血痢,瘡瘍,丹毒,燒傷,熱結便秘。
牛蒡子
性味味辛;苦;性寒。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風熱感冒、溫病初起;風熱或肺熱咳嗽、咯痰不暢;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暢及風疹瘙癢;瘡瘍腫毒及痄腮等。生用可潤腸通便,熱毒咽喉紅腫疼痛,兼有熱結便秘尤宜。大鼠腹腔注射氨基核苷引起腎病,腹腔注射牛蒡苷元可抑制尿蛋白排泄的增加,并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標,提示有抗腎病作用。
藏紅花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歸心、肝經。
功能主治具有活血祛瘀,散郁開結,涼血解毒的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后惡露不行,腹中包塊疼痛,跌撲損傷,憂郁痞悶,驚悸,溫病發斑,麻疹。
白茅根
性味歸經甘,寒。入肺、胃經。功效清熱生津,涼血止血。臨床應用
I.用于熱病煩渴,胃熱嘔唆,肺熱咳嗽。白茅根能清肺胃之熱,故適用于上述諸癥, 常作輔助藥應用。又在麻疹出疹期與恢復期,均可用茅根煎湯作飲料,取它清熱生津的功效。
2.用于血熱妄行、吐衄尿血等癥。本品有涼血止血作用,治血熱妄行之癥,可以單用,也可配小薊、藕節等同用。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用于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病煩渴,黃疸,水腫,熱淋澀痛;急性腎炎水腫。
蟬蛻
性味歸經甘,寒。歸肺、肝經。
功能主治散風除熱,利咽,透疹,退翳,解痙。用于風熱感冒,咽痛,音啞,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目赤翳障,驚風抽搐,破傷風。
地膚子
性味性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用于小便澀痛、陰癢帶下、風疹、濕疹、皮膚瘙癢。 《藥性論》"與陽起石同服,主丈夫陰痿不起,補氣益力;治陰卵癀疾,去熱風,可作湯沐浴。 〃《玉楸藥解》〃療頭目腫痛,狐疝陰頹,腰疼脅痛,血痢,惡瘡。〃
石膏粉
性味歸經辛甘,寒。①《本經》“味辛,微寒。”②《別錄》“甘,大寒,無毒。”③ 《醫學啟源》“《主治秘訣》云,性寒,味淡。”入肺、胃經。①《湯液本草》“入手太陰、少陽, 足陽明經。”②《本草衍義補遺》“入陽明、手太陰、手少陽。”
功能主治治熱病壯熱不退,心煩神昏,譫語發狂,口渴咽干,肺熱喘急,中暑自汗,胃火頭痛、牙痛,熱毒壅盛,發斑發疹,口舌生瘡。煅敷生肌斂瘡。外治癰疽瘡瘍,潰不收口,湯火燙傷。藥物功效解肌清熱,除煩止渴、清熱解毒。蜂花粉抗前列腺增生、抗炎抗缺氧、增強免疫調節、抗衰老、降血脂及美容養顏等。①增強人體綜合免疫功能蜂花粉多糖能激活巨噬細胞的吞噬活動,提高人體抗病能力。②防衰老、美容作用蜂花粉屬營養性的美容化妝品,花粉中的VE、超氧化歧化酶(S0D)、硒等成分能滋潤營養肌膚,恢復皮膚的彈性和光潔。花粉中的肌醇可使白發變黑,脫發漸生,保持頭發烏黑亮麗。③防治腦心血管疾病花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能有效清除血管壁上脂肪的沉積,從而起軟化血管和降血脂的作用。④防治前列腺疾病花粉是前列腺炎的克星,以油菜花粉、蕎麥花粉效果最佳。我國治前列腺疾病的有效藥物-前列康就是以花粉為原料的。⑤減肥服用蜂花粉可以吸收足夠的營養,造成飽食感。同時,花粉中的卵磷脂可燃燒過剩的脂肪,達到減肥的目的。⑥調節腸胃功能花粉有許多殺菌成分,能殺滅大腸桿菌等,并能防治便秘。⑦保肝護肝花粉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同樣可防止脂肪在肝上的沉 積。⑧調節神經系統,促進睡眠。⑨輔助治療其他疾病花粉對貧血、糖尿病、改善記憶力、 更年期障礙等有較好效果。⑩輔助治療前列腺疾病可調節男性內分泌,恢復膀胱尿道平滑 肌功能。薄荷油性味《中國醫學大辭典》〃辛,涼,無毒。〃功用芳香藥、調味藥及驅風藥。功用可用于皮膚或粘膜產生清涼感以減輕不適宜,主疼痛。抗刺激作用導致氣管產生新的分泌,而使稠厚的粘液易于排除,故有祛痰、殺菌的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配方黃連10g、連翹10g、荸薺10g、漆大姑10g、纖毛婆婆納10g、蕁麻10g、升麻10g、馬齒覓10g、金錢苦葉草lg、滑石lg、防風lg、桂枝lg、紫草lg、牛蒡子lg、藏紅花20g、白茅根20g、蟬蛻20g、地膚子20g、石膏粉20g、蜂花粉20g、薄荷油20g ;制備方法I)、按配方比例將蜂花粉一除雜質一干燥一冷凍粉碎300-400目細粉備用;2)、按配方比例將滑石一粉碎至300-400目細粉備用;3)、按配方比例將黃連、連翹、荸薺、漆大姑、纖毛婆婆納、蕁麻、升麻、馬齒覓、金錢苦葉草、防風、桂枝、紫草、牛蒡子、藏紅花、白茅根、蟬蛻、地膚子按常規提取、分離、干燥、粉碎至300-400目細粉備用;4)、按配方比例將備用細粉和石膏粉加入薄荷油攪拌均勻,于O— 10°C溫度下用超聲波勻化10 — 30分鐘,分裝即為成品。用法外搽、熏蒸、或清洗患處;每日3—4次。適應癥小兒慢性蕁麻疹。實施例2,配方黃連12g、連翹12g、荸薺12g、漆大姑12g、纖毛婆婆納12g、蕁麻12g、升麻12g、馬齒覓12g、金錢苦葉草2g、滑石2g、防風2g、桂枝2g、紫草2g、牛蒡子2g、藏紅花22g、白茅根22g、蟬蛻22g、地膚子22g、石膏粉22g、蜂花粉22g、薄荷油22g。
制備方法與實施例I相同。
實施例3,配方
黃連15g、連翹15g、荸薺15g、漆大姑15g、纖毛婆婆納15g、蕁麻15g、升麻15g、馬齒覓15g、金錢苦葉草5g、滑石5g、防風5g、桂枝5g、紫草5g、牛蒡子5g、藏紅花25g、白茅根 25g、蟬蛻25g、地膚子25g、石膏粉25g、蜂花粉25g、薄荷油25g。
制備方法與實施例I相同。
實施例4,配方
黃連18g、連翹18g、荸薺18g、漆大姑18g、纖毛婆婆納18g、蕁麻18g、升麻18g、馬齒覓18g、金錢苦葉草8g、滑石8g、防風8g、桂枝8g、紫草8g、牛蒡子8g、藏紅花28g、白茅根 28g、蟬蛻28g、地膚子28g、石膏粉28g、蜂花粉28g、薄荷油28g。
制備方法與實施例I相同。
實施例5,配方
黃連20g、連翹20g、荸薺20g、漆大姑20g、纖毛婆婆納20g、蕁麻20g、升麻20g、馬齒覓20g、金錢苦葉草10g、滑石10g、防風10g、桂枝10g、紫草10g、牛蒡子10g、藏紅花30g、 白茅根30g、蝶脫30g、地膚子30g、石膏粉30g、蜂花粉30g、薄荷油30g ;
制備方法
I)、按配方比例將蜂花粉一除雜質一干燥一冷凍粉碎300-400目細粉備用;
2)、按配方比例將滑石一粉碎至300-400目細粉備用;
3)、按配方比例將黃連、連翹、荸薺、漆大姑、纖毛婆婆納、蕁麻、升麻、馬齒覓、金錢苦葉草、防風、桂枝、紫草、牛蒡子、藏紅花、白茅根、蟬蛻、地膚子按常規提取、分離、干燥、粉碎至300-400目細粉備用;
4)、按配方比例將備用細粉和石膏粉加入薄荷油攪拌均勻,于O— 10°C溫度下用超聲波勻化10 — 30分鐘,分裝即為成品。
用法外搽、熏蒸、或清洗患處;每日3 — 4次。適應癥小兒慢性蕁麻疹。
副作用觀察
本組有5例(8. 3%)患者用藥后出現皮膚紅斑,刺激感,但未經處理自行緩解,均未中斷治療,直至療程結束。
本發明有效率95%以上,值得推廣應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小兒慢性蕁麻疹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黃連10-20份、連翹10-20份、荸薺10-20份、漆大姑10-20份、纖毛婆婆納10_20份、蕁麻10-20份、升麻10-20份、馬齒莧10-20份、金錢苦葉草1_10份、滑石1_10份、防風 1-10份、桂枝1-10份、紫草1-10份、牛蒡子1-10份、藏紅花20-30份、白茅根20-30份、蟬蛻20-30份、地膚子20-30份、石膏粉20-30份、蜂花粉20-30份、薄荷油20-30份;制備方法1)、按配方比例將蜂花粉一除雜質一干燥一冷凍粉碎300-400目細粉備用;2)、按配方比例將滑石一粉碎至300-400目細粉備用;3)、按配方比例將黃連、連翹、荸薺、漆大姑、纖毛婆婆納、蕁麻、升麻、馬齒莧、金錢苦葉草、防風、桂枝、紫草、牛蒡子、藏紅花、白茅根、蟬蛻、地膚子按常規提取、分離、干燥、粉碎至 300-400目細粉備用;4)、按配方比例將備用細粉和石膏粉加入薄荷油攪拌均勻,于O— 10°C溫度下用超聲波勻化10 - 30分鐘,分裝即為成品。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小兒慢性蕁麻疹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黃連12-18份、連翹12-18份、荸薺12-18份、漆大姑12-18份、纖毛婆婆納12-18份、 蕁麻12-18份、升麻12-18份、馬齒莧12-18份、金錢苦葉草2_8份、滑石2_8份、防風2_8 份、桂枝2-8份、紫草2-8份、牛蒡子2-8份、藏紅花22-28份、白茅根22-28份、蟬蛻22-28 份、地膚子22-28份、石膏粉22-28份、蜂花粉22-28份、薄荷油22-28份。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小兒慢性蕁麻疹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黃連15份、連翹15份、荸薺15份、漆大姑15份、纖毛婆婆納15份、蕁麻15份、升麻15 份、馬齒覓15份、金錢苦葉草5份、滑石5份、防風5份、桂枝5份、紫草5份、牛蒡子5份、 藏紅花25份、白茅根25份、蟬蛻25份、地膚子25份、石膏粉25份、蜂花粉25份、薄荷油25 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效果好、沒有副作用的一種治療小兒慢性蕁麻疹的中藥配方,一種治療小兒慢性蕁麻疹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黃連10-20份、連翹10-20份、荸薺10-20份、漆大姑10-20份、纖毛婆婆納10-20份、蕁麻10-20份、升麻10-20份、馬齒莧10-20份、金錢苦葉草1-10份、滑石1-10份、防風1-10份、桂枝1-10份、紫草1-10份、牛蒡子1-10份、藏紅花20-30份、白茅根20-30份、蟬蛻20-30份、地膚子20-30份、石膏粉20-30份、蜂花粉20-30份、薄荷油20-30份。
文檔編號A61P17/00GK102973836SQ20121058330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8日
發明者梁軼聰, 辛輝, 蘇明祝 申請人: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