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磁助力式椎板咬骨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脊柱外科手術器械,具體地說是一種電磁助力式椎板咬骨鉗。
背景技術:
椎板咬骨鉗是脊柱外科最常使用的、非常重要的手術器械,目前的椎板咬骨鉗都是醫生完全依靠手部的力量捏合手柄進行椎板咬骨操作,非常費力,尤其是在施行多節段或大面積的椎板咬骨時,手術者會感到明顯的手部酸軟無力,不僅影響手術速度,而且還會因此而影響手術操作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嚴重時會引起脊髓或神經根的損傷而導致嚴重后果,因此,設計和提供一種省力的椎板咬骨鉗將會大大有利于提高脊柱手術的速度和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解決日前的椎板咬骨鉗要完全依靠手力捏合于柄來進行椎板咬骨的問題,設計和提供一種省力的椎板咬骨鉗。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以目前常用的槍式椎板咬骨鉗為基礎,將其前后手柄進行適當加寬,并在加寬了的手柄的相對面上分別安置電磁鐵和銜鐵,利用電磁鐵通電時產生的強大磁性吸力,助力手術者輕松完成前后手柄的捏合動作,快速實現對椎板的每一次咬骨操作,不僅省力省時,而且還會因此而提高手術者操作的穩定性和準確性,明顯提高脊柱手術的速度和質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是本發明的大體結構示意圖。圖中1.上甜片,2.下甜片,3.絞接件,4.絞軸,5.彈黃片,6.如手柄,7.后手柄,
8.銜鐵,9.電磁鐵,10.按鈕開關,11.電源插孔,12.電源插頭。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附圖所示(為闡述方便,附圖的左側為前,右側為后),本發明主要由上、下鉗片與前、后手柄構成,其中上鉗片(I)和下鉗片(2)相互嵌合,上鉗片(I)可以在下鉗片(2) 上來回平移滑動,它們的前端的相對面形成鉗嘴,可以對椎板骨進行咬切;下鉗片(2)的后端向后下折轉并加寬后(寬度約25毫米)形成后手柄(7),同樣寬度的前手柄(6)通過鉸軸(4)與后手柄(7)鉸接,前手柄(6)的頂端與上鉗片(I)的后端通過鉸接件(3)相接;在前、后手柄的中上部之間有一彈簧片(5);前手柄(6)的中下段后面上設置有銜鐵(8),后手柄(7)的中下段前面上設置有電磁鐵(9),在銜鐵(8)與電磁鐵(9)貼緊時,鉗嘴可以閉合完全。后手柄(7)的底端有一電源插孔(11),可以允許電源插頭(12)插入,后手柄(7)的下段內部有一通道可供導線通過后連接于電磁鐵(9),后手柄(7)的下段后面上設置有按鈕開關(10),手部握緊前后手柄施加壓力時可以壓下按鈕開關(10)按通電流,松手時按鈕開關(10)又自行彈起而斷開電流;電源插頭(12)的導線連接于36伏的直流電源上。
具體使用時,手術者將張開的鉗嘴置于將要咬骨的椎板上,先手力捏合前后手柄, 使銜鐵⑶與電磁鐵(9)之間的氣隙減小,同時按鈕開關(10)受壓而接通電流,電磁鐵(9) 產生強大磁性吸力,將銜鐵(8)吸引拉攏,再加上手部的握緊力量,即可輕松將前后手柄捏合,鉗嘴完全閉合,輕松地完成一次咬骨操作,松開手的握緊施壓后,按鈕開關(10)自行彈起而切斷電流,電磁鐵(9)的磁性消失,彈簧片(5)將捏合后的前后手柄彈開,鉗嘴張開即可去除咬下的骨塊。從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該電磁助力式椎板咬骨鉗可以幫助醫生輕松快速地咬除椎板骨質,大大減輕脊柱外科醫生的手術工作強度,同時也增加了手術操作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因而可以明顯提高脊柱手術的速度和質量。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磁助力式椎板咬骨鉗,以目前常用的槍式椎板咬骨鉗為基礎改制而成,其特征是前、后手柄都進行了適當加寬,并在加寬了的前、后手柄的相對面上分別設置有電磁鐵和銜鐵。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磁助力式椎板咬骨鉗,其特征是設置在后手柄上的電磁鐵為直流電磁鐵。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磁助力式椎板咬骨鉗,其特征是后手柄的底端有電源插孔,內部有導線通道,后畫上有按鈕開關。
全文摘要
一種電磁助力式椎板咬骨鉗,以目前常用的槍式椎板咬骨鉗為基礎,將其前、后手柄進行適當加寬,并且在加寬了的前、后手柄的相對面上分別設置電磁鐵和銜鐵,利用電磁鐵通電時產生的強大磁性吸力,助力手術者輕松完成前、后手柄的捏合,快速實現對椎板的每一次咬骨操作,不僅省力省時,而且還會因此而提高手術操作的穩定性和準確性,明顯提高脊柱手術的速度和質量。
文檔編號A61B17/28GK102599962SQ20111002722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23日
發明者吳同申, 孔祥清, 孟彥, 孟純陽, 張衛紅, 郭寧, 高峰 申請人:吳同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