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濕熱瘀阻所致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濕熱瘀阻所致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更具體地說是一種具有清熱利濕,化瘀止痛的功效;用于 濕熱瘀阻所致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屬醫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慢性盆腔炎屬祖國醫學“婦人腹痛” “帶下” “癥瘕” “不孕癥”等范疇,是已婚婦女的常見病。病因多由素體虛弱,經期產后胞脈空虛或房事不潔,盆腔手術創傷及衛生不潔,致使寒濕、濕熱、濕毒之邪乘虛而人,與血相結,蘊結于盆腔,濕熱邪毒日久生瘀,瘀血內阻,脈絡不通,致濕熱瘀血結于胞中阻滯氣血運行不暢,而致病情纏綿難愈,累積而成。現代醫學認為,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內生殖器官慢性炎癥,包括慢性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及盆腔結締組織炎等,病變部位因炎癥的長期刺激,盆腔組織黏連,西醫從抗感染治療效果不理想,故病程纏綿,病情頑固,易反復發作。臨床常用抗生素治療,但藥物難以在盆腔達到有效血藥濃度,治療效果欠佳。抗生素對于急性炎癥期細菌的抵制和殺滅作用較佳,而對于慢性盆腔炎癥,由于耐藥的產生以及纖維結締組織增生、粘連形成等慢性炎癥病理改變,細菌對抗生素耐藥,而且長期、大劑量廣譜抗生素的使用,容易導致菌群失調和二重感染。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由于經期、流產、分娩后,濕熱乘虛,客于子宮、胞絡或急性盆腔炎后,邪氣將盡,寒熱之邪與氣血相搏,使氣機不利,經絡氣血受阻,沖任帶脈功能失調而致病。本發明的藥物治療重點在于散“瘀”,故清熱利濕、化瘀止痛以治療慢性盆腔炎。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女性盆腔疾病的藥物組合物,該藥物組合物具有清熱利濕、化瘀止痛的功效,臨床上治療慢性盆腔炎。另外該藥物組合物可針對患者需要制備成不同劑型,便于服用,攜帶方便。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治療濕熱瘀阻所致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加工制備而成
雞血藤30-50份益母草10-20份敗醬草10-20份 蒲公英10-20份牡丹皮20-50份白芍15-30份 赤芍 10-30份甘草3-8份。最佳方案,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加工制備而成
雞血藤25份益母草15份敗醬草15份 蒲公英15份牡丹皮30份白芍20份 赤芍20份甘草6份。本發明的一種治療濕熱瘀阻所致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可以制備成膠囊劑、片劑、顆粒劑中任何一種臨床適用劑型。
所述的重量份可以為克、兩、斤、公斤、噸等重量計量單位。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可采用一般方法將處方中的各味藥材按比例進行配伍,按現有制劑工藝制成各種臨床適用劑型,所用的各味藥材均為市售的經過檢驗合格的中藥材。本發明之所以選用上述藥材作為原料,是因為它們具有下述功效
雞血藤補血,活血,通絡。用于月經不調,血虛萎黃,麻木癱瘓,風濕痹痛。益母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用于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惡露不盡,水腫尿少;急性腎炎水腫。敗醬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活血行瘀。 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用于疔瘡腫毒,乳癰,瘰癘,
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疸,熱淋潘痛。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用于溫毒發斑,吐血衄血,夜熱早涼,無汗骨蒸,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撲傷痛。白芍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用于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于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 郁脅痛,經閉痛經,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本發明提供的藥物組合物具有清熱利濕,化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濕熱瘀阻所致慢性盆腔炎。本發明藥物的療效由下述案例說明
高某,女,30歲。以“下腹脹疼3年,加重2d”為主訴人院。3年前,患者行人流術5次,上環術3次,平時也不注意經期及性交衛生,常感下腹墜疼,腰骶酸軟,白帶量多,色黃,便秘,曾多方治療效果不佳。2d前突感下腹疼痛加重難忍,故來我院診治,入院查體體溫38°C、脈搏90次/ rain、呼吸2o次/ min、血壓120 / 8OmmHg0心肺(一),腹壁稍緊、下腹壓疼(+++)、無反跳疼。腸鳴音正常,無移動性濁音。婦查.夕陰(一)、陰道分泌物較多、色黃。宮頸充血肥大,宮體前位稍大、壓疼(+++)。雙側附件區增厚。B超提示①子宮增大;②盆腔積液;(D雙側附件區混合性包塊。尿HCG(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wBC14. OX 109人院診斷①慢性盆腔炎雙側附件混合性炎性包塊。治療以中西醫兩法合治。西醫給予輸液抗炎對癥治療;中醫采用本發明藥物雞血藤25g、益母草15g、敗醬草15g、蒲公英15g、牡丹皮30g、白芍20g、赤芍20g、甘草6g ;連服5劑后癥狀明顯減輕,再服5劑后癥狀消失。復查血常規WBC7. OX 10。復查B超提示子宮大小正常,雙側附件混合性包塊明顯縮小。出院后又連服本方加減20劑,I月后復查B超提示雙側附件無異常。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用實施例對本發明的一種治療濕熱瘀阻所致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作進一步的說明,這將有助于對本發明及其效果進一步的了解,實施例不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其保護范圍由權利要求來決定。實施例I雞血藤30份益母草10份敗醬草10份
蒲公英10份牡丹皮20份白茍15份
赤芍 10份甘草3份 實施例2
雞血藤50份益母草20份敗醬草20份
蒲公英20份牡丹皮50份白芍30份
赤芍30份甘草8份 實施例3
雞血藤25份益母草15份敗醬草15份
蒲公英15份牡丹皮30份白芍20份
赤芍20份甘草6份
上述組合物在治療濕熱瘀阻所致慢性盆腔炎方面的應用。 上述組合物,可以按照現有技術制成膠囊劑、片劑、顆粒劑中任何一種現有臨床適用劑型。·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濕熱瘀阻所致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加工制備而成 雞血藤30-50份益母草10-20份敗醬草10-20份 蒲公英10-20份牡丹皮20-50份白芍15-30份 赤芍 10-30份甘草3-8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濕熱瘀阻所致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加工制備而成 雞血藤25份益母草15份敗醬草15份 蒲公英15份牡丹皮30份白芍20份 赤芍20份甘草6份。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其中之一所述的一種治療濕熱瘀阻所致慢性盆腔炎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劑為膠囊劑、片劑、顆粒劑中任何一種現有臨床適用劑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濕熱瘀阻所致慢性盆腔炎。本發明應用傳統中醫藥基礎理論研制由雞血藤、益母草、敗醬草、蒲公英、牡丹皮、白芍、赤芍、甘草等中藥原料藥組成;具有清熱利濕,化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療濕熱瘀阻所致慢性盆腔炎。本發明藥物臨床應用多年,療效顯著,且無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15/00GK102949467SQ20111025299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30日
發明者彭軍 申請人: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