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理療護理設備制造方法及實施該方法的輕拋搖擺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護理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理療護理設備制造方法及實施該方法的輕拋搖擺床。
背景技術:
由于人類壽命延長和生命質量提高,有賴于醫學科學和技術整體水平之長進,所以人類對高新技術應用則有更多期盼。人類希望應用最新前沿技術對“疑難雜證”、對生活方式疾病、對中老年病、對影響人生活質量之骨關節病、精神心理疾病,以及亞健康狀態防治等等,能提供更多實用之康復手段和解決辦法。在醫學領域里引進和采用更多新技術,作為整合醫學最重要之技巧,被全球思想前衛醫生接納。在現有理療設備和護理床,功能單一,構造獨立,使用不方便,專用理療室和理療設備,不能提供良好的護理,而且單一功能的理療設備效果也單一,難免出現頭痛醫頭的現象,病人難以得到全面的理療。本發明人在前期研發和試驗中認識到機械輔助人體睡姿晃動對改善人體微循環的作用,并針對此發現,將智能機械晃動、翻身與電、光、聲、磁、納米等物理因子整合應用于治療護理,進行大量的研究試驗、歸納總結出該理療護理方法及運行該方法相關的參數、功能模式,并實施該方法制得輕拋搖擺床。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的不足,本發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制造簡易,生產效率高且所制造的設備能夠使使用者的身體狀況能夠在睡姿晃動中得到改善,不但繼承傳統的抖動法改善全身微循環的方法的優點,還克服藥物療法、和現代物理療法及現有技術中搖擺保健設備存在的不足的理療護理設備制造方法;本發明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實施上述理療護理設備制造方法制得的輕拋搖擺床。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理療護理設備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1)設置一智能控制系統;(2)設置一受所述智能控制系統控制工作的晃動裝置;(3)設置一受所述智能控制系統控制工作的電動翻身裝置,將該電動翻身裝置安裝在所述晃動裝置;(4)設置一受所述智能控制系統控制工作的交替充氣護理氣墊,并將其平鋪在所述電動翻身裝置上;(5)設置一納米纖維磁性軟墊,并將其平鋪在在所述充氣護理氣墊上,制得理療護理設備。所述步驟(1)具體包括以下步驟(1. 1)預備若干用于測量人體各種機能參數的傳感器;
(1. 2)預備測量晃動裝置的工作載荷重量的重力感應器和測量該晃動裝置的運行速度的速度感應計量器;(1. 3)預備測量電動翻身裝置工作彎曲角度狀態的位置感應器;(1. 4)預備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1.5)預備數據輸入模塊;(1.6)預備顯示模塊;(1. 7)預備核心控制處理器;(1.8)預備語音電路;(1. 9)預備晃動調速驅動電路、晃動平衡調節電路和電動翻身控制電路;(1. 10)將所述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分別與傳感器、重力感應器、計量器和位置感應器電連接,將核心控制處理器分別與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數據輸入模塊、顯示模塊、晃動調速驅動電路、晃動平衡調節電路和電動翻身控制電路電連接,制得智能控制系統。所述步驟O)中的晃動裝置具體包括以下步驟(2. 1)設置一支架、一集成控制箱、一擺動托架及兩擺動軸,(2. 2)將集成控制箱設置在支架的一側上,兩擺動軸的一端各通過一軸承對稱連接在支架的另一側上,另一端分別與集成控制箱相連接;(2. 3)分別在兩擺動軸的兩側各設置一擺臂,將擺動托架安裝在所述擺臂上,并能在擺動軸的驅動下,隨擺臂的擺動而相應晃動,制得晃動裝置。所述步驟(3)中的電動翻身裝置具體包括以下步驟(3. 1)設置一可貼合人體曲線的彎曲伸展板該彎曲伸展板包括依次活動連接的背板、臀板、腿板和腳板;(3. 2)將臀板固定設置在所述擺動托架上;(3. 3)在腳板遠離所述腿板的一端兩側上對稱各活動設置一與擺動托架相連接的連桿;(3. 4)設置第一伸縮裝置和第二伸縮裝置,第一伸縮裝置固定在臀板的底部一側, 且該第一伸縮裝置的伸縮桿連接在所述背板的底部,并能推動該背板相對臀板作翻轉動作;第二伸縮裝置固定在臀板的底部的另一側,且該第二伸縮裝置的伸縮桿連接在所述腿板的底部,并能推動該腿板相對臀板作翻轉動作,同時通過該腿板帶動腳板作翻轉動作,制得電動翻身裝置。所述步驟(5)中的納米纖維磁性軟墊具體包括以下步驟(5. 1)預備軟體填充材料,該軟體填充材料包括海綿、乳膠或其它軟質材料中的一種或多種;(5. 2)預備粉末狀的磁性材料,將該磁性材料制成直徑為3 8毫米的軟體磁塊, 該軟體磁塊的磁力強度為900 1400高斯;(5. 3)然后將軟體磁塊均勻鑲嵌到軟體填充材料中,該軟體磁塊的分布密度為每平米10 15排,每排100 150塊;(5. 4)預備一采用納米纖維紡織面料制成的紡織套,該納米纖維紡織面料由納米竹碳纖維、納米抗菌生物蛋白微量元素纖維、納米銀纖維、納米氧化鋅纖維中的一種或多種
7材料紡織而成;使該紡織套具有納米材料的物理特性,如磁性、導電性、生物波強吸收和反射作用,紫外線阻隔和催化分解作用等。(5. 5)將軟體填充材料填入紡織套,制得納米纖維磁性軟墊。其還包括如下步驟(6)設置一超聲波理療裝置,該超聲波理療裝置包括一超聲波控制電路及與該超聲波控制電路相連接的手持式超聲波治療探頭,所述超聲波控制電路與所述智能控制系統相連接;(7)設置一電療裝置,該電療裝置與所述智能控制系統相連接并受其控制;(8)設置一紅外線理療裝置,該紅外線理療裝置包括一紅外線控制電路及與該紅外線控制電路相連接的治療罩,該治療罩通過一可以彎曲任意角度的支撐管固定在納米纖維磁性軟墊一側;(9)接通電源,啟動智能控制系統;(10)編制控制程序輸入到所述智能控制系統,設定功能模式,逐一針對功能模式建立數據庫,并設定運行參數;該運行參數包括使用者人體機能參數體重、年齡、身高、 血壓、心率、體溫、甲襞微循環測試信息等;設備工作時間參數啟動時刻、持續運轉時長、 間歇停止時長、結束時刻,其中單次持續運轉時長一般為5-30分鐘;設備定時運行方式延時運行(即時啟動延時停止)、時點運行(時點啟動延時停止)、間歇運行(間歇啟動、停止, 反復循環);設備機械運動參數搖擺方向、搖擺幅度、搖擺頻率,搖擺方向包括垂直擺動、 水平擺動、斜弧線擺動;搖擺幅度包括左右擺幅和上下擺幅均為5-30毫米,最佳擺幅6-15 毫米;搖擺頻率包括低頻(30-60次/分鐘),中頻(60-90次/分鐘),高頻(90-120次/分鐘),特頻(120-200次/分鐘),最佳運行頻率為60-120次/分鐘,此頻率既可以確保人體相對于彎曲伸展板有規律地晃動效果,又可讓使用者感到舒適和避免頻率過高造成傷害。功能模式包括低頻理療、中頻理療、高頻理療、特頻理療、個性化理療、亞健康養護、皮膚養護、植物人護理,高癱護理、肢癱護理、行動受限護理、普通護理、個性化護理、高齡熱身、夢中晨煉等等。對各種功能模式對應的人體參數、運行頻率、運行時間等參數上限、 最佳值、下限及設備定時運行方式逐一建立數據庫。(11)使用者躺到所述納米纖維磁性軟墊上方,晃動裝置、電動翻身裝置、交替充氣護理氣墊、超聲波理療裝置、電療裝置和紅外線理療裝置加電自檢,智能控制系統加載數據庫;(12)智能控制系統中的傳感器自行采集信息使用者體重、年齡、血壓、心率、體溫及其他人體機能信息及速度、位置信息,通過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傳送到智能控制系統中;(13)操作人員通過輸入控制模塊將所需的晃動時間速度參數、翻身板控制參數、 超聲波強度頻率時間參數、氣道交替時間參數、電療強度頻率時間參數、紅外線強度時間參數等各種控制參數輸入到智能控制系統中;(14)核心控制處理器根據步驟(10) (1 中所獲得的數據自動選擇適合的功能模式及運動參數,驅動晃動裝置、電動翻身裝置、交替充氣護理氣墊、超聲波理療裝置、電療裝置和紅外線理療裝置按選擇的功能模式對應運行指令和運行的參數工作,并通過顯示模塊和語音電路提示操作人員,按其指令進行部分需要人工輔助的理療操作;
當選擇有驅動晃動裝置功能時,晃動裝置得到運行指令后,進行重力平衡調節后開始運行,實現擺動托架相應的晃動,晃動裝置帶動人體相對于納米纖維磁性軟墊有規律地拋起晃動,從而實現晃動改善人體微循環的效果,同時,實現拋起人體減少身體受壓帶來的晃動護理效果;當選擇有驅動電動翻身裝置功能時,電動翻身裝置得到指令后進行適應性調節, 彎曲伸展板相應的翻動而達到所需的彎曲角度,讓人體不斷翻身實現翻身護理效果;當選擇有驅動交替充氣護理氣墊功能時,由于所述交替充氣護理氣墊包括一氣泵控制電路、氣泵、奇數氣囊組和偶數氣囊組,該奇數氣囊組和偶數氣囊組與氣泵相連接,所述氣泵控制電路得到指令后,相應控制氣泵正、反轉,使奇數氣囊組和偶數氣囊組不斷地交替充氣和放氣,不斷地改變人體臥在交替充氣護理氣墊上的著力點,改善受壓部件皮膚的血液循環,實現氣墊護理效果;當選擇有驅動超聲波理療裝置功能時,語音電路啟動語音提示操作人員,手握手持式超聲波治療探頭,在提示病灶部位進行往復運動,實現超聲波理療效果;當選擇有驅動電療裝置功能時,語音電路啟動語音提示操作人員,將電療裝置放在提示的病灶部位,實現電療效果;當選擇有驅動紅外線理療裝置功能時,紅外線理療裝置得到指令后,語音提示操作人員,將理療罩放在提示的病灶部位的上方,實現紅外線理療效果;(15)重復步驟(14),達到理療的目的效果。—種實施上述的理療護理設備制造方法的輕拋搖擺床,其包括一智能控制系統及分別與該智能控制系統相連并受其控制的晃動裝置、電動翻身裝置、交替充氣護理氣墊、超聲波理療裝置、電療裝置和紅外線理療裝置,所述電動翻身裝置安裝在晃動裝置上,所述交替充氣護理氣墊鋪設在電動翻身裝置上,且該交替充氣護理氣墊上鋪有一層納米纖維磁性軟墊,所述超聲波理療裝置、電療裝置和紅外線理療裝置設置在晃動裝置一側。所述智能控制系統包括血壓傳感器、心率傳感器、體溫傳感器、重力傳感器、測量晃動裝置的工作載荷重量的重力感應器、測量該晃動裝置的運行速度的速度感應計量器、 測量電動翻身裝置工作彎曲角度狀態的位置感應器、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數據輸入模塊、顯示模塊、核心控制處理器、語音電路、晃動調速驅動電路、晃動平衡調節電路和電動翻身控制電路,所述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分別與所述血壓傳感器、心率傳感器、體溫傳感器、重力傳感器、重力感應器、速度感應計量器和位置感應器電連接,所述核心控制處理器分別與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數據輸入模塊、顯示模塊、晃動調速驅動電路、晃動平衡調節電路和電動翻身控制電路電連接。所述晃動裝置包括一支架、一集成控制箱、一擺動托架及兩擺動軸,所述集成控制箱設置在支架的一側上,兩擺動軸的一端各通過一軸承對稱連接在支架的另一側上,另一端分別與集成控制箱相連接,擺動軸的兩側各設置一擺臂,所述擺動托架安裝在所述擺臂上,并能在擺動軸的驅動下,隨擺臂的擺動而相應晃動;所述集成控制箱包括一箱體及設置在該箱體內的動力機構、平衡機構和擺動機構。該動力機構包括一執行電機、一減速軸和一偏心軸,所述執行電機、減速軸和偏心軸平行設置并通過兩組減震器安裝于所述箱體內,所述執行電機的輸出端與減速軸之間通過一減速皮帶連接,所述減速軸與偏心軸之間通過皮帶和皮帶輪配合連接,所述執行電機通過一調速驅動電路與所述核心控制處理器電連接;擺動機構包括一驅動擺臂和一驅動連桿,所述驅動連桿鉸接到所述偏心軸的一端,所述驅動擺臂一端固定連接到處于左側的擺動軸上,該驅動擺臂的另一端鉸接到驅動連桿上;平衡機構包括一平衡電機、兩平衡擺臂、一平衡連桿、一彈簧組、一線性牽引機構和一重力傳感器,所述兩平衡擺臂的一端分別固定連接到兩個平行的擺動軸上,兩平衡擺臂的另一端分別鉸接到所述平衡連桿的兩端并由平衡連桿牽引聯動,該彈簧組的一端連接到處于左側的平衡擺臂上,該彈簧組的另一端與線性牽引機構連接,所述平衡電機固定在所述箱體內, 所述線性牽引機構的另一端與該平衡電機的輸出端連接,所述重力傳感器安裝到所述驅動擺臂上。。所述電動翻身裝置包括一可貼合人體曲線的彎曲伸展板、一第一伸縮裝置和一第二伸縮裝置,所述彎曲伸展板包括依次活動連接的背板、臀板、腿板和腳板,所述臀板固定在所述擺動托架上,所述腳板遠離腿板的一端兩側上對稱各活動設有一與擺動托架相連接的連桿,第一伸縮裝置固定在臀板的底部一側,且該第一伸縮裝置的伸縮桿連接在所述背板的底部,并能推動該背板相對臀板作翻轉動作;第二伸縮裝置固定在臀板的底部的另一側,且該第二伸縮裝置的伸縮桿連接在所述腿板的底部,并能推動該腿板相對臀板作翻轉動作,同時通過該腿板帶動腳板作翻轉動作。其中所述背板還可以包括依次活動連接的左背板、中背板和右背板,臀板包括依次活動連接的左臀板、中臀板和右臀板,腿板包括依次活動連接的左腿板、中腿板和右腿板,腳板包括依次活動連接的左腳板、中腳板和右腳板。所述交替充氣護理氣墊包括一氣泵控制電路、氣泵和多個并列排列的,且分別與該氣泵相連的長條狀氣囊,其中長條狀氣囊分成奇數長條狀氣囊組和偶數長條狀氣囊組, 該氣泵控制電路與所述智能控制系統相連接;所述超聲波理療裝置包括一超聲波控制電路及與該超聲波控制電路相連接的手持式超聲波治療探頭,所述超聲波控制電路與所述智能控制系統相連接;所述紅外線理療裝置包括一紅外線控制電路及與該紅外線控制電路相連接的治療罩,該治療罩通過一可以彎曲任意角度的支撐管固定在納米纖維磁性軟墊一側; 所述納米纖維磁性軟墊包括一采用納米纖維紡織面料制成的紡織套及填充在該紡織套內的軟體填充材料,該軟體填充材料上均勻分布有磁力強度為900 1400高斯的軟體磁塊, 該軟體磁塊的分布密度為每平米10 15排,每排100 150塊。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提供的方法工序簡單,易于實現,效率高;本發明提供的輕拋搖擺床設計合理,使用方便,使用者可以在睡眠中享受到不斷晃動的舒適感,又可改善全身微循環和基礎代謝,達到康復治療和強鍵身體的效果,克服藥物療法的不足,傳承了抖動法的優點,回歸自然、無毒副作用,克服搖擺健身設備的缺陷,形成了系統的控制運行方法,可以根據使用者身體參數及使用目的,自動選擇最佳的功能模式,并根據監測數據及時實現過程控制和報警,實現控制智能化、人性化、過程科學化,功能多樣化。納米纖維磁性軟墊的軟磁具有高強度的恒定磁場,具有長期的磁療作用,實現磁療改善微循環目的;納米纖維磁性軟墊中的納米纖維,具有納米材料的特質,具有生物波強吸收和反射作用、紫外線阻隔和催化分解的作用下,可以吸收人體和外界的能量,釋放出遠紅外線, 實現納米技術理療改善微循環目的;納米纖維同時還具有催化分解滅菌功能的雙重作用, 達到滅菌目的。使用者躺到所述納米纖維磁性軟墊上方,得到電、光、聲、磁、納米及機械晃動、翻身等物理因子全方位的治療護理。該方法既克服藥物療法與單一理療方法的不足,通過磁、 納米及機械晃動多重改善微循環效果疊加,深度改善人體胸腔、顱腔、腹腔內部微循環和受壓部位全身微循環,采用聲、光、電局部作用于病灶部位,強化理療效果,無毒副作用;還克服了現有護理方法的局限,有效預防褥瘡,改善使用者的舒適度。本發明的輕拋搖擺床是智能機械晃動、翻身與電、光、聲、磁、納米等物理因子整合應用于治療護理的設備,通過磁、納米及機械晃動多重改善微循環效果疊加,深度改善人體胸腔、顱腔、腹腔內部、受壓部位等全身各器官微循環,助人抗病,調動和激發人體“天然自愈力”和“潛在功能”,即幫助人體恢復和提高自身免疫和調節能力,從而實現祛病健身目的;同時,采用聲、光、電局部作用于病灶部位,強化理療效果;還克服了現有護理方法的局限,機械拋體、翻身、改變受力點多種方式同時作用,有效預防褥瘡,改善使用者的舒適度, 更加人性化,無毒副作用。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2是圖1的仰視立體結構示意圖3是圖1的仰視結構示意圖4是圖1中的晃動裝置和電動翻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仰視立體結構示意圖6圖1中的集成控制箱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7圖1中的集成控制箱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8圖1中的集成控制箱的結構示意圖三;
圖9是本發明中智能控制系統的模塊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參見圖1至圖9,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理療護理設備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1)設置一智能控制系統;(2)設置一受所述智能控制系統控制工作的晃動裝置1 ;(3)設置一受所述智能控制系統控制工作的電動翻身裝置2,將該電動翻身裝置2 安裝在所述晃動裝置1 ;(4)設置一受所述智能控制系統控制工作的交替充氣護理氣墊3,并將其平鋪在所述電動翻身裝置2上;(5)設置一納米纖維磁性軟墊4,并將其平鋪在在所述充氣護理氣墊上,制得理療護理設備。所述步驟(1)具體包括以下步驟(1. 1)預備若干用于測量人體各種機能參數的傳感器;(1. 2)預備測量晃動裝置1的工作載荷重量的重力感應器和測量該晃動裝置1的運行速度的速度感應計量器;
(1. 3)預備測量電動翻身裝置2工作彎曲角度狀態的位置感應器;
(1. 4)預備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
(1. 5)預備數據輸入模塊;
(1. 6)預備顯示模塊;
(1. 7)預備核心控制處理器;
(1.8)預備語音電路;
(1. 9)預備晃動調速驅動電路、晃動平衡調節電路和電動翻身控制電路;
(1. 10)將所述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分別與傳感器、重力感應器、計量器和位
置感應器電連接,將核心控制處理器分別與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數據輸入模塊、顯示模塊、晃動調速驅動電路、晃動平衡調節電路和電動翻身控制電路電連接,制得智能控制系統。所述步驟O)中的晃動裝置1具體包括以下步驟(2. 1)設置一支架11、一集成控制箱12、一擺動托架13及兩擺動軸14,(2. 2)將集成控制箱12設置在支架11的一側上,兩擺動軸14的一端各通過一軸承對稱連接在支架11的另一側上,另一端分別與集成控制箱12相連接;(2. 3)分別在兩擺動軸14的兩側各設置一擺臂15,將擺動托架13安裝在所述擺臂15上,并能在擺動軸14的驅動下,隨擺臂15的擺動而相應晃動,制得晃動裝置1。所述步驟(3)中的電動翻身裝置2具體包括以下步驟(3. 1)設置一可貼合人體曲線的彎曲伸展板21 該彎曲伸展板21包括依次活動連接的背板211、臀板212、腿板213和腳板214 ;(3. 2)將臀板212固定設置在所述擺動托架13上;(3. 3)在腳板214遠離所述腿板213的一端兩側上對稱各活動設置一與擺動托架 13相連接的連桿22;(3. 4)設置第一伸縮裝置23和第二伸縮裝置對,第一伸縮裝置23固定在臀板212 的底部一側,且該第一伸縮裝置23的伸縮桿連接在所述背板211的底部,并能推動該背板 211相對臀板212作翻轉動作;第二伸縮裝置M固定在臀板212的底部的另一側,且該第二伸縮裝置M的伸縮桿連接在所述腿板213的底部,并能推動該腿板213相對臀板212作翻轉動作,同時通過該腿板213帶動腳板214作翻轉動作,制得電動翻身裝置2。所述步驟(5)中的納米纖維磁性軟墊4具體包括以下步驟(5. 1)預備軟體填充材料,該軟體填充材料包括海綿、乳膠或其它軟質材料中的一種或多種;(5. 2)預備粉末狀的磁性材料,將該磁性材料制成直徑為3 8毫米的軟體磁塊, 該軟體磁塊的磁力強度為900 1400高斯;本實施例中,該軟體磁塊的磁力強度為1300高斯,其它實施例中,該軟體磁塊的磁力強度可為900高斯、1000高斯、1100高斯、1200高斯、 1400高斯或在900 1400高斯之間的任意數值。(5. 3)然后將軟體磁塊均勻鑲嵌到軟體填充材料中,該軟體磁塊的分布密度為每平米10 15排,每排100 150塊;本實施例中,該軟體磁塊的分布密度為每平米13排, 每排120塊,其它實施例中,該軟體磁塊的分布密度可以為每平米10、12、14或15排,每排為100塊、130塊、140塊、150塊或100 150塊之間的任意數值。
12
(5. 4)預備一采用納米纖維紡織面料制成的紡織套,該納米纖維紡織面料由納米竹碳纖維、納米抗菌生物蛋白微量元素纖維、納米銀纖維、納米氧化鋅纖維中的一種或多種材料紡織而成;使該紡織套具有納米材料的物理特性,如磁性、導電性、生物波強吸收和反射作用,紫外線阻隔和催化分解作用等。(5. 5)將軟體填充材料填入紡織套,制得納米纖維磁性軟墊4。其還包括如下步驟(6)設置一超聲波理療裝置5,該超聲波理療裝置5包括一超聲波控制電路及與該超聲波控制電路相連接的手持式超聲波治療探頭,所述超聲波控制電路與所述智能控制系統相連接;(7)設置一電療裝置6,該電療裝置6與所述智能控制系統相連接并受其控制;(8)設置一紅外線理療裝置7,該紅外線理療裝置7包括一紅外線控制電路及與該紅外線控制電路相連接的治療罩,該治療罩通過一可以彎曲任意角度的支撐管固定在納米纖維磁性軟墊4 一側;(9)接通電源,啟動智能控制系統;(10)編制控制程序輸入到所述智能控制系統,設定功能模式,逐一針對功能模式建立數據庫,并設定運行參數;該運行參數包括使用者人體機能參數體重、年齡、身高、 血壓、心率、體溫、甲襞微循環測試信息等;設備工作時間參數啟動時刻、持續運轉時長、 間歇停止時長、結束時刻,其中單次持續運轉時長一般為5-30分鐘;設備定時運行方式延時運行(即時啟動延時停止)、時點運行(時點啟動延時停止)、間歇運行(間歇啟動、停止, 反復循環);設備機械運動參數搖擺方向、搖擺幅度、搖擺頻率,搖擺方向包括垂直擺動、 水平擺動、斜弧線擺動;搖擺幅度包括左右擺幅和上下擺幅均為5-30毫米,最佳擺幅6-15 毫米;搖擺頻率包括低頻(30-60次/分鐘),中頻(60-90次/分鐘),高頻(90-120次/分鐘),特頻(120-200次/分鐘),最佳運行頻率為60-120次/分鐘,此頻率既可以確保人體相對于彎曲伸展板21有規律地晃動效果,又可讓使用者感到舒適和避免頻率過高造成傷害。功能模式包括低頻理療、中頻理療、高頻理療、特頻理療、個性化理療、亞健康養護、皮膚養護、植物人護理,高癱護理、肢癱護理、行動受限護理、普通護理、個性化護理、高齡熱身、夢中晨煉等等。對各種功能模式對應的人體參數、運行頻率、運行時間等參數上限、 最佳值、下限及設備定時運行方式逐一建立數據庫。(11)使用者躺到所述納米纖維磁性軟墊4上方,晃動裝置1、電動翻身裝置2、交替充氣護理氣墊3、超聲波理療裝置5、電療裝置6和紅外線理療裝置7加電自檢,智能控制系統加載數據庫;(12)智能控制系統中的傳感器自行采集信息使用者體重、年齡、血壓、心率、體溫及其他人體機能信息及速度、位置信息,通過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傳送到智能控制系統中;(13)操作人員通過輸入控制模塊將所需的晃動時間速度參數、翻身板控制參數、 超聲波強度頻率時間參數、氣道交替時間參數、電療強度頻率時間參數、紅外線強度時間參數等各種控制參數輸入到智能控制系統中;(14)核心控制處理器根據步驟(10) (1 中所獲得的數據自動選擇適合的功能
1模式及運動參數,驅動晃動裝置1、電動翻身裝置2、交替充氣護理氣墊3、超聲波理療裝置 5、電療裝置6和紅外線理療裝置7按選擇的功能模式對應運行指令和運行的參數工作,并通過顯示模塊和語音電路提示操作人員,按其指令進行部分需要人工輔助的理療操作;當選擇有驅動晃動裝置1功能時,晃動裝置1得到運行指令后,進行重力平衡調節后開始運行,實現擺動托架13相應的晃動,晃動裝置1帶動人體相對于納米纖維磁性軟墊4 有規律地拋起晃動,從而實現晃動改善人體微循環的效果,同時,實現拋起人體減少身體受壓帶來的晃動護理效果;當選擇有驅動電動翻身裝置2功能時,電動翻身裝置2得到指令后進行適應性調節,彎曲伸展板21相應的翻動而達到所需的彎曲角度,讓人體不斷翻身實現翻身護理效果;當選擇有驅動交替充氣護理氣墊3功能時,由于所述交替充氣護理氣墊3包括一氣泵控制電路、氣泵、奇數氣囊組和偶數氣囊組,該奇數氣囊組和偶數氣囊組與氣泵相連接,所述氣泵控制電路得到指令后,相應控制氣泵正、反轉,使奇數氣囊組和偶數氣囊組不斷地交替充氣和放氣,不斷地改變人體臥在交替充氣護理氣墊上的著力點,改善受壓部件皮膚的血液循環,實現氣墊護理效果;當選擇有驅動超聲波理療裝置5功能時,語音電路啟動語音提示操作人員,手握手持式超聲波治療探頭,在提示病灶部位進行往復運動,實現超聲波理療效果;當選擇有驅動電療裝置6功能時,語音電路啟動語音提示操作人員,將電療裝置6 放在提示的病灶部位,實現電療效果;當選擇有驅動紅外線理療裝置7功能時,紅外線理療裝置7得到指令后,語音提示操作人員,將理療罩放在提示的病灶部位的上方,實現紅外線理療效果;(15)重復步驟(14),達到理療的目的效果。一種實施上述的理療護理設備制造方法的制得的輕拋搖擺床,其包括一智能控制系統及分別與該智能控制系統相連并受其控制的晃動裝置1、電動翻身裝置2、交替充氣護理氣墊3、超聲波理療裝置5、電療裝置6和紅外線理療裝置7,所述電動翻身裝置2安裝在晃動裝置1上,所述交替充氣護理氣墊3鋪設在電動翻身裝置2上,且該交替充氣護理氣墊 3上鋪有一層納米纖維磁性軟墊4,所述超聲波理療裝置5、電療裝置6和紅外線理療裝置7 設置在晃動裝置1 一側。所述智能控制系統包括血壓傳感器、心率傳感器、體溫傳感器、重力傳感器、測量晃動裝置1的工作載荷重量的重力感應器、測量該晃動裝置1的運行速度的速度感應計量器、測量電動翻身裝置2工作彎曲角度狀態的位置感應器、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數據輸入模塊、顯示模塊、核心控制處理器、語音電路、晃動調速驅動電路、晃動平衡調節電路和電動翻身控制電路,所述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分別與所述血壓傳感器、心率傳感器、體溫傳感器、重力傳感器、重力感應器、速度感應計量器和位置感應器電連接,所述核心控制處理器分別與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數據輸入模塊、顯示模塊、晃動調速驅動電路、晃動平衡調節電路和電動翻身控制電路電連接。所述晃動裝置1包括一支架11、一集成控制箱12、一擺動托架13及兩擺動軸14, 所述集成控制箱12設置在支架11的一側上,兩擺動軸14的一端各通過一軸承對稱連接在支架11的另一側上,另一端分別與集成控制箱12相連接,擺動軸14的兩側各設置一擺臂15,所述擺動托架13安裝在所述擺臂15上,并能在擺動軸14的驅動下,隨擺臂15的擺動而相應晃動;所述集成控制箱12包括一箱體及設置在該箱體內的動力機構、平衡機構和擺動機構。該動力機構包括一執行電機81、一減速軸82和一偏心軸83,所述執行電機81、減速軸82和偏心軸83平行設置并通過兩組減震器84安裝于所述箱體內,所述執行電機81 的輸出端與減速軸82之間通過一減速皮帶連接,所述減速軸82與偏心軸83之間通過皮帶和皮帶輪配合連接,所述執行電機81通過一調速驅動電路與所述核心控制處理器電連接;擺動機構包括一驅動擺臂85和一驅動連桿86,所述驅動連桿86鉸接到所述偏心軸83的一端,所述驅動擺臂85 —端固定連接到處于左側的擺動軸14上,該驅動擺臂85的另一端鉸接到驅動連桿86上;平衡機構包括一平衡電機87、兩平衡擺臂88、一平衡連桿89、一彈簧組90、一線性牽引機構91和一重力傳感器92,所述兩平衡擺臂88的一端分別固定連接到兩個平行的擺動軸14上,兩平衡擺臂88的另一端分別鉸接到所述平衡連桿89的兩端并由平衡連桿89 牽引聯動,該彈簧組90的一端連接到處于左側的平衡擺臂88上,該彈簧組90的另一端與線性牽引機構91連接,所述平衡電機87固定在所述箱體內,所述線性牽引機構91的另一端與該平衡電機87的輸出端連接,所述重力傳感器92安裝到所述驅動擺臂85上。所述電動翻身裝置2包括一可貼合人體曲線的彎曲伸展板21、一第一伸縮裝置23 和一第二伸縮裝置對,所述彎曲伸展板21包括依次活動連接的背板211、臀板212、腿板 213和腳板214,所述臀板212固定在所述擺動托架13上,所述腳板214遠離腿板213的一端兩側上對稱各活動設有一與擺動托架13相連接的連桿22,第一伸縮裝置23固定在臀板 212的底部一側,且該第一伸縮裝置23的伸縮桿連接在所述背板211的底部,并能推動該背板211相對臀板212作翻轉動作;第二伸縮裝置M固定在臀板212的底部的另一側,且該第二伸縮裝置M的伸縮桿連接在所述腿板213的底部,并能推動該腿板213相對臀板212 作翻轉動作,同時通過該腿板213帶動腳板214作翻轉動作。其中所述背板211還可以包括依次活動連接的左背板、中背板和右背板,臀板212包括依次活動連接的左臀板、中臀板和右臀板,腿板213包括依次活動連接的左腿板、中腿板和右腿板,腳板214包括依次活動連接的左腳板、中腳板和右腳板。所述交替充氣護理氣墊3包括一氣泵控制電路、氣泵和多個并列排列的,且分別與該氣泵相連的長條狀氣囊,其中長條狀氣囊分成奇數長條狀氣囊組和偶數長條狀氣囊組,該氣泵控制電路與所述智能控制系統相連接。所述超聲波理療裝置5包括一超聲波控制電路及與該超聲波控制電路相連接的手持式超聲波治療探頭,所述超聲波控制電路與所述智能控制系統相連接;所述紅外線理療裝置7包括一紅外線控制電路及與該紅外線控制電路相連接的治療罩,該治療罩通過一可以彎曲任意角度的支撐管固定在納米纖維磁性軟墊4 一側;所述納米纖維磁性軟墊4包括一采用納米纖維紡織面料制成的紡織套及填充在該紡織套內的軟體填充材料,該軟體填充材料上均勻分布有磁力強度為900 1400高斯的軟體磁塊,該軟體磁塊的分布密度為每平米10 15排,每排100 150塊。納米纖維磁性軟墊4的軟磁具有高強度的恒定磁場,具有長期的磁療作用,實現磁療改善微循環目的;納米纖維磁性軟墊4中的納米纖維,具有納米材料的特質,具有生物波強吸收和反射作用、紫外線阻隔和催化分解的作用下,可以吸收人體和外界的能量,釋放出遠紅外線,實現納米技術理療改善微循環目的;納米纖維同時還具有催化分解滅菌功能的雙重作用,達到滅菌目的。使用者躺到所述納米纖維磁性軟墊4上方,得到電、光、聲、磁、納米及機械晃動、 翻身等物理因子全方位的治療護理。該方法既克服藥物療法與單一理療方法的不足,通過磁、納米及機械晃動多重改善微循環效果疊加,深度改善人體胸腔、顱腔、腹腔內部微循環和受壓部位全身微循環,采用聲、光、電局部作用于病灶部位,強化理療效果,無毒副作用; 還克服了現有護理方法的局限,有效預防褥瘡,改善使用者的舒適度。本發明提供的方法工序簡單,易于實現,效率高;本發明提供的輕拋搖擺床設計合理,使用方便,使用者可以在睡眠中享受到不斷晃動的舒適感,又可改善全身微循環和基礎代謝,達到康復治療和強鍵身體的效果,克服藥物療法的不足,傳承了抖動法的優點,回歸自然、無毒副作用,克服搖擺健身設備的缺陷,形成了系統的控制運行方法,可以根據使用者身體參數及使用目的,自動選擇最佳的功能模式,并根據監測數據及時實現過程控制和報警,實現控制智能化、人性化、過程科學化,功能多樣化。在使用本發明時,使用者躺到納米纖維磁性軟墊4上,執行電機81輸出的動力依次通過減速軸82、偏心軸83、驅動連桿86和驅動擺臂85傳遞到擺動軸14,擺動軸14擺動, 從而通過擺臂15使彎曲伸展板21晃動,重力傳感器92采集到彎曲伸展板21的受力大小和方向參數,通過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傳遞到核心控制處理器,核心控制處理器通過平衡調節電路下達指令,平衡電機87帶動線性牽引機構91將彈簧組90拉伸或縮短到適合長度,使平衡擺臂88和擺臂15保持力矩平衡;另外通過人工輸入使用者體重數據后,核心控制處理器根據彈簧組90的彈性系數、線性牽引機構91的牽引速度,支撐擺臂和平衡擺臂 88的杠桿比例等物理參數函數換算成平衡電機87的正向運轉時間,平衡電機87帶動線性牽引機構91將彈簧組90拉伸到適合長度,使平衡擺臂88和彎曲伸展板21擺臂保持力矩平衡,并根據執行電機81執行完畢后的斷電信號,啟動平衡電機87反向運轉,線性牽引機構 91帶動彈簧復位到初始長度,確保再次使用時數據準確。通過平衡調節,實現力矩平衡后, 再加上皮帶輪儲備能量作用,理論上可以實現執行電機81的負載等于零,構造上支持1-4 位家庭成員同時使用,總負載300公斤上下左右擺動,支持使用12-36安全電源,支持選配 20W-200W小功率執行電機81,安全節能。血壓傳感器、心率傳感器、體溫傳感器、速度感應計數器、重力傳感器通過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向核心控制處理器傳導數據;輸入模塊通過鍵盤、遙控輸入器或觸摸屏等方式,向核心控制處理器輸入,輸入使用者人體機能參數、設備工作時間參數、設備定時運行方式、設備機械運動參數、功能模式信息,核心控制處理器根據自動采集數據和輸入信息數自動調整運行參數和語音提示報警,為調速驅動電路下達指令,控制執行電機81運轉。顯示模塊通過LCD\LED顯示或觸摸顯示屏顯示功能模式、設備工作時間參數、搖擺頻率、體重、血壓、心率等主要運行參數,使用者可以直接通過輸入模塊設置人體參數、設備工作時間參數、設備定時運行方式、設備機械運動參數和功能模式,也可以通過輸入模塊上的微調按鍵,根據情況調整運行參數。智能控制系統還設置內置時鐘,從而可按設定啟動時刻和停止時刻,也可以按設定的運轉時長、間歇時長循環啟動停止,還可隨時啟動和設定搖擺持續時間。當血壓傳感器監測到的血壓值和心率傳感器監測到的脈搏值有一項超出設定的正常數值范圍后,核心控制處理器控制執行電機81停止搖擺;當血壓傳感器監測到的血壓值和心率傳感器監測到的脈搏值有一項超出設定的危險數值范圍后,核心控制處理器控制通過語音電路控制揚聲器發出報警信號,在進行搖擺運動時,體溫傳感器、血壓傳感器和心率傳感器可實時監測使用者的體溫、血壓和脈搏等信息,如果出現異常變化,則可在通過語音電路和揚聲器提醒使用者的同時停止搖擺工作;在特定情況下還可由語音電路和揚聲器發出呼救信息。本發明可根據每個使用者的身體參數和具體需要進行功能模式設置,從而得到多種不同的功能模式,包括低頻理療、中頻理療、高頻理療、特頻理療、失眠理療、亞健康養護、皮膚養護、臥病護理、飄然美睡、高齡熱身、夢中晨煉。如本發明上述實施例所述,采用與其相同或相似技術特征而得到的其它理療方法及設備,均在本發明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理療護理設備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驟(1)設置一智能控制系統;(2)設置一受所述智能控制系統控制工作的晃動裝置;(3)設置一受所述智能控制系統控制工作的電動翻身裝置,將該電動翻身裝置安裝在所述晃動裝置;(4)設置一受所述智能控制系統控制工作的交替充氣護理氣墊,并將其平鋪在所述電動翻身裝置上;(5)設置一納米纖維磁性軟墊,并將其平鋪在在所述充氣護理氣墊上,制得理療護理設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理療護理設備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具體包括以下步驟(1. 1)預備若干用于測量人體各種機能參數的傳感器;(1. 2)預備測量晃動裝置的工作載荷重量的重力感應器和測量該晃動裝置的運行速度的速度感應計量器;(1. 3)預備測量電動翻身裝置工作彎曲角度狀態的位置感應器;(1. 4)預備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1. 5)預備數據輸入模塊;(1. 6)預備顯示模塊;(1. 7)預備核心控制處理器;(1.8)預備語音電路;(1.9)預備晃動調速驅動電路、晃動平衡調節電路和電動翻身控制電路;(1. 10)將所述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分別與傳感器、重力感應器、計量器和位置感應器電連接,將核心控制處理器分別與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數據輸入模塊、顯示模塊、晃動調速驅動電路、晃動平衡調節電路和電動翻身控制電路電連接,制得智能控制系統。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理療護理設備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的晃動裝置具體包括以下步驟(2. 1)設置一支架、一集成控制箱、一擺動托架及兩擺動軸,(2. 2)將集成控制箱設置在支架的一側上,兩擺動軸的一端各通過一軸承對稱連接在支架的另一側上,另一端分別與集成控制箱相連接;(2. 3)分別在兩擺動軸的兩側各設置一擺臂,將擺動托架安裝在所述擺臂上,并能在擺動軸的驅動下,隨擺臂的擺動而相應晃動,制得晃動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理療護理設備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的電動翻身裝置具體包括以下步驟(3. 1)設置一可貼合人體曲線的彎曲伸展板該彎曲伸展板包括依次活動連接的背板、臀板、腿板和腳板;(3. 2)將臀板固定設置在所述擺動托架上;(3. 3)在腳板遠離所述腿板的一端兩側上對稱各活動設置一與擺動托架相連接的連桿;(3. 4)設置第一伸縮裝置和第二伸縮裝置,第一伸縮裝置固定在臀板的底部一側,且該第一伸縮裝置的伸縮桿連接在所述背板的底部,并能推動該背板相對臀板作翻轉動作;第二伸縮裝置固定在臀板的底部的另一側,且該第二伸縮裝置的伸縮桿連接在所述腿板的底部,并能推動該腿板相對臀板作翻轉動作,同時通過該腿板帶動腳板作翻轉動作,制得電動翻身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理療護理設備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中的納米纖維磁性軟墊具體包括以下步驟(5. 1)預備軟體填充材料,該軟體填充材料包括海綿、乳膠或其它軟質材料中的一種或多種;(5. 2)預備粉末狀的磁性材料,將該磁性材料制成直徑為3 8毫米的軟體磁塊,該軟體磁塊的磁力強度為900 1400高斯;(5. 3)然后將軟體磁塊均勻鑲嵌到軟體填充材料中,該軟體磁塊的分布密度為每平米 10 15排,每排100 150 士夬;(5. 4)預備一采用納米纖維紡織面料制成的紡織套,該納米纖維紡織面料由納米竹碳纖維、納米抗菌生物蛋白微量元素纖維、納米銀纖維、納米氧化鋅纖維中的一種或多種材料紡織而成;(5. 5)將軟體填充材料填入紡織套,制得納米纖維磁性軟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理療護理設備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如下步驟(6)設置一超聲波理療裝置,該超聲波理療裝置包括一超聲波控制電路及與該超聲波控制電路相連接的手持式超聲波治療探頭,所述超聲波控制電路與所述智能控制系統相連接;(7)設置一電療裝置,該電療裝置與所述智能控制系統相連接并受其控制;(8)設置一紅外線理療裝置,該紅外線理療裝置包括一紅外線控制電路及與該紅外線控制電路相連接的治療罩,該治療罩通過一可以彎曲任意角度的支撐管固定在納米纖維磁性軟墊一側;(9)接通電源,啟動智能控制系統;(10)編制控制程序輸入到所述智能控制系統,設定功能模式,逐一針對功能模式建立數據庫,并設定運行參數;(11)使用者躺到所述納米纖維磁性軟墊上方,晃動裝置、電動翻身裝置、交替充氣護理氣墊、超聲波理療裝置、電療裝置和紅外線理療裝置加電自檢,智能控制系統加載數據庫;(12)智能控制系統中的傳感器自行采集信息使用者體重、年齡、血壓、心率、體溫及其他人體機能信息及速度、位置信息,通過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傳送到智能控制系統中;(13)操作人員通過輸入控制模塊將所需的晃動時間速度參數、翻身板控制參數、超聲波強度頻率時間參數、氣道交替時間參數、電療強度頻率時間參數、紅外線強度時間參數和其它所需控制參數輸入到智能控制系統中;(14)核心控制處理器根據步驟(10) (1 中所獲得的數據自動選擇適合的功能模式及運動參數,驅動晃動裝置、電動翻身裝置、交替充氣護理氣墊、超聲波理療裝置、電療裝置和紅外線理療裝置按選擇的功能模式對應運行指令和運行的參數工作,并通過顯示模塊和語音電路提示操作人員,按其指令進行部分需要人工輔助的理療操作;當選擇有驅動晃動裝置功能時,晃動裝置得到運行指令后,進行重力平衡調節后開始運行,實現擺動托架相應的晃動,晃動裝置帶動人體相對于納米纖維磁性軟墊有規律地拋起晃動,從而實現晃動改善人體微循環的效果,同時,實現拋起人體減少身體受壓帶來的晃動護理效果;當選擇有驅動電動翻身裝置功能時,電動翻身裝置得到指令后進行適應性調節,彎曲伸展板相應的翻動而達到所需的彎曲角度,讓人體不斷翻身實現翻身護理效果;當選擇有驅動交替充氣護理氣墊功能時,由于所述交替充氣護理氣墊包括一氣泵控制電路、氣泵、奇數氣囊組和偶數氣囊組,該奇數氣囊組和偶數氣囊組與氣泵相連接,所述氣泵控制電路得到指令后,相應控制氣泵正、反轉,使奇數氣囊組和偶數氣囊組不斷地交替充氣和放氣,不斷地改變人體臥在交替充氣護理氣墊上的著力點,改善受壓部件皮膚的血液循環,實現氣墊護理效果;當選擇有驅動超聲波理療裝置功能時,語音電路啟動語音提示操作人員,手握手持式超聲波治療探頭,在提示病灶部位進行往復運動,實現超聲波理療效果;當選擇有驅動電療裝置功能時,語音電路啟動語音提示操作人員,將電療裝置放在提示的病灶部位,實現電療效果;當選擇有驅動紅外線理療裝置功能時,紅外線理療裝置得到指令后,語音提示操作人員,將理療罩放在提示的病灶部位的上方,實現紅外線理療效果; (15)重復步驟(14),達到理療的目的效果。
7.一種實施權利要求1所述的理療護理設備制造方法的輕拋搖擺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智能控制系統及分別與該智能控制系統相連并受其控制的晃動裝置、電動翻身裝置、交替充氣護理氣墊、超聲波理療裝置、電療裝置和紅外線理療裝置,所述電動翻身裝置安裝在晃動裝置上,所述交替充氣護理氣墊鋪設在電動翻身裝置上,且該交替充氣護理氣墊上鋪有一層納米纖維磁性軟墊,所述超聲波理療裝置、電療裝置和紅外線理療裝置設置在晃動裝置一側。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輕拋搖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系統包括血壓傳感器、心率傳感器、體溫傳感器、重力傳感器、測量晃動裝置的工作載荷重量的重力感應器、測量該晃動裝置的運行速度的速度感應計量器、測量電動翻身裝置工作彎曲角度狀態的位置感應器、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數據輸入模塊、顯示模塊、核心控制處理器、語音電路、 晃動調速驅動電路、晃動平衡調節電路和電動翻身控制電路,所述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分別與所述血壓傳感器、心率傳感器、體溫傳感器、重力傳感器、重力感應器、速度感應計量器和位置感應器電連接,所述核心控制處理器分別與多路多通道數據轉換模塊、數據輸入模塊、顯示模塊、晃動調速驅動電路、晃動平衡調節電路和電動翻身控制電路電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輕拋搖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晃動裝置包括一支架、一集成控制箱、一擺動托架及兩擺動軸,所述集成控制箱設置在支架的一側上,兩擺動軸的一端各通過一軸承對稱連接在支架的另一側上,另一端分別與集成控制箱相連接,擺動軸的兩側各設置一擺臂,所述擺動托架安裝在所述擺臂上,并能在擺動軸的驅動下,隨擺臂的擺動而相應晃動;所述集成控制箱包括一箱體及設置在該箱體內的動力機構、平衡機構和擺動機構。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輕拋搖擺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翻身裝置包括一可貼合人體曲線的彎曲伸展板、一第一伸縮裝置和一第二伸縮裝置,所述彎曲伸展板包括依次活動連接的背板、臀板、腿板和腳板,所述臀板固定在所述擺動托架上,所述腳板遠離腿板的一端兩側上對稱各活動設有一與擺動托架相連接的連桿,第一伸縮裝置固定在臀板的底部一側,且該第一伸縮裝置的伸縮桿連接在所述背板的底部,并能推動該背板相對臀板作翻轉動作;第二伸縮裝置固定在臀板的底部的另一側,且該第二伸縮裝置的伸縮桿連接在所述腿板的底部,并能推動該腿板相對臀板作翻轉動作,同時通過該腿板帶動腳板作翻轉動作;所述交替充氣護理氣墊包括一氣泵控制電路、氣泵和多個并列排列的,且分別與該氣泵相連的長條狀氣囊,其中長條狀氣囊分成奇數長條狀氣囊組和偶數長條狀氣囊組,該氣泵控制電路與所述智能控制系統相連接;所述超聲波理療裝置包括一超聲波控制電路及與該超聲波控制電路相連接的手持式超聲波治療探頭,所述超聲波控制電路與所述智能控制系統相連接;所述紅外線理療裝置包括一紅外線控制電路及與該紅外線控制電路相連接的治療罩,該治療罩通過一可以彎曲任意角度的支撐管固定在納米纖維磁性軟墊一側;所述納米纖維磁性軟墊包括一采用納米纖維紡織面料制成的紡織套及填充在該紡織套內的軟體填充材料,該軟體填充材料上均勻分布有磁力強度為900 1400高斯的軟體磁塊,該軟體磁塊的分布密度為每平米10 15排,每排100 150塊。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理療護理設備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1)設置智能控制系統;2)設置晃動裝置;3)設置電動翻身裝置;4)設置交替充氣護理氣墊;5)設置納米纖維磁性軟墊;6)設置一超聲波理療裝置;7)設置一電療裝置;8)設置一紅外線理療裝置;還公開了一種實施該理療護理設備制造方法制得的輕拋搖擺床。本發明將機械晃動、翻身與電、光、聲、磁、納米等整合應用于理療護理,形成了系統的方法;本發明提供的輕拋搖擺床,通過磁、納米及機械晃動實現改善全身微循環效果疊加;采用聲、光、電強化病灶部位理療;克服了現有護理方法的局限,機械拋體、翻身、改變受力點同時作用,預防褥瘡;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科學化,多功能化。
文檔編號A61N2/00GK102499848SQ201110300200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30日
發明者曾川 申請人:東莞市睡搖搖保健用品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