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健脾化濕治療胃下垂的中藥及其提取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健脾化濕治療胃下垂的中藥及其提取方法。
背景技術:
胃下垂是指站立時,胃的下緣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至髂嵴連線以下。臨床診斷以X線、鋇餐透視、B超檢查為主。輕度下垂者一般無癥狀,下垂明顯者可以出現腹脹、 腹痛、惡心、嘔吐、便秘、失眠、頭痛、頭昏、遲鈍、低血壓、心悸等癥狀。現代醫學認為胃下垂是一種功能性疾病,由于胃平滑肌或韌帶松馳造成。尚無有效治愈方法。中醫學將其病機概括為脾胃失和,中氣不足,氣虛下餡。根據病因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木郁土雍,納腐不力。治則平補元氣。2、水濕不運,中氣不足。治則健脾化濕。3、氣郁化火,熱結胃府。治則疏肝和胃。4、飲食不節,胃失和降,膽失疏泄。治則消食利膽。5、通降失和,清陽下陷。治則調肝化瘀。本發明所涉及藥材的研究現狀如下
升麻來源本品為毛莨科植物大三葉升麻Cimici,uga heracLei,oliaKom.、興安升麻 Cimici uga dahurica (Turcz.) Maxim.或升麻 Cimici fuga foetida L 的干燥根蓮。性味歸經辛、微甘,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功能主治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用于風熱頭痛,齒痛,口瘡,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陽毒發斑,脫肛,子宮脫垂。用法用量
3 10g。黃芪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 var. mongholicus (Bge)Hsiao 或膜莢黃苗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干燥根。性味歸經甘,微溫。歸肺、脾經。功能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 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 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用法用量9 30g。白術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白術Atract μ 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莖。性味歸經苦、甘,溫。歸脾、胃經。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用法用量6 12g。山藥來源本品為薯蕷科植物薯蕷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莖。性味歸經甘,平。歸脾、脯、腎經。功能主治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于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麩炒山藥補脾健胃。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用法用量15 30g。茯苓來源本品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cocos (Sctw. )ffolf的干燥菌核。性味歸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功能主治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 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用法用量9 15g。
當歸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性味歸經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功能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秘。酒當歸活血通經。用于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損傷。用法用量6 12g。柴胡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或狹葉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ffilld.的干燥根。性味歸經苦,微寒。歸肝、膽經。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陽。用于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官脫垂,脫肛。用法用量3 9g。郁金來源本品為姜科植物溫郁金Curcuma rcenyujin Y, H. Chenet C. Ling、 姜黃 Curcuma longaL.、廣西莪術 Curcuma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 或蓬莪術Curcuma pha eocaulis Val.的干燥塊根。性味歸經辛、苦,寒。歸肝、心、肺經。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利膽退黃。用于胸脅刺痛,胸痹心痛,經閉痛經,乳房脹痛,熱病神昏,癲癇發狂,血熱吐衄,黃疸尿赤。用法用量3 Wg。鱉甲來源本品為鱉科動物鱉TrionyxsinensisWiegmann的背甲。性味歸經
咸,微寒。歸肝、腎經。功能主治滋陰潛陽,軟堅散結,退熱除蒸。用于陰虛發熱,勞熱骨蒸,虛風內動,經閉,癥瘕,久瘧瘧母。用法用量9 Mg。枳實來源本品為蕓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栽培變種或甜橙 CitrussinensisOsbeck的干燥幼果。性味歸經苦、辛、酸,溫。歸脾、胃經。功能主治
破氣消積,化痰散痞。用于積滯內停,痞滿脹痛,瀉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滯氣阻胸痹,結胸; 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用法用量3 9g。何首烏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rtum muLti florum Thunb.的干燥塊根。性味歸經苦、甘、澀,微溫。歸肝、心、腎經。功能主治解毒,消癰,截皰,潤腸通便。用于瘡癰,瘰疬,風疹瘙癢,久瘧體虛,腸燥便秘。用法用量3 6g。山茱萸來源本品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j-jZcinalis Sieb. et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性味歸經酸、澀,微溫。歸肝、腎經。功能主治補益肝腎,收澀固脫。用于眩暈耳嗚,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用法用量6 12g。枸杞子來源本品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實。性味歸經甘,平。歸肝、腎經。功能主治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用于虛勞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萎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用法用量6 12g。西洋參來源本品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Pan. ax quin. que folium L.性味歸經甘、微苦,涼。歸心、肺、腎經。功能主治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用于氣虛陰虧,虛熱煩倦,咳喘痰血,內熱消渴,口燥咽干。用法用量3 6g。大棗來源本品為鼠李科植物棗ZiziphusjujubaMill.的干燥成熟果實。性味歸經甘,溫。歸脾、胃經。功能主治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 婦人臟躁。用法用量6 15g。木香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木香如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胃、大腸、三焦、膽經。功能主治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脅、 脘腹脹痛,瀉痢后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煨木香實腸止瀉。用于泄瀉腹痛。用法用量
海螵蛸來源本品為烏賊科動物無針烏賊kpiella maindroni deRoehebrune 或金烏esculenta Hoyle的干燥內殼。性味歸經咸、澀,溫。歸脾、腎經。功能主治收斂止血,澀精止帶,制酸止痛,收濕斂瘡。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遺精滑精,赤白帶下,胃痛吞酸;外治損傷出血,濕疹濕瘡,潰瘍不斂。用法用量5 10g。延胡索來源本品為罌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 T. Wang的干燥塊莖。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肝、脾經。功能主治活血,行氣,止痛。用于胸脅、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經閉痛經,產后瘀阻,跌撲腫痛。用法用量3 Wg。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健脾化濕治療胃下垂的中藥及其提取方法,通過選擇合適的藥材及其配比并制定其成藥的提取方法,達到健脾化濕安全有效治療胃下垂并使其適于在臨床上推廣應用的目的。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健脾化濕治療胃下垂的中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組成升麻3-10份、黃芪 9-30份、白術6-12份、山藥15-30份、茯苓9-15份、當歸6-12份、柴胡3-9份、郁金3-10份、 鱉甲9- 份、枳實3-9份、何首烏3-6份、山茱萸6-12份、枸杞子6_12份、西洋參3_6份、 大棗6-15份、木香3-6份、海螵蛸5-10份、延胡索3-10份。本發明中藥各藥材的最佳重量配比為升麻8份、黃芪20份、白術10份、山藥20 份、茯苓10份、當歸10份、柴胡6份、郁金6份、鱉甲12份、枳實5份、何首烏5份、山茱萸 10份、枸杞子10份、西洋參4份、大棗8份、木香5份、海螵蛸8份、延胡索8份。本發明中藥的提取方法為稱取所述重量份的藥材;加水煎煮2-3次;合并煎煮液;濃縮,得提取物。用法用量口服。正常成人每日服用由“升麻3-10克、黃芪9-30克、白術6-12克、 山藥15-30克、茯苓9-15克、當歸6-12克、柴胡3_9克、郁金3_10克、鱉甲9- 克、枳實 3-9克、何首烏3-6克、山茱萸6-12克、枸杞子6-12克、西洋參3_6克、大棗6_15克、木香 3-6克、海螵蛸5-10克、延胡索3-10克”尤其是“升麻8克、黃芪20克、白術10克、山藥20 克、茯苓10克、當歸10克、柴胡6克、郁金6克、鱉甲12克、枳實5克、何首烏5克、山茱萸 10克、枸杞子10克、西洋參4克、大棗8克、木香5克、海螵蛸8克、延胡索8克”經提取后制得的制劑。可分為2-3次服用。本方明的有益效果
中醫學認為,應采用健脾化濕方法治療水濕不運、中氣不足所導致的胃下垂。本發明中藥選用白術、茯苓、山藥健脾燥濕;烏賊骨收濕斂瘡;黃芪、西洋參、大棗益補中氣;何首烏、郁金、木香、延胡索排毒清肝,健脾行氣;升麻、柴胡升舉陽氣;山茱萸收斂固脫。從而提補中氣,升陽固脫。同時,使用鱉甲、枸杞子滋陰養腎;當歸補血活血,從而扶正固本。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化濕、提補中氣、收斂固脫,同時扶正固本、健脾養胃的功效。臨床試驗證實,本發明藥物能夠健脾化濕安全有效地治療水濕不運、中氣不足所導致的胃下垂;容易看出,本發明的提取方法簡便易行、綠色環保,適合生產和臨床應用。下面結合臨床試驗數據來說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自2005年11月至2010年11月,發明人在煙臺海洋醫院應用本發明最佳藥物配比制得的顆粒劑治療水濕不運、中氣不足所導致的胃下垂,收到較好效果。1、一般資料
水濕不運、中氣不足所導致的胃下垂患者共100例,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50例,對照組5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原發病、情嚴重程度、治療、病程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
2、方法
對照組給予補中益氣丸3g /次,每日2次,治療1個月;治療組給予本發明最佳藥物配比制得的顆粒劑,每日2次,治療1個月。
3、療效標準
痊愈經χ線鋇餐透視胃角切跡在兩髂嵴連線以上,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顯效X線鋇餐透視胃體上移至原下垂的1/2以上,臨床癥狀著改善。好轉X線鋇餐透視胃體上移但不足原下垂的1/2,部分癥狀改善。無效X線鋇餐透視及癥狀均無改變。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分析。5、治療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健脾化濕治療胃下垂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組成 升麻3-10份、黃芪9-30份、白術6-12份、山藥15-30份、茯苓9_15份、當歸6_12份、柴胡 3-9份、郁金3-10份、鱉甲9-M份、枳實3-9份、何首烏3_6份、山茱萸6_12份、枸杞子6_12 份、西洋參3-6份、大棗6-15份、木香3-6份、海螵蛸5-10份、延胡索3_10份。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健脾化濕治療胃下垂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組成升麻8份、黃芪20份、白術10份、山藥20份、茯苓10份、當歸10份、柴胡 6份、郁金6份、鱉甲12份、枳實5份、何首烏5份、山茱萸10份、枸杞子10份、西洋參4份、 大棗8份、木香5份、海螵蛸8份、延胡索8份。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健脾化濕治療胃下垂的中藥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稱取所述重量份的藥材;加水煎煮2-3次;合并煎煮液;濃縮,得提取物。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健脾化濕治療胃下垂的中藥及其提取方法,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材組成升麻8份、黃芪20份、白術10份、山藥20份、茯苓10份、當歸10份、柴胡6份、郁金6份、鱉甲12份、枳實5份、何首烏5份、山茱萸10份、枸杞子10份、西洋參4份、大棗8份、木香5份、海螵蛸8份、延胡索8份。提取方法稱取所述重量份的藥材;加水煎煮2-3次;分別過濾,合并濾液;濃縮濾液,得提取物。臨床試驗證實,本發明組方能夠健脾化濕安全有效治療胃下垂;容易看出,本發明藥物的提取方法簡便易行、綠色環保,適合生產和臨床應用。
文檔編號A61K35/56GK102319408SQ20111032409
公開日2012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4日
發明者牟少奇 申請人:牟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