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髕骨骨折的即筒式張力帶加壓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創傷性骨科骨折內固定的內植入器械領域,具體的說是指用于髕骨骨折的即筒式張力帶加壓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髕骨骨折是人體外傷后產生骨折的常見類型之一,是創傷骨科的常見病。髕骨骨折移位后一般需要切開復位,盡量解剖復位,有效內固定,早期功能鍛煉,才能最大程度恢復其關節功能。不能達到上述治療要求,容易產生創傷性膝關節炎,髕股關節炎,膝關節僵硬等并發癥,嚴重影響病者的勞動能力,不同程度遺留勞動殘疾。切開復位,盡量解剖對位,主要依賴手術醫師的經驗和技術水平,而有效內固定, 早期功能鍛煉,更傾向于有良好的內固定器材,然而,目前尚無髕骨骨折內固定的成套內植入器械。當前各醫院使用髕骨骨折內固定的器材有鋼絲捆扎固定,克氏針鉆入固定,克氏針加張力帶鋼絲固定,螺絲釘固定,螺絲釘加張力帶鋼絲固定等,都不同程度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不能滿足治療目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的是用于髕骨骨折的即筒式張力帶加壓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用于髕骨骨折的即筒式張力帶加壓固定器,包括可軸向自由拔插地套接在一起的外套筒、內桿,所述外套筒、內桿的外端頭對應固設有筒頭、桿頭,外套筒、內桿的筒頭、桿頭的相對面對應設有起定位作用的齒狀突起;外套筒的內端頭上開設有與內桿相配合的中心盲孔,內桿的內端滑動插設在外套筒的中心盲孔中;所述外套筒、內桿上套設有相配合的可撓性扁平子、母張力帶,子、母張力帶的尾端分別套設在外套筒、內桿上,母張力帶的前端開設有供子張力帶穿過的穿帶孔。所述子張力帶的前端中部開設有螺釘孔、后端部對應開設有供螺釘自由穿過且沿張力帶長度方向布置的長槽。所述子張力帶上開設有兩個依前后布置的螺釘孔。所述外套筒、內桿上的筒頭、桿頭分別與外套筒、內桿一體成型。用于髕骨骨折的即筒式張力帶加壓固定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骨折的髕骨牽拉對攏,使髕骨復位并保持定位;
b)用鉆頭在復位后的髕骨上鉆大體與斷面垂直布置的兩條穿桿隧道,兩穿桿隧道對應設于髕骨的中部兩側,穿桿隧道的內徑與外套筒外徑相當;
c)將套設有子或母張力帶的外套筒穿設于髕骨的穿桿隧道中,調整筒頭、桿頭使筒頭、 桿頭大體貼伏于對應部的髕骨表面,且使張力帶朝下伸出;壓緊其筒頭、桿頭使齒狀突起釘入髕骨使張力帶壓緊于髕骨與筒頭、桿頭之間,外套筒的長度略短于穿桿隧道長度;d)將套設有另一張力帶的內桿自穿桿隧道的另一端口穿入穿桿隧道滑動穿置于外套筒的中心盲孔中,調整筒頭、桿頭使筒頭、桿頭大體貼伏于對應部的髕骨表面,且使張力帶朝下伸出;壓緊其筒頭、桿頭使齒狀突起釘入髕骨使張力帶壓緊于髕骨與筒頭、桿頭之間;
e)向上翻折子、母張力帶,將子張力帶前端頭穿過母張力帶的穿帶孔后反向拉緊,并將反向拉緊后的子張力帶前端頭整齊疊置在緊貼髕骨表面的子張力帶上;
f)再通過螺釘將子張力帶端頭固定在髕骨上,且螺釘與髕骨斷裂面錯開布置。所述的步驟a)中,在其定位后,鉆入廣2根克氏針臨時固定,維持解剖位置;所述的步驟c)中,將套設有子或母張力帶的外套筒穿設于髕骨的穿桿隧道中之后去除克氏針。所述的步驟b)中,先用導針經髕骨上極股四頭肌附著點外緣稍內側向髕骨下極髕韌帶附著點的外緣鉆入,另一根導針經髕骨上極股四頭肌附著點內緣稍外側向髕骨下極髕韌帶附著點內緣鉆入,即兩根導針所鉆的兩條隧道大體與斷面垂直布置,二根導針上口距離稍寬于下口距離,并位髕骨截面的中位線上;再用與外套筒相同直徑空心鉆頭沿兩導針鉆兩條穿桿隧道;所述的步驟C)中,將套設有子或母張力帶的外套筒順著導針穿設于髕骨穿桿隧道中,之后拔除導針。由上述對本發明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
一,本發明可成為髕骨骨折內固定的內植入器械的成套器械,設置不同規格,可經消毒滅菌,無菌包裝備用,根據手術中測量而選擇相應的規格使用。二,使用本發明產生的效果,堅強內固定,防止骨折側方移位,有足夠強度維持復位后骨折的穩定,由于髕骨厚度在2H6mm,平均(23. 39士 1. 19mm),可以設計外套筒在 3. 5-4. 5mm,比目前臨床醫生使用的2-2. 5直徑的克氏針固定粗大,所以直徑大小足夠的該固定器可有效對抗膝關節活動產生的負荷以及病者伸屈活動的剪切力,從而達到有效可靠的內固定作用。通過張力帶對骨折面軸向加壓作用,有效對抗股四頭肌、髕韌帶的張力,防止骨折分離移位,致使骨折界面緊密接觸,進一步增強骨折復位后的穩定性,促進骨折愈
I=I ο三,本發明可以盡早膝關節活動鍛煉,減少關節僵直,提高關節的正常活動度和減少創傷性骨性關節炎的發生,最大程度獲得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減少致殘率,提高勞動能力。四,使用該固定器治療髕骨骨折,固定器與髕骨骨表面緊密貼伏在一起,克服了克氏針等內固定引起針端顯著露出骨表面、發生旋轉,帶來醫療的二次損傷,刺破皮膚、損傷肌鍵、影響關節活動鍛煉等。
圖1為本發明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使用時的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的分解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的實施過程的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的主視圖。圖6為本發明的側視圖。圖7為圖6的A-A方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圖2所示,用于髕骨骨折的即筒式張力帶加壓固定器,包括可軸向自由拔插地套接在一起的外套筒2、內桿3,外套筒2、內桿3的外端頭對應固設有筒頭4、桿頭5,外套筒2、內桿3的筒頭4、桿頭5的相對面對應設有起定位作用的齒狀突起6、7 ;外套筒2的內端頭上開設有與內桿3相配合的中心盲孔8,內桿3的內端滑動插設在外套筒2的中心盲孔中;外套筒2、內桿3上的筒頭4、桿頭5分別與外套筒2、內桿3 —體成型。如圖1、圖2以及圖3所示,外套筒2、內桿3上套設有相配合的可撓性扁平子、母張力帶9、10,子、母張力帶9、10的尾端分別套設在外套筒2、內桿3上,母張力帶9的前端開設有供子張力帶10穿過的穿帶孔91。子張力帶10的前端中部開設有兩個依前后布置的螺釘孔101、后端部對應開設有供螺釘102自由穿過且沿張力帶長度方向布置的長槽103。 外套筒2、內桿3的筒頭4、桿頭5的側面均設有與穿帶孔91、長槽103寬度相一致的可卡住子、母張力帶9、10的定位塊92、104。如圖2、圖4至圖7所示,用于髕骨骨折的即筒式張力帶加壓固定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骨折的髕骨牽拉對攏,使髕骨復位并保持定位,鉆入廣2根克氏針臨時固定,維持解剖位置;
b)用導針經髕骨上極股四頭肌附著點外緣稍內側向髕骨下極髕韌帶附著點的外緣鉆入,另一根導針經髕骨上極股四頭肌附著點內緣稍外側向髕骨下極髕韌帶附著點內緣鉆入,即兩根導針所鉆的兩條隧道大體與斷面垂直布置,二根導針上口距離稍寬于下口距離, 并位髕骨截面的中位線上;用與外套筒相同直徑空心鉆頭沿兩導針鉆兩條穿桿隧道,并測得髕骨縱徑長度,選擇與之相符合長度的固定器;兩穿桿隧道對應設于髕骨的中部兩側,穿桿隧道的內徑與外套筒2外徑相當;
c)將套設有子或母張力帶的外套筒2順著導針穿設于髕骨的穿桿隧道中,外套筒2與穿桿隧道無縫連接,拔除導針以及臨時固定維持解剖位置的克氏針,調整筒頭3、桿頭4使筒頭3、桿頭4大體貼伏于對應部的髕骨表面,且使張力帶朝下伸出;壓緊其筒頭3、桿頭4 使齒狀突起6、7釘入髕骨使張力帶壓緊于髕骨與筒頭3、桿頭4之間,外套筒2的長度略短于穿桿隧道長度;
d)將套設有另一張力帶的內桿3自穿桿隧道的另一端口穿入穿桿隧道滑動穿置于外套筒2的中心盲孔8中,調整筒頭4、桿頭5使筒頭、桿頭5大體貼伏于對應部的髕骨表面, 且使張力帶朝下伸出;壓緊其筒頭4、桿頭5使齒狀突起7釘入髕骨使張力帶壓緊于髕骨與筒頭4、桿頭5之間;
e)向上翻折子、母張力帶9、10,并使筒頭、桿頭5上的定位塊92、104卡住子、母張力帶 9、10,將子張力帶10前端頭穿過母張力帶9的穿帶孔91后反向拉緊,用專用的輔助加壓器對外套筒2和內桿3進行加壓,一邊加壓,一邊逐漸收緊子、母張力帶9、10,并將反向拉緊后的子張力帶10前端頭整齊疊置在緊貼髕骨表面的子張力帶10上;
f)再通過螺釘102將子張力帶10端頭固定在髕骨上,且螺釘與髕骨斷裂面錯開布置。本發明可以盡早膝關節活動鍛煉,減少關節僵直,提高關節的正常活動度和減少創傷性骨性關節炎的發生,最大程度獲得膝關節功能的恢復,減少致殘率,提高勞動能力。使用該固定器治療髕骨骨折,固定器與髕骨骨表面緊密貼伏在一起,克服了克氏針等內固定引起針端顯著露出骨表面、發生旋轉,帶來醫療的二次損傷,刺破皮膚、損傷肌鍵、影響關節活動鍛煉等。本發明設計獨特,構思新穎,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因此本發明具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上述僅為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發明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發明保護范圍的行為。
權利要求
1.用于髕骨骨折的即筒式張力帶加壓固定器,其特征是包括可軸向自由拔插地套接在一起的外套筒、內桿,所述外套筒、內桿的外端頭對應固設有筒頭、桿頭,外套筒、內桿的筒頭、桿頭的相對面對應設有起定位作用的齒狀突起;外套筒的內端頭上開設有與內桿相配合的中心盲孔,內桿的內端滑動插設在外套筒的中心盲孔中;所述外套筒、內桿上套設有相配合的可撓性扁平子、母張力帶,子、母張力帶的尾端分別套設在外套筒、內桿上,母張力帶的前端開設有供子張力帶穿過的穿帶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髕骨骨折的即筒式張力帶加壓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張力帶的前端中部開設有螺釘孔、后端部對應開設有供螺釘自由穿過且沿張力帶長度方向布置的長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髕骨骨折的即筒式張力帶加壓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張力帶上開設有兩個依前后布置的螺釘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髕骨骨折的即筒式張力帶加壓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內桿上的筒頭、桿頭分別與外套筒、內桿一體成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髕骨骨折的即筒式張力帶加壓固定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將骨折的髕骨牽拉對攏,使髕骨復位并保持定位;b)用鉆頭在復位后的髕骨上鉆大體與斷面垂直布置的兩條穿桿隧道,兩穿桿隧道對應設于髕骨的中部兩側,穿桿隧道的內徑與外套筒外徑相當;c)將套設有子或母張力帶的外套筒穿設于髕骨的穿桿隧道中,調整筒頭、桿頭使筒頭、 桿頭大體貼伏于對應部的髕骨表面,且使張力帶朝下伸出;壓緊其筒頭、桿頭使齒狀突起釘入髕骨使張力帶壓緊于髕骨與筒頭、桿頭之間,外套筒的長度略短于穿桿隧道長度;d)將套設有另一張力帶的內桿自穿桿隧道的另一端口穿入穿桿隧道滑動穿置于外套筒的中心盲孔中,調整筒頭、桿頭使筒頭、桿頭大體貼伏于對應部的髕骨表面,且使張力帶朝下伸出;壓緊其筒頭、桿頭使齒狀突起釘入髕骨使張力帶壓緊于髕骨與筒頭、桿頭之間;e)向上翻折子、母張力帶,將子張力帶前端頭穿過母張力帶的穿帶孔后反向拉緊,并將反向拉緊后的子張力帶前端頭整齊疊置在緊貼髕骨表面的子張力帶上;f)再通過螺釘將子張力帶端頭固定在髕骨上,且螺釘與髕骨斷裂面錯開布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髕骨骨折的即筒式張力帶加壓固定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a)中,在其定位后,鉆入廣2根克氏針臨時固定,維持解剖位置;所述的步驟c)中,將套設有子或母張力帶的外套筒穿設于髕骨的穿桿隧道中之后去除克氏針。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髕骨骨折的即筒式張力帶加壓固定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b)中,先用導針經髕骨上極股四頭肌附著點外緣稍內側向髕骨下極髕韌帶附著點的外緣鉆入,另一根導針經髕骨上極股四頭肌附著點內緣稍外側向髕骨下極髕韌帶附著點內緣鉆入,即兩根導針所鉆的兩條隧道大體與斷面垂直布置,二根導針上口距離稍寬于下口距離,并位髕骨截面的中位線上;再用與外套筒相同直徑空心鉆頭沿兩導針鉆兩條穿桿隧道;所述的步驟c)中,將套設有子或母張力帶的外套筒順著導針穿設于髕骨穿桿隧道中,之后拔除導針。
全文摘要
用于髕骨骨折的即筒式張力帶加壓固定器主要包括可軸向自由拔插地套接在一起的外套筒、內桿和套在外套筒、內桿上的子、母張力帶,其主要是使用在髕骨橫形骨折或伴有輕度粉碎性髕骨骨折的人體內骨折內固定器。通過張力帶的收緊使外套筒、內桿之間的距離縮短,從而對骨折端產生加壓固定作用,防止兩骨折端產生側向移位,避免其畸形,維持骨折的穩定。使骨折界面更加緊密接觸,提高摩擦力,增加骨折的穩定,可早期活動關節,促進骨折愈合。
文檔編號A61B17/68GK102488546SQ20111035996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5日
發明者葉立民 申請人:葉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