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咽炎的中草藥組合物制成的外用貼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制劑,特別涉及一種治療咽炎的中草藥組合物制成的外用貼膏。
背景技術:
咽炎,指咽粘膜、粘膜下組織的炎癥,屬中醫“喉痹”范疇。臨床上分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一般起病較急,先有咽部干燥、灼熱、粗糙感、異物感,繼有明顯咽痛,吞咽時尤重。檢查見咽部粘膜呈急性彌漫性充血、腫脹,咽后壁淋巴濾泡隆起,表面可見黃白色點狀滲出物,嚴重者可并發中耳炎、鼻竇炎、急性腎炎、風濕熱及敗血癥等病癥。慢性咽炎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組織的彌漫性炎癥,常由急性咽炎反復發作形成。咽炎是臨床常見、高發的一種病癥,常反復發作,病程長、癥狀頑固。臨床治療時多采用抗炎治療,難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如何讓咽炎患者擺脫身心痛苦,一直是困擾著咽炎患者及整個醫學界的一大難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療效好、見效快、用藥簡便、安全的治療咽炎的中草藥組合物制成的外用貼膏。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的治療咽炎的中草藥組合物制成的外用貼膏,其特殊之處在于由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制成兒茶9-llg、射干17-22g、山豆根8-12g、魚腥草8_12g、黃芩17_22g、白芍 8-12g、甘草8-12g、薄荷8-12g、百合8_12g、絲瓜絡8_12g、硼砂8_12g、冰片17_22g、胖大海 8-12g。本發明的治療咽炎的中草藥組合物,劑型為外用貼膏。制備方法將藥物粉碎至100目以上的細末,將藥物細末放到一起混勻,以藥物粉末和蒸餾水按1:2的重量比例調和成膏狀備用。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止痛。用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癥見咽干、咽癢、 咽痛、咽部異物感者。用法用量取藥膏1. 5克(約花生米樣大小),放于醫用橡皮膏上,制成1貼;每次用 3貼,分別貼敷于頸部‘天突穴’和雙側‘天容穴’上,一天一次,每次持續12小時,20次為1療程。性狀以上所述中草藥組合物成品為棕褐色圓形軟膏,氣芳香。不良反應皮膚粘貼處偶見過敏反應。禁忌1.局部皮膚破潰者禁用。2.孕婦禁用。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人結合臨床觀察治療咽炎患者幾千例總結出一套治療咽炎的中草藥體外穴位貼敷組合法,選用安全無毒的中草藥貼敷于穴位上,使藥物直接穿透皮膚角質層,到達病變部位發揮藥效;繞開了口服給藥的首過效應,避免了肝腎代謝的負擔。本方有療效好、見效快、用藥簡便、安全等特點,便于臨床使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本發明的治療咽炎的中草藥組合物制成的外用貼膏,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兒茶 10g、射干20g、山豆根10g、魚腥草10g、黃芩20g、白芍10g、甘草10g、薄荷10g、百合10g、絲瓜絡log、硼砂1(^、冰片20g、胖大海10g。制備方法將藥物粉碎至100目以上的細末,將藥物細末放到一起混勻,以藥物粉末和蒸餾水按1:2的重量比例調和成膏狀備用。用法用量取藥膏1.5克(約花生米樣大小),放于醫用橡皮膏上,制成1貼;每次用 3貼,分別貼敷于頸部‘天突穴’和雙側‘天容穴’上,一天一次,每次持續12小時,20次為1療程。實施例2
本發明的治療咽炎的中草藥組合物制成的外用貼膏,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兒茶 9g、射干17g、山豆根Sg、魚腥草Sg、黃芩17g、白芍Sg、甘草Sg、薄荷Sg、百合Sg、絲瓜絡Sg、 硼砂Sg、冰片17g、胖大海Sg。其余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3
本發明的治療咽炎的中草藥組合物制成的外用貼膏,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兒茶 llg、射干22g、山豆根12g、魚腥草12g、黃芩22g、白芍12g、甘草12g、薄荷12g、百合12g、絲瓜絡12g、硼砂12g、冰片22g、胖大海12g。其余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4 臨床驗證
本發明人于2004年2月至2008年2月,對600例咽炎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其中女性患者400例,男性患者200例,年齡5歲至70歲,分別為急性咽炎、慢性咽炎。(1)治療方法取含藥膏1. 5克的橡皮膏3貼,分別貼敷于患者頸部‘天突穴’和雙側‘天容穴’上,一天一次,每次持續貼敷12小時,共20日。(2)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咽部干燥、灼熱、咽痛、腫脹、彌漫性炎癥等癥狀全部消失;主要理化檢測指標均為正常。顯效全部癥狀消除或主要癥狀消除;理化檢測指標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癥狀基本消失;主要理化檢測指標有所改善。無效癥狀和主要理化檢測指標與治療前無變化。(3)治療效果
臨床治愈558例,占93%,其中慢性咽炎患者為280例;顯效30例,占5%,其中慢性咽炎患者為14例;有效12例,占2%,其中慢性咽炎患者為4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4)臨床驗證舉例
病例1 :劉氏,女,61歲,山東省單縣徐寨鎮徐寨村。2004年3月16日初診,自述咽痛、咽癢、喉中異物感半年余,曾在本村衛生室輸液5日,間斷性口服‘螺旋霉素片’ ‘咽炎
4片’ ‘冬凌草片’等藥物2月余,癥狀雖緩解,但一直未痊愈。檢查見咽部粘膜彌漫性充血, 咽后壁淋巴濾泡隆起,下頌角淋巴結腫大、壓痛。用本藥治療,貼敷20日后,復診,自述咽痛、咽癢、咽部異物感消失。檢查見咽部已無彌漫性充血,咽后壁無淋巴濾泡隆起。治療評價治愈。2009年5月15日隨訪,未復發。病例2 張某,男,55歲,山東省單縣單城鎮北關街。2005年12月5日初診,自述咽痛、咽癢5年,間斷性服藥,一直未痊愈。檢查見咽部彌漫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 隆起。用本藥治療,貼敷20日后,復診自述上述癥狀消失。檢查見咽部已無彌漫性充血,咽后壁無淋巴濾泡隆起。治療評價治愈。2009年6月1日隨訪,未復發。病例3 劉某,男,6歲,山東省單縣北城辦事處北郊村前劉莊,2006年3月10日初診,咽痛、干咳、吞咽困難3天,2年內反復發作多次。檢查見雙側扁桃體腫大較顯著,咽部彌漫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濾泡隆起,下頌角淋巴結腫大、壓痛。用本藥貼敷20日后,復診自述上述癥狀好轉,已無干咳癥狀。檢查見雙側扁桃體明顯縮小,咽后壁淋巴濾泡無隆起。治療評價治愈。2008年7月16日隨訪,未復發。病例4 范某,女,33歲,山東省單縣張集鄉段莊村。2009年4月6日初診,咽痛、咽干、咽癢、干咳5年,曾多方治療不愈。檢查見咽部彌漫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濾泡隆起,有黃白色點狀物,雙側下頌角淋巴結腫大。用本藥貼敷20日后,復診自述上述癥狀消失。檢查見咽部已無彌漫性充血,咽后壁僅有極少數淋巴濾泡隆起,已無黃白色點狀物,淋巴結無腫大。治療評價有效。2010年10月6日隨訪,經上次治療一個月后逐漸痊愈,至今未復發。本發明涉及中藥制劑,特別是治療咽炎的中草藥組合物制成的外用貼膏,由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制成兒茶9-llg、射干17-22g、山豆根8-12g、魚腥草8_12g、黃芩17_22g、 白芍8-12g、甘草8-12g、薄荷8-12g、百合8-12g、絲瓜絡8-12g、硼砂8-12g、冰片17-22g、胖大海8-12g。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選用安全無毒的中草藥貼敷于穴位上,使藥物直接穿透皮膚角質層,到達病變部位發揮藥效;繞開了口服給藥的首過效應,避免了肝腎代謝的負擔。本方有療效好、見效快、用藥簡便、安全等特點,便于臨床使用。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咽炎的中草藥組合物制成的外用貼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制成兒茶9-llg、射干17-22g、山豆根8-12g、魚腥草8_12g、黃芩17_22g、白芍8_12g、甘草8-12g、薄荷8-12g、百合8-12g、絲瓜絡8_12g、硼砂8_12g、冰片17_22g、胖大海8_12g。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中藥制劑,特別是治療咽炎的中草藥組合物制成的外用貼膏,由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制成兒茶9-11g、射干17-22g、山豆根8-12g、魚腥草8-12g、黃芩17-22g、白芍8-12g、甘草8-12g、薄荷8-12g、百合8-12g、絲瓜絡8-12g、硼砂8-12g、冰片17-22g、胖大海8-12g。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選用安全無毒的中草藥貼敷于穴位上,使藥物直接穿透皮膚角質層,到達病變部位發揮藥效;繞開了口服給藥的首過效應,避免了肝腎代謝的負擔。本方有療效好、見效快、用藥簡便、安全等特點,便于臨床使用。
文檔編號A61P11/04GK102423406SQ201110364629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7日
發明者張永升 申請人:張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