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癌性及術后疼痛的純中草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癌性疼痛以及術后疼痛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治療癌性疼痛以及術后疼痛的純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復方長卿顆粒),對改善癌癥患者以及術后患者疼痛癥狀有著很好的療效。
背景技術:
根據國際疼痛研究會(IASP)對疼痛的定義疼痛是一種不愉快的感覺和實際的 (或潛在的)組織損傷所引起的情感經歷,或是就這一損傷所作的描述。疼痛不僅是一種伴隨癥狀,也是一種疾病。1995年美國疼痛學會主席James Campbell提出疼痛是第五大生命體征。癌癥疼痛(癌痛)多發生于癌癥進展期和晚期,不僅在軀體方面造成痛苦,而且在精神、心理、社會關系方面產生
不同程度的影響,疼痛發生時,患者常伴緊張、不安、焦慮、沮喪痛苦、厭食、失眠、恐懼等,導致免疫力下降,加重了腫瘤病情的不斷惡化,形成惡性循環。癌痛作為影響有效抗癌計劃進行、影響生存質量、縮短生存期的重要因素已受到廣泛重視,癌痛的相關研究已成為全球性的重要研究課題。癌痛的發生率及原因癌痛的發生率很高,據統計,新發癌癥患者中約有30% 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在非轉移患者中有15%伴有疼痛,在接受抗癌治療過程中50% 的患者有疼痛感,晚期癌癥患者中31% 90%有不同程度疼痛。臨床現代治療認為癌痛主要有以下原因腫瘤直接壓迫刺激神經、腫瘤對痛覺敏感組織(血管、淋巴管等)的刺激、腫瘤細胞直接浸潤中樞神經系統、 腫瘤分泌因子致痛、伴隨炎癥因素致痛、腫瘤骨骼轉移、治療后誘導的外周神經病變疼痛以及心理因素致痛。目前研究證實,免疫系統中的免疫細胞、免疫分子也在癌痛的發生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癌性疼痛對患者存在著巨大的影響,它會影響患者生命質量,是患者坐臥不安的感覺使生活全無樂趣生命失去意義。同時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表現為疲乏、厭食、睡眠障礙、惡心、嘔吐等。60% 65%的侵襲性癌癥患者主訴疼痛會影響其睡眠,心理和精神狀態表現為焦慮、抑郁、恐懼、無用感、注意力不集中、不愉悅等。甚至它還會影響到患者的社會人際關系、醫療質量,表現為庭成員感到痛苦,影響了患者與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交流,社會活動減少,性功能及情感降低,甚至強迫體位,影響外貌或生活不能自理而增加家人及醫護人員負擔,而使其精神痛苦更加嚴重。疼痛使人免疫能力降低,加速癌癥擴散。研究表明癌癥疼痛還會明顯縮短癌癥患者的生存期。目前已知治療癌性疼痛的技術發展狀況癌痛從精神、生理和生活等多個方面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的一般狀況迅速惡化,免疫功能降低,對患者進一步治療十分不利。對處于早期、正接受積極抗癌治療的患者,治療目的是充分緩解癌痛,使病人能耐受抗癌治療所必需的診治措施,從而提高抗癌治療效果。對于晚期患者而言,治療目的是緩解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同一種類型的腫瘤會因病期不同、抗腫瘤治療不同、病灶部位不同、患者身體狀態不同、鎮痛治療方案不同,而使鎮痛效果不同。如此多的可變因素會使癌痛治療的效果難以預測,也提示單一治療方法難以滿足所有患者的鎮痛要求,需要不同種類的藥物和多種鎮痛方法協同治療(即綜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局部封閉、物理治療、 心理治療及抗癌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手術治療、激素治療等)。1.抗腫瘤治療因為腫瘤發展的各個階段都有疼痛,對于直接由腫瘤進展侵犯引起的疼痛或腫瘤相關疼痛,有效的抗癌治療可明顯緩解。2.藥物治療在綜合治療中,藥物鎮痛是主要手段。20世紀80年代WHO提出了癌癥三階梯止痛原則。所謂三階梯療法是指根據輕、中、重不同程度的疼痛,單獨和(或) 聯合應用以阿司匹林為代表的非類固醇抗炎藥、以可待因為代表的弱阿片類藥以嗎啡為代表的強阿片類藥,配合其他必要的輔助藥處理癌性疼痛。3.癌痛的神經阻滯療法多數癌痛患者按三階梯治療原則治療癌痛后,可緩解 90%的疼痛。但臨床上仍有少數癌痛患者鎮痛效果不滿意,而不得不考慮其他控制癌痛的方法。經CT導引行兩側腹腔神經叢無水乙醇阻滯術(NCBP)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顯緩解患者的疼痛,并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4.患者自控止痛(patient controlanalgesia,PCA)該方法是用計算機化的注射泵——微泵通過靜脈內注射藥物來達到患者自一我控制疼痛的新技術,通過連續的輸注背景劑量使血藥濃度維持恒定,通過患者自控給藥又能做到藥物劑量的個體化,從而使患者獲得滿意的鎮痛效果,目前在國內外已得到廣泛應用。目前國內中藥治療癌性疼痛以及術后疼痛的技術發展狀況查閱近年中藥治療癌痛的文獻,其病種包括肺、胃、肝、腸、乳腺等部位腫瘤所致疼痛,劑型有湯劑、散劑、丸劑、 膏劑、口服液、酊劑等等組方原則有辨證論治,專方治療及二者結合,但對這些藥物研究的總體水平仍較低,還處于探索階段,臨床報道多為回顧性總結,且觀察例數不多,缺乏基礎實驗及對照組,治療癌痛經開發批量生產的新藥更少見。雖然中藥的毒副作用較輕, 但用于治療癌性疼痛的中藥如全蝎、斑蝥、蟾酥、川烏、馬錢子、半夏、黃藥子、生南星等屬于 “有小毒”甚至“有大毒”的,而腫瘤晚期患者大多呈衰竭狀態,對有毒物質的耐受性降低, 因此,在臨床應慎重用藥;嚴格依法炮制以減輕其毒性,并嚴格依照用法、用量使用,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的反應,以防意外情況的發生。臨床上所用中藥止痛劑對輕、中度疼痛療效一般較好,但對重度癌痛止痛效果不盡如意,也就是說中藥止痛存在鎮痛不全的問題,并且中藥止痛劑種類繁多,適用范圍廣而針對性差,結果使得醫務人員在臨床應用時難以做出最佳選擇,也不利于推廣使用。目前,臨床個案報道多但缺乏實驗基礎,也就是說臨床實驗與基礎實驗均比較薄弱,缺乏客觀指標對藥物療效進行評估,結果給臨床實驗設計、對照組選擇帶來了困難而實驗研究是提高療效、闡明機理的重要途徑,也是開發新藥不可缺少的工作,需加以重視,此外,從動物實驗角度來說,由于疼痛機制不很清楚, 癌痛動物造模也存在困難,使動物實驗研究也很難做到科學、準確。總體看來,目前癌性疼痛的治療效果還遠遠不能盡如人意。西藥療效及時而不能持久且副作用大,具有成癮性。中醫藥治療癌性疼痛具有療效持久、標本兼治、低毒副作用和無成癮性等優勢,但見效緩慢且對劇烈疼痛效果差。所以我們有必要今后在此方面有所突破,加強實驗研究的力度,加強理法方藥的基礎研究,設對照組,統一療效標準,加強臨床研究的科學設計工作,進一步篩選出高效的既止痛又抗癌的中藥及其劑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癌性疼痛以及術后疼痛的純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復方長卿顆粒),主要解決目前中醫藥治療癌性疼痛見效緩慢且對劇烈疼痛效果差的技術問題,本發明對改善癌癥患者以及術后患者疼痛癥狀有著很好的療效,具有起效快,鎮痛效果明顯,效果持久等特點。在歷代中醫文獻中,雖沒有系統和專門論述癌痛的著作,但類似的描述卻十分豐富“真頭痛,頭痛甚,腦盡痛”(《靈樞 厥論》)的描述形似于腦腫瘤引起的頭痛;《濟生方·噎膈》對食管癌疼痛形象地描述為“其為病也,令人胸膈妨礙飲食,胸痛徹背”;在《諸病源候論中》“肝積……因熱氣相搏,則郁蒸不散,故肋下滿痛而身發黃”很類似于肝癌疼痛,等等。可見中醫在古代對癌痛就有認識,為后世研究癌痛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引起癌痛的原因很多,其病機以虛實分不外乎“不通”與“不榮”。實證由于病邪侵襲與結聚,導致經絡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虛證由于氣血陰陽不足,臟腑經絡失于潤養或溫煦而致不榮則痛。中晚期癌癥臨床上更以虛實夾雜之證常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癌性及術后疼痛的純中草藥制劑,其組成原料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鼠婦蟲35-45%、白屈菜10-15%、徐長卿10-15%、白芍5-15%、姜黃 5-15%、蜈蚣 1-10%、生甘草 5-15%。本發明純中草藥制劑其優選的組成原料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鼠婦蟲40%、白屈菜13%、徐長卿13%、白芍13%、姜黃9%、蜈蚣3%、生甘草9%。鼠婦蟲味苦性寒,破血,利水,解毒,止痛。藥理作用主要為鎮痛作用,在止痛方面,鼠婦主要含蛋白質、蟻酸,具有解毒止痛、破血利水作用。國內曾有報道,將鼠婦用于肝癌晚期的止痛,作用持久性優
于杜冷丁,并經動物實驗證實。白屈菜味苦,性涼。鎮病;止咳;利尿;解毒。主要藥理1.對肌肉的作用在化學上與罌粟堿同屬苯異喹啉類,作用亦相似,能抑制各種平滑肌,有解痙作用,而毒性則較低。對平滑肌之抑制屬直接作用,因為它不僅能對抗匹羅卡品,且可對抗組織胺甚至氯化鋇(毛果蕓香堿、白屈菜總堿)的作用,對兔離體小腸之解痙效力,以重量計,約為罌栗堿的53%,白屈菜注射液還能解除豚鼠離體腸管由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的痙摩收縮。也有人報告,低濃度能提高離體兔腸、子宮的張力,而較高濃度方呈抑制作用,大劑量還能抑制心肌、減慢心率、停止于擴張期,對橫紋肌也有抑制作用。白屈菜總堿對平滑肌呈興奮作用。2.對神經系統的作用白屈菜堿屬原鴉片堿一類,也能抑制中樞。與嗎啡相比,它對末梢的作用較強,而對中樞則較弱,有某些鎮痛及催眠作用,白屈菜注射液對小鼠能產生中樞抑制作用,使自發活動減少,熱板法、醋酸扭體法實驗表明對小鼠有鎮痛作用。治療劑量不抑制呼吸,大量可減慢之;對反射無明顯抑制,亦無脊髓性興奮;能麻痹感覺及運動神經末梢,但對神經干無作用。3.抗腫瘤作用白屈菜堿是一種有絲分裂毒,可使小鼠移植性腹水癌細胞的高三倍體(hypertriplokd)的中、晚期分裂指數發生改變,呈顯著的阻斷分裂作用,給予125mg/ kg后12小時,停止于中期分裂的占23. 1% ;在體外2. 5X10 (_6)M,能抑制纖維母細胞之有絲分裂。能延緩惡性腫瘤之生長。對小鼠肉瘤-180、艾氏瘤雖有抑制,但副作用及毒性大。原阿片堿亦有抗癌作用。亦有報道白屈菜堿和原阿片堿的抗癌作用不明顯,而40%的白屈菜甲醇提取物卻有明顯的抗癌活性;有謂白屈菜提取物對小鼠淋巴白血病L1210及大鼠肉瘤W256并無抑制作用,但在組織培養中對fegles PKB鼻咽癌細胞呈細胞毒作用,產生細胞毒作用的成分之一為黃連堿。對鼠Jensen肉瘤無作用。徐長卿味辛,性溫,鎮痛,止咳,利水消腫,活血解毒。主要藥理1.鎮痛作用熱板法證明,徐長卿對小鼠有鎮痛作用,腹腔注射5或 10g/kg后10分鐘出現鎮痛,1小時后仍未消失。牡丹酚也可使小鼠痛閾提高。但有人證明,應用去牡丹酚的徐長卿藥液也能延長疼痛反應時間,提高痛閾和鎮痛率。由此證明徐長卿的鎮痛作用除牡丹酚外尚有其它成分。2.鎮靜作用牡丹酚有鎮靜作用。光電管法與抖籠法試驗證明,去牡丹酚徐長卿注射液5g/kg小鼠腹腔注射能顯著減少自發活動,但不能延長巴比妥類催眠藥的睡眠時間。兔靜脈注射,可出現驚厥,這是否與給藥方法,動物種屬差異有關,尚待進一步研究。3.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兔腹腔注射徐長卿3g/kg連續7天,不能消除該兔靜滴腦垂體后葉素引起的心肌急性缺血性心電圖T波抬高的變化。但徐長卿煎劑10-15g/kg小鼠腹腔注射,可使其心肌對86銣的攝取明顯增加,因而認為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謝,從而緩解心肌缺血。牡丹酚具有降低動物血壓作用。去牡丹酚的徐長卿制劑,仍可降低犬,兔和大鼠的血壓、減慢心率,故認為徐長卿的降低作用除所含牡丹酚外,可能還有其它降壓成分。4.對平滑肌的作用徐長卿注射液可使豚鼠離體回腸張力下降,并可對抗氯化鋇引起的回腸強烈收縮。但對乙酰膽堿、組胺所致的回腸收縮無對抗作用,同法證明,牡丹酚對乙酰膽堿、組胺、氯化鋇引起腸鼠離體回腸的強烈收縮,則均有顯著的對抗作用。白芍味苦、酸,,性微寒,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主要藥理1.中樞抑制作用白芍有明顯鎮痛作用,芍藥水煎劑0.4g (生藥)/10g 灌胃能顯著抑制小鼠醋酸扭體反應。白芍總甙5-40mg/kg,肌內或腹腔注射,呈劑量依賴性地抑制小鼠扭體、嘶叫和熱板反應,并在50-125mg/kg腹腔注射時抑制大鼠熱板反應。小鼠扭體法的ED50為27mg/kg,熱板法的ED50為21mg/kg。作用高峰在給藥后的0. 5-1小時。 此外尚可分別加強嗎啡、可樂寧抑制小鼠扭體反應的作用。總甙的鎮痛作用可能有高級中樞參與,但不受納洛酮的影響。白芍有鎮靜作用,lg/kg腹腔注射能抑制小鼠自發活動,增強環己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芍藥注射液皮下注射也能延長戊巴比妥鈉的催眠時間。芍藥甙Img/只,腦室內注入,使大鼠鎮靜,5-10mg引起睡眠和肌肉松弛。芍藥甙單用鎮靜作用較弱,與甘草成分FM100合用有協同作用。白芍有較弱的抗戊四氮驚厥作用,芍藥浸膏能對抗士的寧驚厥。芍藥甙對小鼠正常體溫和人工發熱動物有較弱的降溫和解熱作用。2.解痙作用芍藥或芍藥甙對平滑肌有抑制或解痙作用,能抑制豚鼠離體小腸的自發性收縮,使其張力降低,并能對抗氯化鋇引起的豚鼠和兔離體小腸的收縮,對乙酰膽堿所致離體小腸收縮無明顯影響,但加用甘草后有顯著抑制作用。白芍的水煎醇沉液2g (生藥)/kg靜脈注射對胃腸生物電有明顯抑制作用,使麻醉貓的胃電和腸電慢波幅度減小,周期延長。平滑肌解痙作用機制可能是直接作用或抑制副交感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堿。也有報道白芍煎劑使離體兔腸自發性收縮的振幅加大,并有劑量相關性。此外,芍藥或芍藥甙對支氣管和子宮平滑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并能對抗催產素所致子宮收縮。芍藥
6提取物對小鼠離體子宮低濃度興奮,高濃度抑制。3.抗炎、抗潰瘍作用芍藥或芍藥甙有較弱的抗炎作用,對酵母性、角叉菜膠性和右旋糖酐性足跖腫脹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與甘草成分FM100合用有協同作用,對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也有較弱抑制作用。白芍提取物對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癥和棉球肉芽腫均有抑制作用。白芍總甙50mg/kg,每日1次,連續11日,對大鼠實驗性佐劑性關節炎有明顯抑制作用。芍藥中所含牡丹酚、苯甲酰芍藥甙及氧化芍藥甙也有抗炎作用。芍藥甙對大鼠應激性潰瘍有預防作用,在幽門結扎大鼠與FM100合用在抑制胃液分泌方面有協同作用,但芍藥提取液使胃液酸度輕度上升。4.抗誘變與抗腫瘤作用白芍提取物能干擾S9混合液的酶活性,并能使苯并汪 (BAP)的代謝物失活而抑制BAP的誘變作用。沒食子酸(GA)和五沒食子酰基葡萄糖(PGG) 能使BAP的代謝物失活,PGG能抑制S9混合液的酶活性。以小鼠P-388白血病細胞實驗表明白芍提取物能增強絲裂霉素C的抗腫瘤作用,此外尚能抑制絲裂霉素C所致的白細胞減少。5.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白芍在體內和體外均能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白芍煎劑0.4g/只灌胃,每日1次,連續5日,使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均有顯著提高。1.2g/只,每日1次,連續8日,可使免疫抑制劑環磷酰胺所致小鼠外周血酸性。α -乙酸萘酯酶(ANAE)陽性淋巴細胞的降低恢復正常,并使溶血素生成顯著增加。 實驗表明白芍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均有增強作用。白芍總甙(TGP)對大鼠佐劑性關節炎 (AA)有抗炎和機能依賴性免疫調節作用,50mg/kg灌胃,每日1次,連續11日,對AA明顯抑制的同時,使AA大鼠腹腔巨噬細胞升高的過氧化氫(H202)和白介素1 (IL-I)水平降低,并使AA大鼠低下的胸腺細胞有絲分裂原反應及脾淋巴細胞產生IL-2的能力恢復正常。白芍總甙0. 09-11. 25 μ g/ml對酵母多糖誘導的腹腔巨噬細胞釋放Η202,0· 5-12. 5 μ g/ml對脂多糖誘導的IL-I合成和0. 5-62. 5 μ g/ml對刀豆球蛋白A (Con Α)誘導的大鼠脾細胞產生 IL-2,均有濃度依賴性雙向調節作用,低濃度增強,高濃度抑制,量效曲線呈"Λ "形。白芍總甙200mg/kg灌胃,每日1次,連續8日,對小鼠遲發型超敏反應(DTH)有增強作用,5mg/ kg腹腔注射,每日1次,連續5-8日,對環磷酰胺所致DTH增強和抑制及溶血素生成量的減少均有顯著對抗作用,但對地塞米松所致DTH抑制無明顯影響。用單克隆抗體間接免疫熒光法實驗表明,白芍總甙對免疫功能雙向調節作用的機制與調節輔助性T細胞(TH)抑制性T細胞(Ts)的比值有關。姜黃味苦、辛,性溫。破血,行氣,通經,止痛。主要藥理1.抗腫瘤作用用鼠道爾頓(Dalton)氏淋巴腹水瘤細胞進行組織培養及在體實驗,姜黃醇提物能抑制癌細胞生長。在0. 4mg/ml時能抑制中國倉鼠卵巢細胞生長,并對淋巴細胞和道爾頓氏淋巴細胞具有細胞毒性作用,并能減少動物腫瘤的生長,其活性成分主要是姜黃素。在巴豆油促進下,7,12-二甲基苯蒽能誘發小鼠產生乳頭癌,姜黃素可明顯減少在此情況下乳頭癌產生的機會,也能抑制由20-甲基氯蒽誘導的腫瘤形成。姜黃素還能減少突變原致癌的可能性。姜黃素還能抑制TPA( 12-0-Tetradecanoylphorbol-l 3-acetate)的誘癌作用。當局部應用10 μ mol/L姜黃素時,對由5nmol/L TPA誘發的鳥苷酸脫羧酶活性的抑制率達91% ; 10 μ mol/L的姜黃素與2nmol/L的TPA-起局部應用,對TPA 激發的3H-胸腺嘧啶嵌合入表皮DNA中的抑制率為49%,其抑制率與濃度有關。因此,姜黃素可能作為一種抗癌劑。2.抗炎作用姜黃素能對抗角義菜膠誘發的大鼠腳趾腫脹,在30mg/kg范圍內有劑量依賴性,而劑量在60mg/kg時,則抑制這種抗炎作用。姜黃素鈉可逆地抑制尼古丁、乙酰膽堿、5-羥色胺、氯化鋇及組胺誘發的離體豚鼠回腸收縮,類似于非固醇類抗炎藥。3.抗氧化作用以NIH小鼠腦、心、肝、腎、脾等器官制成一定濃度勻漿液,以不飽和脂肪酸被氧化成過氧化脂質時,過氧化脂質很快又轉變成丙二醛,在加熱條件下丙二醛與硫代巴比妥酸反應生成紅色化合物的原理進行檢測,結果姜黃素對五大臟器的脂質過氧化作用都有明顯對抗作用。4.鎮痛作用姜黃煎劑有鎮痛作用,對離體蛙心引起顯著的抑制。蜈蚣味辛性溫,祛風,定驚,攻毒,散結。主要藥理1.抗腫瘤作用蜈蚣水蛭注射液能使小白鼠的精原細胞發生壞死、消失,說明對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利用死亡癌細胞易被低濃度的伊紅著色的特點,體外實驗證明,蜈蚣水蛭注射液對癌細胞紅染率為陽性。蜈蚣水蛭對小白鼠肝癌瘤體的抑制率為沈%,屬于微效,對網狀內皮細胞機能有增強作用,但長期應用對肝臟有損傷。化癌丹(內含昆布、海藻、龍膽草、全蝎、蜈蚣、醋炒大米等)對小白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用灌胃法較藥物混入飼料中喂食的方法所得效果為好。2.促進免疫功能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服藥前血清IgG和E玫瑰瑰花環形成率分別為0. 0;34士0. 025mg/L和0. 213 士0. 022mg/Lo服蜈蚣后,血清IgG和E玫瑰花環形成率明顯升高,早晚唾液中IgG、IgA均高于正常人P<0. 05,0. 01。3.止痙散(全蝎、蜈蚣)每天1克,連服1、3、9天之后,對卡地阿佐、士的寧、純煙堿的半數驚厥量引起的小鼠驚厥均有對抗作用,在同劑量時蜈蚣抗上述3藥的驚厥效價比全蝎高,而對鹽酸古柯堿性驚厥則無效。生甘草甘,平,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主要藥理1.抗腫瘤作用甘草酸對大鼠腹水肝癌及小鼠艾氏腹水癌(EAC)細胞能產生形態學上的變化,還能抑制皮下移植的吉田肉瘤,其單銨鹽對小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瘤均有抑制作用,口服也有效。甘草次酸對大鼠的移植Oberling Guerin骨髓瘤有抑制作用,其鈉鹽在最大耐受劑量時對小鼠艾氏腹水癌(EAC)及肉瘤-45細胞的生長有輕微的抑制作用。甘草甙對大鼠腹水肝癌及小鼠艾氏腹水癌細胞能產生形態學上變化。大戟酯二萜醇(TPA)對二甲苯蒽(DMBA)致小鼠皮膚癌的促發作用,可被甘草甜素顯著抑制。2.鎮靜作用甘草次酸1250mg / kg,對小鼠中樞神經系統呈現抑制作用,可引起鎮靜,催眠,體溫降低和呼吸抑制等。3.抗炎作用甘草具有保泰松或氫化可的松樣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成分為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甘草次酸對大鼠的棉球肉芽腫,甲醛性腳腫皮下肉芽腫性炎癥等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效價約為可的松或氫化可的松的1 / 10。對大鼠角叉菜膠性腳腫和抗炎效價, 以氫化可的松為1,則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分別為0. 14和0. 03。甘草甜素有抑制肉芽形成的作用,對延遲型過敏癥的典型結核菌素反應出有抑制效果。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對炎癥反應的I、II、III期都有抑制作用。小鼠靜脈注射甘草甜素25、50mg/kg,明顯抑制天花粉引起的被動皮膚過敏反應。甘草黃堿酮有抑制小鼠角叉菜膠浮腫和抑制敏感細胞釋放化學傳遞物質作用。甘草抗炎作用可能與抑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有關,或與腎上腺皮質有關,也有認為,甘草影響了細胞內生物氧化過程,降低了細胞對刺激的反應性從而產生了抗炎作用。4.從光果甘草提取出的有效物質FmlOO具有鎮痛、解痙的作用,芍藥甙也具有鎮靜、解痙作用,兩者合用有明顯的協同作用,說明芍藥甘草湯組成的合理性。針對引起癌痛的主要原因為“不通”與“不榮”的病機,病邪侵襲與結聚,導致經絡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氣血陰陽不足,臟腑經絡失于潤養或溫煦而致不榮則痛,鎮痛靈顆粒選取鼠婦蟲、白屈菜、徐長卿、白芍、姜黃、蜈蚣、生甘草等7味無毒副作用中藥組成,均為活血宣痹,通絡止痛之良藥,目的在于加強止痛效果和止痛之間,加速起效時間,摒棄以往中藥雖然副作用小,但是起效慢效果不佳的弊端,同時又相對于西藥降低了毒副作用和成癮性。本發明制備工藝如下按組成原料組分的重量百分比取料,加原料4倍重量的飲用水,浸泡30分鐘后加熱之沸騰后,煎煮60分鐘過濾,分離煎出液。藥渣再依法煎煮,再加藥渣3倍重量的飲用水,沸騰后煎煮40分鐘過濾.合并煎出液,加入70%乙醇沉淀,靜止 M小時,分離祛除沉淀,回收乙醇,再將煎出液濃縮(減壓濃縮)至比重為熱測1 1.12—11.4左右的濃縮液。再將部分生藥直接粉碎與濃縮液一起混合均勻,真空干燥粉碎,崩解 80-100目細度,加入輔料(芳香劑),混合均勻。濕法制粒(濕潤劑),半成品檢驗,內包裝,打碼,中包裝,輔照滅菌,微生物檢驗,成品檢驗,裝箱,入庫即得。本發明的中藥制劑可以加入制備不同劑型時所需的各種常規輔料,如崩解劑、潤滑劑、粘合劑等以常規的中藥制劑方法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的口服劑型,如丸劑、散劑、片劑、口服液、膏劑、沖劑等。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對改善癌癥患者以及術后患者疼痛癥狀有著很好的療效,目的在于加強止痛效果和止痛之間,加速起效時間,摒棄以往中藥雖然副作用小,但是起效慢效果不佳的弊端,同時又相對于西藥降低了毒副作用和成癮性。本發明動物研究報告 1.主要藥效學試驗
1. 1對荷瘤小白鼠的鎮痛作用(熱板法)
小白鼠灌胃給藥2. 2g/kg或1. lg/kg的鎮痛靈顆粒后,熱板法實驗表明動物的痛閾值在給藥后1、池比給藥前均有顯著提高(P < 0. 05),提示鎮痛靈顆粒對荷瘤小鼠有鎮痛作用。1. 2對荷瘤小白鼠的鎮痛作用(扭體法)
小白鼠灌胃給藥2. 2g/kg或1. lg/kg的鎮痛靈顆粒后,經用扭體法實驗發現動物的扭體次數比空白對照組均有明顯減少(P < 0. 05),表明鎮痛靈顆粒對荷瘤小鼠有鎮痛作用。 小白鼠用2. 2g/kg的鎮痛靈顆粒,其發生扭體的潛伏期比空白對照組明顯延長(ρ < 0. 05)。1. 3對荷瘤大白鼠的鎮痛作用(甩尾法)
大白鼠灌胃給藥1. lg/kg、0. 55g/kg或0. ^g/kg的鎮痛靈顆粒池后,經用甩尾法試驗發現動物的痛閾值以甩尾時間計比空白對照組均有顯著延長(P < 0. 05);其反應抑制百分率為26. 5-39. 0%。表明鎮痛靈顆粒對大白鼠具有明顯的鎮痛作用。1. 4對荷瘤大白鼠的鎮痛作用(扭體法)
大白鼠灌胃給藥1. lg/kg、0. 55g/kg的鎮痛靈顆粒后,經用扭體法實驗發現動物的扭體次數比空白對照組均有明顯減少(P < 0. 05),表明鎮痛靈顆粒有明顯鎮痛作用。
2.小白鼠急性毒性試驗報告
鎮痛靈顆粒灌胃給藥未見明顯的毒性反應,無法按照常規方法測定半數致死量(LD5tl)15 小白鼠一次灌胃給藥的最大給藥量為13. 3g生藥/kg,此劑量相當于臨床人用量的267倍。3.大白鼠長期毒性試驗報告
用相當于生藥材1. 5,3. 0和4. 5g/kg劑量的鎮痛靈顆粒給SD大鼠連續灌胃90天,未發現動物有活動減少、毛松亂、精神萎靡不振等現象;血液生化及病理組織學等方面檢查未發現明顯毒性反應。小劑量一下為本品大鼠服用的安全值。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取鼠婦蟲40克、白屈菜13克、徐長卿13克、白芍13克、姜黃9克、蜈蚣 3克、生甘草9克,加400克的飲用水,浸泡30分鐘后加熱之沸騰后,煎煮60分鐘過濾,分離煎出液.藥渣再依法煎煮,再加3倍量的飲用水,沸騰后煎煮40分鐘過濾.合并煎出液,加入重量百分濃度為70%乙醇沉淀,靜止M小時,分離祛除沉淀,回收乙醇,再將煎出液濃縮(減壓濃縮)至比重為熱測1 : 1.14的濃縮液。再將部分生藥直接粉碎與濃縮液一起混合均勻,真空干燥(80°C)粉碎,崩解80目細度,加入輔料(芳香劑),混合均勻。濕法制粒 (濕潤劑),半成品檢驗,內包裝,打碼,中包裝,輔照滅菌,微生物檢驗,成品檢驗,裝箱,入庫即得。本品為顆粒劑,每包含量為lOOOmg。服用方法患者疼痛時服用,每次一包;重癥患者疼痛時服用,每次兩包;有效期五年。實施例2,取鼠婦蟲35克、白屈菜11克、徐長卿11克、白芍15克、姜黃13克、蜈蚣 4克、生甘草11克,加400克的飲用水,浸泡30分鐘后加熱之沸騰后,煎煮60分鐘過濾,分離煎出液.藥渣再依法煎煮,再加3倍量的飲用水,沸騰后煎煮40分鐘過濾.合并煎出液,加入重量百分濃度為70%乙醇沉淀,靜止M小時,分離祛除沉淀,回收乙醇,再將煎出液濃縮(減壓濃縮)至比重為熱測1 : 1.13的濃縮液。再將部分生藥直接粉碎與濃縮液一起混合均勻,真空干燥(80°C)粉碎,崩解80目細度,加入輔料(芳香劑),混合均勻。濕法制粒 (濕潤劑),半成品檢驗,內包裝,打碼,中包裝,輔照滅菌,微生物檢驗,成品檢驗,裝箱,入庫即得。其余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3,取鼠婦蟲45克、白屈菜10克、徐長卿10克、白芍12克、姜黃12克、蜈蚣 2克、生甘草9克,加400克的飲用水,浸泡30分鐘后加熱之沸騰后,煎煮60分鐘過濾,分離煎出液.藥渣再依法煎煮,再加3倍量的飲用水,沸騰后煎煮40分鐘過濾.合并煎出液,加入重量百分濃度為70%乙醇沉淀,靜止M小時,分離祛除沉淀,回收乙醇,再將煎出液濃縮(減壓濃縮)至比重為熱測1 : 1.14的濃縮液。再將部分生藥直接粉碎與濃縮液一起混合均勻,真空干燥(80°C)粉碎,崩解90目細度,加入輔料(芳香劑),混合均勻。濕法制粒 (濕潤劑),半成品檢驗,內包裝,打碼,中包裝,輔照滅菌,微生物檢驗,成品檢驗,裝箱,入庫即得。其余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4,取鼠婦蟲45克、白屈菜10克、徐長卿10克、白芍12克、姜黃12克、蜈蚣 2克、生甘草9克,加400克的飲用水,浸泡30分鐘后加熱之沸騰后,煎煮60分鐘過濾,分離煎出液.藥渣再依法煎煮,再加3倍量的飲用水,沸騰后煎煮40分鐘過濾.合并煎出液,加入重量百分濃度為70%乙醇沉淀,靜止M小時,分離祛除沉淀,回收乙醇,再將煎出液濃縮(減壓濃縮)至比重為熱測1 : 1.12的濃縮液。再將部分生藥直接粉碎與濃縮液一起混合均勻,真空干燥(80°C)粉碎,崩解90目細度,加入輔料(芳香劑),混合均勻。濕法制粒 (濕潤劑),半成品檢驗,內包裝,打碼,中包裝,輔照滅菌,微生物檢驗,成品檢驗,裝箱,入庫即得。其余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5,取鼠婦蟲45克、白屈菜10克、徐長卿10克、白芍12克、姜黃12克、蜈蚣 2克、生甘草9克,加400克的飲用水,浸泡30分鐘后加熱之沸騰后,煎煮60分鐘過濾,分離煎出液.藥渣再依法煎煮,再加3倍量的飲用水,沸騰后煎煮40分鐘過濾.合并煎出液,加入重量百分濃度為70%乙醇沉淀,靜止M小時,分離祛除沉淀,回收乙醇,再將煎出液濃縮(減壓濃縮)至比重為熱測1 : 1.13的濃縮液。再將部分生藥直接粉碎與濃縮液一起混合均勻,真空干燥(80°C)粉碎,崩解100目細度,加入輔料(芳香劑),混合均勻。濕法制粒(濕潤劑),半成品檢驗,內包裝,打碼,中包裝,輔照滅菌,微生物檢驗,成品檢驗,裝箱, 入庫即得。其余與實施例1相同。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癌性及術后疼痛的純中草藥制劑,其組成原料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鼠婦蟲35-45%、白屈菜10-15%、徐長卿10-15%、白芍10_15%、姜黃5_15%、蜈蚣1_5%、生甘草 5-15%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癌性及術后疼痛的純中草藥制劑,其特征是其組成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鼠婦蟲40%、白屈菜13%、徐長卿13%、白芍13%、姜黃9%、蜈蚣3%、生甘草9%。
3.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癌性及術后疼痛的純中草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a、按組成組分的重量百分比取料鼠婦蟲35-45%、白屈菜10-15%、徐長卿10_15%、白芍 10-15%、姜黃 5-15%、蜈蚣 1-5%、生甘草 5-15% ;b、加水煎煮兩次,每次加水量沒過藥面為宜,合并兩次水煎過濾液;c、濃縮至比重為1: 1.12 — 1 1.4的濃縮液;d、放置于干凈的不銹鋼干燥盤中,經真空干燥后粉碎;e、過80-100目篩,得到目標產物純中草藥制劑的活性組分。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癌性及術后疼痛的純中草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驟b中加原料4倍重量的飲用水浸泡30分鐘后煎煮,第一次1小時,過濾,藥渣再加其三倍重量的飲用水煎煮40分鐘,過濾,合并水煎液。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癌性疼痛以及術后疼痛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治療癌性疼痛以及術后疼痛的純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主要解決現有治療癌性疼痛以及術后疼痛的藥物副作用大、價格昂貴、對于晚期癌性疼痛以及術后疼痛患者治療效果差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癌性及術后疼痛的純中草藥制劑,其組成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鼠婦蟲35-45%、白屈菜10-15%、徐長卿10-15%、白芍10-15%、姜黃5-15%、蜈蚣1-5%、生甘草5-15%。制備工藝如下按組成組分的重量百分比取料,加水煎煮兩次,每次加水量沒過藥面為宜,合并兩次水煎過濾液,濃縮至比重為1﹕1.12—1﹕1.4的濃縮液,放置于干凈的不銹鋼干燥盤中,經真空干燥后粉碎,過80--100目篩,可制成顆粒內服劑型。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2370953SQ20111037325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2日
發明者榮汝成 申請人:榮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