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治療支氣管擴張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支氣管擴張的中藥。
背景技術:
支氣管擴張癥多見于兒童和青年,大多繼發于急、慢呼吸道感染和支氣管阻塞后, 反復發生支氣管炎癥、只是支氣管壁結構破壞,引起支氣管異常和持久性擴張。臨床表現主要為慢性咳嗽,可大量膿性痰和(或)反復咯血。目前臨床治療以抗炎、化痰、平喘為主,或手術切除,其治療效果均不理想,有些患者長期依賴藥物產生了抗藥性,副作用多,使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臟腑功能失調。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目前治療支氣管擴張癥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用于治療支氣管擴張的中藥。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治療支氣管擴張的中藥的原料及其重量份數包括墨旱蓮6 20份、制何首烏7 25份、甘草9 33份、麥冬4 17 份、天冬4 17份、鱉甲9 33份、女貞子6 20份、藕節4 17份、地黃9 30份、地骨皮7 25份、桑白皮7 25份和牡蠣14 50份。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進一步,所述中藥的原料及其重量份數包括墨旱蓮8 15份、制何首烏10 19 份、甘草13 25份、麥冬6 13份、天冬6 13分、鱉甲13 25份、女貞子8 15份、藕節6 13份、地黃12 23份、地骨皮10 19份、桑白皮10 19份和牡蠣20 38份。進一步,所述中藥的原料及其重量份數包括墨旱蓮10份、制何首烏13份、甘草 17份、麥冬9份、天冬9分、鱉甲17份、女貞子10份、藕節9份、地黃15份、地骨皮13份、桑白皮13份和牡蠣25份。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用于治療支氣管擴張的中藥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 潛心研究而成,采用“滋補肝腎”之法,重點放在滋補肝腎之陰,以達到涼血止血清熱,配方合理、科學,制備方法簡單,容易控制質量,且治愈率高、不易復發、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支氣管擴張癥多見于兒童和青年,大多繼發于急、慢呼吸道感染和支氣管阻塞后, 反復發生支氣管炎癥、只是支氣管壁結構破壞,引起支氣管異常和持久性擴張。臨床表現主要為慢性咳嗽,可大量膿性痰和(或)反復咯血。此病隸屬于祖國醫學“肺痿”、勞嗽”等范疇。本病反復纏綿,難于根治,茲就肺痿之病名,首見于《金匱要略》“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明代戴原禮在《證治要訣》中亦有介紹“勞嗽,......所嗽之痰,或膿,或時有血腥臭異常。”也比較符含本病癥的表現。經多年臨床實驗研究所發明的“平肝補腎膠囊”對符合陰虛肺熱型支氣管擴張有很好療效。其中制何首烏、鱉甲、女貞子、牡蠣具有滋補肝腎之陰共為君;墨旱蓮、藕節、麥冬、天冬、地黃滋陰清熱涼血共為臣;地骨皮、桑白皮清虛熱, 止熱咳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以上諸藥共同起到滋補肝腎,涼血清熱之功。臨床報告1、一般資料1資料與方法1. 1 一般資料200例均為香河縣氣管炎哮喘醫院哮喘科住院患者,采用隨機雙盲原則分為2組。 治療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齡18 64歲,平均(42. 2士8. 4)歲;病程4.2 觀年, 平均(8. 4士4. 6)年。對照組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齡19 65歲,平均(41. 1 士9. 2) 歲;病程4.8 沈年,平均(8. 6 士 4. 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 05),具有可比性。2診斷標準西醫診斷參照13版《實用內科學》中醫診斷及辨證分型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1納入標準符合診斷診斷;年齡18歲 65歲;病程在4 30年;住院患者;本人知情2. 2觀察指標參照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中列出的癥狀分級量化標準,結合臨床中所見的癥狀(咳嗽、咳痰、喉鳴、喘憋)每項按輕、中、重分別計2分、4分、6分,次癥 (食欲、口苦、便秘、氣短)每項按輕中重分別計1分、3分、5分,治療前后逐項詢問觀察,計算并記錄總積分,觀察記錄舌象、脈象但不計分。2. 3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證候療效判定標準。顯效原有癥狀完全消失或顯著減輕,癥狀積分減少> 70% ;有效原有癥狀有所好轉或減輕,癥狀積分減少 > 30%但< 70% ;無效原有癥狀無改善,癥狀積分減少< 30%。
3 結果兩組療效對比
組別例數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治療組10075141189. 0對照組10052192971. 0結果表明結果表明顯效75例,有效14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89. 0%。4、典型病例實施例1
4墨旱蓮BOg 麥冬66g 女貞子80g
制何首烏IOOg 天冬66g 藕節66g 桑白皮IOOg
甘草133g 鱉曱13 地黃120g
地骨皮IOOg桑白皮IOOg牡蠣200g
將上述原料按《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機構制劑質量標準 JZBZ20090677))規定方法制備成硬膠囊,檢驗合格后使用。張某某,男,57歲,河北省豐寧縣人,患支氣管擴張伴慢性咳痰20年,咳血3年。 2006年北京某醫院診斷為支氣管擴張,經常規西醫治療效果欠佳,來我院就診,每次服用實施例1制成的硬膠囊4粒,每天3次,連續服用180天,住院治療后雙肺呼吸音清,心腹無異常,癥狀消失,未復發。婁某某,女,66歲,內蒙古多倫縣人,患支氣管擴張,伴咳、痰、喘憋10余年,加重兩年。經西醫常規治療,效果不佳,來我院住院,每次服用實施例1制成的硬膠囊4粒,每天3 次,連續服用160天,治療后癥狀消失未復發。
實施例2
墨旱蓮40g 麥冬3 女貞子40g
制何首烏5Og 天冬3 藕節3 桑白皮50g
甘草66. 5g 鱉曱66. 5g 地黃6 Og 牡蠣IOOg
地骨皮50g將上述原料按《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機構制劑質量標準 JZBZ20090677))規定方法制備成硬膠囊,檢驗合格后使用。武某某,女,22歲,內蒙古興和縣人患支氣管擴張伴咳嗽、咳痰8年,氣短2年。曾于天津某醫院等多家醫院治療無明顯效果。來我院住院,每次服用實施例2制成的硬膠囊 4粒,每天3次,連續服用160天,治療后雙肺呼吸音粗,干濕性啰音消失,心腹陰性,雙下肢不腫,癥狀消失。
實施例3
墨旱蓮IOOg 麥冬90 g 女貞子100 g
制何首烏130 g 天冬90 g 藕節90 g 桑白皮130 g
甘草170 g 鱉曱170 g 地黃150 g 牡蠣250 g
地骨皮130 g將上述原料按《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機構制劑質量標準 JZBZ20090677))規定方法制備成硬膠囊,檢驗合格后使用。王某某,女,48歲,患支氣管擴張伴咳嗽、咳痰活動后喘憋40余年,經常規西醫治療效果不佳后來我院就診,每次服用實施例3制成的硬膠囊4粒,每天3次,連續服用160 天,住院治療一個療程后痊愈。
實施例4
墨旱蓮160g 麥冬132g
女貞子160g
制何首烏200g 天冬132g
藕節132g 桑白皮200g
甘草266g 鱉曱266g
地黃240g 牡蠣400g
地骨皮200g將上述原料按《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機構制劑質量標準 JZBZ20090677))規定方法制備成硬膠囊,檢驗合格后使用。張某某,女,42歲,患支氣管擴張伴咳、痰、喘憋、咳血15余年,加重兩年,2009年河北醫大附屬二院診斷為支氣管擴張,對癥治療后效果不佳,來我院就診,每次服用實施例4 制成的硬膠囊4粒,每天3次,連續服用120天,治療一個療程,痊愈。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支氣管擴張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及其重量份數包括墨旱蓮 6 20份、制何首烏7 25份、甘草9 33份、麥冬4 17份、天冬4 17份、鱉甲9 33份、女貞子6 20份、藕節4 17份、地黃9 30份、地骨皮7 25份、桑白皮7 25 份和牡蠣14 5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支氣管擴張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及其重量份數包括墨旱蓮8 15份、制何首烏10 19份、甘草13 25份、麥冬6 13份、天冬 6 13分、鱉甲13 25份、女貞子8 15份、藕節6 13份、地黃12 23份、地骨皮 10 19份、桑白皮10 19份和牡蠣20 38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療支氣管擴張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及其重量份數包括墨旱蓮10份、制何首烏13份、甘草17份、麥冬9份、天冬9分、鱉甲17份、女貞子10份、藕節9份、地黃15份、地骨皮13份、桑白皮13份和牡蠣25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支氣管擴張的中藥。所述中藥的原料及其重量份數包括墨旱蓮6~20份、制何首烏7~25份、甘草9~33份、麥冬4~17份、天冬4~17份、鱉甲9~33份、女貞子6~20份、藕節4~17份、地黃9~30份、地骨皮7~25份、桑白皮7~25份和牡蠣14~50份。本發明用于治療支氣管擴張的中藥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潛心研究而成,采用“滋補肝腎”之法,重點放在滋補肝腎之陰,以達到涼血止血清熱,配方合理、科學,制備方法簡單,容易控制質量,且治愈率高、不易復發、無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K35/56GK102416096SQ20111039732
公開日2012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日
發明者何建濤, 劉海霞, 周宏年, 張浩波, 張海軍, 張淑婧, 張立彬, 徐世勇, 李俊東, 李江, 王偉, 王志強, 王昆, 王春艷, 王立云, 王雷, 石秋婷, 董樹江, 馬志勇, 黃艷英 申請人:香河縣氣管炎哮喘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