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腸造口夾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外科手術器械,是為雙腔腸造口手術設計的專用器械,以簡化手術操作,縮短手術時間。
背景技術:
雙腔腸造口手術是普通外科臨床常用的術式,包括結腸造口和小腸造口,手術中需將用于造口的腸管經適當的腹壁切口提出,并固定于腹壁外,在術中或術后需要時切開腸管壁實現腸造口,雙腔腸造口需要一個支架樣裝置在腹壁外固定造口腸管,以防止其滑回腹腔,而目前尚無此種專用器械,需外科醫生利用臨時材料在手術臺上自制,過程繁瑣且規格難以規范,故設計便于使用、形制規范的造口腸管固定器械是外科臨床的需要。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腸造口夾,用于雙腔腸造口手術中將造口腸管固定于腹壁外,以防止腸管在術后滑回腹腔,術后待造口腸管與腹壁粘連緊密后可取除,簡化手術操作。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腸造口夾為一條帶有卡扣的合成材料條帶,其一部分為不可彎曲折疊的硬質材料,寬度12mm,長度分為7cm和5cm兩種規格,另一部分為可彎曲的軟質材料,寬度8mm,長度分為Ilcm和9cm兩種規格,兩部之間為由硬質到軟質的過渡區,長度1cm,可以彎曲,不同規格腸造口夾用于不同直徑的結腸和小腸造口,軟質部分的外端有兩個頂端膨大的小突起,間距8mm,高3mm,硬質部分的外端有兩個與小突起間距對應的小孔,小孔直徑略小于小突起的膨大頂端,腸造口夾在過渡區彎曲后,小孔與小突起可利用合成材料的自然彈性穩固扣合,并可再打開以取除造口夾,條帶形狀不會影響腹壁外造口腸管切開,腸造口夾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下手術中將用于造口的腸管提出腹壁切口,將腸造口夾環繞腸管后扣合,硬質部分橫架于切口之上,使腸管不會滑入腹腔,軟質部分可在體外無損傷的妥善固定腸管,待腸管與腹壁粘連牢固后,將卡扣打開,可取除腸造口夾。
圖1腸造口夾外觀
圖2小突起側面觀
圖3腸造口夾將腸管固定于腹壁外
圖中1.硬質部分,2.軟質部分,3.過渡區,4.小突起,5.小孔。
具體實施方式
手術中將用于造口的腸管提出腹壁切口,將腸造口夾(圖1)環繞腸管后扣合,硬質部分橫架于切口之上,使腸管不會滑入腹腔,軟質部分可在體外無損傷的妥善固定腸管 (圖3),條帶形狀不會影響腹壁外造口腸管切開,待腸管與腹壁粘連牢固后,將卡扣打開, 可取除腸造口夾。
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腸造口夾將腸管固定于腹壁外,硬質部分橫架于切口之上, 使腸管不會滑入腹腔,軟質部分可在體外無損傷的妥善固定腸管,并不會影響腸管切開造
權利要求
1.一種腸造口夾,其特征是一條帶有卡扣的合成材料條帶,其一部分為不可彎曲折疊的硬質材料,另一部分為可彎曲的軟質材料,兩部之間為由硬質到軟質的過渡區,可以彎曲,腸造口夾長度有不同規格用于不同直徑的結腸和小腸造口,軟質部分的外端有兩個頂端膨大的小突起,硬質部分的外端有兩個與小突起間距對應的小孔,小孔直徑略小于小突起的膨大頂端,腸造口夾在過渡區彎曲后,小孔與小突起可利用合成材料的自然彈性穩固扣合,并可再打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腸造口夾,其特征是合成材料條帶具有不可彎曲折疊的硬質部分和可彎曲的軟質部分。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腸造口夾,其特征是硬質部分和軟質部分之間具有可彎曲的過渡區域。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腸造口夾,其特征是腸造口夾兩端有可互相扣合的卡扣,卡扣扣合后可以再次打開。
全文摘要
雙腔腸造口手術是普通外科臨床常用的術式,手術中需將用于造口的腸管經適當的腹壁切口提出并固定于腹壁外,在術中或術后需要時切開腸管壁實現造口,雙腔腸造口需要一個支架樣裝置在腹壁外固定腸管,以防止其滑回腹腔,而目前尚無此種專用器械,需外科醫生自制,繁瑣且規格難以規范,故設計便于使用、形制規范的造口腸管固定器械是外科臨床的需要。本發明提供一種腸造口夾,用于雙腔腸造口手術中將造口腸管固定于腹壁外,術后待造口腸管與腹壁粘連緊密后可取除,簡化手術操作。
文檔編號A61F5/445GK102512276SQ20111045171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9日
發明者潘凱 申請人:朱暢, 楊雪菲, 潘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