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癌癥的藥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用于治療癌癥的藥劑。
背景技術:
癌癥(cancer),醫學術語亦稱惡性腫瘤(malignant neoplasm),中醫學中稱巖,為由控制細胞生長增殖機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細胞除了生長失控外,還會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組織甚至經由體內循環系統或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其他部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治療癌癥的藥劑。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癌癥的藥劑,它是由下列原料藥按重量份計制成人參10-20、黃芪10-30、白術10-30、茯苓10-20、山藥9-15、木香9-15,白芷9-15、皂莢20-30、柴胡10-20、枳實10-30、青皮10-30、赤芍10-30、炮山甲10-30、姜黃10-30、三棱10-30、莪術10-30、厚樸10-30、大腹皮10-30、浙貝母10-30、蚤休10-20、夏枯草10-20、石上柏10-20、半枝蓮10-20、木鱉子10-20、天仙子10-20、茯苓10-20、貫眾10-20、茺蔚子10-20、蟬蛻10-20、全蝎10-20、土鱉蟲10-20、九香蟲10-20、神曲20-30、麥芽20-30、炒山楂20-30、乳香10-20、沒藥10-20、赤石脂10-20、甘草10-20和蜈蟲公30-70。優選地,本發明所述的治療癌癥的藥劑是由下列原料藥按重量份計制成人參15、黃芪20、白術20、茯苓15、山藥10、木香10、白芷10、皂莢25、柴胡15、枳實20、青皮20、赤芍20、炮山甲20、姜黃20、三棱20、莪術20、厚樸20、大腹皮20、浙貝母20、蚤休15、夏枯草15、石上柏15、半枝蓮15、木鱉子15、天仙子15、茯苓15、貫眾15、茺蔚子15、蟬蛻15、全蝎15、土鱉蟲15、九香蟲15、神曲25、麥芽25、炒山楂25、乳香15、沒藥15、赤石脂15、甘草15和蜈蚣50。優選地,所述藥劑為片劑、分散片、口含片、散劑或丸劑。本發明的藥劑無明顯毒副作用,效果明確,治愈后不易復發,可有效地治療癌癥。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的描述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這并非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種修改或改進,但是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發明的范圍之內。實施例1本發明丸劑的制備稱取人參150克、黃芪200克、白術200克、茯苓150克、山藥100克、木香100克、白芷100克、皂莢250克、柴胡150克、枳實200克、青皮200克、赤芍200克、炮山甲200克、姜黃200克、三棱200克、莪術200克、厚樸200克、大腹皮200克、浙貝母200克、蚤休150克、夏枯草150克、石上柏150克、半枝蓮150克、木鱉子150克、天仙子150克、茯苓150克、貫眾150克、茺蔚子150克、蟬蛻150克、全蝎150克、土鱉蟲150克、九香蟲150克、神曲250克、麥芽250克、炒山楂250克、乳香150克、沒藥150克、赤石脂150克、甘草150克和蜈蚣500克,粉碎,過100目篩,加入蜂蜜50克混合滾圓成500丸。實驗例1子宮肌瘤的治療診斷標準根據衛生部頒發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關于《中藥治療子宮肌瘤的指導原則》,結合西醫高等院校統編教材《婦產科學》(第5版)中有關“女性生殖系統腫瘤”的診斷標準來制定。(1)西醫診斷標準綜合臨床癥狀、婦科檢查及兩次以上B超, 臨床診斷為子宮肌瘤。( 中醫辨證標準下腹部包塊,固定不移,小腹腰骶墜脹隱痛,白帶增多,色黃有異味,月經量多或經期延長,經色鮮紅或暗紅,經期腹痛加重,尿黃,舌質暗紅, 邊有痕斑點,舌下絡脈增粗增長,苔白厚或黃膩,脈弦數或滑數。病例共治療40例,年齡30-50歲,子宮體未超過3個月妊娠大小,瘤體直徑< 6cm,多發性肌瘤最大直徑< 6cm,病例排除年齡在30歲以下或50歲以上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使用實施例1中制備的丸劑進行治療,每天2次,每次2丸,連續3個月為一個療程,共治療兩個療程。療效判定標準痊愈癥狀消失,月經(量、周期)恢復正常;顯效癥狀基本上小時,瘤體大小減小,子宮大小恢復正常;無效:B超檢查肌瘤體積基本不變或者增加。經過治療,發現所有患者均符合痊愈的治療標準。實驗例2胃腸癌癥的治療病例1 張XX,男61歲,診斷為胃癌中期,術中發現腹腔內淋巴結廣泛轉移,服用實施例1 中制備的丸劑進行治療,每天2次,每次2丸,連續3個月為一個療程,共治療兩個療程,痊愈,隨訪3年,未復發。病例2 崔XX,男,33歲,診斷為胃癌,服用實施例1中制備的丸劑進行治療,每天2次,每次2丸,連續3個月為一個療程,共治療兩個療程。一個療程后腫瘤組織逐漸縮小,治療2 個療程,腫瘤組織消失,隨訪3年未復發。病例3 劉XX,女66歲,09年診斷為胃癌,服用實施例1中制備的丸劑進行治療,每天2次, 每次2丸,連續3個月為一個療程,共治療兩個療程,痊愈,隨訪3年,未復發。病例4 李XX,男55歲,09年診斷為胃癌,發現腹腔淋巴結轉移,服用實施例1中制備的丸劑進行治療,每天2次,每次2丸,連續3個月為一個療程,共治療兩個療程,痊愈,隨訪3年, 未復發。病例5 張XX,女75歲,08年為診斷結腸癌,服用實施例1中制備的丸劑進行治療,每天2 次,每次2丸,連續3個月為一個療程,共治療兩個療程,痊愈,隨訪3年,未復發。病例6 張XX,男77歲,診斷為結腸癌,服用實施例1中制備的丸劑進行治療,每天2次,每次2丸,連續3個月為一個療程,共治療兩個療程。一個療程后腫瘤組織逐漸縮小,治療 2個療程,腫瘤組織消失,隨訪3年未復發。病例7 許XX,女68歲,診斷為直腸癌,服用實施例1中制備的丸劑進行治療,每天2次, 每次2丸,連續3個月為一個療程,共治療兩個療程。一個療程后腫瘤組織逐漸縮小,治療 2個療程,腫瘤組織消失,隨訪3年未復發。病例8 邢XX,女55歲,診斷為直腸癌,服用實施例1中制備的丸劑進行治療,每天2次, 每次2丸,連續3個月為一個療程,共治療兩個療程。一個療程后腫瘤組織逐漸縮小,治療 2個療程,腫瘤組織消失,隨訪3年未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癌癥的藥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原料藥按重量份計制成人參 10-20、黃芪10-30、白術10-30、茯苓10-20、山藥9-15、木香9-15、白芷9-15、皂莢20-30、柴胡10-20、枳實10-30、青皮10-30、赤芍10-30、炮山甲10-30、姜黃10-30、三棱10-30、莪術 10-30、厚樸10-30、大腹皮10-30、浙貝母10-30、蚤休10-20、夏枯草10-20、石上柏10-20、 半枝蓮10-20、木鱉子10-20、天仙子10-20、茯苓10-20、貫眾10-20、茺蔚子10-20、蟬蛻 10-20、全蝎10-20、土鱉蟲10-20、九香蟲10-20、神曲20-30、麥芽20-30、炒山楂20-30、乳香10-20、沒藥10-20、赤石脂10-20、甘草10-20和蜈般30-7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癌癥的藥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原料藥按重量份計制成人參15、黃芪20、白術20、茯苓15、山藥10、木香10、白芷10、皂莢25、柴胡15、枳實 20、青皮20、赤芍20、炮山甲20、姜黃20、三棱20、莪術20、厚樸20、大腹皮20、浙貝母20、蚤休15、夏枯草15、石上柏15、半枝蓮15、木鱉子15、天仙子15、茯苓15、貫眾15、茺蔚子15、 蟬蛻15、全蝎15、土鱉蟲15、九香蟲15、神曲25、麥芽25、炒山楂25、乳香15、沒藥15、赤石脂15、甘草15和蜈蚣50。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癌癥的藥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藥劑為片劑、分散片、 口含片、散劑或丸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癌癥的藥劑,它是由下列原料藥按重量份計制成人參、黃芪、白術、茯苓、山藥、木香、白芷、皂莢、柴胡、枳實、青皮、赤芍、炮山甲、姜黃、三棱、莪術、厚樸、大腹皮、浙貝母、蚤休、夏枯草、石上柏、半枝蓮、木鱉子、天仙子、茯苓、貫眾、茺蔚子、蟬蛻、全蝎、土鱉蟲、九香蟲、神曲、麥芽、炒山楂、乳香、沒藥、赤石脂、甘草和蜈蚣。本發明的藥劑無明顯毒副作用,效果明確,治愈后不易復發,可有效地治療癌癥。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2552813SQ201210024849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6日
發明者陳達樹 申請人:陳達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