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肝經郁熱證的中藥新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廣譜性治療肝經郁熱證的治療失眠、頭痛及焦慮癥肝經郁熱證的中藥新藥物組合,屬于中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失眠、頭痛及焦慮癥是當今社會的常見高發性疾病,臨床上以某一癥狀或疾病為主,而兼有其他兩種疾病或癥狀,所以三種疾病或癥狀往往同時出現,臨床流行病學研究提示,我國成人的失眠率達10% -20%,焦慮癥的患病率達5% -10%,偏頭痛的患病率約為 9.85%,患者的社會生活功能受到顯著影響,嚴重困擾者當代人的生活。失眠、焦慮癥及頭痛的治療方法多樣,目前存在的西醫治療以鎮靜催眠、緩解焦慮及止痛劑對癥藥物治療為主,可以緩解部分患者的癥狀,但是往往伴明顯副作用,如困倦乏力、消化道不適等,且容易導致藥物依賴甚至成癮性,不能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而中醫藥治療有較好的療效,有整體調解,副作用小,無藥物依賴等特點。為此,發揮中醫中藥優勢、研發治療失眠、頭痛及焦慮癥的有效藥物,成為中醫藥臨床工作者擔負的職業使命。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臨床上缺少廣譜性治療失眠、頭痛及焦慮癥肝經郁熱證有效方藥的問題,本發明總結多年臨床經驗,精選效藥,制成一種廣譜性治療失眠、頭痛及焦慮癥肝經郁熱證的新藥物組合一清肝解郁湯,具體內容如下使用依據適用于失眠、頭痛及焦慮癥肝經郁熱證者,癥見失眠,頭痛,急躁易怒,胸悶脅痛,口渴喜飲,口苦口干,目赤耳鳴,或頭暈目眩,或頭痛欲裂,或嘈雜吞酸,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或黃燥,脈弦數,或弦滑數。方藥組成柴胡9g郁金9黃連6g半夏9g膽南星6g僵蠶6g炒麥芽9g使用方法煎藥時加冷水超過藥面五分至一寸,二煎水量酌減,如無特殊指定,頭煎沸后,再煎20分鐘,二煎沸后,再煎15分鐘,藥品質地堅實者,可酌情多煎5-10分鐘,煎藥未沸時用武火,沸后用文火,每隔3至5分鐘攪拌一次,頭二煎藥共計得藥汁300ml左右,混合后,早飯前和晚飯后二次分服。
具體實施例方式該廣譜性治療失眠、頭痛及焦慮癥肝經郁熱證的新藥物組合的具體實施方式
應該包括用藥依據、方藥組成及使用方法三部分(I)使用依據適用于失眠、頭痛及焦慮癥肝經郁熱證者,癥見失眠,頭痛,急躁易怒,胸悶脅痛,口渴喜飲,口苦口干,目赤耳鳴,或頭暈目眩,或頭痛欲裂,或嘈雜吞酸,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或黃燥,脈弦數,或弦滑數。(2)方藥組成柴胡9g郁金9黃連6g半夏9g膽南星6g僵蠶6g炒麥芽9g(3)使用方法煎藥時加冷水超過藥面五分至一寸,二煎水量酌減,如無特殊指定,頭煎沸后,再煎20分鐘,二煎沸后,再煎15分鐘,藥品質地堅實者,可酌情多煎5-10分鐘,煎藥未沸時用武火,沸后用文火,每隔3至5分鐘攪拌一次,頭二煎藥共計得藥汁300ml左右,混合后,早飯前和晚飯后二次分服。(4)療效評價臨床使用本藥物組合治療偏頭痛肝經郁熱證52例,療程2周,結果顯效32例占61. 5 %,有效18例占34. 6 %,無效2例占3. 8 %,治療睡眠障礙肝經郁熱證61例,療程2周,結果顯效46例占75. 4 %,有效15例占24. 6 %,無效0例占0 %,治療焦慮狀態48例,療程2周,結果顯效37例占77. I %,有效10例占20. 8%,無效I例占2. I %。, 結論中藥療法治療偏頭痛、睡眠障礙和焦慮狀態肝經郁熱證有肯定的療效,值得推廣。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肝經郁熱證的中藥新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組成為柴胡9g郁金9黃連6g半夏9g膽南星6g僵蠶6g炒麥芽9g。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肝經郁熱證的中藥新藥物組合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煎藥時加冷水超過藥面五分至一寸,二煎水量酌減,如無特殊指定,頭煎沸后,再煎20分鐘,二煎沸后,再煎15分鐘,藥品質地堅實者,可酌情多煎5-10分鐘,煎藥未沸時用武火,沸后用文火,每隔3至5分鐘攪拌一次,頭二煎藥共計得藥汁300ml左右,混合后,早飯前和晚飯后二次分服。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肝經郁熱證的中藥新藥物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其用藥依據適用于失眠、頭痛及焦慮癥的肝經郁熱證者,癥見起病失眠,頭痛,急躁易怒,胸悶脅痛,口渴喜飲,口苦口干,目赤耳鳴,或頭暈目眩,或頭痛欲裂,或嘈雜吞酸,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或黃燥,脈弦數,或弦滑數。
4.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治療肝經郁熱證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方藥組成為柴胡、郁金、黃連、半夏、膽南星、僵蠶、炒麥芽,且各藥物劑量或藥物間比例為9:9:6:9:6:6: 9。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肝經郁熱證的中藥新藥物組合,該組合物為廣譜性治療失眠、頭痛及焦慮癥的新藥物組合,屬于中藥技術領域。該藥物組合為柴胡9g 郁金9 黃連6g 半夏9g 膽南星6g 僵蠶6g 炒麥芽9g。目前市面上缺乏廣泛性治療失眠、頭痛及焦慮癥中藥新藥,該藥物組合總結多年臨床經驗,精選效藥組方而成,用于失眠、頭痛及焦慮癥肝經郁熱證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可以彌補現有治療藥物的不足。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2641470SQ20121002720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8日
發明者曹克剛, 高穎 申請人:曹克剛, 高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