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體現改善胃腸功能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ー種改善胃腸功能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胃腸功能可反映人體的消化功能,胃腸功能正常則消化吸收正常,人體營養充足,各種機能正常;如果胃腸功能失調,就會引起一系列疾病,如消化不良、腹脹、腹瀉、便秘等,使得營養物質缺乏,從而誘發其他疾患,故胃腸功能正常與否是人體健康的關鍵。
胃腸道是人體的重要臟器之一,是消化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體吸收食物中營養成分的主要部位。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質如蛋白質、糖類、脂肪等均需要在消化道中發生ー系列反應分解為小分子物質后被消化道粘膜吸收,被人體所利用。在胃腸道的各器官中,胃在消化道中起到暫時貯存食物的作用,胃內所分泌的酸性消化液可以幫助食物消化吸收,胃所分泌的消化液主要包括胃蛋白酶、胃酸和粘液等;胃酸在胃內的酸性環境,可使胃蛋白酶正常發揮作用;但胃酸過高,對胃和十二指腸粘膜有刺激作用,引發潰瘍病。小腸是消化道中體現消化吸收最重要的部位,小腸中分泌的胰液、膽汁和小腸液對由胃部推進的食物進行再消化,主要營養物質也在此部位吸收;小腸粘膜中腸腺分泌的小腸液,含有多種消化酶,這些酶與膽液中的消化酶相配合,把糖、脂肪、蛋白消化成可被腸壁吸收的物質。大腸是為食物消化后的殘余物質提供暫時貯存的場所,如果殘渣在大腸內停留過久,水容易被大腸吸收過多而變得干硬,從而產生便秘。目前防治胃腸功能紊亂的基本原則是飲食調養及臨床治療。其中臨床治療的方法主要有四個方面(I)促進胃腸蠕動,促進消化吸收;(2)創造利于腸道內有益菌群的生長環境,改善腸道菌群失調;(3)潤腸通便,改善便秘;(4)保護胃壁,防止或減少胃酸對潰瘍的侵蝕;目前的臨床治療方法中包括中西藥物治療、理療等。本發明是從中藥材中篩選得到具有改善胃腸功能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能起到增強胃腸動力,促進人體消化吸收,調節胃酸,潤腸通便,改善便秘的作用;與西藥相比,具有毒副作用小,可長期服用,適于胃腸功能失調的人群。中國發明專利CN1302564A公開了 “ー種改善胃腸功能和美容的保健食品及該保健食品的制備方法”,采用當歸、赤芍、茯苓、紅花、蘆薈、維生素E、維生素B2為原料經粉碎、過篩、混勻、灌裝膠囊等エ藝制備,雖然對改善胃腸功能和美容有一定的作用,但以生藥裝膠囊,對胃腸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中國發明專利CNlO 1061864A公開了 “ー種可改善胃腸功能的保健飲料”,采用大豆低聚糖漿、山楂、枸杞、液體木糖醇、檸檬酸為原料制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ー種中藥組合物,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通過各藥材的合理配比,協同作用,改善胃腸功能,對胃腸功能失調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本發明另外ー個目的是提供該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中醫認為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納與腐熟水谷和主通降;小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大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傳化糟柏。水谷入口,經食道容納于胃,水谷經胃的腐熟,下傳于小腸,小腸對經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分清泌濁,清者,即精華物質,經脾上輸于肺,以營養全身;濁者,即食物殘渣糟柏,下輸大腸,形成糞便。故胃腸功能的正常是水谷能否營養全身的關鍵。如胃腸功能失調就會出現噯氣、嘔逆、腹脹、腹瀉、痢疾或便秘等癥狀。脾與胃相表里,心與小腸相表里,肺與大腸相表里,故胃腸功能的正常與否也與脾、肺、心三臟密切相關。所以治療時要在注重胃腸的同時也要調理脾、肺、心三臟。本發明所述的改善胃腸功能的中藥組合物,選擇五香草、梧桐葉、牛大力、鴨跖草、枳犋子為原料;其中五香草性辛,溫,具有解毒消炎,和胃鎮痛作用;梧桐葉苦、寒,具有除濕和胃,消炎鎮痛作用 ;牛大力性甘、平,具有補虛和胃作用;鴨跖草性甘、淡,具有清熱祛濕作用;枳犋子性甘、平,具有補中益氣,和胃止嘔作用。上述諸藥合用,達到清熱祛濕,補虛和胃的作用,針對上述胃腸功能失調,起到改善胃腸功能的目的。制備本發明藥物活性組分的原料用量為五香草5-30份、梧桐葉5-30份、牛大力5-30份、鴨跖草5-30份、枳犋子5-30份。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可采用中藥制劑常規方法制備成常規口服制劑。將五香草12份、梧桐葉12份、牛大力12份、鴨跖草12份、枳犋子12份,按照上述重量比混合,加8-10倍量水浸泡2-4小時,加熱煎煮I. 5小時,過濾,藥渣再加6-8倍量水加熱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兩次濾液,靜置I小時,倒出上清液,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08-1. 12,優選密度為I. I,進噴霧干燥器,進風溫度控制130-150°C,優選140°C,出風溫度100-120°C,優選110°C,霧化器轉速40-60轉/分鐘,優選50轉/分鐘,進料速度為4-6ml/分鐘,優選5ml/分鐘,得噴霧干燥粉,粉碎,過篩后可得細粉。該細粉可加入制備不同劑型時需要的各種常規輔料,如潤滑劑、粘合劑等,用常規的中藥制劑方法制備成常見中藥制劑劑型,如片劑、口服液、膠囊劑、沖劑等。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闡述實施例I本發明的膠囊劑制備(以十倍原料配比量為例)I.按下述重量配比稱取各原料藥五香草120克、梧桐葉120克、牛大力120克、鴨跖草120克、枳犋子120克備用;2.上述重量配比的五香草、梧桐葉、牛大力、鴨跖草、枳犋子加9倍量水浸泡3小時,加熱煎煮I. 5小時,過濾,藥渣再加7倍量水加熱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兩次濾液,靜置I小時,倒出上清液;3.上述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I時,進噴霧干燥器,進風溫度控制140°C,出風溫度110°c,霧化器轉速50轉/分鐘,進料速度為5ml/分鐘,得噴霧干燥粉30克;4.上述噴霧干燥粉加入輔料,混勻,裝入明膠硬膠囊。實施例2本發明的片劑制備(以十倍原料配比量為例)I.按下述重量配比稱取各原料藥五香草50克、梧桐葉50克、牛大力50克、鴨跖草50克、枳犋子50克備用;2.上述重量配比的五香草、梧桐葉、牛大力、鴨跖草、枳犋子加9倍量水浸泡3小時,加熱煎煮I. 5小時,過濾,藥渣再加7倍量水加熱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兩次濾液,靜置I小時,倒出上清液;3.上述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I時,進噴霧干燥器,進風溫度控制140°C,出風溫度110°c,霧化器轉速50轉/分鐘,進料速度為5ml/分鐘,得噴霧干燥粉13克;4.粉碎上述噴霧干燥粉成細粉,加入輔料制成顆粒,干燥,壓片。實施例3本發明的顆粒劑制備(以十倍原料配比量為例)I.按下述重量配比稱取各原料藥五香草300克、梧桐葉300克、牛大力300克、鴨跖草300克、枳犋子300克備用;2.上述重量配比的五香草、梧桐葉、牛大力、鴨跖草、枳犋子加9倍量水浸泡3小時,加熱煎煮I. 5小時,過濾,藥渣再加7倍量水加熱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兩次濾液,靜置I小時,倒出上清液;3.上述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I時,進噴霧干燥器,進風溫度控制140°C,出風溫度110°c,霧化器轉速50轉/分鐘,進料速度為5ml/分鐘,得噴霧干燥粉75克;4.粉碎上述噴霧干燥粉成細粉,加入輔料,制備成顆粒劑。實驗例I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功效學評價實驗I.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對實驗小鼠小腸炭末推進率的影響清潔級健康NIH小鼠,40只,雄雌各半,體重20±2克;動物隨機分為4組,即對照組(灌胃給予活性炭混懸液),上述中藥組合物水煎液高、中、低三個劑量組,每組10只。取五香草12份、梧桐葉12份、牛大力12份、鴨跖草12份、枳犋子12份,采用常規水煎方法制備,并濃縮為相應濃度,用藥組灌胃給藥,水煎液不同劑量組包括高劑量組(30g/kg),中劑量組(15g/kg),低劑量組(7. 5g/kg)。各小鼠實驗前徹底禁食12小時,不禁水;實驗時各小鼠按不同組別灌胃給藥,Ih后均灌胃給5%的活性炭混懸液(以10%的阿拉伯膠配制)0. lml/10g體重,20min后處死動物,剖腹并取出小腸,不牽拉平鋪于平板上,測量從幽門到盲腸的長度為小腸總長,再測量自幽門到炭末前移的前端,計算其長度占小腸總長的百分率,即炭末推進百分率。炭末推進百分率=炭末推進距離/小腸總長。結果見表I。表I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對小鼠小腸炭末推進率影響(X 土S,n=10)
權利要求
1.一種改善胃腸功能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組分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五香草5-30份、梧桐葉5-30份、牛大力5-30份、鴨跖草5_30份、枳犋子5_30份。
2.根據權利要求I的中藥組合物,其中各原料藥的用量為五香草12份、梧桐葉12份、牛大力12份、鴨跖草12份、枳犋子12份。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稱取各原料藥五香草、梧桐葉、牛大力、鴨跖草、枳犋子備用; 2)按上述重量配比的五香草、梧桐葉、牛大力、鴨跖草、枳犋子按照上述重量比混合,力口8-10倍量水浸泡2-4小時,加熱煎煮I. 5小時,過濾,藥渣再加6-8倍量水加熱煎煮I小時,過濾,合并兩次濾液,靜置I小時,倒出上清液。
3)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I.08-1. 12,進噴霧干燥器,進風溫度控制130-150°C,出風溫度100-120°C,霧化器轉速40-60轉/分鐘,進料速度為4_6ml/分鐘,得噴霧干燥粉。
4)粉碎噴霧干燥粉,過篩后得細粉,即該中藥組合物的活性組分。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可制備常規口服制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改善胃腸功能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中藥領域;以中藥五香草、梧桐葉、牛大力、鴨跖草、枳椇子為原料組合制成活性組分,然后與藥物常用輔料制成口服制劑。該中藥制劑能夠改善胃腸功能,對胃腸功能失調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文檔編號A61K36/72GK102727602SQ201210044039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4日
發明者樊婷婷, 王素俠 申請人:廣州加原醫藥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