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高血壓病的外用貼膏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高血壓病的外用貼膏。
背景技術:
高血壓是一種由多基因遺傳與環境、情緒等因素交互作用而產生的以動脈血壓升高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種以體液循環、動脈血壓升高為主的綜合病癥。高血壓患者一般為肥胖者、中老年人及患有糖尿病高血脂、腎病的人,酗酒、吸煙多的人也易患高血壓,如患有高血壓而置之不理,就會積勞成疾日益惡化,待出現腦中風、動脈硬化、冠心病、腎衰竭、半身不遂、腰頸椎病再治療,一是治療時間長花費多,二是錯過了早日康復的良機。降壓藥物治療有(1)利尿降壓劑氫氯噻嗪、環戊甲噻嗪、速尿等;( 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抑制劑利血平、降壓靈、鹽酸可樂定;(3)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β阻滯劑如心得安和美多心安等;α阻滯劑如苯芐胺、α+β阻滯劑如柳氨芐心安;(4)酶抑制劑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鈣離子拮抗劑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6)血管擴張劑如胼苯噠嗪、長壓定、哌唑嗪、呱氰啶等。但是西藥治療存在副作用大、費用高、治療不徹底、易復發等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治療高血壓病的外用貼膏,該膏劑療效高,費用低,使用方便簡捷,無毒副作用,愈后不復發。本發明治療高血壓病的外用貼膏由下列原料藥按重量份組成吳茱萸90 120份、丹參80 100份、川芎30 50份、鉤藤40 60份、漢防己30 50份、白芷40 60份、肉桂30 50份、野菊花40 60份、杜仲100 130份、天麻30 50份、狗脊80 100份、遠志30 50份、酸棗仁40 60份、冰片20 40份、月桂氮卓酮10 20份、煉蜜150 250份、羊毛脂100 250份、丙二醇70 150份。該貼膏的制備方法是將吳茱萸、川芎、鉤藤、漢防己、白芷、肉桂、野菊花、天麻、遠志、酸棗仁、冰片粉碎成細粉(過100目篩),混勻,備用;丹參、杜仲、狗脊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濾過,藥渣加入6倍量水煎煮1. 5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 20 1.25 (60 0C )的清膏;煉蜜、羊毛脂、丙二醇加熱熔融后,不斷攪拌,加入月桂氮卓酮繼續攪拌混勻,待溫度降至45 55°C時加入上述清膏攪拌,混勻;加入上述細粉,攪拌,混勻,制膏芯,并置于膠貼,即得。對高血壓病的治療不是降的越快越好,而是一個長期對全身的動靜脈調節治療過程,其出發點不在于單純降低血壓,而重點在于調整機體陰陽平衡和解除高血壓病發生發展的內在原因。近年來的治療實踐證明,降壓中藥貼膏治療高血壓病,確有降壓、改善心腦血流供求失衡的作用,是對高血壓及經絡臟腑全面調節,通過活血化瘀使全身的血管恢復彈性,因而能明顯改善癥狀,促進心腦血管病理改變的康復。降壓中藥貼膏是調整人體理想的藥物,是中老年抗衰老、抗動脈硬化,防治腦血管、糖尿病、頸腰椎病的一種的好的選擇,高血壓患者使用降壓中藥貼膏2-3個療程后(1個療程為20天),藥物中的有效活性分子進入血液,直達病變部位,在平穩降壓過程中,以滋肝補腎為主,修復人體受損的各組織器官,逐步控制高血壓的發病機制,調節人體神經系統,促進血液循環,在平穩降壓中起到協調與綜合治療功能,從根本上徹底逆轉高血壓發病機制,是從高血壓的發病根源入手,起到降壓與恢復人體受損機能正常化和整體調治并發癥等多重功效。本發明根據中醫理論和經絡學說,運用辨證和辨病相結合的方法,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精選出有降壓之效的中藥,敷貼在諸經百脈相通的“神闕”穴(即臍中)及涌泉穴,以調和陰陽而達“陰平陽秘”。同時,通過經脈的作用,使藥物直至患病的部位,達到防治高血壓病和腦血管病的目的。本發明不僅對高血壓能徹底根治,而且能全面調整人體各器官,特別是對心、腦、腎療效更佳。本發明采用中草藥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經過清洗,烘干等工藝,在規定的條件下,用中藥制劑技術將中草藥分別粉碎成細粉與提取成浸膏,按配比摻和混勻而成,該貼膏劑,使用方便,循序降壓,療效穩定,治療徹底,無任何毒副作用,主要用于治療高血壓及其高血脂、冠心病等伴發病。本發明的特點1、中醫特色,平衡陰陽、標本兼治。它突破傳統的治療局限,該藥在治療高血壓的同時,能最大限度地抑制心、腦、腎等重要臟腑的病變,整體調整;滋肝補腎潛陽,打破傳統的為降壓而降壓,它能調整各臟腑的失調,陰陽失衡所致的上實下虛及風火痰瘀;諸藥和合,打破常規療法,它是用多種藥物,改善供血循環,調控失調的血壓,糾正陰陽平衡,解除平滑肌痙攣,使血壓逆向轉化;清瘀排污,能降低血脂和血粘度,迅速清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質,減少血管阻力,恢復血管彈性,緩解心臟壓力(如由此引起的頭痛、頭暈、失眠、心悸等癥)。2、技術上的突破,本發明采用獨特的滲透技術,直接施于患處,透皮吸收,多層次、多靶位施藥,藥物直接滲入病灶皮膚深層組織;避免藥物量的損失及對人體內臟器官的藥害。3、產品經過大量的臨床驗證,它對皮膚表皮組織、皮下組織無損傷,無刺激性,無毒副作用。總結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和心得獨創出簡捷實用有效的高血壓貼膏療法,平穩降壓。當藥服到一定程度時,藥效緩慢緩釋,人體自身機體調控血壓機制開始逐步正常化,直到根本康復并長久穩定;徹底根治,不需長期服藥,當藥物中的基因調節和植物中的活性分子進入人體后,激活并調節紊亂的內分泌系統,使其趨于正常分泌。使用3 4個療程,機體功能康復,血壓均能達到正常,并加以鞏固,且不反彈,處于健康狀態。本發明的效果與常規降壓藥相比,降壓中藥貼膏的獨特之處表現在一是本著從高血壓的發病根源入手,針對并發癥的轉化而研制的,用眾多的藥對人體全面調節,從清腦降壓,到活血化瘀,滋肝補腎。二是本著增強細胞的活力,迅速溶解血栓,清除血管內的淤積,使硬化的血管恢復彈性。三是本著用眾藥和合,在降低血脂和血粘度的同時,能有效清除血管中多余的有害物質,從根本上逆轉高血壓的發病機制,最后達到康復的目的。高血壓的病因較為復雜,應以虛實為綱,不同的病因病癥,確立相應的治療法則在整個治療高血壓的過程中,必須調整陰陽,滋肝補腎、清肝瀉火、平肝熄風、活血化瘀,這是治療高血壓的有效途徑,在眾多的藥物中,各種藥在體內起到各自的作用,單靠某種藥物治療或幾味藥物治療,效果不那么理想。用藥如用兵,必須把人體看成是一個有機整體,逆轉其病理機制,防止并發癥的產生,從而步入根本治療、整體康復,標本兼治的最佳治療境界。
圖1是貼膏的生產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按下列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g)吳茱萸95g、丹參85g、川芎40g、鉤藤50g、漢防己45g、白芷50g、肉桂40g、野菊花55g、杜仲110g、天麻45g、狗脊90g、遠志40g、酸棗仁40g、冰片25g、月桂氮卓酮15g、煉蜜220g、羊毛脂120g、丙二醇80g。 實施例2按下列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g)吳茱萸100g、丹參90g、川芎35g、鉤藤45g、漢防己50g、白芷45g、肉桂35g、野菊花50g、杜仲100g、天麻35g、狗脊85g、遠志35g、酸棗仁55g、冰片30g、月桂氮卓酮15g、煉蜜220g、羊毛脂120g、丙二醇80g。實施例3按下列重量稱取原料藥(單位g)吳茱萸105g、丹參95g、川芎55g、鉤藤40g、漢防己35g、白芷45g、肉桂35g、野菊花45g、杜仲105g、天麻35g、狗脊95g、遠志45g、酸棗仁50g、冰片35g、月桂氮卓酮15g、煉蜜220g、羊毛脂120g、丙二醇80g。以上實施例的制備方法是將處方中各味中藥材按照中國藥典及藥品標準該品種項下規定凈制,貼膏的制備方法是將吳茱萸、川芎、鉤藤、漢防己、白芷、肉桂、野菊花、天麻、遠志、酸棗仁、冰片粉碎成細粉(過100目篩),混勻,備用;丹參、杜仲、狗脊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濾過,藥渣加入6倍量水煎煮1. 5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 20 1. 25 (60 0C )的清膏;煉蜜、羊毛脂、丙二醇加熱熔融后,不斷攪拌,加入月桂氮卓酮繼續攪拌混勻,待溫度降至45 55°C時加入上述清膏攪拌,混勻;加入上述細粉,攪拌,混勻,制膏芯,并置于膠貼,即得。使用方法外用貼敷,直接貼于神闕穴、涌泉穴,2天更換一貼,20天為一個使用周期。注意事項1、孕婦,皮膚破損處禁用。2、皮膚過敏者慎用。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高血壓病的外用貼膏,其特征是由下列原料藥按重量份制成吳茱萸90 120份、丹參80 100份、川芎30 50份、鉤藤40 60份、漢防己30 50份、白芷40 60份、肉桂30 50份、野菊花40 60份、杜仲100 130份、天麻30 50份、狗脊80 100份、遠志30 50份、酸棗仁40 60份、冰片20 40份、月桂氮卓酮10 20份、煉蜜150 250份、羊毛脂100 250份、丙二醇70 150份;上述貼膏的制備方法是將吳茱萸、川芎、鉤藤、漢防己、白芷、肉桂、野菊花、天麻、遠志、酸棗仁、冰片粉碎成細粉,過100目篩,混勻,備用;丹參、杜仲、狗脊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2小時,濾過,藥渣加入6倍量水煎煮1. 5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60°C相對密度為1. 20 1. 25的清膏;煉蜜、羊毛脂、丙二醇加熱熔融后,不斷攪拌,加入月桂氮卓酮繼續攪拌混勻,待溫度降至45 55°C時加入上述清膏攪拌,混勻;加入上述細粉,攪拌,混勻,制膏芯,并置于膠貼,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高血壓病的外用貼膏,主要成份由吳茱萸、丹參、鉤藤、漢防己、野菊花、川芎、狗脊、遠志、冰片等組成,具有補益肝腎,平肝潛陽,定眩安神。本發明藥劑不同于以往單純治療高血壓病的治療方案,采用穴位貼膏法,多層次多靶位,防與治、標與本同治,治法獨特,療效可靠。
文檔編號A61K36/8988GK102552712SQ201210046009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7日
發明者汪世龍 申請人:汪世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