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風濕的內服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具體說是一種治療風濕病的內服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風濕病歸中醫“痹癥”范疇。中醫認為“疼則不通,通則不痛"。中醫的這句名言, 把人們的所有痛痺的原因精辟地一語道破。也就是說,你之所以感覺身體疼痛或麻痹,是因為該處的經絡不通,令正氣不能通行,因而就產生了你之所以感覺到的身體疼痛或麻痹,此為之痛則不通。一旦把這處塞住的邪氣驅散后,經絡通了,正氣能運行無阻,疼痛或麻痹就消除。目前西醫治療主要以非留體抗炎藥為主,大多胃腸道刺激嚴重,部分還可引起消化道潰瘍等嚴重副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西藥的嚴重胃腸副作用,提供一種能治療風濕病且胃腸副作用輕的內服中藥組合物。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治療風濕的內服中藥組合物,該組合物的各原料藥及其重量配比為鼴鼠骨10-30份,陸英20-50份,制馬前子0.3-0. 9份,補骨脂15-40 份,桃仁9-20份,山藥10-30份,三七10-30份,元胡10-25份,升麻9_20份,川楝子10-30 份,小茴香10-25份,制乳香10-20份,制沒藥10-20份,姜黃9_15份。本發明中各原料藥機理
鼴鼠骨咸,寒,無毒。①《別錄》“味咸,無毒。”②《食性本草》“寒。”入心、肺經。解毒蝕瘡,散結解毒,瀉肺平喘,驅蛔殺蟲。陸英《神農本草經》:味甘,微苦,性平。主骨間諸痹,四肢拘孿疼酸,膝寒痛,陰痿。 《藥性論》能捋風毒,腳氣上沖,心煩悶絕。化學成分含氯原酸、α-香樹脂素棕櫚酸酯、熊果酸、谷留醇、豆留醇、油菜留醇、硝酸鉀、黃酮、鞣質等。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用于跌打損傷、風濕痛、脫臼等。馬錢子辛、苦、寒,有大毒,歸肝經。《本草綱目》“傷寒熱病,咽喉痹痛”,《醫學衷中心參錄》“開通筋絡,透達關節之力,遠勝于他藥。”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本品含有多種生物堿,主要有士的寧、馬錢子堿,并含番木鱉苷、綠原酸等,可有明顯的鎮痛作用。補骨脂味辛,苦,性溫。功效補腎助陽,納氣平喘,溫脾止瀉。成分果實、種子含香豆精類、黃酮類、單萜酚類以及揮發油、皂式、多糖、類脂等成分。桃仁苦甘,平,無毒。功效破血行瘀,潤燥滑腸。應用于經閉、癥瘕、熱病蓄血、 風痹、瘧疾、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血燥便秘等。《藥品化義》桃仁,味苦能瀉血熱,體潤能滋腸燥。若連皮研碎多用,走肝經,主破蓄血、逐月水、及遍身疼痛、四肢木痹、左半身不遂、左足痛甚者,以其舒經活血行血,有去瘀生新之功。成分含苦杏仁甙,24-亞甲基環木菠蘿烷醇,檸檬留二烯醇,7-去氫燕麥留醇,仁中分離到2種蛋白質成分PR-A和PR-B,有強的抗炎鎮痛藥理活性。桃仁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主要為油酸和亞油酸。研究表明桃仁具有去瘀血、抗過敏的藥理作用。山藥甘、平,功效補脾胃,宜肺腎。成分塊根、根莖均含薯蕷皂甙元,角鯊烯。根莖還含三角葉薯蕷甙,三角葉薯蕷混甙,薯蕷皂甙,著蕷皂甙元三葡萄糖甙,羊毛留醇,膽甾醇,β-谷甾醇,五甾醇,25D-螺甾烷-3,5-二酮。葉含魯薯蕷皂甙元,三角葉薯蕷葉甙。三七辛、甘、微澀,溫。歸肝、心經。《本草綱目》“止血、散血、定痛”。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本品含三七皂苷、五加皂苷、β-谷留醇。能止血,縮短凝血時間;有顯著的抗凝、 抑制血小板凝聚、促進纖溶、降低血液粘度;消炎及鎮痛。制乳香味辛、苦,功效收斂生肌,活血祛瘀。含樹脂,樹膠,揮發油。樹脂的主要成分為游離α,β-乳香脂酸,結合乳香脂酸1.5%,乳香脂烴33%。樹膠為阿糖酸的鈣鹽或鎂鹽20%,西黃芪膠黏素6%,揮發油呈淡黃色,具芳香.現代研究表明乳香具有抗炎、活血祛瘀作用。制沒藥苦、平,活血止痛,消腫生肌。《藥性論》主打撲損,心腹血瘀,傷折跌損,筋骨瘀痛,金刃所損,痛不可忍,皆以酒投飲之。含樹脂25%-35%,揮發油2. 5% -9%,樹膠約57%-65%,樹脂的大部分能溶于醚,不溶性部分a及β罕沒藥酸,可溶性部分含a、β 及、沒藥酸,沒藥尼酸及β罕沒藥酚,尚含罕沒藥樹脂,沒藥萜醇。揮發油在空氣中易樹脂化,含丁香油酚、間甲苯酚等。臨床研究表明其對創傷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元胡味苦,性涼。功效活血、行氣、止痛,成分延胡索中分離出近20種生物堿, 其中有d-紫堇堿、dl-四氫巴馬亭、原鴉片堿、1-四氫非洲防己堿、dl-四氫黃連堿、1-四氫黃連堿、紫堇鱗莖堿、β -高白屈菜堿、黃連堿、去氫紫堇堿、紫堇單酚堿、去氫延胡索胺及非洲防己堿,以及d-海罌粟堿等。現代研究表明元胡具有鎮靜、鎮痛作用。升麻味辛、甘,性微寒。功效發表透疫,升陽舉陷。成分根莖含阿魏酸,異阿魏酸,咖啡酸,吲哚酮,升麻精,齒阿米素,去甲齒阿米素,齒阿米醇,北升麻萜,12-羥升麻環氧醇阿拉伯糖甙及以β-谷留醇,升麻環氧醇,升麻環氧醇木糖甙,興安升麻醇為甙元的糖甙,還含有升麻甙,興安升麻醇為甙元的糖甙。現代研究表明升麻具有解熱鎮痛作用。川楝子苦、寒,有小毒。功效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殺蟲。成分果實含驅蛔有效成分川楝素,以及多種苦味的三萜成分、苦楝子酮、脂苦楝子醇、21-0-乙酰川楝子三醇、 21-0-甲基川楝子五醇。小茴香味辛、性溫,功效溫腎暖肝,行氣止痛,和胃。成分果實所含揮發油的組成很復雜,主要成分為反式-茴香腦,其次為檸檬烯、小茴香酮,其他有愛草腦,Y-松油烯, α -菔烯,月桂烯,β -菔烯,樟腦,樟烯,甲氧苯基丙酮及痕量的香檜烯,α -水芹烯,對-聚傘花素,1,8_桉葉油素,4-松油醇,反式-小茴香醇乙酸酯,茴香醛等。果實脂肪油中經鑒定的十六種脂肪酸組成有ιο-十八碳烯酸、花生酸、棕櫚酸等。姜黃味苦、辛,性溫,功效破血行氣,通經止痛。成分根莖含姜黃素類化合物 姜黃,對-二羥基二桂皮酰甲烷,即雙去甲氧基姜黃素,對-羥基桂皮酰阿魏酰基甲烷,即去甲氧基姜黃素,二氫姜黃素;倍半萜類化合物姜黃新酮,姜黃酮醇A、B,大櫳牛兒酮-13醛, 4-羥基甜沒藥_2,10- 二烯-9-酮,4-甲氧基-5-羥基甜沒藥-2,10- 二烯-9-酮,2,5- 二羥基-甜沒藥_3,10- 二烯,原莪術二醇,莪述雙環烯酮,去氫莪述二酮。研究表明姜黃具有抗炎、抗腫瘤、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以上原料均可自普通藥店購買到,其規格符合國家醫藥標準。其中的鼴鼠骨優先推薦采用岷縣當地的,因岷縣當地人喜歡在春季食用鼴鼠,不僅收集容易而且藥效更好。中藥屬天然藥物,安全性好,胃腸刺激輕微,能有效治療骨性關節炎、風濕病等引起的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總有效率91%,療效滿意。本發明有關治療情況如下
1、病人概況選擇病史、病情、年齡、性別及原始治療方法等項。116例患者病史最長15 年,最短9月;其中膝關節疼痛42例,腕、肘關節疼痛23例;踝關節疼痛20例,腰痛31例, 男性47例,女性69例;年齡最大69歲,最小沈歲。以上病例服用本發明前均疼痛明顯,屈伸不利,手足晨僵,其中不能行走12例。2、用法用量用溫開水每次服用本發明6_12g (12歲以下兒童禁用),每日3次, 十五天為一療程。3、療效分析一般病人用藥2-3天疼痛即可明顯緩解,十五天為一療程。經一至兩個療程治療后均見疼痛癥狀明顯緩解,屈伸好轉,116例患者中痊愈72例,好轉沈例,有效 7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91%。療效標準近期治愈受累關節腫痛消失,關節功能恢復正常,復查血沉、抗鏈 〃0〃、白細胞三項指標恢復正常,如有結節性紅斑,環形紅斑需消失。好轉受累關節疼痛明顯好轉或消失,復查血沉、抗鏈“0”、白細胞未完全恢復正常;或三項指標已恢復正常,但關節腫痛尚未完全消失。有效經治療后關節疼痛或疼腫有好轉。無效經治療一個療程以上,受累關節無好轉。4、不良反應個別患者用藥后可出現心急、手麻、感覺胃部不適,一般不需治療,嚴重時服用200ml涼水,癥狀可消失。5、注意事項本發明中馬錢子有毒,用藥需嚴格控制劑量,12歲以下兒童禁用,孕產婦用藥無臨床資料。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一種治療風濕的內服中藥組合物,該組合物的各原料藥及其重量配比為鼴鼠骨30份,陸英50份,制馬前子0.5份,補骨脂40份,桃仁20份,山藥30份,三七 30份,元胡25份,升麻20份,川楝子30份,小茴香25份,制乳香20份,制沒藥20份,姜黃 15份。實施例2,一種治療風濕的內服中藥組合物,該組合物的各原料藥及其重量配比為鼴鼠骨20份,陸英40份,制馬前子0.5份,補骨脂25份,桃仁15份,山藥20份,三七 20份,元胡20份,升麻15份,川楝子20份,小茴香20份,制乳香15份,制沒藥15份,姜黃 10份。實施例3,一種治療風濕的內服中藥組合物,該組合物的各原料藥及其重量配比為鼴鼠骨10份,陸英35份,制馬前子0. 3份,補骨脂15份,桃仁20份,山藥20份,三七 25份,元胡15份,升麻9份,川楝子25份,小茴香10份,制乳香20份,制沒藥20份,姜黃9 份。實施例4,一種治療風濕的內服中藥組合物,該組合物的各原料藥及其重量配比為驢鼠骨15份,陸英30份,制馬前子0. 6份,補骨脂20份,桃仁12份,山藥25份,三七25份,元胡10份,升麻20份,川楝子20份,小茴香15份,制乳香18份,制沒藥18份,姜黃12份。實施例5,一種治療風濕的內服中藥組合物,該組合物的各原料藥及其重量配比為鼴鼠骨25份,陸英20份,制馬前子0. 5份,補骨脂30份,桃仁10份,山藥15份,三七 15份,元胡20份,升麻10份,川楝子10份,小茴香25份,制乳香10份,制沒10份,姜黃15 份。實施例6,一種治療風濕的內服中藥組合物,該組合物的各原料藥及其重量配比為驢鼠骨20份,陸英25份,制馬前子0. 9份,補骨脂35份,桃仁9份,山藥10份,三七10 份,元胡25份,升麻15份,川楝子15份,小茴香20份,制乳香12份,制沒藥12份,姜黃12 份。實施例7,為本發明水煎劑的各原料藥及其重量配比為驢鼠骨10份,陸英20份, 制馬前子0. 3份,補骨脂15份,桃仁9份,山藥10份,三七10份,元胡10份,升麻9份,川楝子10份,小茴香10份,制乳香10份,制沒藥10份,姜黃9份。將上述實施例1-6按比例配比后,按本技術領域的慣常作法可加工成丸劑、散齊U、 片劑、膠囊劑,用溫開水每次服用6-12g,每日3次,十五天為一療程。也可以實施例7配比為水煎劑每日一劑。一般病人用藥2-3天疼痛即可明顯緩解,十五天為一療程。經一至兩個療程治療后均見癥狀明顯好轉,晨僵消失。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風濕的內服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組合物的各原料藥及其重量配比為鼴鼠骨10-30份,陸英20-50份,制馬前子0.3-0. 9份,補骨脂15-40份,桃仁9_20 份,山藥10-30份,三七10-30份,元胡10-25份,升麻9-20份,川楝子10-30份,小茴香 10-25份,制乳香10-20份,制沒藥10-20份,姜黃9-1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風濕的內服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組合物的各原料藥及其重量配比為鼴鼠骨15-25份,陸英20-40份,制馬前子0. 3-0. 6份,補骨脂20-30份,桃仁10-15份,山藥15-25份,三七15-25份,元胡10-20份,升麻10-15份, 川楝子15-25份,小茴香15-20份,制乳香10-15份,制沒藥10-15份,姜黃9-12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風濕的內服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組合物的各原料藥及其重量配比為鼴鼠骨20份,陸英40份,制馬前子0.5份,補骨脂25份, 桃仁15份,山藥20份,三七20份,元胡20份,升麻15份,川楝子20份,小茴香20份,制乳香15份,制沒藥15份,姜黃10份。
4.根據權力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治療風濕的內服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 該組合物可制成丸劑、散劑、片劑、膠囊或直接作為水煎劑。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風濕的內服中藥組合物,該組合物的各原料藥及其重量配比為鼴鼠骨10-30份,陸英20-50份,制馬前子0.3-0.9份,補骨脂15-40份,桃仁9-20份,山藥10-30份,三七10-30份,元胡10-25份,升麻9-20份,川楝子10-30份,小茴香10-25份,制乳香10-20份,制沒藥10-20份,姜黃9-15份。本發明中的中藥屬天然藥物,安全性好,胃腸刺激輕微,能有效治療骨性關節炎、風濕病等引起的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總有效率91%,療效滿意。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2526637SQ20121006304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12日
發明者包錦科, 后曉勤, 高永學, 高選忠 申請人:高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