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服治療初期惡性腫瘤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初期惡性腫瘤的中藥藥物。本發明中藥藥物由二組藥物組成,第1組:仙鶴草、枳殼、火硝、白礬、郁金、干漆、五靈脂和制馬錢子;第二組: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生南星、五味子、麥冬、黃芪、黨參、白術、北沙參和天冬。二組藥物視病情依次交替應用,利用本發明藥物治療的33例病人,3年生存率36.36%,有效率93.94%。
【專利說明】一種內服治療初期惡性腫瘤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惡性腫瘤的藥物,尤其是涉及一種治療初期惡性腫瘤的中藥藥物。
【背景技術】:
[0002]環境污染,食品造假,不良生活方式等均會危及健康,很可能導致惡性腫瘤發生。“病有所醫”使我國城鄉居民普遍享受到健康查體的機會,現代醫學檢測儀器也為早期發現癌癥病人提供了保障。由于傳統觀念,一些被查出患有“不治之癥”的中老年人卻諱疾忌醫,不愿接受正規治療,這給不法行醫者帶來可乘之機。他們見癌不見人,辨癌不辯證,盲目運用抗癌中藥。認為:凡癌皆虛,則見癌就補;凡癌皆實,則見癌皆攻。因此不僅得不到應有的療效,甚至出現不應有的中藥副反應;或助長了戀邪、滯邪、甚至助邪的弊端;或致體液大耗,正氣大傷。結果,加劇了癌惡變。
[0003]目前治療初期惡性腫瘤主要是手術、放療、化療、介入等。其創傷大、副反應多、花費高,故常常不為患者所首選。
【發明內容】
: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療效顯著,成本低廉,無副作用的中藥組合物。
[000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初期惡性腫瘤的中藥藥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
[0006]第I組:仙鶴草12-24,枳殼12-24,火硝12-24,白礬12-24,郁金12-24,干漆2-10,五靈脂9-21,制馬錢子6-18 ;
[0007]第2組:白花蛇舌草24-36,夏枯草9_21,生南星9_21,五味子9_21,麥冬9_21,黃芪24-36,黨參14-36,白術9-21,北沙參9-21,天冬9-21。
[0008]本發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初期惡性腫瘤的中藥藥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
[0009]第I組:仙鶴草15-21,枳殼15-21,火硝15-21,白礬15-21,郁金15-21,干漆4-8,五靈脂12-18,制馬錢子9-15 ;
[0010]第2組:白花蛇舌草27-33,夏枯草12_18,生南星12_18,五味子12-18,麥冬12-18,黃芪 27-33,黨參 17-23,白術 12-18,北沙參 12-18,天冬 12-18。
[0011]本發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初期惡性腫瘤的中藥藥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
[0012]第I組:仙鶴草18,枳殼18,火硝18,白礬18,郁金18,干漆6,五靈脂15,制馬錢子12 ;
[0013]第2組:白花蛇舌草30,夏枯草15,生南星15,五味子15,麥冬15,黃芪30,黨參20,白術15,北沙參15,天冬15。[0014]本發明治療初期惡性腫瘤的中藥藥物,其單劑藥量是每一重量份原料藥為I克,如第3個技術方案的單劑量重量為:
[0015]第1組:仙鶴草18g,積殼18g,火硝18g,白帆18g,郁金18g,干漆6g,五靈脂15g,制馬錢子12g ;
[0016]第2組: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15g,生南星15g,五味子15g,麥冬15g,黃苗30g,黨參20g,白術15g,北沙參15g,天冬15g。
[0017]本發明上述其余兩個技術方案的單劑量與此同理,即單劑藥量是每I重量份原料藥為I克。
[0018]本發明使用的藥材是純天然性,可由藥店購得。
[0019]配制及服用方法:
[0020]第I組藥物:將仙鶴草、枳殼、火硝、白礬、郁金、干漆、五靈脂、制馬錢子放入砂鍋內,按每劑藥加水1500ml的比例加入水,浸泡半小時,先以武火煎沸,去砂鍋蓋,再以文火煎30分鐘。倒出藥液。將藥渣按每劑藥加水800ml的比例加入水,以文火煎半小時,倒出藥液。兩次藥液混和,于早、晚飯前各服一半。I日I劑、3劑之后,改煎第2組藥物。
[0021]第2組藥物,將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生南星、五味子、麥冬、黃芪、黨參、白術、北沙參、天冬入砂鍋內,按每劑藥加水1500ml的比例加入水,浸泡半小時,先以武火煎沸,去砂鍋蓋,再以文火煎30分鐘。倒出藥液。將藥渣按每劑藥加水800ml的比例加入水,以文火煎半小時,倒出藥液。兩次藥液混和,于早、晚飯前各服一半。I日I劑,3劑之后,改煎第I組藥物。
[0022]兩組藥物視病情靈活應用。如果患者邪毒積聚,氣滯血瘀為主,第I組藥物煎服時間可超過3天;第2組可減至3天以下;如果患者邪毒結聚,正氣大傷,第2組藥物可超過3天,而第I組藥物可減至3天以內。
[0023]總之,視病情而采用以攻邪為主,輔以扶正攻邪;或以扶正攻邪為主,輔以攻邪。
[0024]各中藥的藥理作用。
[0025]仙鶴草:苦辛,平。歸經:入肺、肝、脾經。功效:止血,健胃。主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赤白痢疾,崩漏帶下,勞傷脫力,癰腫跌打,創傷出血。
[0026]枳殼:苦辛,涼。歸經:入脾,胃經。功效:行氣消痰,散結消痞。主治:胸膈痰滯,胸痞,脅脹食積,噫氣,嘔逆,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
[0027]火硝:辛苦咸,寒。歸經:入胃,大腸經。功效:瀉熱,潤燥,軟堅。主治:實熱積滯,腹脹便秘;停痰積聚,目赤障翳,丹毒,癰腫。
[0028]白礬:澀,寒,有毒。歸經:入肺,脾,胃,大腸經。功效:清痰,燥濕,止瀉止血,解毒、殺蟲。主治:癲癇喉痹,痰涎壅甚,肝炎黃疸,黃腫,胃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白帶,瀉痢,衄血,口舌生瘡,瘡痔疥癬,水火蟲傷。
[0029]郁金:辛苦,涼。歸經:入心、肺、肝經。功效:行氣解郁,涼血破瘀。治胸腹脅助諸痛,失心癲狂。熱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婦女倒經,黃疸。
[0030]干漆:辛,溫,有毒。歸經:入肝、脾經。功效:破瘀,消積,殺蟲。主治:婦女經閉,癥瘕,瘀血,蟲積。
[0031]五靈脂:苦甘,溫。歸經:入肝,脾經。功效:生用散瘀,止痛;炒用止血。主治:生用治心腹血氣諸痛,婦女經閉,產后瘀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傷。炒用:治婦女血崩,經水過多,赤帶不絕。
[0032]制馬錢子:苦,寒,有毒。歸經:入胃、肝經。功效:散血熱,消腫,止痛。主治:癰疽腫毒,風痹疼痛,骨折,面神經麻庳,重癥肌無力。
[0033]白花蛇舌草:苦甘,寒。歸經:入心,肝,脾經。功效:清熱,解毒,利濕。主治:肺熱喘咳,扁桃體炎,咽喉炎,闌尾炎,痢疾,黃疸,盆腔炎,附件炎,癰腫,疔瘡,毒蛇咬傷。
[0034]夏枯草:苦辛,寒。歸經:入肝,膽經。功效:清肝火,散郁結,降血壓。主治:瘰癘,癭瘤,乳癰,乳癖,目珠夜痛,羞明流淚,頭目眩暈,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結核,急性黃疸型肝炎,血痢,帶下。
[0035]生南星:苦辛,溫,有毒。歸經:歸肺,肝,脾經。功效:燥濕化痰,祛風止痙。主治:中風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癲癇,驚風,破傷風,風痰眩暈,喉痹,瘰癘,癰腫,跌撲折傷,蛇蟲咬傷,抗腫瘤。
[0036]五味子:酸甘,溫。歸經:入肺,心,腎經。功效:益氣生津,補腎養心,收斂固澀。主治:肺虛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盜汗,勞傷羸弱,夢遺滑精,久瀉久痢。
[0037]麥冬:甘微苦,寒。歸經:入心,肺,胃經。功效:養陰益胃,潤肺清心。主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干口燥,便秘。
[0038]黃芪:甘,微 溫。歸經:入脾,肺經。功效:補氣壯陽,益衛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主治: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炙黃芪治內傷勞倦,脾虛泄瀉,脫肛,氣虛血脫崩帶。
[0039]黨參:甘、平。歸經:入脾,肺經。功效:補中益氣,生津。主治: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食少,口渴,久瀉,脫肛。
[0040]白術:苦甘,溫。歸經:入脾,胃經。功效:補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主治: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泄瀉,痰飲,水腫,黃疸,濕痹,小便不利,頭暈自汗,胎氣不安。
[0041]北沙參:甘、微寒。歸經:入肺,脾經。功效:養陰清肺,祛痰止咳。主治:肺熱燥咳,虛勞久咳,陰傷咽干,口渴。
[0042]天冬:甘苦,寒。歸經:入肺,腎經。功效:養陰,清熱,潤肺,滋腎。主治:陰虛發熱,咳嗽吐血,肺痿,肺癰,咽喉腫痛,消渴,便秘。
[004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44]第I組藥物中,枳殼:破氣,行痰消積;白礬:清熱化痰燥濕;仙鶴草合白礬解毒殺蟲,療癰消腫。郁金:行氣解郁,涼血破瘀;制馬錢子:涼血消腫;五靈脂:行血止痛;干漆:破瘀消積。火硝:瀉熱潤燥軟堅通便,引痰飲瘀血下出。煎服的總體效果是:排除邪毒,暢通氣機,為臟腑功能的正常發揮,氣血津液的營運布散,創造良好的內環境條件,從而改善機體的整體狀態,提高機體抗癌,抑癌能力。
[0045]第2組藥物中,白花蛇舌草:清熱利濕解毒;夏枯草:清肝散結;生南星:燥濕化痰,祛風消腫散結,共奏“排污去廢”,攻逐積聚之功效。因為無論外界毒素所致的癌變,或機體內部氣血陰陽失調所致的癌變,正氣虛衰都是必備的前提條件。故以黨參:補中益氣生津;黃芪:補中益氣生肌;白術:補脾和胃,燥濕和中。麥冬:養陰潤肺;北沙參:養陰清肺;天冬:滋陰潤燥。五味子:斂肺滋腎,生津收汗澀精。使祛邪不傷正。
[0046]兩組藥物交替煎服3-6月,大部分病例都能收到較好的療效。[0047]上述治療初期惡性腫瘤的藥物,治療33例病人,3年生存率36.36%,總有效率93.94%。
[0048]以下結合臨床數據及典型病例來進一步說明其有益效果。
[0049]一.臨床觀察
[0050]1.臨床資料
[0051]1.1 一般資料本組病例共63例,均為2008年2月-2012年4月聊城市腫瘤醫院確診的惡性腫瘤患者。
[0052]1.1治療組33例,其中男19例,女14例;對照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治療組最小年齡6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44.5歲。對照組最小年齡11歲,最大年齡71歲,平均43歲。治療組最長病程I年,最短7天,平均75天;對照組最長病程11個月,最短13天,平均63天。治療組肺癌13例,其中鱗癌9例,腺癌4例;胃癌9例,其中賁門癌5例,幽門癌4例;肝癌7例;霍奇金淋巴瘤4例。對照組肺癌12例,其中鱗癌7例,腺癌5例;胃癌10例,其中賁門癌5例,幽門癌5例;肝癌5例,霍奇金淋巴瘤3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 > 0.05)。
[0053]主要癥狀:肺癌:咳嗽,咯血,氣短,發熱。胃癌:上腹痛,納差,厭食,體重減輕,吞咽困難或惡心嘔吐,上腹可捫及腫塊,有壓痛。肝癌:右上腹疼痛,肝大,黃疸,消瘦,發熱,營養不良。霍奇金淋巴瘤: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腫大,發熱,盜汗,消瘦,瘙癢。治療組33例,對照組30例,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0054]2診斷標準:
[0055]2.1西醫診斷標準:參照內科學(第7版)
[0056]2.2中醫辯證及證侯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鄭筱萸)和中醫內科學(第5版)。
[0057]2.3納入排除病例標準
[0058]2.3.1納入標準: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早期原位癌,中醫辯證為邪毒積聚,氣滯血瘀。
[0059]2.3.2排除標準:排除合并有嚴重心血管及血液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以及結核,精神病患者,孕婦,哺乳期婦女以及臨床資料不完整,影響療效者。
[0060]3治療方法
[0061]3.1基礎治療:2組病例均給予全身化療。肺癌:吉西他濱+順鉬;胃癌:生長抑素類似物及C0X-2抑制劑;肝癌:阿霉素+5-FU+絲裂霉素;霍奇金淋巴瘤:阿霉素+博萊霉素+長春花堿+甲氮咪胺。3周為I療程,療程間休息6周。
[0062]3.2施加治療:治療組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上述2組中藥藥物同步治療。
[0063]3.3觀察2組臨床療效
[0064]3.4每3個月復診I次,檢查相關部位CT,癥狀評估,記錄生存期。瘤體變化情況及生活質量評估觀察,周期為半年,生存率追蹤觀察半年、I年、2年、3年。
[0065]4療效評定標準:參照WHO制定的實體瘤近期療效標準(湯劍猷.現代腫瘤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3:425)擬定。完全緩解(CR):腫塊完全消失,并持續I月以上;部分緩解(PR):腫塊縮小50%以上,且時間不少于I個月;穩定(SD):腫塊縮小不及50%或增大,但未超過25% ;進展(PD):腫塊增大25%以上或者出現新病灶。②生活質量療效評價:根據Karnofsky評分標準評定。改善:上升10分;降低:下降10分;穩定:上升或下降不足10分。
[0066]5治療結果
[0067]5.12組總有效率,如表1所示。
[0068]表12組總有效率比較
[0069]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初期惡性腫瘤的中藥藥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 第1組:仙鶴草12-24,枳殼12-24,火硝12-24,白礬12-24,郁金12-24,干漆2_10,五靈脂9-21,制馬錢子6-18 ; 第2組:白花蛇舌草24-36,夏枯草9-21,生南星9_21,五味子9_21,麥冬9_21,黃芪24-36,黨參14-26,白術9-21,北沙參9-21,天冬9-21 ; 二組藥物視病情依次交替應用,3天為交替時間間隔;如病情偏于邪毒積聚,氣滯血瘀,第I組藥物可適當增加1-2天,相應地第2組藥物減少1-2天,以保持交替時間間隔總體不變;如病情見于邪毒積聚、氣滯血瘀與正虛并存,則第I組藥物可適當減少1-2天,相應地第2組藥物也增加1-2天,仍保持交替時間間隔總體不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初期惡性腫瘤的中藥藥物,所述原料藥重量份為: 第I組:仙鶴草15-21,枳殼15-21,火硝15-21,白礬15-21,郁金15-21,干漆4_8,五靈脂12-18,制馬錢子9-15 ; 第2組:白花蛇舌草27-33,夏枯草12-18,生南星12-18 ;五味子12-18,麥冬12-18,黃芪27-33,黨參17-23,白術12-18,北沙參12-18,天冬12-18。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治療初期惡性腫瘤的中藥藥物,所述原料藥重量份為: 第I組:仙鶴草18,枳殼18,火硝18,白礬18,郁金18,干漆6,五靈脂15,制馬錢子12 ; 第2組:白花蛇舌草30,夏枯草15,生南星15,五味子15,麥冬15,黃芪30,黨參20,白術15,北沙參15,天冬15。
【文檔編號】A61P35/00GK103920088SQ201310032374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6日
【發明者】薛士成, 崔延昌 申請人:薛士成, 崔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