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便秘的純中藥膠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成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ー種治療便秘的純中藥膠囊。
背景技術:
便秘是ー種容易發生的常見病,多發于中、老年人,據統計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有50%以上的都患有便秘疾患,此病給中老年人的生活工作帶來了巨大的痛苦。便秘的人,腸內易積聚有害氣體,產生鼓腸,使靜脈回流受阻,消化功能出現阻礙,引起上腹飽脹不適、食欲減退、惡心、腹痛、屁多等癥狀,還會使身體出現中毒癥狀,如頭暈乏力、精神淡漠、ロ苦、心煩易躁等癥。便秘在臨床的治療中雖有多種治療方法,但是其治療后仍然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比如不能徹底治愈、雖治愈后容易復發、需要長期服藥治療、治療后留下后遺癥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便秘的純中藥膠囊,本膠囊具有服藥周期特別短、見效特別快、對身體無害等優點。本發明依據中國中醫中藥的精華,經過多年的嘗試、論證,精選十八位中草藥,對于便秘的主要臨床癥狀大便次數多、大便干燥、成羊糞蛋癥狀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本發明所選用中草藥的性味歸經及功能主治分別介紹如下胖大海甘,寒;有小毒。歸肺、大腸經。功能主治清熱潤肺,利咽解毒,潤腸通便。用于肺熱聲啞,干咳無痰,咽喉干痛,熱結便閉,頭痛目赤。白木苦、甘,溫。歸脾、胃經。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術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蒲公英甘,微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功能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結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癰腫痛,胃炎,痢疾,肝炎,膽襄炎,急性闌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癰癤疔瘡,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病,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尿路感染。昆布性寒,味咸。功能主治軟堅散結,消痰,利水。用于癭瘤、瘰疬、睪丸腫痛、痰飲水腫。柏子仁甘,平。歸心、腎、大腸經。功能主治養心安神,止汗,潤腸。用于虛煩失目民,心悸怔仲,陰虛盜汗,腸燥便秘。胡桃仁甘,溫。歸腎經、肺、大腸經。功能主治補腎溫肺,潤腸通便。槐花味苦,性微寒。歸肝、大腸經。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功能。生槐花苦寒之性較強,長于清肝瀉火,清熱涼血。多用于血熱妄行,肝熱目赤,頭痛眩暈,瘡毒腫痛。桑椹甘、酸,寒。歸心、肝、腎經。功能主治補血滋陰,生津潤燥。用于眩暈耳鳴,心悸失眠,須發早白,津傷ロ渴,內熱消渴,血虛便秘。補肝,益腎,熄風,滋液。治肝腎陰虧,消渴,便秘,目暗,耳鳴,瘰疬,關節不利。肉灰蓉甘、威,溫。歸腎、大腸經。功能主治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于陽痿,不孕,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腸燥便秘。落葵性寒,味甘酸。功能主治清熱,涼血,滑腸,通便,解毒。何首烏苦;甘M ;性微溫。肝;腎經。功能主治養血滋陰;潤腸通便;截瘧;祛風;解毒。主治血虛頭昏目眩。鎖陽甘,溫。歸脾、腎、大腸經。功能主治補腎潤腸。治陽痿,尿血,血枯便秘,腰膝痿弱。郁李仁辛、苦、甘,平。歸脾、大腸、小腸。功能主治潤燥滑腸,下氣,利水。用于津枯腸燥、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水腫、腳氣、小便不利。
烏藥辛,溫。歸肺、脾、腎、膀胱經。功能主治行氣止痛,溫腎散寒。決明子甘,苦、咸、微寒。歸肝、大腸經。功能主治清熱明目,潤腸通便。用于目赤澀痛,羞明多淚,頭痛眩暈,目暗不明,大便秘結。歸肝、腎、大腸經。有減肥之功效。絲瓜花性寒,味甘微苦。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治肺熱咳嗽,咽痛,鼻竇炎,疔瘡,痔瘡。升麻辛、微甘,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功能主治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用于風熱頭痛,齒痛,ロ瘡,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陽毒發斑;脫肛,子宮脫垂。牛膝苦、酸、性平。肝、腎經。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本發明的一種治療便秘的純中藥膠囊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胖大海10-25份、白術8-20份、蒲公英5_15份、昆布10-20份、柏子仁5_15份、胡桃仁8-20份、槐花5-15份、桑椹8_20份、肉蓯蓉10-25份、落葵5_10份、何首烏5-10份、鎖陽3-8份、郁李仁5_15份、烏藥3_8份、決明子10-25份、絲瓜花10-20份、升麻8-20份、牛膝5-15份;制備方法按配方比例分別稱取18味中藥原料,分別去除雜質,晾干炒黃,將藥物混合,加三倍量藥物的清水浸泡3小時,移入砂鍋中大火至沸,然后文火煎煮3小時,濾出藥液,再加二倍量藥物的清水繼續煎煮2小時,合并兩次提取液靜置8小時,取上清液送蒸發器濃縮制成稠膏,稠膏送入烘干箱于130°C溫度下烘干,粉碎成300-400細末,消毒后按O. 5g/粒裝入膠囊,即為成品。服用方法一個月為ー個療程,毎日3次,毎次2粒,飯前溫水服送,服用期間,忌腥辣、煙酒。本發明的一種治療便秘的純中藥膠囊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胖大海15-20份、白術10-18份、蒲公英8-12份、昆布12-18份、柏子仁8-12份、胡桃仁10-15份、槐花8-12份、桑椹10-15份、肉蓯蓉15-20份、落葵6-8份、何首烏6-8份、鎖陽4-6份、郁李仁8_12份、烏藥4_7份、決明子15-20份、絲瓜花12-18份、升麻12-18份、牛膝8-12份。本發明的一種治療便秘的純中藥膠囊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胖大海18份、白術15份、蒲公英10份、昆布15份、柏子仁10份、胡桃仁12份、槐花10份、桑椹12份、肉蓯蓉18份、落葵7份、何首烏7份、鎖陽5份、郁李仁10份、烏藥6份、決明子18份、絲瓜花15份、升麻15份、牛膝10份。本發明的一種治療便秘的純中藥膠囊對于便秘患者的治療非常有效,各種藥物相互協調在一起能夠起到最大程度藥效的發揮,可有效提高患者機體的自我協調能力,顯著改善臟腑功能和臨床癥狀,而且本中藥膠囊還具有費用低廉、無毒副作用等優點。臨床統計下面進ー步說明本發明及其臨床使用觀察情況。本發明的中藥膠囊,可用于臨床上除器質性病變導致外的便秘治療,見效快,治療效果好,用藥方便,臨床245例使用,經隨訪有效率95. 51%,治愈率86. 93%。臨床實踐證明,該制劑對治療便秘有良好的療效。245例病人中,年齡最小的25歲,最大的93歲,平均年齡45.3歲。男85例.女160例。病程半年-5年的151例,5-10年的56例,10年以上的38例。
中醫認為,48小時以上不排大便者為便秘。在選擇病例吋,詳細詢問病史,進行體格檢查。然后進行肛門直腸指診、鋇灌腸、結腸鏡檢、大便常規、血生化等常規檢查,以排除器質性病變導致的便秘。對照組共107例,ロ服硫酸鎂溶液,每次ロ服5 20g,清晨空腹服,同時飲100 400ml水,也可用水溶解后服用,排便通暢后停藥。兩組病例連續治療15天后,進行對比觀察。療效標準根據《中藥新藥治療便秘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規定,I.痊愈大便正常,或恢復至病前水平,其它癥狀全部消失。2.顯效便秘明顯改善,間隔時間及便質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間隔時間在72小時以內,其他癥狀大部分消失。3.有效排便間隔時間縮短I天,或便質干結改善,其它癥狀均有好轉。4.無效便秘及其它癥狀均無改善。實驗組經過3個療程治療,并在治療后3個月進行觀察,245例病人中,臨床治愈213例,好轉21例,無效11例,有效率95. 51%,治愈率86. 93%。試驗組中,病程與療效的關系如下表。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便秘的純中藥膠囊,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 胖大海10-25份、白術8-20份、蒲公英5-15份、昆布10-20份、柏子仁5_15份、 胡桃仁8-20份、槐花5-15份、桑椹8-20份、肉蓯蓉10-25份、落葵5_10份、 何首烏5-10份、鎖陽3-8份、郁李仁5-15份、烏藥3-8份、決明子10-25份、 絲瓜花10-20份、升麻8-20份、牛膝5-15份; 制備方法 按配方比例分別稱取18味中藥原料,分別去除雜質,晾干炒黃,將藥物混合,加三倍量藥物的清水浸泡3小吋,移入砂鍋中大火至沸,然后文火煎煮3小時,濾出藥液,再加二倍量藥物的清水繼續煎煮2小時,合并兩次提取液靜置8小時,取上清液送蒸發器濃縮制成稠膏,稠膏送入烘干箱于130°C溫度下烘干,粉碎成300-400細末,消毒后按O. 5g/粒裝入膠 囊,即為成品。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ー種治療便秘的純中藥膠囊,其特征在是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 胖大海15-20份、白術10-18份、蒲公英8-12份、昆布12-18份、柏子仁8_12份、 胡桃仁10-15份、槐花8-12份、桑椹10-15份、肉蓯蓉15-20份、落葵6_8份、 何首烏6-8份、鎖陽4-6份、郁李仁8-12份、烏藥4-7份、決明子15-20份、 絲瓜花12-18份、升麻12-18份、牛膝8-12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ー種治療便秘的純中藥膠囊,其特征在是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 胖大海18份、白術15份、蒲公英10份、昆布15份柏子仁10份、胡桃仁12份、槐花10份、桑椹12份、肉蓯蓉18份、落葵7份、何首烏7份、鎖陽5份、郁李仁10份、烏藥6份、決明子18份、絲瓜花15份、升麻15份、牛膝10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便秘的純中藥膠囊,通過臨床試驗反復驗證配制而成,符合傳統中醫學理論。本中藥膠囊是由以下中藥原料制成,胖大海、白術、蒲公英、昆布、柏子仁、槐花、胡桃仁、桑椹、肉蓯蓉、落葵、何首烏、鎖陽、郁李仁、烏藥、決明子、升麻、絲瓜花、牛膝,本發明的一種治療便秘的純中藥膠囊對于便秘患者的治療非常有效,各種藥物相互協調在一起能夠起到最大程度藥效的發揮,可有效提高患者機體的自我協調能力,顯著改善臟腑功能和臨床癥狀,而且本中藥膠囊還具有費用低廉、無毒副作用等優點。
文檔編號A61P1/10GK102846770SQ201210098388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6日
發明者許箕發 申請人:許箕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