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慢性結腸炎的中藥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治療慢性結腸炎的中藥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慢性結腸炎又稱非特異性結腸炎,通常認為是腸道和分泌功能率亂所致,具體發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多起病緩慢,遷延難愈,臨床以排出膿血便、粘液便、血便等為主要癥狀。中醫認為與外感六淫、內傷七情、脾胃功能虛弱、肝胃不和有關。目前臨床常用藥物,如四神丸、補脾益腸丸等中成藥,療效并不理想,美沙拉嗪、 奧沙拉嗪等常用西藥,可暫時緩解癥狀,但副作用大,復發率高,遠期療效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為解決目前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藥物療效不理想、復發率高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有效治慢性結腸炎的中藥的配方及制備方法。本發明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的組分為人參6份,黃芪12份,炮附子3份,干姜5份,豬苓3份,茯苓4份,薏米4份,陳皮3份,砂仁2份,甘草2份,肉豆蘧3份,五味子2份。將黃芪、炮附子、干姜、陳皮、甘草洗凈,加四倍的水煎三次,每次煎30分鐘,將藥汁濾出,再濃縮為濃縮液,每Iml濃縮液其原藥為Ig ;將人參、豬苓、茯苓、薏米、砂仁、肉豆蘧、五味子篩選干凈,粉碎、經120目篩混合均勻;以上述藥液與藥粉混合均勻,低溫干燥, 可制成丸劑、片劑、沖劑、膠囊。本藥以祖國醫學理論為基礎,其組方合理,配方獨特。本方中人參、黃芪、益氣健脾;炮附子、干姜溫脾陽,祛寒邪,扶陽抑陰;陳皮、砂仁理氣燥濕,醒牌和胃;豬苓、茯苓、薏米健脾滲濕;炙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諸藥;肉豆蘧辛溫能行氣消食,暖胃固腸;五味子咸能補腎,酸能澀腸。本發明優點是1.本藥為純中藥制劑,無毒無副作用;2.本藥可制成丸劑、片劑、 沖劑、膠囊,攜帶、服用方便;3.經臨床實踐證明,對結腸炎有很好的療效,治愈率高。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結腸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本藥由以下藥物按特定比例配制而成, 人參6份,黃芪12份,炮附子3份,干姜5份,豬苓3份,茯苓4份,薏米4份,陳皮3份,砂仁2份,甘草2份,肉豆蘧3份,五味子2份。
2.權利要求I所述的結腸炎治療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藥物的加工、煎煮、 濃縮、粉碎、過篩、混勻。
3.權利2所要求的制備方法之加工過程包括黃芪、炮附子、干姜、陳皮、甘草洗凈,加煎煮,將藥汁濾出,再濃縮為濃縮液;將人參、豬苓、茯苓、薏米、砂仁、肉豆蘧、五味子篩選干凈,粉碎、過篩;將藥液與藥粉混合均勻,低溫干燥,可制成片劑、丸劑、散劑或膠囊。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慢性結腸炎的中藥及制備方法。本發明是為解決目前治療慢性結腸炎的藥物療效不理想、復發率高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療效好、無毒副作用、價廉的中藥。主要組成是人參6份,黃芪12份,炮附子3份,干姜5份,豬苓3份,茯苓4份,薏米4份,陳皮3份,砂仁2份,甘草2份,肉豆蔻3份,五味子2份。將黃芪、炮附子、干姜、陳皮、甘草等制備為濃縮液,將人參、豬苓、茯苓、薏米、砂仁、肉豆蔻、五味子制為細粉,再將藥液與藥粉混合均勻,干燥,備用。可用于制成片劑、丸劑、散劑或膠囊。
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2600444SQ201210099260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8日
發明者康美清, 林艷翠, 郝衛平 申請人:郝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