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三輪型腳踏式輪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提供一種腳踏式輪椅,特別是指一種以簡單操作得到類似原地回轉的小旋轉、小巧且易上下輪椅及行走、旋轉安全的三輪型腳踏式輪椅。
背景技術:
很多腳部有障礙者于移動時使用輪椅代步,但大多的輪椅是利用手來轉動車輪以控制前進、后退及旋轉,另外,利用電動機來移動的電動輪椅也常受大眾使用,于街頭上常常可以看到有人利用它來移動;但是這些輪椅存在著共同的問題點,因都不利用腳來驅動輪椅,因此存在著年齡大的人或因受傷或生病而造成腳不便的殘障者其雙腳會更加衰弱的缺點。
因此狀況于近年開發出常用的腳踩式輪椅,而腳踩式輪椅給腳力衰弱的殘障者使用對于復健產生很大的效果,因腦部障礙而造成半身麻痹的殘障者只要將雙腳踝固定在能自由自在轉動的腳踏式曲柄的腳踏板上,就能以雙腳踩動使輪椅往前進,且麻痹側的腳的筋肉經確認也產生反應,即使單側的上、下肢體都完全麻痹的中風患者(完全半身不逐者),也不僅能利用健康側的下肢踩動,甚至連麻痹側的下肢也能靈活地跟著踩動,和健康側的下肢相對(或交互)踩動腳踏板,使得使用者能以接近成年人快步行走的速度做長距離移動,且腳踩式輪椅具有非常優秀的特性,只要關節等可動部位沒有很明顯的不便或疼痛,從輕度到極為重度有步行障礙的半身不遂的中風患者也能使用,另外,其他因疾病或外傷造成行動不便的患者也經確認大多能踩動此輪椅,如此可知,腳踏式輪椅不僅能改善腳力的減弱,對改善腳的麻痹也有功效;但是腳踏式輪椅的缺點在于不夠小巧,且于旋轉時旋轉半徑太大,導致諸如不便于床位較多的病房里使用、要用來做復健也會受到需要在寬廣的地方才能做等限制,為了實現能于日常生活中使用腳踏式輪椅,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要求能在電梯或其他狹窄空間旋轉的小旋轉性。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與缺失,即為本發明的發明人與從事此行業的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發明內容
故,本發明的發明人有鑒于上述缺失,于是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并以從事于此行業累積的多年經驗,經由不斷試作及修改,始設計出此種具以簡單操作得到類似原地回轉(pivot turn)的小旋轉、小巧且易上下輪椅及行走、旋轉安全的三輪型腳踏式輪椅發明專利。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實現擁有類似原地回轉的小旋轉性的腳踏式輪椅。本發明的次要目的在于讓使用者于上下輪椅時更為容易,且預防于使用中翻覆。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主結構包括有一供操舵且設置于該腳踏式輪椅一側處的操舵輪及分別相對應設置于該腳踏式輪椅兩側處的兩個前輪,而該兩個前輪分別界定為一驅動輪及一游動輪,且該驅動輪供傳遞腳踏所產生前進后退的回轉力;當欲以小旋轉180度變更前進方向時,操作操舵輪往一方大幅轉向且向前轉動驅動輪,若往另一方回轉時,操作操舵輪往一方大幅轉向且向后轉動驅動輪;此外,本發明進一步包括有至少一裝設于腳踏式輪椅接近地面側的滾動體,且滾動體供防止翻倒;另外,本發明進一步包括有至少一供使用者腳踏用的腳踏板,而腳踏板包括有一平坦的放腳部、一界定于放腳部一側且往前敞開成形的前放腳部、一界定于放腳部一側且具有安裝孔的基部及一界定于放腳部背離該前放腳部側處的放腳后跟部,且腳踏板界定有至少一附有魔術貼帶的腳帶;除此之外,本發明進一步具有操舵功能,而用以操舵的結構包括有一支撐裝置、一設置支撐裝置上的兩岔臂、一設置于兩岔臂上的縱型操作桿及一設置于兩岔臂上的橫型操作臂,使縱型操作桿與橫型操作臂得以一起呈水平擺動,且縱型操作桿與橫型操作臂連結有一操作圓盤,并縱型操作桿與橫型操作臂的擺動直接傳達給操作圓盤,而操作圓盤裝設有一對鋼索,且鋼索連結有一設置于一后輪支承部的后輪支撐軸,并后輪支撐軸與操舵輪 相連結,再鋼索將擺動力量倍增傳遞給后輪支撐軸以操作操舵輪左右轉向;并且,本發明進一步于后輪支承部設置有至少一卡鉗,且縱型操縱桿設置有至少一剎車桿,并操舵輪設置有至少一碟盤,而于握住該剎車桿時,剎車桿憑借鋼索拉緊卡鉗,且卡鉗因設置位置和傾斜程度使得制動力在后退時比前進時大;尚且本發明進一步設置有電動機來補助小旋轉時驅動輪的動力;而本發明三輪型腳踏式輪椅是利用一供操舵且設置于該腳踏式輪椅一側處的操舵輪及分別相對應設置于該腳踏式輪椅兩側處的兩個前輪,而該兩個前輪分別界定為一驅動輪及一游動輪,所以小巧且乘坐時舒適,且能利用類似原地回轉達成小旋轉,另外,在腳踏式輪椅左右設有防止翻倒的滾動體等裝置來防止意外,且于腳踏式輪椅前側處設置只會往后方傾動的滾輪支撐體來防止向前翻倒,并于跨越崎嶇處時滾輪支撐體會傾動來確保使用者的安全,而因腳踏板是由一平坦的放腳部、一于放腳部一側且往前敞開成形的前放腳部、一于放腳部一側且具有安裝孔的基部及一于放腳部背離前放腳部側處的放腳后跟部所構成,且具供合腳帶的結構,所以能簡單適用于任何尺寸的腳,讓使用者不會感到不舒服,能夠安全順暢的踩腳踏板,并于縱型操作桿上裝有能用單手輕松操作的剎車桿,所以能用自然的姿勢來握住剎車桿,而剎車桿經鋼索與裝設于后輪支承部的卡鉗連結,且憑借鋼索拉緊卡鉗,賦予制動力給設于操舵輪的碟盤,并且利用裝設卡鉗的設置位置和傾斜程度,使得制動力在后退時比前進時大,所以三輪型腳踏式輪椅在傾斜路面上也能安全使用,而于制動位置上有鎖住剎車桿的方法,以能得到停車制動的效果,使在上、下車等停止情況時,三輪型腳踏式輪椅不會亂動,另于驅動輪裝有電動機補助動力,以減輕在小旋轉時使用者腳踏的負擔。為了實行本發明三輪型腳踏式輪椅的型態如下,腳踏式輪椅由一基礎車架部和一側方車架部構成骨架,而骨架由兩側的前輪來支承,且一側的前輪界定為游動輪,另一側的前輪界定為驅動輪,并將裝設于基礎車架上的腳踏曲柄的轉動傳遞給驅動輪來前進后退,再操舵操舵輪以實現小旋轉。為了實行本發明三輪型腳踏式輪椅的型態如下,其中腳踏式輪椅由基礎車架部和側方車架部構成骨架,而骨架由兩側的前輪來支承,且一側的前輪界定為游動輪,另一側的前輪界定為驅動輪,并將裝設于基礎車架上的腳踏曲柄的轉動傳遞給驅動輪來前進后退,再操舵操舵輪以實現小旋轉,又上述的一對側方車架部可調整其間距寬度大小并設于基礎車架部上。為了實行本發明三輪型腳踏式輪椅的型態如下,其中腳踏式輪椅包括有一前后延伸的主車架,而主車架的前端處結合能旋轉自如的腳踏曲柄,且于主車架的后方處朝外設置下部連結管,并于主車架后端處結合有上下延伸的后輪支撐部,再于主車架里的中央處結合橫棒的一側,由此以構成基礎車架部,而側邊車架兩端上下共同結合有一側邊棒,且側邊棒由直立部、座位部及靠背部組成,并側邊車架及側邊棒于鄰近側邊棒的上方接合部處朝旁邊延伸到斜下方且與下管連結,由此以構成側方車架部,而基礎車架部和兩側的側方車架部被側邊車架所支撐,且側邊車架由橫棒支撐并能調整位置,下管插入下部連結管且被下部連結管支撐并能調整位置,由此以構成骨架,而側邊車架供支撐游動輪,且游動輪能朝軸方向外側調整位置,而主車架供固定支撐一驅動軸,且驅動軸可朝軸方向另一側調整位置,而腳踏曲柄與驅動軸經由卷揚式傳動裝置而具有傳動關系,而操舵輪由后輪支撐部及設置于后輪支承部的后輪支撐軸所支承,因此能操舵,且后輪支撐部及設置于主車架后側處,并后輪支承部和主車架中間設有伸縮性彈簧。 為了實行本發明三輪型腳踏式輪椅的型態如下,于前后延伸的主車架的前端處結合能旋轉自如的腳踏曲柄,且于主車架的后方處朝外設置下部連結管,并于主車架后端處結合有上下延伸的后輪支撐部,再于主車架里的中央處結合橫棒的一側,由此以構成基礎車架部,而側邊車架兩端上下共同結合有一側邊棒,且側邊棒由直立部、座位部及靠背部組成,并側邊車架及側邊棒于鄰近側邊棒的上方接合部處朝旁邊延伸到斜下方且與下管連結,由此以構成側方車架部,而基礎車架部和兩側的側方車架部被側邊車架所支撐,且側邊車架由橫棒支撐并能調整位置,下管插入下部連結管且被下部連結管支撐并能調整位置,由此以構成骨架,而側邊車架供支撐游動輪,且游動輪能朝軸方向外側調整位置,而主車架供固定支撐一驅動軸,且驅動軸可朝軸方向另一側調整位置,而腳踏曲柄與驅動軸經由卷揚式傳動裝置而具有傳動關系,而操舵輪由后輪支撐部及設置于后輪支承部的后輪支撐軸所支承,因此能操舵,且后輪支撐部及設置于主車架后側處,并后輪支承部和主車架中間設有伸縮性彈簧,而組裝于兩側側邊棒的扶手組可依照需要往后退避,設置于側邊棒一邊的可拆卸型支撐裝置上設有兩岔臂,而兩岔臂設有縱型操作桿和橫型操作臂,由此以構成一能水平搖動的構造,且縱型操作桿和橫型操作臂的搖動會直接傳達到一操作圓盤上,并憑借設置在操作圓盤的一對鋼索以傳達數倍的搖動力量給與后輪支承部成結合的后輪支撐軸,由此左右操舵該操舵輪,左右兩側邊車架和設于下管的防止翻倒的桿子的前端設有球型腳輪,且主車架前方裝有利用壓縮彈簧往后時才會傾動的支撐體,并支撐體于一端處設有支承滾輪,而腳踏用的腳踏板組裝在腳踏曲柄上且能自由旋轉,并該腳踏板由平坦的放腳部、接續放腳部平坦且往前方敞開的前面放腳部、具有安裝孔的基部,及放腳部的后端的放腳后跟部所構成,并具有能安裝腳帶的構造,座位部和靠背處是以復數可卷繞的帶狀體構成,并該些帶狀體具有一定長度的魔術貼帶部;為了實行本發明三輪型腳踏式輪椅的型態如下,于前后延伸的主車架的前端處結合能旋轉自如的腳踏曲柄,且于主車架的后方處朝外設置下部連結管,并于主車架后端處結合有上下延伸的后輪支撐部,再于主車架里的中央處結合橫棒的一側,由此以構成基礎車架部,而側邊車架兩端上下共同結合有一側邊棒,且側邊棒由直立部、座位部及靠背部組成,并側邊車架及側邊棒于鄰近側邊棒的上方接合部處朝旁邊延伸到斜下方且與下管連結,由此以構成側方車架部,而基礎車架部和兩側的側方車架部被側邊車架所支撐,且側邊車架由橫棒支撐并能調整位置,下管插入下部連結管且被下部連結管支撐并能調整位置,由此以構成骨架,而側邊車架供支撐游動輪,且游動輪能朝軸方向外側調整位置,而主車架供固定支撐一驅動軸,且驅動軸可朝軸方向另一側調整位置,而腳踏曲柄與驅動軸經由卷揚式傳動裝置而具有傳動關系,而操舵輪由后輪支撐部及設置于后輪支承部的后輪支撐軸所支承,因此能操舵,且后輪支撐部及設置于主車架后側處,并后輪支承部和主車架中間設有伸縮性彈簧,而組裝于兩側側邊棒的扶手組可依照需要往后退避,設置于側邊棒一邊的可拆卸型支撐裝置上設有兩岔臂,而兩岔臂設有縱型操作桿和橫型操作臂,由此以構成一能水平搖動的構造,且縱型操作桿和橫型操作臂的搖動會直接傳達到一操作圓盤上,并憑借設置在操作圓盤的一對鋼索以傳達數倍的搖動力量給與后輪支承部成結合的后輪支撐軸,由此左右操舵該操舵輪,左右兩側邊車架和設于下管的防止翻倒的桿子的前端設有球型腳輪,且主車架前方裝有利用壓縮彈簧往后時才會傾動的支撐體,并支撐體于一端處設有支承滾輪,而腳踏用的腳踏板組裝在腳踏曲柄上且能自由旋轉,并該腳踏板由平坦的放 腳部、接續放腳部平坦且往前方敞開的前面放腳部、具有安裝孔的基部,及放腳部的后端的放腳后跟部所構成,并具有供安裝腳帶的構造,座位部和靠背處是以多個可卷撓的帶狀體構成,并該些帶狀體具有一定長度的魔術貼帶部,而縱型操作桿上組裝有剎車桿,且剎車桿經鋼索與設于后輪支撐部的卡鉗連結,并當握住剎車桿時,憑借鋼索鎖緊卡鉗且賦予制動力給設于操舵輪的碟盤;為了實行本發明三輪型腳踏式輪椅的型態如下,于前后延伸的主車架的前端處結合能旋轉自如的腳踏曲柄,且于主車架的后方處朝外設置下部連結管,并于主車架后端處結合有上下延伸的后輪支撐部,再于主車架里的中央處結合橫棒的一側,由此以構成基礎車架部,而側邊車架兩端上下共同結合有一側邊棒,且側邊棒由直立部、座位部及靠背部組成,并側邊車架及側邊棒于鄰近側邊棒的上方接合部處朝旁邊延伸到斜下方且與下管連結,由此以構成側方車架部,而基礎車架部和兩側的側方車架部被側邊車架所支撐,且側邊車架由橫棒支撐并能調整位置,下管插入下部連結管且被下部連結管支撐并能調整位置,由此以構成骨架,而側邊車架供支撐游動輪,且游動輪能朝軸方向外側調整位置,而主車架供固定支撐一驅動軸,且驅動軸可朝軸方向另一側調整位置,而腳踏曲柄與驅動軸經由卷揚式傳動裝置而具有傳動關系,而操舵輪由后輪支撐部及設置于后輪支承部的后輪支撐軸所支承,因此能操舵,且后輪支撐部及設置于主車架后側處,并后輪支承部和主車架中間設有伸縮性彈簧,而組裝于兩側側邊棒的扶手組可依照需要往后退避,設置于側邊棒一邊的可拆卸型支撐裝置上設有兩岔臂,而兩岔臂設有縱型操作桿和橫型操作臂,由此以構成一能水平搖動的構造,且縱型操作桿和橫型操作臂的搖動會直接傳達到一操作圓盤上,并憑借設置在操作圓盤的一對鋼索以傳達數倍的搖動力量給與后輪支承部成結合的后輪支撐軸,由此左右操舵該操舵輪,左右兩側邊車架和設于下管的防止翻倒的桿子的前端設有球型腳輪,且主車架前方裝有利用壓縮彈簧往后時才會傾動的支撐體,并支撐體于一端處設有支承滾輪,而腳踏用的腳踏板組裝在腳踏曲柄上且能自由旋轉,并該腳踏板由平坦的放腳部、接續放腳部平坦且往前方敞開的前面放腳部、具有安裝孔的基部,及放腳部的后端的放腳后跟部所構成,并具有供安裝腳帶的構造,座位部和靠背處是以多個可卷撓的帶狀體構成,并該些帶狀體具有一定長度的魔術貼帶部,而縱型操作桿上組裝有剎車桿,且剎車桿經鋼索與設于后輪支撐部的卡鉗連結,并當握住剎車桿時,憑借鋼索鎖緊卡鉗且賦予制動力給設于操舵輪的碟盤,并利用設定卡鉗的設置位置和傾斜度使得制動力后退時比前進時大;為了實行本發明三輪型腳踏式輪椅的型態如下,于前后延伸的主車架的前端處結合能旋轉自如的腳踏曲柄,且于主車架的后方處朝外設置下部連結管,并于主車架后端處結合朝上下延伸的后輪支撐部,再于主車架里的中央處結合橫棒的一側,由此以構成基礎車架部,而側邊車架兩端上下共同結合有一側邊棒,且側邊棒由直立部、座位部及靠背部組成,并側邊車架及側邊棒于鄰近側邊棒的上方接合部處朝旁邊延伸到斜下方且與下管連結,由此以構成側方車架部,而基礎車架部和兩側的側方車架部被側邊車架所支撐,且側邊車架由橫棒支撐并能調整位置,下管插入下部連結管且被下部連結管支撐并能調整位置,由此以構成骨架,而側邊車架供支撐游動輪,且游動輪能朝軸方向外側調整位置,而主車架供固定支撐一驅動軸,且驅動軸可朝軸方向另一側調整位置,而腳踏曲柄與驅動軸經由卷揚式傳動裝置而具有傳動關系,而操舵輪由后輪支撐部及設置于后輪支承部的后輪支撐軸 所支承,因此能操舵,且后輪支撐部及設置于主車架后側處,并后輪支承部和主車架中間設有伸縮性彈簧,而組裝于兩側側邊棒的扶手組可依照需要往后退避,設置于側邊棒一邊的可拆卸型支撐裝置上設有兩岔臂,而兩岔臂設有縱型操作桿和橫型操作臂,由此以構成一能水平搖動的構造,且縱型操作桿和橫型操作臂的搖動會直接傳達到一操作圓盤上,并憑借設置在操作圓盤的一對鋼索以傳達數倍的搖動力量給與后輪支承部成結合的后輪支撐軸,由此左右操舵該操舵輪,又左右兩側邊車架和設于下管的防止翻倒的桿子的前端設有球型腳輪,且主車架前方裝有利用壓縮彈簧往后時才會傾動的支撐體,并支撐體于一端處設有支承滾輪,而腳踏用的腳踏板組裝在腳踏曲柄上且能自由旋轉,并該腳踏板由平坦的放腳部、接續放腳部平坦且往前方敞開的前面放腳部、具有安裝孔的基部,及放腳部的后端的放腳后跟部所構成,并具有供安裝腳帶的構造,座位部和靠背處是以多個可卷撓的帶狀體構成,并該些帶狀體具有一定長度的魔術貼帶部,而縱型操作桿上組裝有剎車桿,且剎車桿經鋼索與設于后輪支撐部的卡鉗連結,并當握住剎車桿時,憑借鋼索鎖緊卡鉗且賦予制動力給設于操舵輪的碟盤,并利用設定卡鉗的設置位置和傾斜度使得制動力后退時比前進時大,又于制動位置上具有能鎖住剎車桿的方法;為了實行本發明的三輪型腳踏式輪椅的型態如下,上述的三輪型腳踏式輪椅設有電動機來補助小旋轉時驅動輪的力量。憑借上述技術,可針對現有腳踩式輪椅所存在的旋轉時旋轉半徑太大的問題點加以突破,達到易上下輪椅及行走、旋轉安全的實用進步性的實用進步性。
圖I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腳踏板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帶狀體示意圖5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往左旋轉動作示意圖;圖6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往右旋轉動作示意圖;圖7為本發明 較佳實施例的往右小旋轉動作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_游動輪;2_驅動輪;3_驅動軸;4_腳踏曲柄;5_卷揚式傳動裝置;8_基礎車架部;9_側方車架部;10-側方車架部;11-側邊車架;12-側邊棒;13_橫棒;14-下部連結管;15_補強棒;16_下管;17_防止翻倒的桿子;20_操舵輪;21_后輪支撐部;22-后輪支承部;23_后輪支撐軸;24_卡鉗;25_伸縮彈簧;26_球型腳輪;27_滾輪支撐體;28-滾輪;29_壓縮彈簧;30_扶手臂;31_扶手臂組裝部;32_碟盤;33_座位部;34_靠背部;35-直立部;40_支撐裝置;41_固定部;42_兩岔臂;43_操作圓盤;44_橫型操作臂;45_縱型操作桿;46_鋼索;47_剎車桿;48_電動機;49_卷揚傳動裝置;50_腳踏板;51_放腳部;52-前放腳部;53_前腳帶安裝孔;54_突出部;55_后腳帶安裝孔;56_基部;57_安裝孔;58-放后腳跟部;59_透孔;60_淺洞;65_帶狀體;66_魔術貼帶部;A_前輪軸線;B_后輪(操舵輪)軸線;0-回轉中心。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構造,茲繪圖就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特征與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請參閱圖I至圖4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俯視示意圖、腳踏板示意圖及帶狀體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發明三輪型腳踏式輪椅,該腳踏式輪椅包括有前后延伸的主車架10,且于前后延伸的主車架10的前端處上裝回轉自在腳踏曲柄4,并于主車架10的后方處朝外設置下部連結管14,再于主車架10后端處結合有上下延伸的后輪支撐部21,再于主車架10內的中央處結合橫棒13的一側,借此以構成基礎車架部8,而側邊車架11兩端上下共同結合有一側邊棒12,且側邊棒12由直立部35、座位部33及靠背部34組成,并側邊棒12同時與一補強棒15的兩端結合,再側邊車架11及側邊棒12的上方接合處朝斜下方延伸到內側的下管16來組成側方車架部9,而基礎車架部8和兩側的側方車架部9被側邊車架11所支撐,且側邊車架11由橫棒13支撐并能調整位置,由此以構成骨架,又上述的一對側方車架部9可依照乘輪椅者的體格調整其間距寬度大小并設于基礎車架部8上。而設于側邊車架的前輪及為游動輪1,且游動輪I能朝軸方向外側調整位置且被側邊車架11支撐住,欲變更座位寬度時將游動輪I朝軸方向調整位置,前輪之間寬度不變更,而驅動軸3被主車架10固定支撐住且可朝軸方向另一側調整位置,且組裝于驅動軸3前端的前輪即為驅動輪2,本實施例以左前輪為游動輪I、右前輪為驅動輪為例,但也可將左前輪當驅動輪2、右前輪當游動輪I來用,并上述游動輪I及驅動輪2僅為其中的一實施態樣,其態樣不設限于此,而腳踏曲柄4和驅動軸3是經由卷揚式傳動裝置5造成傳動關系,故踩腳踏曲柄4能使得驅動輪2回轉造成前輪驅動,另外,主車架10于構造上能加裝小旋轉時補助動力的電動機48,且將回轉動力由卷揚式傳動裝置49經驅動軸3傳達到驅動輪2,而電動機48用直流式正逆轉馬達比較妥當,因能察覺出三輪型腳踏式輪椅的操舵角度且能將補助動力傳達給驅動輪2,而操舵輪20由后輪支撐部21及設置于后輪支承部22的后輪支撐軸21所支承,使得能操舵,而后輪支承部22的上方和主車架10之間,設有伸縮彈簧25,而伸縮彈簧25賦予操舵輪20務必會回到中央的力量,以確保三輪型腳踏式輪椅直進性。在腳踏式輪椅兩側的側邊棒12設置扶手臂30,且側邊棒12與扶手臂30之間界定有扶手臂組裝部31,并扶手臂組裝部31能依所需而后退組裝,于使用輪椅時能將腳踏式輪椅設定成普通的樣子使用,因此當使用者上下輪椅時是將扶手往后擺便不會妨礙殘障者由一邊上、下腳踏式輪椅,使上、下腳踏式輪椅更為方便。側邊棒12組裝有被固定部41固定的支撐裝置40,而組裝于支撐裝置40上方的兩岔臂42里收容能回轉的操作圓盤43,而操作圓盤43連接有縱型操作桿45及橫型操作臂44,且于在水平動搖縱型操作桿45及橫型操作臂44時,縱型操作桿45和橫型操作臂44的搖動會直接傳達到操作圓盤43,而操作圓盤43上設有左右一對的鋼索46,且操作圓盤43的的動搖憑借鋼索46傳達給和后輪支承部22結合的后輪支撐軸23,此外,操作圓盤43的直徑比后輪支撐軸23的直徑還要大些,故操作圓盤43的搖動會以數倍的力量傳遞給后輪 支撐軸23,因此能輕松左右操作操舵輪20,且操舵輪20可搖動90度左右,如此將用來操舵的操作裝置組裝在橫棒12,故能用單手輕松操作操舵輪20,用來操舵的操作裝置能組裝在左右任何一側的橫棒12上,故無論左右哪邊有半身麻痹的使用者均能使用。于左右兩側的側邊車架11和左右兩側的下管16分別設有防止翻倒的桿子17,且防止翻倒的桿子17于前端上設有球形腳輪26以防止向左右翻倒,而設于主車架10于前方處且具有滾輪28的滾輪支撐體27利用壓縮彈簧29往后方才能傾動,故當三輪型腳踏式輪椅往前傾斜時也能確實支撐好并防止翻倒,又上述球形腳輪26及滾輪28為滾動體其中的一實施態樣,且態樣不設限于此,憑借上述以構成防止翻倒裝置,此外滾輪支撐體27和滾輪28在崎嶇處會往后傾,所以三輪型腳踏式輪椅能順利越過崎嶇處。用螺栓等將腳踏板50組裝在腳踏曲柄4上,使腳踏板50能回轉自如,且腳踏板50基本構造為擁有平坦的放腳部51、與放腳部51平坦連接且前方敞開的前放腳部52、具安裝孔57的基部56及與放腳部51的后端連接的放腳后跟部58,而前放腳部52的兩側處分別貫穿形成前腳帶安裝孔53,且基部56往斜下處延伸形成突出部54,并突出部54貫穿形成腳帶安裝洞55,而放腳部51、前放腳部52及放腳后跟部58具有防滑的透孔59及許多淺洞60以達到輕量化,又將使用者的腳放在放腳部51、前放腳部52及放腳后跟部58后,于兩側的前腳帶安裝孔53和于兩側突出部54上形成的后部腳帶安裝孔55設置具有魔術貼帶的腳帶(圖上無顯示),來確實將腳固定在放腳部51、前放腳部52上,使使用者能安全順利踏腳踏板。座位部33和靠背部34上由多個能卷繞的帶狀體65卷繞構成座位和靠背,而帶狀體65兩端的相反面上具有一定的長度的魔術貼帶部66,因此卷繞時能輕松且適當地調整帶狀體65的卷繞的長度、座位上下高度及靠背前后的長度。縱型操作桿45上設有剎車桿47,而后輪支承部22上設有卡鉗24,且以鋼索連接剎車桿47和卡鉗24,并于握住剎車桿47實能憑借鋼索拉緊卡鉗24,進而賦予裝設于操舵輪20上的碟盤32制動力,再利用設定卡鉗24的設置位置和傾斜程度將制動力設定成后退時比前進時大,又為了在制動位置上能鎖緊剎車桿47,固本發明備有在圖上沒有顯示的鎖栓和制動停止栓等單元,因此在上下輪椅或停止輪椅時,只要將鎖栓和制動停止栓等單元鎖上輪椅就不會亂動。
憑借上述的結構、組成設計,茲就本發明的使用作動情形說明如下,請同時配合參閱圖I至圖5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俯視示意圖、腳踏板示意圖、帶狀體示意圖及往左旋轉動作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三輪型腳踏式輪椅是照上述踏腳踏板50,將回轉力藉卷揚式傳動裝置5經由驅動軸3傳到驅動輪2,而驅動輪2和驅動輪2同芯的游動輪I組成一對的前輪,且旋轉時憑借后輪(即為操駝輪20)左右操舵旋轉,為了方便說明是于本實施例中將右前輪稱為驅動輪2、左前輪稱為游動輪I、后輪稱為操舵輪20,且上述驅動輪2、游動輪I及操舵輪20僅為其中的一實施態樣,其種類不設限于此,而如圖5所示為顯示在前進時往左邊大幅度旋轉時的旋轉動態,此時前輪軸線A和操舵輪20的后輪軸線B的交叉點為回轉中心0,且當三輪型腳踏式輪椅往左旋轉時,操舵輪20旋轉的幅度大,使得回轉中心0位置呈現于前輪軸線A的中心點還要稍微靠左處,且因回轉中心0位置在操舵輪20的左邊,使得踏動腳踏板50前進以進行回轉時,右側驅動輪2稍微往前方回轉,左側游動輪I往后方回轉,使本發明能往進行左邊小旋轉,且當回轉中心0越接近前輪軸線A的中心點時,旋轉半徑越小,越類似原地回轉特征。但雖能邊使腳踏板50前進回轉,且邊將操舵輪20大幅度往右操舵使本發明能往 右旋轉。但不能將回轉中心0設定在驅動輪2的內側的前輪軸線A上,因此以驅動輪2及回轉中心0進行小旋回性有困難,并且需給腳踏板50較大的轉距所以不適于小旋回操作。請參閱圖I至圖6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俯視示意圖、腳踏板示意圖、帶狀體示意圖、往左旋轉動作示意圖及往右旋轉動作示意圖,而如圖6所示,往右旋轉時是將操舵輪20大幅度往左操舵,使前輪軸線A和操舵輪20的后輪軸線B的交叉點成回轉中心0,且使腳踏板50后退回轉,三輪型腳踏式輪椅往右旋轉,此時,操舵輪20的角度較大時,回轉中心0位置會在操舵輪20左側,且會比前輪軸線A的中心點還要稍微往左,所以,腳踏板50后退回轉能使得右側驅動輪2往后方回轉及左側的游動輪I往前方回轉,進而往右小旋回。請參閱圖I至圖7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俯視示意圖、腳踏板示意圖、帶狀體示意圖、往左旋轉動作示意圖、往右旋轉動作示意圖及往右小旋轉動作示意圖,而如圖7所示,說明往右旋轉想要達成越小的類似原地回轉的小回轉時,三輪型腳踏式輪椅以時速IK m左右的速度往前進方向行走,且操舵輪20 — 口氣往右大幅度操舵,并于右旋轉開始時腳踏板50 —口氣后退,且因前輪軸線A和后輪軸線B交叉的回轉中心0,其位置在驅動輪2的左側并在操舵輪20的右側,故本實施例更能得到類似原地回轉的小旋轉特性,又以上哪個小旋轉樣式都只要利用電動機48的補助動力以減輕腳踏動作旋轉時的負擔。惟,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發明的專利范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的簡易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于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內,合予陳明。故,請參閱全部附圖所示,本發明使用時,與現有技術相較,著實存在下列優點一、憑借能后退的扶手臂30,令本發明具有小巧且易上下輪椅,所以能提供給殘障者使用,特別是用來復健的實用進步性。二、憑借多個帶狀體65構成座位和靠背,令本發明達到乘坐舒適,能使殘障者邊享受如同駕駛腳踏車的感覺邊能復健的實用進步性。
三、憑借驅動輪2與操駝輪20相配合,令本發明具有在狹小地方也能原地回轉的小旋轉的實用進步性,因此,不僅有益于復健,還能讓殘障者在移動時使用且發揮不輸給手劃式輪椅的小旋轉性能,且有由身體和心理來支持殘障者自立心的無形可能性。四、憑借本發明能自由活動的特點,期待發揮減輕照顧殘障者的負擔和防止臥床不起的問題。五、滾輪支撐體27和防止翻倒的桿子17,令本發明具有高安全性的實用進步性,且擔保乘輪椅者的多方面的安全性所以不僅能提供殘障者做復健或移動,在家庭能提供健全者用來當作移動自在的椅子使用,還能期待用來當作訓練腳力增進健康器具。六、因本發明構造簡單所以能大量生產,故具有生產進步性。綜上所述,本發明的三輪型腳踏式輪椅于使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發明誠為一實用性優異的發明,為符合發明專利的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盼審委早 日賜準本發明,以保障發明人的辛苦創作,倘若鈞局審委有任何稽疑,請不吝來函指示,發明人定當竭力配合,實感德便。
權利要求
1.一種三輪型腳踏式輪椅,其特征在于,該腳踏式輪椅包括 兩個前輪,該兩個前輪分別相對應設置于該腳踏式輪椅兩側處,且該兩個前輪分別界定為一驅動輪及一游動輪,并該驅動輪供傳遞腳踏所產生前進后退的回轉力;及 一操舵輪,該操舵輪設置于該腳踏式輪椅一側處,且該操舵輪供操舵,欲利用少于回旋180度變更前進方向時或往某方向回轉時,操作操舵輪往一方向大幅轉向,且令驅動輪向前轉動,使操舵輪及驅動輪一起轉動,若往另一方向回轉時,操作操舵輪往一方向大幅轉向,且令驅動輪向后轉動,使操舵輪及驅動輪一起轉動,故操舵輪朝另一方向轉動。
2.如權利要求I所述三輪型腳踏式輪椅,其特征在于,該腳踏式輪椅于接近地面側設置有供防止翻倒的滾動體。
3.如權利要求I所述三輪型腳踏式輪椅,其特征在于,該腳踏式輪椅于一側處界定有至少一供使用者腳踏用的腳踏板,而該腳踏板包括有一平坦的放腳部、一界定于該放腳部 一側且往前敞開成形的前放腳部、一界定于該放腳部一側且具有安裝孔的基部及一界定于該放腳部背離該前放腳部側處的放腳后跟部,且該腳踏板界定有至少一附有魔術貼帶的腳 帶。
4.如權利要求I所述三輪型腳踏式輪椅,其特征在于,該腳踏式輪椅進一步包括有一支撐裝置、一設置該支撐裝置上的兩岔臂、一設置該兩岔臂上的縱型操作桿及一設置該兩岔臂上的橫型操作臂,使該縱型操作桿與該橫型操作臂得以一起呈水平擺動,且該縱型操作桿與該橫型操作臂連結有一操作圓盤,并該縱型操作桿與該橫型操作臂的擺動直接傳達給該操作圓盤,而該操作圓盤裝設有一對鋼索,且該鋼索連結有一設置于一后輪支承部的后輪支撐軸,并該后輪支撐軸與該操舵輪相連結,再該鋼索將擺動力量倍增傳遞給該后輪支撐軸以操作操舵輪左右轉向。
5.如權利要求4所述三輪型腳踏式輪椅,其特征在于,該后輪支承部設置有至少一卡鉗,且該縱型操縱桿設置有至少一剎車桿,并該操舵輪設置有至少一碟盤,而于握住該剎車桿時,該剎車桿憑借該鋼索拉緊該卡鉗,且該卡鉗因設置位置和傾斜程度使得制動力在后退時比前進時大。
6.如權利要求I至5中任一項所述三輪型腳踏式輪椅,其特征在于,該腳踏式輪椅進一 步設置有電動機用于補助小旋轉時驅動輪的動力。
全文摘要
本發明有關于一種三輪型腳踏式輪椅,該腳踏式輪椅包括一設于腳踏式輪椅接近地面側的防止翻倒的滾動體、一供操舵且設置于該腳踏式輪椅一側處的操舵輪及分別相對應設置于該腳踏式輪椅兩側處的兩個前輪,而該兩個前輪分別界定為一驅動輪及一游動輪,且該驅動輪供傳遞腳踏所產生前進后退的回轉力;當欲利用小旋轉180度變更前進方向時,操作操舵輪往一方大幅轉向且向前轉動驅動輪,若往另一方回轉時,操作操舵輪往一方大幅轉向且向后轉動驅動輪,令本發明具以簡單操作得到類似原地回轉的小旋轉、小巧且易上下輪椅及行走、旋轉安全的實用進步性。
文檔編號A61G5/10GK102743260SQ201210112419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2日
發明者半田康延, 鈴木堅之 申請人:半田康延, 株式會社T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