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頸椎病的外用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頸椎病的外用藥,屬中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人們長期伏案工作及壓力較大,患頸椎病的人群在不斷增加,不僅影響工作,而且還會引起較多的并發癥。目前,治療頸椎病的藥物已有多種,均有一定的療效。但有些藥物不僅成本高,治療周期長、還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經文獻檢索,未見與本發明相同的公開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療效好、成本低、治療周期短、無毒副作用的治療頸椎·病的外用藥。本發明的治療頸椎病的外用藥由下述重量的原料按照常規的粉劑方法制備取三棱15克、莪術7克、蔓荊子15克、生草烏7克、川芎15克、伸筋草15克、巖陀根15克、白滿草根9克混合,用粉碎機粉碎,機篩后研磨得到粉劑。使用方法每次100克用醋調合,加熱后敷于頸椎處,每七日更換一次;根據病史一般外敷5-20次。本發明所用的中草藥材均為市場購買。本發明的治療頸椎病的外用藥,具有療效好、無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治療周期短的優點。本發明的藥物經過數千人服用,其治愈率達95 %以上。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治療頸椎病的外用藥由下述重量的原料按照常規的粉劑方法制備取三棱15克、莪術7克、蔓荊子15克、生草烏7克、川芎15克、伸筋草15克、巖陀根15克、白滿草根9克混合,用粉碎機粉碎,機篩后研磨得到粉劑。本發明所用的中草藥材均為市場購買。本發明的治療頸椎病的外用藥,經云南省武警邊防總隊醫院對6000患者使用,使用方法:每次100克按常規方法用醋調合、加熱后敷于頸椎處,每七日更換一次;根據病史一般外敷10-20次。患者服用該藥物后,均未發現不良反應,且療效好、使用方便,治愈率達95%以上。實施例I :患者李某某,年齡16歲,病史為I年。該藥外敷5次后病癥消失。實施例2 患者許某,年齡20歲,病史為3年。該藥外敷7次后病癥消失。實施例3:患者周某,年齡46歲,病史為10年。該藥外敷10次后病癥消失。
實施例4:
患者楊某,年齡60歲病史為20年。該藥外敷15次后病癥消失。實施例5 患者楊某,年齡70歲病史為30年。該藥外敷20次后病癥消失。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頸椎病的外用藥,按照常規的粉劑方法制備,其特征在于該外用藥的粉劑由下述重量的 原料制備三棱15克、莪術7克、蔓荊子15克、生草烏7克、川芎15克、伸筋草15克、巖陀根15克、白滿草根9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頸椎病的外用藥,屬中藥技術領域。本發明的治療頸椎病的外用藥由下述重量的原料按照常規的粉劑方法制備取三棱15克、莪術7克、蔓荊子15克、生草烏7克、川芎15克、伸筋草15克、巖陀根15克、白滿草根9克混合,用粉碎機粉碎,機篩后研磨得到粉劑。使用方法每次100克用醋調合,加熱后敷于頸椎處,每七日更換一次;根據病史一般外敷5-20次。本發明所用的中草藥材均為市場購買。本發明的治療頸椎病的外用藥,具有療效好、無毒副作用、使用方便、治療周期短的優點。本發明的藥物經過數千人服用,其治愈率達95%以上。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2716411SQ20121012716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7日
發明者譚紅英, 陳本善 申請人:陳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