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真菌性皮膚病的藥物酊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真菌性皮膚病的藥物酊劑,是ー種治療手癬、足癬、股癬、體癬等真菌性皮膚病的外用藥物。
背景技術:
真菌性皮膚病,亦稱皮膚真菌病,是指由病原真菌所引起的人類皮膚以及黏膜、毛發和甲等皮膚附屬器的一大類感染性疾病。皮膚癬菌是真菌性皮膚病的主要致病菌,有紅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疣狀毛癬菌、大小孢子菌等,此類疾病的共同特點是發病率高、具有傳染性、易復發或再感染。特別不合理、不規范的治療會造成反復發作、反復治療,極大的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手癬、足癬、股癬、體癬臨床上多呈水皰鱗屑型表現,初發生小水皰,數目多少不一,皰液干涸后脫屑,范圍日漸擴大,久之脫屑處皮膚粗糙增厚,皮紋寬深,失去正常的光澤,柔韌性,觸之有粗沙感,這類真菌性皮膚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目前治療這類病的中、西藥物很多,西藥多為化學合成的ロ服藥,服用時間長會對人體 產生極大的副作用,或者引起病患的其他感染類疾病,療效不佳。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針對目前治療此類真菌性皮膚病的缺陷,提供一種治療真菌性皮膚病的藥物酊劑,這種藥物酊劑為中西藥結合的外用藥物,副作用小、制作方法簡單、取材方便、療效顯著。實現上述發明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真菌性皮膚病的藥物酊劑,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各成分組成土槿皮4-6份,地膚子4-6份、蛇床子4-6份、黃連2-4份、黃柏2-4份、黃芩3-4份、大黃2-3份、苦參2-4份、百部2_3份、金銀花2_3份、蒲公英3_4份、連翅3-4份;
用上述重量份的中藥制備酊劑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a、將土槿皮4-6份,地膚子4-6份、蛇床子4-6份、黃連2_4份、黃柏2_4份、黃芩3_4份、大黃2-3份、苦參2-4份、百部2-3份、金銀花2-3份、蒲公英3_4份、連翹3_4份混合后制備成中藥藥粉置于密閉容器中;
b、向容器中加入50%-75%的こ醇1000-1500份,將藥粉覆蓋浸潰并攪拌,放置5_6天后傾出容器中的上清液,備用;
C、取水楊酸40-60g、苯甲酸90-110g、上清液830-870ml混合后制成IOOOml的藥物酊齊 。各中藥成分的最佳組成份數是土槿皮5份,地膚子5份、蛇床子5份、黃連3份、黃柏3份、黃芩3份、大黃3份、苦參3份、百部3份、金銀花3份、蒲公英3份、連翹3份。與現有的藥物相比,這種藥物酊劑為中西藥結合的外用藥物,副作用小、制作方法簡單、取材方便、療效顯著。本發明的各成分的藥理作用如下土槿皮為治皮膚癬瘡之要藥,有制癢、抗菌殺蟲之功;
地膚子、蛇床子清熱利濕,善療皮膚瘙癢,據報道其水浸液對多種癬菌有抑制作用; 黃連、黃柏、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大黃瀉火解毒,涼血消腫;
苦參、百部熱利濕,祛風殺蟲,實驗證明有抗真菌作用;
金銀花、蒲公英、連翹清熱解毒;
水楊酸、苯甲酸均為抗真菌藥物。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ー步說明。
這種治療真菌性皮膚病的藥物酊劑,由以下重量份的各成分組成土槿皮4-6份,地膚子4-6份、蛇床子4-6份、黃連2-4份、黃柏2-4份、黃芩3_4份、大黃2_3份、苦參2_4份、百部2-3份、金銀花2-3份、蒲公英3-4份、連翹3-4份。用上述重量份的中藥制備酊劑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a、將土槿皮4-6份,地膚子4-6份、蛇床子4-6份、黃連2_4份、黃柏2_4份、黃芩3_4份、大黃2-3份、苦參2-4份、百部2-3份、金銀花2-3份、蒲公英3_4份、連翹3_4份混合后制備成中藥藥粉置于密閉容器中;
b、向容器中加入50%-75%的こ醇1000-1500份,こ醇的取量以能夠將藥粉覆蓋浸潰為準,こ醇將藥粉覆蓋浸潰并充分攪拌,放置5-6天后傾出容器中的上清液,備用;
C、取水楊酸40-60g、苯甲酸90-110g、上清液830-870ml混合后制成IOOOml的藥物酊齊 。其中,當藥粉以克為單位取量吋,こ醇的取量單位為ml,以此類推,當藥粉以千克為單位取量時,こ醇取量單位為し各中藥成分的最佳組成份數是土槿皮5份,地膚子5份、蛇床子5份、黃連3份、黃柏3份、黃芩3份、大黃3份、苦參3份、百部3份、金銀花3份、蒲公英3份、連翹3份。將土槿皮40克,地膚子60克、蛇床子40克、黃連30克、黃柏20克、黃芩30克、大黃30克、苦參40克、百部20克、金銀花20克、蒲公英30克、連翹30克粉碎置密閉容器中,加50% 75%こ醇1000ml,覆蓋浸潰,攪拌,放置6天后,傾出上清液。再取水楊酸50g、苯甲酸100g,加入所得中藥清液850ml制成IOOOml藥物酊劑。外用方法于患處涂抹,毎日2次。外用I周即可使病情有所好轉,部分患者3天可痊愈。本發明以162例病例做臨床觀察,其結果是
治療組96例一男性56例、女性40例,年齡5-64歲,發病時間I周_2年,平均療程2. 8
周;
對照組66例一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齡6-55歲,發病時間I周_2年,平均療程3. 4周。下面以表格形式對此臨川觀察的結果做詳細比對,見下表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真菌性皮膚病的藥物酊劑,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各成分組成土槿皮4-6份,地膚子4-6份、蛇床子4-6份、黃連2-4份、黃柏2_4份、黃芩3_4份、大黃2-3份、苦參2-4份、百部2-3份、金銀花2-3份、蒲公英3_4份、連翹3_4份; 用上述重量份的中藥制備酊劑的方法,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a、將土槿皮4-6份,地膚子4-6份、蛇床子4-6份、黃連2_4份、黃柏2_4份、黃芩3_4份、大黃2-3份、苦參2-4份、百部2-3份、金銀花2-3份、蒲公英3_4份、連翹3_4份混合后制備成中藥藥粉置于密閉容器中; b、向容器中加入50%-75%的こ醇1000-1500份,將藥粉覆蓋浸潰并攪拌,放置5_6天后傾出容器中的上清液,備用; C、取水楊酸40-60g、苯甲酸90-110g、上清液830-870ml混合后制成IOOOml的藥物酊齊 。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真菌性皮膚病的藥物酊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中藥成分的最佳組成份數是土槿皮5份,地膚子5份、蛇床子5份、黃連3份、黃柏3份、黃芩3份、大黃3份、苦參3份、百部3份、金銀花3份、蒲公英3份、連翹3份。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真菌性皮膚病的藥物酊劑,它由以下重量份的各成分組成土槿皮4-6份,地膚子4-6份、蛇床子4-6份、黃連2-4份、黃柏2-4份、黃芩3-4份、大黃2-3份、苦參2-4份、百部2-3份、金銀花2-3份、蒲公英3-4份、連翹3-4份;將中藥混合后制備成中藥藥粉置于密閉容器中;向容器中加入50%-75%的乙醇1000-1500份,將藥粉覆蓋浸漬并攪拌,放置5-6天后傾出容器中的上清液,備用;取水楊酸40-60g、苯甲酸90-110g、上清液830-870ml混合后制成1000ml的藥物酊劑。與現有的藥物相比,這種藥物酊劑為中西藥結合的外用藥物,副作用小、制作方法簡單、取材方便、療效顯著。
文檔編號A61P31/10GK102688429SQ20121018792
公開日2012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8日
發明者梁亮, 王建國 申請人: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