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治麻疹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應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治麻疹的中藥。背景技術:
麻疹是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尤以冬春兩季節發病居多。臨床特點是以發熱、咳嗽、鼻塞、流涕、流淚,滿身布發紅色疹子為特征,因疹點如麻粒大,故稱麻疹。本病好發于6個月以上,6歲以下兒童,本病屬中醫的溫病范疇,其病機皆因麻毒時邪由口鼻而入,侵犯肺脾,肺主皮毛,毒邪犯肺,濕邪傷及肺衛,因而發熱、咳嗽、流涕等癥候。本病在我國由于政府的重視,防治工作在七十年代就宣傳消滅了此病,但也有個別地區偶有發生。本病的治療在臨床中長采用辛涼解表、清宣肺衛、涼血生津、清解余毒的中草藥治療,具有理想效果。但由于本病易于伴發其他病癥,因此有待進一步實踐證明。為弘揚中醫 中藥的特點,挖掘開發民間驗方,為治療麻疹提供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效果好的治療麻疹的中藥組合物成為一個必要的研發方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配制簡單、療效顯著的防治麻疹的中藥。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防治麻疹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數的活性原料制成
貫眾3 9份、南瓜藤9 15份、白茅根9 15份、紫草3 9份、蘆根9 15份、槐花4 10份、葛根9 15份、梅花冰片0. ro. 3份、薄荷2 6份、大青葉9 15份、綠豆10 20份、竹葉6 12份、荸薺1(T20份、升麻2飛份、連翹6 12份。其優選的各活性原料的重量配比為
貫眾6份、南瓜藤12份、白茅根12份、紫草6份、蘆根12份、槐花7份、葛根12份、梅花冰片0. 2份、薄荷4份、大青葉12份、綠豆15份、竹葉9份、荸薺15份、升麻4份、連翹9份。本發明所述中藥為粉劑或丸劑。將各種原料清洗干凈后,打粉混合,制成粉劑或丸
齊U,定量服用。本發明所采用的各活性原料的藥用性能為
貫眾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殺蟲。主治風熱感冒,乙型腦炎,痄腮,血痢,腸風便血,血崩,帶下,產后血氣脹痛,驅蛔蟲和蟯蟲;
南瓜藤清肺,平肝,和胃,通絡。主治肺癆低熱,肝胃氣痛,月經不調,火眼赤痛,水火燙
傷;
白茅根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利尿通淋。主治熱病煩渴,肺熱喘咳,胃熱嘔逆,血熱出血,小便淋浙澀痛,水腫,黃疸;
紫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主治吐血,衄血,尿血,紫癜,斑疹,麻疹,黃疸,癰疽,燙傷; 蘆根清熱除煩,透疹解毒。主治熱病煩渴,胃熱嘔噦,肺熱咳嗽,肺癰吐膿,熱淋,麻疹,解河豚魚毒;
槐花涼血止血,清肝明目。主治腸風便血,痔瘡下血,赤白痢,血淋,崩漏,吐血,衄血,瘡瘍腫毒,并可預防中風;
葛根解肌發表,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主治外感發熱,頭項強痛,麻疹初起,疹出不暢,溫病口渴,消渴病,泄瀉,痢疾;
梅花冰片開竅醒神,散熱止痛,明目去翳。主治中風口噤,熱病神昏,驚癇痰迷,氣閉耳聾,目赤翳膜,喉痹,口瘡,癰腫,痔瘡;
薄荷宣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疫,疏肝解郁。主治風熱表征,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風疹瘙癢,肝郁脅痛;
大青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主治溫熱病高熱煩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黃疸,瀉痢;丹毒,喉痹,口瘡,痄腮;
綠豆清熱,消暑,利水,解毒。主治暑熱煩渴,痰熱哮喘,頭痛目赤,口舌生瘡,水腫尿少,瘡瘍癰腫,風疹丹毒;
竹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主治熱病煩渴,小兒驚癇,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生
瘡;
荸薺清熱,化痰,消積。治溫病消渴,黃疸,熱淋,痞積,目赤,咽喉腫痛;
升麻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陽舉陷。主治外感風熱,頭痛寒熱,咽痛,斑疹,麻疹透發不暢,時疫火毒,口瘡,癰腫瘡毒;
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主治風熱感冒,濕病,熱淋尿閉,癰疽,腫毒,瘰疬,癭瘤,喉痹。配方中,貫眾、槐花、綠豆、連翹主要用于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清肝明目;加配紫草、蘆根、大青葉、升麻,主要用于解毒透疹、活血除煩,疏肝解郁、涼血消斑;又配白茅根、葛根、竹葉、荸薺,用于解肌發表、生津止渴、升陽止瀉;再配南瓜藤、梅花冰片、薄荷,用于清肺補肝、和胃通絡、開竅醒神。本發明以涼血止血、解毒透疹、清肺平肝為治則,多種藥材組合協同,主要用于清熱解毒、疏肝解郁、活血消斑、解肌發表、生津止渴、開竅醒神,對麻疹有顯著的防治作用。臨床觀察
(I)臨床資料
本發明人于2007年至今,對247例麻疹患者進行臨床觀察治療,其中,男113例,女134例,年齡6個月到6歲。(2)治療方法
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 10g,飯后服用。根據患者病情輕重計算治療時間,輕度患者服用6天左右,重病患者連服15天即可痊愈。(3)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癥狀全部消失;主要理化檢測指標均為正常。顯效全部癥狀消除或主要癥狀消除;理化檢測指標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癥狀基本消失;主要理化檢測指標有所改善。無效主要理化檢測指標與治療前無變化。(4)臨床結果臨床治愈 216 M (87. 45%),顯效 21 例(8. 50%),有效 8 例(3. 24%),無效 2 例(0. 81%),總有效率為99. 19%。本發明配制簡單,吸收效果好,藥效持續時間長,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安全性高,生產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時減輕病狀。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I :
取貫眾3g、南瓜藤9g、白茅根9g、紫草3g、蘆根9g、槐花4g、葛根9g、梅花冰片0. lg、薄荷2g、大青葉9g、綠豆10g、竹葉6g、荸莽10g、升麻2g、連翅6g,將上述原料清洗干凈,打粉混合,制成粉劑或丸劑。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 10g,飯后服用。實施例2:
取貫眾9g、南瓜藤15g、白茅根15g、紫草9g、蘆根15g、槐花10g、葛根15g、梅花冰片0. 3g、薄荷6g、大青葉15g、綠豆20g、竹葉12g、荸莽20g、升麻6g、連翅12g,將上述原料清洗干凈,打粉混合,制成粉劑或丸劑。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 10g,飯后服用。實施例3
取貫眾6g、南瓜藤12g、白茅根12g、紫草6g、蘆根12g、槐花7g、葛根12g、梅花冰片0. 2g、薄荷4g份、大青葉12g、綠豆15g、竹葉9g、荸莽15g、升麻4g、連翅9g,將上述原料清洗干凈,打粉混合,制成粉劑或丸劑。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 10g,飯后服用。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治麻疹的中藥,其特征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活性原料制成貫眾3、份、南瓜藤擴15份、白茅根擴15份、紫草3、份、蘆根擴15份、槐花4 10份、葛根擴15份、梅花冰片0. I 0. 3份、薄荷2 6份、大青葉9 15份、綠豆10 20份、竹葉6 12份、荸薺10 20份、升麻2飛份、連翹6 12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治麻疹的中藥,其特征為,由以下重量份數的活性原料制成貫眾6份、南瓜藤12份、白茅根12份、紫草6份、蘆根12份、槐花7份、葛根12份、梅花冰片0. 2份、薄荷4份、大青葉12份、綠豆15份、竹葉9份、荸薺15份、升麻4份、連翹9份。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防治麻疹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為粉劑或丸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中藥應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防治麻疹的中藥。該防治麻疹的中藥以貫眾、南瓜藤、白茅根、紫草、蘆根、槐花、葛根、梅花冰片、薄荷、大青葉、綠豆、竹葉、荸薺、升麻和連翹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配制而成。本發明配制簡單,吸收效果好,藥效持續時間長,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安全性高,生產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時減輕病狀。
文檔編號A61P31/14GK102755554SQ20121026468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0日
發明者劉鵬捷 申請人:劉鵬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