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咯血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咯血的藥物,是取銀花、連翹、魚腥草、地生、茅根、仙鶴草、血余炭、枇杷葉、黃連、黃芩、側柏葉加水煎煮2次,每次2~4h,煎液濃縮至50℃相對密度1.04-1.05的清膏,減壓干燥,粉碎成細粉,混勻,制得膠囊劑產品。本發明藥物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補氣固表的功效,治療咯血療效確切,患者易于服用,臨床觀察其有效率為92.0%。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咯血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咯血的藥物,特別是涉及一種以中藥為原料藥制備的治療咯血的藥物,以及該藥物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咯血是指喉部、氣管、支氣管及肺實質出血,血液經咳嗽由口腔咯出的一種癥狀。是喉及喉部以下呼吸道或肺血管破裂,血液隨咳嗽從口腔咯出。咯血可能由于氣管、支氣管非特異性潰瘍、靜脈曲張、早期腺瘤、支氣管小結石及輕微支氣管擴張等病變引起。咯血的一般癥狀是表現為先喉頭發癢,然后咳嗽,或血與痰液混合而出,帶泡沫。支氣管擴張咯血的癥狀表現為反復咳嗽,咯血不止,咯血中等到量較大。
[0003]目前,治療支氣管擴張咯血的藥物很多,既有西藥也有中藥,但是普遍存在著藥物價格高,治療效果不能令人滿意的缺點,而且長期服用西藥的毒副作用較大。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毒副作用小,效果明顯的治療咯血的中藥藥物。
[0005]本發明的藥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數的中藥為原料藥制備獲得的:
[0006]銀花15~20 連翹12~15 魚腥草15~20 地生15~20 茅根15 ~20
[0007]仙鶴草12~15 血余炭12~15 枇杷葉12~15 黃連5~10 黃岑12~15
[0008]側柏葉I5~2O。
[0009]可以將上述藥物制成藥劑學上的任何一種口服劑型.如片劑、丸劑、水丸劑、散劑、膠囊劑等,本發明優選的劑型是膠囊劑。
[0010]將上述各原料藥制成本發明藥物的具體制備方法是:
[0011]按上述重量份數取銀花、連翹、魚腥草、地生、茅根、仙鶴草、血余炭、枇杷葉、黃連、黃芩、側柏葉,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為原料藥總重量的3~4倍,煎煮2~4h,合并煎液,濾過,濃縮至50°C相對密度1.04~1.05的清膏,減壓干燥,粉碎成細粉,混勻,裝膠囊,即得。
[0012]用法:成人每次服用2粒,每日2次,口服。
[0013]祖國醫學認為,支氣管擴張咯血一般因痰熱蘊肺,灼傷肺絡,或陰虛火旺伐金,灼傷肺絡所致,魚腥草具有清肺化痰的作用,藥物注射穴位可以起到針刺和藥物的雙重作用。孔最、三陰交穴位注射魚腥草注射液系通過穴位經絡清肺熱、化痰濁,調節肺之氣血,滋養肝腎之陰,引火歸元,引血下行,而達到滋陰降氣瀉火止血的目的。蓋動者多由于火,火盛則逼血妄行;損者多由于氣,氣傷則血無以存。”歸納其病機為痰熱、肝火、陰虛火旺迫血妄行及氣虛血瘀。本發明組方中,銀花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連翹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地生清熱解毒;茅根、仙鶴草涼血止血;血余炭收斂止血、化瘀;枇杷葉清肺和胃,降氣化痰。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芩補氣固表;側柏葉涼血止血、散腫毒。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瓊血止血、補氣固表之功效。
[0014]本發明的藥物治療咯血療效確切,患者易于服用,且服用安全,能減少并發癥發生,使用方便,價格適宜。
[0015]典型病例
[0016]1.患者,男,66歲,退休工人,2010年9月16日,咳嗽痰中夾血十余日,胸悶,無畏寒發熱咽癢,偶爾咳嗽吐黃色痰液,既往有咯血史十余年,慢支史7年。查體:T36.7°C,神志清,慢性消瘦病容,BP140/85mmHg,咽(-),心(_),肺可聞及哮鳴音,腹軟,肝脾未捫及。胸部X線片報告:兩肺紋理增強、紊亂,以右下肺為著,兩肺透光度增強,未見活動性病灶,提示“支氣管病變”。血檢:血小板10.0X109/L,出凝血時間正常,白細胞總數7.05X109/L,中性73%,淋巴26%,單核1%。口服該發明藥物9天,至今未在咯血。
[0017]2,患者,女,43歲,農民,2010年10月23日,咳嗽7月余,痰中夾血3月余,不發熱、咽癢,曾往蛘埠醫學院附屬醫院行支氣管碘油造影診斷為“支氣管擴張”,胸部X線片報告兩肺紋理增多,紊亂,以左下肺為著,右上見陳舊性結核灶,余肺未見活動性病變,心膈正常。提示“支氣管擴張”。血檢:血小板10.0X109/L,出凝血時間正常,白細胞總數5.6X109/L,中性76%,淋巴24%。服用了該發明藥物12天,止血,至今未發現復發。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實施例1
[0019]將各藥物揀盡雜質、篩選晾曬,烘干后,稱取銀花15Kg,連翹12Kg,魚腥草15Kg,地生15Kg,茅根15Kg,仙鶴草12Kg,血余炭12Kg,枇杷葉12Kg,黃連5Kg,黃芩12Kg,側柏葉15Kg,加入3倍于藥材重量的水·,煎煮4h,濾出煎液,再加入藥材3倍重量的水煎煮3h,濾出煎液.合并煎液,濾過,濃縮至50°C相對密度1.05的清膏,減壓干燥,粉碎成細粉,混勻,裝膠囊,即得。用法:成人每次服用2粒,每日2次,口服。
[0020]實施例2
[0021]將各藥物揀盡雜質、篩選晾曬,烘干后,稱取銀花16Kg,連翹15Kg,魚腥草15Kg,地生18Kg,茅根18Kg,仙鶴草15Kg,血余炭15Kg,枇杷葉15Kg,黃連6Kg,黃岑15Kg,側柏葉18Kg,加入3倍于藥材重量的水,煎煮4h,濾出煎液,再加入藥材3倍重量的水煎煮3h,濾出煎液,合并煎液,濾過,濃縮至50°C相對密度1.05的清膏,減壓干燥,粉碎成細粉,混勻,裝膠囊,即得。用法:成人每次服用2粒,每日2次,口服。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咯血的藥物,由下述重量份數的中藥為原料藥制備獲得:銀花15~20連翹12~15魚腥草15~20地生15~20茅根15~20仙鶴草12~15余炭12~15 枇杷葉12~15 黃連5~10 黃芩12~15側柏葉15~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咯血的藥物,其特征是將所述藥物制成膠囊劑。
3.權利要求2所述治療咯血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按照所述重量份數取銀花、連翹、魚腥草、地生、茅根、仙鶴草、血余炭、枇杷葉、黃連、黃芩、側柏葉,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量為原料藥總重量的3~4倍,煎煮2~4h,合并煎液,濾過,濃縮50°C相對密度.1.04~1.05的清膏,減壓干燥,粉碎成細粉,混勻,裝膠囊,即得。
【文檔編號】A61K35/36GK103566204SQ201210274694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5日
【發明者】孔祥俠 申請人:孔祥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