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中藥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特別是一種純中藥制作而成的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藥物制劑。
背景技術: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導致紅骨髓總容量減少,代之以脂肪髓,臨床上呈全血細胞減少的一種綜合病癥,貧血、出血、反復感染是其三大主要表現。西醫認為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生與造血干細胞損傷、造血微環境異常及免疫異常相關,近年來隨著對再生障礙性貧血發病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認為免疫異常在其發病中的主要環節。西醫治療的主要方法為采用各種手段改善造血,其中慢性型主要應用以雄性激素、免疫抑制劑以及造血因子等藥物,輔以間斷血制品輸注治療;急性型多采用造血干細胞移植或以抗(胸腺)淋巴細胞球蛋白為主的強力免疫抑制方法治療。臨床經驗表明,以 上方法起效緩慢、治療時間長,有效率較低,且具有較明顯的不良反應,如肝腎功能損傷等,造血干細胞移植雖在急性型治療中療效好,但配型成功率低,需要巨額治療費以及較高的治療相關死亡率。中醫藥關于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記載,根據其貧血、出血、倦怠、頭暈、乏力等臨床表現,歸屬于祖國醫學“血虛”、“虛勞”的范疇。針對以上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病機理,歷代醫家多以補益為主,例如明代名醫張景岳《新方八略引拓》之法“補方之制……,故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可見其注重補益陰陽。但歷代醫家往往忽略對氣血的調理,易造成氣血盛而瘀滯,不利于氣血的再生循環,無法達到氣血旺盛而功能最佳之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補益肝腎、健脾益氣、補血活血、行氣理血的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中藥制劑。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按重量配比為熟地黃25— 30、鹿角膠15 — 20、牛膝10 —15、人參15 — 20、黃芪20— 30、山藥10 —15、當歸15 — 20、白芍10 —15、川彎6 —10、柴胡10 —15、雞血藤15 — 20和甘草6 —10。本發明采用上述方案后,具有如下臨床效果
I.有效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臨床治愈率為66. 7 %,好轉率為30.0%,總有效率為96. 7%。2.主要功效為補益肝腎,健脾益氣、補血活血、行氣理血,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聞治療效果。3.純中藥制劑,服用方便,無毒副作用。祖國傳統醫學認為,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因是多歸于兩方面內因先天肝腎不足,后天脾胃虛弱,外因外感六淫邪毒,情志不調等。《理虛元鑒 虛癥有六因》所說的“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醫藥之因”,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可見再生障礙性貧--一血主要歸結于肝、脾、腎三臟。肝腎不足,脾虛無力生血統血,加之外因擾動,肝脾失調,加重脾虛之證,從而使血溢脈夕卜、淤血阻絡是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主要發生機理。本發明中
I.熟地黃,味甘,性微溫,歸肝、腎經。功能養血滋陰、補精益髓,為補腎陰之要藥。《本草綱目》“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血,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利耳目。”
2.牛膝,苦、甘、酸,平。歸肝、腎經。活血通經,補肝腎,利水通淋。治腰膝酸痛、水腫、小便不利諸癥。3.鹿角膠,甘、咸、溫。歸肝、腎經。補血益精。治腎氣不足,虛勞羸瘦。《本經》:主 傷中勞絕;腰痛羸瘦,補中益氣,婦人血閉無子,止痛安胎。 以上三藥合用共奏補益肝腎,化生精血之功效。4.人參,味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主治肺脾心腎氣虛證及元氣虛脫證。《神農本草經》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本草匯言》“補氣生血,助精養神之藥也”。
5.黃芪,味甘,微溫。歸脾、肺經。健脾補中,升陽舉陷,益衛固表。用于脾氣虛、肺氣虛及氣血虧虛所致諸癥。《本草匯言》補肺健脾,實衛斂汗,驅風運毒之藥也。”《醫學衷中參西錄》“能補氣,兼能升氣,善治胸中大氣下陷。”
6.山藥,甘,平。歸脾、肺、腎經。補脾生津,益肺補腎。主治脾虛證、腎虛證、肺虛證。《本草綱目》“益腎氣,健脾胃。”
以上三藥合用補益脾氣,使氣旺血液生化有源,均為補氣生血之要藥。7.當歸,甘、辛,溫。歸肝、心、脾經。補血調經活血。治療血虛血瘀之癥。且本品辛行溫通,為活血行氣之要藥。8.川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包經活血祛瘀;行氣開郁;為血中氣藥,《本草經疏》凡病人上盛下虛,虛火炎上,嘔吐咳嗽,自汗、盜汗咽干口燥,均可治之。9.白芍,性苦酸,涼。入肝、脾經。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治胸腹脅肋疼痛,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帶下。《本經》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治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
10.柴胡,味苦、平,歸肝、膽經。功能發表、退熱、疏肝、解郁、升陽。《本草綱目》“治陽氣下陷,平肝、膽、三焦、包絡相火,及頭痛、眩暈,目昏、赤痛障翳。”
II.雞血藤,味苦、微甘,溫。歸肝、腎經。行血補血。主治血虛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多配益氣補血藥之黃芪、當歸等藥治療經脈不暢,絡脈不和病證。《本草綱目拾遺》其藤最活血,暖腰膝,已風癱,治老人氣血虛弱,手足麻木,癱瘓等證;男子虛損,不能生育及遺精白濁。”
12.甘草,味甘,性平,歸脾經。補脾益氣,調和藥性。上述諸藥合用,能補益肝腎,健脾益氣、補血活血、行氣理血,對再生障礙性貧血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中醫機理脾虛、氣血生化無源是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主要原因,治療以滋補脾腎、益氣養血為主。人參、熟地黃補益脾腎、益氣養血為君藥,兩藥合用使精氣血生化有源,為益氣養血的必選之劑,以補后天之不足;鹿角膠、牛膝、黃芪、山藥為臣藥,有補益氣血、益精生髓之功,以填先天之不足;當歸、白芍、川芎、柴胡、雞血藤補血活血、行氣理血,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藥。以上諸藥合用共奏補益肝腎,健脾益氣、補血活血、行氣理血之功,且臟腑機能旺而不壅滯,精氣血生化有源。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熟地黃對具有調節免疫功能,增強機體功能、促進機體代謝、并能調節造血功能,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粘度、抗凝、抗炎作用,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鹿角膠能促進周圍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量增加,并對人體的淋巴母細胞轉化有促進作用;促進鈣的吸收和體內的潴留,使滲出減少,有消炎消腫作用。人參具有有抗疲勞,促進造血系統功能,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并具有抗休克作用,提高應激反應能力;尚有抗炎作用。黃芪能促進機體代謝、抗疲勞,可提高機體的抗病力;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減少血栓形成。山藥對小鼠細胞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并有抗氧化等作用。
當歸有擴張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對組織缺氧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從而促進組織修復;川芎可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擴血管、保護臟器的缺血損傷、調節免疫系統。白芍可使處于低下狀態的細胞免疫功能恢復正常,并有保肝護肝之效。 柴胡能夠增加蛋白質生物合成促進組織修復,且有鎮靜、安定、鎮痛等廣泛中樞抑制作用,雞血藤對實驗性家兔貧血有補血作用,能使血細胞增加,血紅蛋白升高。并能抑制血栓形成、提高機體免疫力。甘草有類激素樣作用,能調節機體的免疫機能。綜合分析,本發明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藥理學機理在于提高機體免疫、改善組織供氧、抑制血栓形成、促進機體代謝、促進修復再生、延緩組織死亡、抗炎等方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實施例I :取熟地黃30g、鹿角膠20g、牛膝15g、人參20g、黃芪30g、山藥15g、當歸20g、白芍15g、川芎10g、柴胡15g、雞血藤20g和甘草IOgo水煎服用,每日一劑,30天為I
個療程。可有效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實施例2 :取熟地黃25g、鹿角膠15g、牛膝10g、人參15g、黃芪20g、山藥10g、當歸15g、白芍10g、川芎6g、柴胡10g、雞血藤15g和甘草6g。服用方法同實施例I。實施例3
取熟地黃28g、鹿角膠18g、牛膝13g、人參18g、黃芪25g、山藥13g、當歸18g、白芍18g、川芎Sg、柴胡13g、雞血藤18g和甘草Sg。服用方法同實施例I。臨床試驗
為驗證本發明的治療效果,申請人于2010-2011年在山東省聊城市人民醫院對本發明進行了如下臨床試驗
I.資料和方法
I.I診斷標準
I.I. I西醫診斷標準
血液病診斷及治療標準(1987年第四屆全國再生障礙性貧血學術會議修訂)(I)全血細胞減少,網織紅細胞絕對值減少;(2)無脾腫大;(3)骨髓至少一個部位增生減低或重度減低;(4)能除外引起全血細胞減少的其他疾病;(5) —般抗貧血治療無效。I. I. 2中醫診斷標準 同西醫診斷標準。I. I. 3納入標準(I)符合上述中醫診斷標準;(2)符合上述西醫診斷標準;(3)由本人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4)同時符合下述病例排除標準。I. I. 4病例排除標準凡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定用藥,無法判斷療效或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和安全性判斷者。I. 2 一般資料
60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治療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 例;年齡13 — 56歲,平均32. 3歲;病程最短3年,最長20年,平均12. 3年。另一組為對照組(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15 — 53歲,平均33. 2歲;病程最短4年,最長19年,平均12. 9年。兩組的年齡、性別、病程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 > 0. 05),具有可比性。治療方法(1)治療組30例,給予本藥物。水煎,濃縮成400ml/劑,每日I劑,早晚各服200ml,連續服用30天為I個療程,共服用3療程,治療期間繼續堅持原傳統治療判定療效。(2)對照組30例,應用傳統抗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如刺激造血藥物、免疫抑制藥物、造血因子對癥治療。I. 3觀察項目
I.3. I安全性觀測項目
(1)一般檢測項目心率、血壓、呼吸、脈搏;
(2)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
(3)心電圖、肝功能(ALT)、腎功能(BUN,Cr)。I. 3. 2療效性觀察項目
(1)患者貧血癥狀好轉情況;
(2)外周血恢復情況;
I.3. 3主要療效指標觀察方法
(1)每月評價患者體力狀態并記錄(EC0G評分);
(2)外周血治療前及治療開始后每周檢查并記錄I次。I. 4療效評定標準
1.4. I療效標準
治愈貧血和出血癥狀消失;血紅蛋白達120g/L (男)或110g/L (女),白細胞達4X IO9/L,血小板達100X 109/L
好轉貧血和出血癥狀消失;血紅蛋白達120g/L (男)或100g/L (女),白細胞達
3.5X 109/L,血小板有一定程度增加,隨訪3個月病情穩定或進步。無效經充分治療,癥狀、血象未達明顯進步。1.4.2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用i±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有資料均由SPSS 11. 5版統計軟件進行處理。P < 0.05有統計學意義。2.治療結果2.I臨床療效綜合比較及分析(見表I)
表I臨床療效綜合比較n (%) __
權利要求
1.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按重量配比為熟地黃25— 30、鹿角膠15 — 20、牛膝10 —15、人參15 — 20、黃芪20— 30、山藥10 —15、當歸15 — 20、白芍10 —15、川彎6 —10、柴胡10 —15、雞血藤15 — 20和甘草6 —10。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上述原料組成的重量配比為熟地黃25、鹿角膠15、牛膝10、人參15、黃芪20、山藥10、當歸15、白芍10、川芎6、柴胡10、雞血藤15和甘草6。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中藥制劑,屬于中藥領域,主要由熟地黃、鹿角膠、牛膝、人參、黃芪、山藥、當歸、白芍、川芎、柴胡、雞血藤和甘草共12味中藥按一定重量配比組合而成。主要功效為補益肝腎,健脾益氣、補血活血、行氣理血。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總有效率為96.7%,純中藥制劑,服用方便,無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K35/32GK102824506SQ20121034860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9日
發明者肖太武, 王明君, 胡曉玲, 韋霞 申請人:肖太武, 王明君, 胡曉玲, 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