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治療仔豬白痢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治療仔豬白痢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獸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仔豬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所引起的一種仔豬常發的傳染病,多發生于10 30日齡仔豬,發病率高,死亡率低,嚴重影響仔豬的生長發育。若治療時間不及時或治療方法不妥當,則極易形成僵豬,從而降低飼料報酬,影響養豬的經濟效益。目前,在尚無有效疫苗防治該病的情況下,藥物治療仍是防治該病的主要手段,且大多數使用抗生素,但由于抗菌藥物在臨床上的濫用,致使耐藥菌株大量產生。中獸醫學認為本病為畜體受濕熱侵襲,脾胃失常,疫毒內侵,致使腸道清濁不分,水濕下注而生泄瀉。根據中獸醫學理論和臨床中藥治療實踐,篩選出以清熱解毒、抗菌消炎、止痢固腸為主是中藥治療疾病除了抗菌以夕卜,還可能通過其他途徑來達到,如對抗大腸埃希氏菌所產生的腸毒素,與腸黏膜表面黏蛋白形成保護膜,調整機體器官的生理機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仔豬白痢的藥物組合物。本發明的另一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仔豬白痢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治療仔豬白痢的藥物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板藍根200份、黃芩200份、黃柏200份、大黃100份、黃連200份、甘草100份、鞣酸蛋白10 20份,蒙脫石10 20份。主要原料的重量份數最佳為板藍根200份、黃芩200份、大黃100份、黃連200份、黃柏200份、甘草100份、鞣酸蛋白10份,蒙脫石15份。 本發明藥物組合物顆粒劑的制備方法是稱量黃連、黃柏、大黃、板藍根、黃岑、甘草6種原料,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 3小時,第二次I 2小時,合并煎液,過濾,濾液濃縮至稠膏,加入鞣酸蛋白、蒙脫石、白糖700份和糊精200份,制成顆粒,干燥,即得。本發明蒙脫石對致病性大腸桿菌、金葡茵、霍亂弧茵、幽門螺桿菌、空腸彎曲茵等致病菌、病毒(尤其是輪狀病毒).以及它們所產生的毒素、氣體等有極強的吸附、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性蒙脫石還可促進損傷的消化道黏膜上皮再生.修復損傷的細胞間橋,促使細胞緊密連接減少腸細胞的運動失調.恢復腸蠕動的正常節律.維護腸道的輸送和吸收功能;緩解幼兒由于腸道內雙糖酶降低或缺乏造成糖脂消化不良而導致的滲透性腹瀉平衡腸道正常茵群,提高消化道的免疫功能。蒙脫石內服后在胃內不發生變化,也不呈現作用,進入腸內遇堿性腸液,則漸漸分解成為鞣酸和蛋白,而呈現收斂性消炎、止瀉作用;能提高白細胞及調整免疫功能;收斂保護腸壁組織、凝固蛋白,減少炎性分泌,從而提高腸道抵抗力,保護腸黏膜。這種作用比較持久,能達到腸道后部。四黃止痢顆粒主要以抗菌為主,輔助以腸道修復劑鞣酸蛋白,以及蒙脫石對細菌病毒的吸附共同達到標本兼治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實施例I原料組成板藍根200g、黃芩200g、大黃100g、黃連200g、黃柏200g、甘草100g、鞣酸蛋白10g,蒙脫石15g。制備方法如下板藍根200g、黃芩200g、大黃100g、黃連200g、黃柏200g 、甘草IOOg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I小時,合并煎液,過濾,濾液濃縮至稠膏,加入鞣酸蛋白、蒙脫石、白糖700g和糊精200g,制成顆粒,干燥即得。實施例2原料組成板藍根200g、黃芩200g、大黃100g、黃連200g、黃柏200g、甘草100g、鞣酸蛋白20g,蒙脫石20g。制備方法如下板藍根200g、黃芩200g、大黃100g、黃連200g、黃柏200g、甘草IOOg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并煎液,過濾,濾液濃縮至稠膏,加入鞣酸蛋白、蒙脫石、白糖700g和糊精200g,制成顆粒,干燥即得。實施例3原料組成板藍根200g、黃芩200g、大黃100g、黃連200g、黃柏200g、甘草100g、鞣酸蛋白15g,蒙脫石10g。制備方法如下板藍根200g、黃芩200g、大黃100g、黃連200g、黃柏200g、甘草IOOg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 5小時,第二次I. 5小時,合并煎液,過濾,濾液濃縮至稠膏,加入鞣酸蛋白、蒙脫石、白糖700g和糊精200g,制成顆粒,干燥即得。動物試驗I材料與方法I. I試驗藥物試驗藥物試驗組I :加味四黃止痢顆粒,按上述實施例I制備的藥物;試驗組2 :加味四黃止痢顆粒,按上述實施例2制備的藥物;試驗組3 :加味四黃止痢顆粒,按上述實施例3制備的藥物;對照藥物對照組I :恩諾沙星可溶性粉由鄭州后羿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090110 ;對照組2 :四黃止痢顆粒由鄭州后羿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090316。制備方法板藍根200g、黃芩200g、大黃100g、黃連200g、黃柏200g、甘草IOOg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 5小時,第二次I. 5小時,合并煎液,過濾,濾液濃縮至稠膏,加入白糖700g和糊精200g,制成顆粒,干燥即得。I. 2病原分離鑒定
用滅菌棉拭子從白痢癥狀明顯的病豬直腸采集糞便,接種于麥康凱平板上,37°C培養24 48h,挑取光滑的磚紅色菌落,經數次分離純化后,接種于普通肉湯培養液和營養瓊脂平板上。I. 3體外抑茵試驗I. 3. I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的制備加味四黃止痢顆粒和四黃止痢顆粒,加等量水溶解,裝于潔凈的三角瓶中,滅菌備用。I. 3. 2復方中藥的體外抑菌試驗判定標準抑菌圈直徑< IOmm為耐藥,10 15mm為中度敏感,^ 15mm為高度敏 感。在涂布有病原菌的瓊脂培養基上打孔,并于洞底加溶化的滅菌瓊脂少許,以密封洞底,向洞內分別加入制備好的四黃止痢顆粒搖勻的溶液,以加滿不溢出為宜,置37°C溫箱中培養24h后,測量抑菌圈直徑。測試結果見表I。四黃止痢顆粒和加味四黃止痢顆粒的抑菌圈平均直徑分別為11. Omm和12. 5mm,依據標準判定為中度敏感,說明四黃止痢顆粒和加味四黃止痢顆粒對大腸埃希氏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 3. 3抗菌藥的藥敏試驗選用恩諾沙星、環丙沙星、頭孢他啶、利福平、先鋒霉素V、呋喃唑酮、氨芐青霉素、頭孢曲松鈉、大觀霉素、氟哌酸進行藥敏試驗。試驗結果見表I。恩諾沙星、頭孢曲松鈉、環收丙沙星、先鋒霉素V為高敏;頭孢他啶、氨芐青霉素、大觀霉素、氟哌酸為中敏;利福平為耐藥。故選用恩諾沙星作為對照組的治療藥物。I. 4動物試驗I. 4. I病原分離鑒定經試驗鑒定,從發病仔豬糞便中分離到的細菌為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I. 4. 2試驗方法加味四黃止痢顆粒對仔豬白痢的治療試驗選取10 30日齡發生白痢且臨床癥狀明顯的仔豬140頭,根據發病時間、日齡、病情程度、體況相對一致的原則,采用窩內分組的方法,將患白痢的仔豬隨機分為4組,每組70頭。試驗組I豬灌服用實施例I制備的藥物,每頭每次10g,溶于5mL溫水中灌服,每日2次,連用3d ;試驗組I豬灌服實施例2制備的藥物,每頭每次5g,溶于5mL溫水中灌服,每日2次,連用3d ;試驗組I豬灌服實施例3制備的藥物,每頭每次2. 5g,溶于5mL溫水中灌服,每日2次,連用3d。對照組I豬用特效藥恩諾沙星可溶性粉治療,每頭豬I. 2g,溶于5mL溫水中灌服,每日2次,連用3d。對照組2 :四黃止痢顆粒,每頭每次10g,溶于5mL溫水中灌服,每日2次,連用3d。1.4.3療效判定標準試驗病豬用藥I個療程后,糞便、精神、食欲恢復正常。有效試驗病豬用藥I個療程后,糞便形態好轉,拉稀次數減少,食欲好轉。無效試驗病豬用藥I個療程后,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或死亡。I. 4. 4數據處理
用統計學方法進行數據的顯著性檢驗,治愈率、總有效率用卡方檢驗。本發明藥物對仔豬白痢的治療試驗結果見表2,雖然試驗組與對照組I、對照組2的總有效率都為無顯著性差別,但就治愈率而言,二者差異極顯著(p〈o. 01)。試驗組劑量試驗組有效率與治愈率無顯著性差別。表I抗菌藥物對分離致病性大腸埃希菌的抑菌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治療仔豬白痢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板藍根200份、黃芩200份、黃柏200份、大黃100份、黃連200份、甘草100份、鞣酸蛋白10 20份,蒙脫石10 20份。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仔豬白痢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藥物組合物的劑型產品劑型可以為口服液、粉劑、片劑、顆粒劑、注射劑或其它藥劑學上可以接受的劑型。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仔豬白痢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藥物組合物的劑型為顆粒劑。
4.一種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治療仔豬白痢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備方法為稱量黃連、黃柏、大黃、板藍根、黃芩、甘草6種原料,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 3小時,第二次I 2小時,合并煎液,過濾,濾液濃縮至稠膏,加入鞣酸蛋白、蒙脫石、白糖700份和糊精200份,制成顆粒,干燥,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治療仔豬白痢的藥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板藍根200份、黃芩200份、黃柏200份、大黃100份、黃連200份、甘草100份、鞣酸蛋白10~20份,蒙脫石10~20份,經提取、濃縮,干燥即得。本發明藥物具有藥效快,預防和治療效果好,成本低,制備方法簡單,易于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A61K38/02GK102836417SQ201210367930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7日
發明者吳紅云, 卜昌超, 李小廣 申請人:鄭州后羿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