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止咳利咽巴布劑及其制備方法

文檔序號:817761閱讀:48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止咳利咽巴布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專利涉及一種中藥貼劑及其制備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對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扁桃體炎等作用的中藥貼劑止咳利咽巴布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巴布劑是一種外用貼膏劑,是經皮給藥制劑的一種新劑型,系指藥材提取物、藥材或化學藥物與適宜的親水性基質混合后,涂布在背襯材料上制成的貼膏劑。經皮給藥的特點(1)經皮給藥系統可避免肝臟的首過效應和藥物在胃腸道的滅活,藥物的吸收不受胃腸道因素的影響.減少用藥的個體差異。(2)維持恒定有效血藥濃度或生理效應,避免口服給藥引起的血藥濃度峰谷現象,降低毒副反應。(3)減少給藥次數,提高治療效能,延長作用·時間,避免多劑量給藥,使大多數病人易于接受。(4)使用方便,患者可以自主用藥,也可以隨時撤銷用藥。中藥巴布劑除具有一般經皮給藥系統的優點外,與橡皮膏劑、傳統膏藥相比,還具有如下特點(I)載藥量大;(2)保濕性強;(3)耐老化,用藥安全;(4)刺激性、過敏性小;(5)劑量準確,面積固定,血藥濃度平穩;(6)無致敏、刺激等副作用;(7)無有機溶媒污染,符合環保要求等。中藥巴布劑適合于各類中藥及其浸膏貼劑,生產過程中基本無三廢污染,水溶性基質可同時適用于水溶性和脂溶性藥物,是傳統貼膏的理想換代產品。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附錄的制劑通則項下的貼膏劑增加了凝膠膏劑(原巴布膏劑),規定了含膏量、賦形性、黏附性、微生物限度檢查,但沒有巴布膏劑品種收載。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間的急性炎癥的總稱,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咽炎是咽部粘膜,粘膜下組織的炎癥,急性咽炎常繼發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體發炎之后,常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咽部感染常伴有咳嗽臨床癥狀。青天葵為嶺南地方特色中草藥,具有清熱潤肺,散瘀解毒之功效,用于支氣管炎,小兒肺炎,急性喉頭炎,口腔炎,小兒疳積,跌打腫痛,瘡毒等。馬勃為真菌脫皮馬勃、大馬勃或紫色馬勃的干燥子實體,具有清肺利咽,解熱,止血等功效,用于風熱郁肺咽痛,喑啞咳嗽,外用可治鼻衄,創傷出血等。馬勃配伍青天葵,具有清熱潤肺,利咽消腫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療肺經風熱、熱邪火毒所致之咽喉腫痛。文獻未見以青天葵配伍馬勃治療咽炎的中藥處方報道,也未有兩藥共同外用的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藥巴布貼膏劑產品-止咳利咽巴布劑。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制備止咳利咽巴布貼膏劑的方法,該巴布貼膏劑產品臨床可用于外感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體炎,咽喉腫痛等。本方法制備的巴布貼膏劑是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為基質,加入中藥及其提取物,經攪拌煉合、涂布、成型、裁剪等工藝制成的外用凝膠貼膏劑,其配方基質可同時吸收承載中藥或其提取物的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體外用藥可使有效成分持久地透過皮膚進入體內達到病所,起到快速而持久的治療效果。
本發明止咳利咽巴布劑,由中藥材粉或中藥提取物與適宜的基質組成,中藥材粉或提取物配方是由青天葵5 15份,馬勃3 10份的重量比組成,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為基質,加入中藥及其提取物,經攪拌煉合、涂布、成型、裁剪等工藝制成的外用制劑止咳利咽巴布劑。上述的止咳利咽巴布劑,其最佳的藥物配方為青天葵10份,馬勃5份重量比組成。本發明止咳利咽巴布劑,其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基質配方是由卡波姆I. 4 I. 7%、聚丙烯酸鈉3. 8 7. 3%、甘油14. 2 36. 7%、羧甲基纖維素鈉2. I 3. 5%、二氧化硅2. 4
5.8%、甘羥鋁O. 11 O. 18%、酒石酸O. 13 O. 18%、聚乙烯吡咯烷酮2. 4 5. 8%、尼泊金乙酯O. I O. 3%、蒸懼水45 57%等配制而成。本發明止咳利咽巴布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驟 I.中藥材粉碎或浸膏提取工藝
取藥材配方比例的干燥中藥材青天葵和馬勃,分別以常用粉碎機進行粉碎,藥粉過40 100目篩后,按比例混合,裝入超微粉碎機中繼續粉碎,藥粉過300目以上篩,過篩率達90%以上,即得制備巴布劑用藥粉,密封備用。取藥材配方比例的干燥中藥材青天葵和馬勃,裝入提取設備中,加水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10 12倍量的水浸泡30分鐘后回流提取I小時,過濾,第二次加8 10倍量的水回流提取I小時,過濾,合并兩次提取的濾液,減壓濃縮至在60°C時相對密度為I. 15 1.35的清膏,備用;或者清膏干燥成浸膏粉,備用。2.基質配方和藥膏配置、混煉工藝
(1)基質配方卡波姆I.4 I. 7%、聚丙烯酸鈉3. 8 7. 3%、甘油14. 2 36. 7%、羧甲基纖維素鈉2. I 3. 5%、二氧化硅2. 4 5. 8%、甘羥鋁O. 11 O. 18%、酒石酸O. 13 O. 18%、聚乙烯吡咯烷酮2. 4 5. 8%、尼泊金乙酯O. I O. 3%、蒸餾水45 57% ;
(2)制備方法
按基質配方備料,取卡波姆預先加水溶脹,制成5%的卡波姆膏體,取藥粉或提取物,再加入適量蒸餾水,攪拌均勻,再加入卡波姆膏體、二氧化硅,200 400 rpm攪拌10 30分鐘,混合均勻,作為I相,備用;另取甘油置于另一潔凈容器中,加入甘羥鋁、聚丙烯酸鈉,200 500 rpm攪拌10 30分鐘,混合均勻,作為II相,備用;取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適量蒸餾水,充分溶解后依次加入酒石酸、羧甲基纖維素鈉、尼泊金乙酯,邊加邊攪拌,剩余所有物料全部加完后,繼續300 600 rpm攪拌10 30分鐘,混合均勻,作為III相,備用。取I相置于潔凈容器中,加入II相,邊加邊攪拌,100 300rpm攪拌10 30min,繼續加入III相,邊加邊攪拌,200 400rpm攪拌10 30min,攪拌混勻至膠結狀,即得所述的止咳利咽巴布劑膏體。3.止咳利咽巴布劑產品的制備
將所得巴布劑膏體均勻涂布于潔凈無紡布上,并覆蓋上干凈防粘層,切割成塊片,放置于潔凈環境中干燥成型,控制環境溫度和相對濕度,使巴布劑成型,按所需要求裁剪成臨床適宜使用的形狀大小,揀選膏體均勻細膩、無殘缺、無脫膏等合格的產品進行密封包裝,得到所述的止咳利咽巴布劑產品。本發明止咳利咽巴布劑產品,基質對藥物有效成分無破壞損失,無副作用,巴布劑產品顏色均勻,膏體細膩、不變形,對皮膚粘性較好,無殘留,可反復揭帖,無刺激過敏現象,藥物釋放長效、緩釋作用強,適于體表局部使用。
本發明所述的青天葵,為蘭科芋蘭屬植物毛唇芋蘭Nervilia fordii (Hance)Schlecht.的全草和/或地下塊莖。本發明所述的馬勃,為擔子菌亞門腹菌綱馬勃目馬勃科真菌脫皮馬勃、大馬勃或紫色馬勃的干燥子實體。本發明止咳利咽巴布劑產品,載藥量大,藥物穩定性好,粘性好,皮膚上無殘留,對皮膚無刺激過敏,貼敷方便舒適,療效好,安全。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實施例是對本發明的進一步描述,所涉及的方法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掌握和運用的技術手段,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僅限于此。實施例I
取青天葵10g、馬勃4g,分別以中藥高速粉碎機進行粉碎,過60目篩,藥粉過篩率達95%以上,合并藥粉,混勻,置于超微粉碎機中繼續粉碎,過300目篩,過篩率達90%以上,得藥材粉,備用。取卡波姆3g,加水57ml溶脹過夜得5%的卡波姆膏體,備用。取藥材粉,加約20ml蒸懼水,攪勻,加入卡波姆膏體,300 rpm攪拌30分鐘,作為I相,備用;另取甘油50ml,依次加入甘羥鋁O. 3g、聚丙烯酸鈉10g,邊加邊攪拌,加完后以400 rpm攪拌20分鐘,作為II相,備用;取聚乙烯吡咯烷酮5g,加入適量蒸餾水20ml,充分溶解后依次加入酒石酸O. 3g、尼泊金乙酯O. 5g,邊加邊攪拌,剩余所有物料全部加完后,繼續400 rpm攪拌30分鐘,混合均勻,作為ΙΠ相,備用。取I相置于潔凈容器中,加入II相,邊加邊攪拌,300rpm攪拌15分鐘,繼續加入III相,邊加邊攪拌,400rpm攪拌30min,攪拌混勻至膠結狀,即得止咳利咽巴布劑膏體。將所得巴布劑膏體均勻涂布于潔凈無紡布上,膏體厚度為2毫米,覆蓋上干凈防粘層,切割成IOcmX 30cm的長方塊片,平攤于潔凈環境中使之成型,成型后,以沖床裁成3cmX 3cm大小的方塊,揀選膏體均勻細膩、無殘缺、無脫膏等合格的產品進行密封包裝,得到所述的止咳利咽巴布劑產品。實施例2
取青天葵5g、馬勃3g,合并一起以中藥高速粉碎機進行粉碎,過40目篩,藥粉過篩率達95%以上,繼續于超微粉碎機中粉碎,過300目篩,過篩率達95%以上,得藥材粉,備用。取卡波姆2g,加水38ml溶脹過夜得5%的卡波姆膏體,備用。取藥材粉,加約15ml蒸餾水,攪勻,加入卡波姆膏體、二氧化硅3g,300 rpm攪拌20分鐘,作為I相,備用;另取甘油20ml,依次加入甘羥鋁O. 15g、聚丙烯酸鈉6g,邊加邊攪拌,加完后以300 rpm攪拌30分鐘,作為II相,備用;取聚乙烯吡咯烷酮3g、羧甲基纖維素鈉3g,加入適量蒸餾水20ml,充分溶解后依次加入酒石酸O. 12g、尼泊金乙酯O. 5g,邊加邊攪拌,剩余所有物料全部加完后,繼續400 rpm攪拌15分鐘,混合均勻,作為III相,備用。取I相置于潔凈容器中,加入II相,邊加邊攪拌,300rpm攪拌20分鐘,繼續加入III相,邊加邊攪拌,300rpm攪拌30min,攪拌混勻至膠結狀,即得止咳利咽巴布劑膏體。將所得巴布劑膏體均勻涂布于潔凈無紡布上,膏體厚度為I. 5毫米,覆蓋上干凈防粘層,切割成10cmX7cm的長方塊片,平攤于潔凈環境中使之成型,成型后,以沖床裁成Φ=3(πι的圓片,揀選膏體均勻細膩、無殘缺、無脫膏等合格的產品進行密封包裝,得到所述的止咳利咽巴布劑產品。 實施例3
取青天葵15g、馬勃3g,加水200ml浸泡30分鐘后回流提取I小時,過濾,藥渣再加水150ml回流提取I. 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在60°C時相對密度為I. 20的清膏,備用。取卡波姆I. 5g,加提取清膏溶脹過夜得卡波姆膏體,加入二氧化硅2g及適量水,300 rpm攪拌15分鐘,作為I相,備用;另取甘油18ml,依次加入甘羥鋁O. lg、聚丙烯酸鈉4g,邊加邊攪拌,加完后以400 rpm攪拌20分鐘,作為II相,備用;取聚乙烯吡咯烷酮2g、羧甲基纖維素鈉I. 5g,加入蒸餾水20ml,充分溶解后依次加入酒石酸O. lg、尼泊金乙酯O. 3g,邊加邊攪拌,所有物料全部加完后,繼續300 rpm攪拌20分鐘,混合均勻,作為III相,備用。取I相置于潔凈容器中,加入II相,邊加邊攪拌,400rpm攪拌30分鐘,繼續加入III相,邊加邊攪拌,400rpm攪拌30min,攪拌混勻至膠結狀,即得止咳利咽巴布劑膏體。將所得巴布劑膏體均勻涂布于潔凈無紡布上,膏體厚度為I. 2毫米,覆蓋上干凈防粘層,切割成30cmX10cm的長方塊片,平攤于潔凈環境中使之成型,成型后,以沖床裁成Φ=2. 5cm的圓片,揀選膏體均勻細膩、無殘缺、無脫膏等合格的產品進行密封包裝,得到所述的止咳利咽巴布劑產品。實施例4
取青天葵12g、馬勃4g,加水150ml浸泡30分鐘后回流提取I. 5小時,過濾,藥渣再加水IOOml回流提取I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在60°C時相對密度為I. 31的清膏,
微波真空干燥,粉碎得干膏粉,備用。取卡波姆lg,加水19ml溶脹過夜得5%卡波姆膏體,備用。取干膏粉,加IOml蒸餾水溶解,加入卡波姆膏體,300 rpm攪拌30分鐘,作為I相,備用;另取甘油18ml,依次加入甘羥鋁O. lg、聚丙烯酸鈉4g,邊加邊攪拌,加完后以400 rpm攪拌30分鐘,作為II相,備用;取聚乙烯吡咯烷酮2g、羧甲基纖維素鈉lg,加入蒸餾水20ml,溶脹過夜后依次加入酒石酸O. lg、尼泊金乙酯O. 15g,邊加邊攪拌,所有物料全部加完后,繼續500 rpm攪拌30分鐘,混合均勻,作為III相,備用。取I相置于潔凈容器中,加入II相,邊加邊攪拌,500rpm攪拌20分鐘,繼續加入III相,邊加邊攪拌,300rpm攪拌30min,攪拌混勻至膠結狀,即得止咳利咽巴布劑膏體。將所得巴布劑膏體均勻涂布于潔凈無紡布上,膏體厚度為I. 2毫米,覆蓋上干凈防粘層,切割成10cmX7cm的長方塊片,平攤于潔凈環境中使之成型,成型后,以沖床裁成Φ=2. 5cm的圓片,揀選膏體均勻細膩、無殘缺、無脫膏等合格的產品進行密封包裝,得到所述的止咳利咽巴布劑產品。實施例5
取青天葵15g,加水180ml浸泡30分鐘后回流提取I. 5小時,過濾,藥渣再加水120ml回流提取I. 5小時,過濾,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在60°C時相對密度為I. 2的清膏,噴霧干燥得干膏粉。馬勃5g,以中藥高速粉碎機進行粉碎,過60目篩,藥粉過篩率達95%以上,繼續超微粉碎,過400目篩,過篩率達90%以上,得藥材粉。青天葵噴霧干燥粉與馬勃超微粉合并,混勻,得巴布劑配方藥材粉,備用。取卡波姆2g,加水38ml溶脹過夜得5%卡波姆膏體,備用。取巴布劑配方藥材粉,加15ml蒸懼水溶解,加入卡波姆膏體、二氧化娃3. 5g, 300 rpm攪拌15分鐘,作為I相,備用;另取甘油40ml,依次加入甘羥鋁O. 25g、聚丙烯酸鈉10g,邊加邊攪拌,加完后以400 rpm攪拌30分鐘,作為II相,備用;取聚乙烯吡咯烷酮3g、羧甲基纖維素鈉2g,加入蒸餾水25ml,溶脹過夜后依次加入酒石酸O. 15g、尼泊金乙酯O. 2g,邊加邊攪拌,所有物料全部加完后,繼續300 rpm攪拌20分鐘,混合均勻,作為III相,備用。取I相置于潔凈容器中,加入II相,邊加邊攪拌,400rpm攪拌30分鐘,繼續加入III相,邊加邊攪拌,300rpm攪拌30min,攪拌混勻至膠結狀,即得止咳利咽巴布劑膏·體。將所得巴布劑膏體均勻涂布于潔凈無紡布上,膏體厚度為I. 2毫米,覆蓋上干凈防粘層,切割成IOcmX30cm的長方塊片,平攤于潔凈環境中使之成型,成型后,以沖床裁成Φ=2. 3cm的圓片,揀選膏體均勻細膩、無殘缺、無脫膏等合格的產品進行密封包裝,得到所述的止咳利咽巴布劑產品。取止咳利咽巴布劑產品,撕去防粘層薄膜,對于肺熱型咳嗽、咽喉腫痛的患者,選取太淵穴、肺腧、咽喉穴、扁桃體穴、膈腧等的一組或多組,貼上該巴布劑,每12 24小時換藥一次,連續3至7天,臨床癥狀有明顯減輕,作用顯著。
權利要求
1.一種止咳利咽巴布劑,由藥材粉末或其提取物與適宜的基質組成,其特征在于藥材粉末或其提取物的配方是由原藥材青天葵5 15份,馬勃3 10份的重量比組成,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為主要基質,加入藥物粉末或其提取物,經煉合攪拌、涂布、成型、裁剪、揀選、包裝作業工序制成外用制劑止咳利咽巴布劑。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止咳利咽巴布劑,其特征在于原藥材配方由青天葵10份,馬勃5份按重量比組成,經超微粉碎成的超微粉,或以水煎煮,提取液經濃縮干燥后所得的浸膏粉。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止咳利咽巴布劑,其特征在于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基質是由卡波姆I. Γ1. 7%、聚丙烯酸鈉3. 8^7. 0%、甘油14. 2^36. 7%、羧甲基纖維素鈉2. Γ3. 5%、二氧化硅2. Γ5. 8%、甘羥鋁O. 1Γ0. 18%、酒石酸O. ΙΟ. 17%、聚乙烯吡咯烷酮2. Γ5. 6%、尼泊金乙酯O. Γ0. 3%、蒸餾水45 57%等配制而成。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止咳利咽巴布劑的藥材粉末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中藥材經粉碎機或超微粉碎機粉碎,藥粉過30(Γ400目篩所得的超微粉。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止咳利咽巴布劑的藥材提取物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藥物配方的中藥材粉碎稱量后,加8 12倍藥材重量的水回流提取廣2小時,濾過,濾液備用,濾渣再加61倍藥材重量的水回流提取廣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I. 15^1. 35的清膏,備用;或者清膏干燥成浸膏粉。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止咳利咽巴布劑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卡波姆預先加水溶脹成5%的卡波姆膏體,取藥粉或提取物混勻后,加入水適量,攪拌混勻,再加入溶脹后的卡波姆、二氧化硅,攪拌均勻,作為I相備用;另取甘油置于另一潔凈容器中,加入甘羥鋁,攪勻后加入聚丙烯酸鈉,攪勻,作為II相,備用;取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適量蒸餾水,充分溶解后加入酒石酸、羧甲基纖維素鈉、尼泊金乙酯,攪拌混勻作為為III相,備用;取I相,將II相加入到I相里,邊加邊攪拌,混勻后再加入III相,邊加邊攪拌,攪拌混勻至膠結狀,即得所述的止咳利咽巴布劑,通過涂布、分切、放置成型、裁剪、揀選、包裝作業工序得到所述的止咳利咽巴布劑產品。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中藥制藥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止咳利咽巴布劑及其制備方法。所述巴布劑以青天葵、馬勃為中藥原料,采用本發明的基質配方和制備方法制成中藥止咳利咽巴布劑,中藥原料配方由青天葵5~15份,馬勃3~10份組成。制成的巴布劑具有載藥量大、藥物穩定性好、粘性好、皮膚上無殘留、對皮膚無刺激過敏、貼敷方便舒適等特點,可臨床貼敷于人體相應經絡穴位上,具有清肺止咳利咽之功效,用于治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
文檔編號A61P11/04GK102940777SQ20121040643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3日
發明者謝友良, 蔣東旭, 易智彪, 詹麗玲, 王德杭, 賴小平 申請人:東莞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數理工程研究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