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及其制造方法和應用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其制備方法、其在制備組織修復用制品中的應用、以及由其制得的組織修復用制品。該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由直徑為10nm~100μm的纖維絲交織而成,具有多孔狀結構,蓬松度為200~2000cm3/g。該組織修復用纖維膜有利于細胞的粘附和增殖,有利于引導細胞分化,有利于纖維細胞的迅速長入,有利于與組織之間的緊密縫合,提高病人的舒適感,可以減少補片皺縮、感染以及與臟器粘連等情況的發生。
【專利說明】一種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及其制造方法和應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及其制造方法和應用,以及組織修復用制品。
【背景技術】
[0002]組織器官修復是一個世界性醫學難題。現代外科手術中,常需要對組織和器官進行修復,如疝氣修復、女性骨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修復、硬腦/脊膜缺損修復、神經導管缺損修復、血管的修復、韌帶修復、骨缺損修復等等。由于人體組織結構和功能的特殊性,理想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需具備以下性能:①一定的強度,能夠抵抗機械應力,在健康組織沒有完全形成之前要能夠承受腹腔內的壓強便于細胞黏附、爬行和生長,實現組織再生;③防止細菌躲藏滋生,避免因使用人工生物合成材料而引起的感染;④植入人體后能夠保持良好的尺寸穩定性,即不能發生收縮和變形;⑤結構穩定,便于裁剪成需要的形狀而不脫散,便于與組織縫合;⑥手感柔軟,便于成型、增加手術的可操作性、降低病人的不適感、提高手術的效果;⑦生物相容性好,能引導組織生長,達到理想修復。
[0003]現有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往往存在如下問題:
[0004]I)編制網片是目前組織修復用纖維膜中應用最廣的產品,但該類產品表面粗糙、質地較硬、生物相容性差、易產生異物感和疼痛、引起常見侵蝕和感染等并發癥;并且該類材料引發的免疫排斥反應較強,存在較多的手術后遺癥;其與內臟、器官直接接觸時,易造成損傷,可引起較嚴重的粘連、引發嚴重的異物和免疫反應,需要二次手術取出,給病人帶來痛苦,甚至危及生 命。
[0005]2)目前研究的電紡膜,常見出現細胞難以向其內部長入或長入慢的不足。
[0006]由此可見,現有編織、電紡技術形成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的性能不夠理想。
【發明內容】
_7]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0008]本發明是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其具有良好的力學強度,能夠在未完全修復前提供足夠的力學支撐,且有利于細胞粘附和增殖、引導細胞分化,有利于組織之間的緊密縫合,減少組織修復用制品皺縮、引起感染以及與臟器粘連等情況的發生,提高病人的舒適感,而且快速修復,減少病人的痛苦。
_9]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0010]本
【發明者】經研究發現,通過使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具有特定的蓬松度,可以實現上述目的,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0011]由此,本發明提供一種組織修復用纖維膜,所述纖維膜由直徑為ΙΟηπ ?ΟΟμπι的纖維絲交織而成,具有多孔狀結構,其蓬松度為20(T2000Cm3/g。
[0012]本發明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可以根據采用的不同纖維絲材料,選用合適的制造方法制得。
[0013]本發明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的一種優選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0014](I)將兩種溶解性質不同的纖維絲材料,分別溶于相應的溶劑中,得到兩種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
[0015](2)將步驟(1)中得到的兩種均一纖維絲材料溶液分別裝入不同的靜電紡絲注射器中,兩種纖維絲材料的對應噴針在高壓電源板上均勻排列,進行靜電紡絲,得到兩種溶解性質不同的纖維絲錯綜交叉的纖維膜;
[0016](3)根據纖維絲材料的溶解性質,用合適的溶劑將步驟(2)中制造的纖維膜中的一種纖維絲溶解,另外一種則保持不變,得到所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0017]本發明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的另一種優選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8](I)將纖維絲材料溶于溶劑中,得到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
[0019]( 2)將步驟(1)中得到的均一纖維絲材料溶液裝入靜電紡絲注射器中,進行靜電紡絲得到纖維,并將纖維接收為膜狀結構,得到纖維膜;
[0020](3)將步驟(2)中制備得到的纖維膜在溶劑超聲溶脹后的狀態下于預定溫度中進行預凍,然后進行真空冷凍干燥,得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0021]本發明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的再一種優選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22]( I)將纖維絲材料溶于溶劑中,得到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
[0023]( 2)將步驟(1)中得到的均一纖維絲材料溶液裝入靜電紡絲注射器中,進行靜電紡絲得到纖維,并將纖維接收為膜狀結構,得到纖維膜;
[0024](3)將步驟(2)中制備的纖維膜沿纖維膜的橫軸或縱軸之一的方向拉伸,停止拉伸后使纖維膜在這種拉伸狀態下定型;然后將纖維膜沿纖維膜的與上述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拉伸,停止拉伸后使纖維膜在這種拉伸狀`態下定型,得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0025]本發明還提供所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在制造組織修復用制品中的應用。
[0026]本發明進一步提供由所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制造的組織修復用制品。
[0027]本發明進一步提供所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以及組織修復用制品用于組織修復中的應用。
[0028]發明的效果
[002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0](I)本發明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具有大比表面積,有利于細胞的粘附和增殖,而且纖維的表面拓撲結構也有利于引導細胞分化;
[0031](2)本發明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具有多孔蓬松結構,比普通電紡膜結構更有利于纖維細胞迅速長入,起到加強和固定的作用,達到快速理想修復效果;
[0032](3)本發明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質地輕、柔軟,更利于與組織之間的緊密縫合,提高病人的舒適感;
[0033](4)本發明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可以減少修復用制品皺縮、引起感染以及與臟器等組織粘連等情況的發生;
[0034](5)本發明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由于可以不含活細胞成分,材料來源充分,成本較低,避免了自體、異體材料以及動物源性材料的來源不足,貯存運輸簡單;
[0035](6)本發明的纖維膜的制造方法工藝簡單,生產時間短,能有效避免加工過程中產品受到污染,產品質量易于控制,產品標準容易實現,產品可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產業化生產。【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6]圖1為實施例4得到的蓬松纖維膜切面掃描電鏡圖;
[0037]圖2為實施例4步驟(2)得到的電紡膜切面掃描電鏡圖;
[0038]圖3為實施例4得到的蓬松纖維膜A和實施例4步驟(2)得到的電紡膜B的纖維在5000X下掃描電鏡對比圖;
[0039]圖4為實施例4得到的蓬松纖維膜A和實施例4步驟(2)得到的電紡膜B的纖維在10000X下掃描電鏡對比圖;
[0040]圖5為實施例7中PP組術后I個月的修復效果圖;
[0041]圖6為實施例7中PVDFl組術后6個月的修復效果圖;
[0042]圖7為實施例7中PVDF2組術后6個月的修復效果圖;
[0043]圖8為實施例7中PVDF2組術后6個月的修復效果圖;
[0044]圖9為實施例7P⑶組術后6個月的修復效果圖;
[0045]圖10為實施例9PLLA1組術后6個月的病理圖;
[0046]圖11為實施例9PLLA2組術后6個月的病理圖;
[0047]圖12為實施例9動物源性組術后6個月的病理圖;
[0048]圖13為實施例9PLLA1組術后6個月的解剖圖;
[0049]圖14為實施例9PLLA2組術后6個月的解剖圖;
[0050]圖15為實施例9動物源性組術后6個月的解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1]本發明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由直徑為10nm~100um的纖維絲交織而成,具有多孔狀結構,其蓬松度為20(T2000cm3/g。
[0052]本發明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中,所述纖維絲的直徑優選為500nm~5 μ m。
[0053]本發明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的蓬松度優選為60(Tl600cm3/g。
[0054]本發明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的柔軟度優選為50-500毫牛頓,優選為200~450毫牛頓。
[0055]本發明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優選平均孔徑為50-500 μ m。
[0056]本發明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優選厚度為0.5^1.0mm。
[0057]本發明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優選抗張強度為2(T80N/cm。
[0058]本發明所述的蓬松度是指纖維膜的表觀厚度與面密度之比的1000倍,即:
[0059]蓬松度B=表觀厚度Tci/面密度ω X 1O3
[0060]蓬松度以cm3/g表示,表觀厚度以mm表示,面密度以g/m2表示。表觀厚度Ttl的測試方法是利用FAST — I壓縮性織物風格儀按照GB/T 7689.1-2001方法進行測試,表示為纖維膜在2cN/cm2壓強下厚度(mm)與纖維膜在lOOcN/cm2壓強下厚度(mm)之差。面密度ω的測試方式是在忽略纖維膜的厚度情況下,測定單個面單位面積下的重量。
[0061]本發明所述的柔軟度是指根據GB/T 8942-2002中方法測試出來的膜片抗彎曲力和膜片與縫隙處摩擦力的 最大矢量之和,以毫牛頓表示,柔軟度值越小說明膜越柔軟。
[0062]本發明中所述纖維絲直徑是通過掃描電鏡的方法進行測定的;所述平均孔徑是參照ASTM D 6767-2002,利用毛細管流動孔徑分析儀通過泡點法進行測定的;所述抗張強度是通過GB/T3923.1-1997《織物斷裂強力和斷裂伸長率的測定》方法進行測定的;所述厚度是通過壓縮性織物風格儀按照GB/T7689.1-2001方法進行測定的。
[0063]作為本發明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的制造方法,包括采用靜電紡絲步驟的方法。
[0064]作為本發明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的一種優選制造方法,可以采用靜電紡絲技術結合溶劑溶解法進行,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0065](I)將兩種溶解性質不同的纖維絲材料,分別溶于相應的溶劑中,得到兩種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
[0066](2)將步驟(1)中得到的兩種均一纖維絲材料溶液分別裝入不同的靜電紡絲注射器中,兩種纖維絲材料的對應噴針在高壓電源板上均勻排列,進行靜電紡絲,得到兩種溶解性質不同的纖維絲錯綜交叉的纖維膜;
[0067](3)根據纖維絲材料的溶解性質,選擇合適的溶劑將步驟(2)中制備的纖維膜中的一種纖維絲溶解,另外一種則保持不變,得到所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0068]上述步驟(2)中,優選微量注射泵的速率調節為0.f 15.0ml /小時,更優選3~6ml /小時。
[0069]上述步驟(2)中,優選高壓發生器的電壓調節為5~45KV,更優選2(T36KV。
[0070]上述步驟(2)中,優選接收裝置的接收距離調節為5.(T30.0cm,更優選15.0~20.0cm。
[0071]本發明中,所述兩種溶解性質不同的纖維絲材料是指,兩種纖維絲材料中只有其中一種纖維絲材料能夠溶解于某一溶劑中。優選其中的一種纖維絲材料為:PCU (聚碳酸酯聚氨酯)或PVDF (聚偏二氟乙烯)。優選其`中的另一種纖維絲材料為:PLLA (L-聚乳酸)或PLGA (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
[0072]作為本發明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的另一種優選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73]( I)將纖維絲材料溶于溶劑中,得到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
[0074]( 2)將步驟(1)中得到的均一纖維絲材料溶液裝入靜電紡絲注射器中,進行靜電紡絲得到纖維,并將纖維接收為膜狀結構,得到纖維膜;
[0075]( 3 )將步驟(2 )中制備得到的纖維膜在溶劑超聲溶脹后的狀態下,在預定溫度下進行預凍,然后進行真空冷凍干燥,得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0076]上述步驟(2)中,優選微量注射泵的速率調節為0.fl5.0ml /小時,更優選3~6ml /小時。
[0077]上述步驟(2)中,優選高壓發生器的電壓調節為5~45KV,更優選3(T36KV。
[0078]上述步驟(2)中,優選接收裝置的接收距離調節為5.(T30.0cm,更優選15.0~20.0cm。
[0079]上述步驟(3)中,優選地將步驟(2)中制備得到的纖維膜用濃度為50%~95%的乙醇水溶液浸潤后,再進行超聲溶脹。
[0080]上述步驟(3)中,用于超聲溶脹纖維膜的溶劑優選為注射用水。
[0081]上述步驟(3)中,優選地將步驟(2)中制備得到的纖維膜在濃度為50%~95%的乙醇水溶液中浸潤后,放入盛有注射用水的超聲機中,超聲溶脹5~15分鐘后靜置,更換注射用水,再超聲溶脹,如此重復操作,直至乙醇被注射用水置換完畢。然后將注射用水超聲溶脹狀態下的纖維膜放入冷凍干燥箱中于-50°C進行預冷凍2飛小時,然后開啟真空進行真空冷凍干燥20-26小時,得到所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0082]作為本發明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的再一種優選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83]( I)將纖維絲材料溶于溶劑中,得到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
[0084]( 2)將步驟(1)中得到的均一纖維絲材料溶液裝入靜電紡絲注射器中,進行靜電紡絲得到纖維,并將纖維接收為膜狀結構,得到纖維膜;
[0085](3)將步驟(2)中制備的纖維膜沿纖維膜的橫軸或縱軸之一的方向拉伸,停止拉伸后使纖維膜在這種拉伸狀態下定型;然后將纖維膜沿纖維膜的與上述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拉伸,停止拉伸后使纖維膜在這種拉伸狀態下定型,得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0086]上述步驟(2)中,優選微量注射泵的速率調節為0.f 15.0ml /小時,更優選3~6ml /小時。
[0087]上述步驟(2)中,優選高壓發生器的電壓調節為5~45KV,更優選3(T36KV。
[0088]上述步驟(2)中,優選接收裝置的接收距離調節為5.(T30.0cm,更優選
15.0~20.0cm。
[0089]上述步驟(3)中,橫向和縱向的拉伸速率優選各自獨立地為5(T400mm/min,更優選 50mm/min~200mm/mino
[0090]上述步驟(3)中,橫向和縱向的拉伸長度優選各自獨立地為原來長度的1.5飛.0倍。
[0091]上述步驟(3)中,優選地,用夾具夾住上述步驟(2)中制得的纖維膜的兩邊,將溫度設置為低于材料熱變形溫度0°c~30°C的溫度,以5(T400mm/min的速率勻速拉伸,使纖維膜被拉長至原來長度的1.5飛.0倍后停止拉伸,在常溫下使纖維膜在這種拉伸狀態下定型lhlh,然后取下并將纖維膜的另外兩邊用夾具夾住,將溫度設置為低于材料熱變形溫度(TC~30°C的溫度,沿與之前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以5(T400mm/min的速率勻速拉伸,使纖維膜被拉長至原來長度的1.5飛.0倍后停止拉伸,在常溫下使纖維膜在這種拉伸狀態下定型lhlh,得到所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0092]本發明還提供由上述方法制得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0093]本發明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中使用的纖維絲的材料可以是可降解材料、不可降解材料或其組合。可降解材料可以是合成可降解材料或天然高分子材料;不可降解材料優選為聚氟類材料、聚丙烯類材料或聚氨酯類材料。
[0094]作為可降解材料,優選聚乳酸(PLA)(特別是L-聚乳酸(PLLA))、聚己內酯(PCL)、聚羥基乙酸(PGA)、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PLGA)或1,3-丙二醇聚合物(PD0)、膠原蛋白、明膠、纖維蛋白、絲蛋白、彈力蛋白擬態的肽聚合物、殼聚糖、改性殼聚糖。
[0095]作為聚氟類材料,優選聚偏二氟乙烯(PVDF)或聚四氟乙烯(PTFE)。
[0096]作為聚丙烯類材料,優選間規聚丙烯。
[0097]作為聚氨酯類材料,優選聚氨酯(PU)、聚碳酸酯聚氨酯(PCU)、聚醚基聚氨酯或硅烷改性聚氨酯(SPU)。
[0098]本發明還提供所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在制造組織修復用制品中的應用。優選地,本發明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用于制造疝氣修復補片、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修復系統(包括盆底修復補片或尿失禁懸吊帶或瘺修補片)、人工肩袖、硬腦(脊)膜修復補片、人工皮膚、心包膜補片、人工血管、人工神經導管、人工牙膜、人工韌帶、人工跟腱、骨修復(填充)產
P坐PF[寸 ο
[0099]本發明進一步提供由所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制造的組織修復用制品。
[0100]本發明的組織修復用制品,優選為疝氣修復補片、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修復系統(包括盆底修復補片或尿失禁懸吊帶或瘺修補片)、人工肩袖、硬腦(脊)膜修復補片、人工皮膚、心包膜補片、人工血管、人工神經導管、人工牙膜、人工韌帶、人工跟腱、骨修復(填充)產品等。
[0101]本發明進一步提供所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以及組織修復用制品用于組織修復中的應用。優選地提供所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以及組織修復用制品用于疝氣修復、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治療(包括但不局限于盆底修復或尿失禁的治療或瘺修復)、肩袖修復、硬腦(脊)膜修復、皮膚組織修復、心包膜修復、血管修復、神經導管修復、牙膜修復、韌帶修復、跟腱修復、骨修復(填充)中的應用。
[0102]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本發明實施例采用的試劑和原料除非特別說明,皆為市購常規產品。
[0103]實施例
[0104]實施例1
[0105](I)將聚碳酸酯聚氨酯(P⑶),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與四氫呋喃的混合溶劑,使溶液中PCU的濃度為12g/100mL,N, N- 二甲基甲酰胺與四氫呋喃的混合比例(體積比)為1:1,得到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
[0106]將PLLA溶于六氟異丙醇(HFI`P)溶液中,使溶液中PLLA的濃度為5g/100mL,得到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
[0107](2)將上述兩種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分別裝入兩個靜電紡絲注射器中,兩種材料的對應噴針在高壓電源板上均勻排列,調節微量注射泵的速率為6ml /小時,調節高壓發生器的電壓為22KV,調節接收裝置的接收距離為20cm,通過兩種材料的同時靜電共紡制備出兩種溶解性質不同的纖維絲材料錯綜交叉的纖維膜,達到0.5mm厚度后關閉靜電紡絲。
[0108](3 )將取下的膜,放入六氟異丙醇溶劑中超聲溶脹、溶解6小時,使PLLA材料溶解完全,PCU材料則保持不變,從溶劑中取出未被溶解的材料,即得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0109]實施例1中所得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的纖維平均直徑為2 μ m,膜厚度為0.5mm,平均孔徑為350 μ m,抗張強度為25N/cm,蓬松度為970cm3/g,柔軟度為250毫牛頓。
[0110]實施例2
[0111](I)將聚偏二氟乙烯(PVDF)溶于體積比為4:6的N,N- 二甲基甲酰胺/丙酮的混合溶劑,使PVDF在溶液中的濃度為18g/100mL ;將L-聚乳酸(PLLA)溶于六氟異丙醇(HFIP)溶液中,使溶液中PLLA的濃度為5g/100mL,得到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
[0112](2)將上述兩種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分別裝入兩個靜電紡絲注射器中,兩種材料的對應噴針在高壓電源板上均勻排列,調節微量注射泵的速率為5ml/小時,調節高壓發生器的電壓為22KV,調節接收裝置的接收距離為20cm,通過兩種材料的同時靜電共紡制備出兩種溶解性質不同的纖維絲材料錯綜交叉的纖維膜,達到0.5mm厚度后關閉靜電紡絲。
[0113](3)將取下的膜,放入六氟異丙醇溶劑中超聲溶脹、溶解6小時,使其中PLLA材料完全溶解,制得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0114]所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的纖維平均直徑為3 μ m,膜厚度為0.5mm,平均孔徑為450 μ m,抗張強度為35N/cm,蓬松度為1640cm3/g,柔軟度為400毫牛頓。
[0115]實施例3
[0116](I)將PVDF材料溶解于體積比為4:6的N,N- 二甲基甲酰胺/丙酮混合溶劑,使PVDF在溶液中的濃度為18g/100mL ;制備得到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
[0117](2)將步驟(1)中得到的纖維絲材料溶液裝入靜電紡絲注射器中,調節微量注射泵的速率為6ml /小時,調節高壓發生器的電壓為30KV,調節接收裝置的接收距離為20cm,進行靜電紡絲得到纖維,并將纖維接受為膜狀結構,紡至膜層厚度約為0.5mm后關閉靜電紡絲,得到纖維膜。
[0118]此處得到的纖維膜的纖維平均直徑為2 μ m,膜厚度為0.5mm,平均孔徑為190 μ m,抗張強度為43N/cm,蓬松度為170cm3/g,柔軟度為930毫牛頓。
[0119](3)將步驟(2)中制得的纖維膜在濃度為95%的乙醇溶液中完全浸潤,然后取出乙醇溶液浸潤后的纖維膜,放入盛有注射用水的超聲容器中,使纖維膜完全浸泡在注射用水中,開啟超聲,功率90W,超聲10分鐘,靜置5~10分鐘后,更換超聲容器內的注射用水,再開啟超聲,功率90W,超聲10分鐘,如此重復操作7~8次,至溶液中乙醇被置換完畢。然后取出注射用水超聲溶脹后的纖維膜,放于_50°C的冷凍干燥箱中進行預冷凍4小時,再開啟真空冷凍干燥,使預冷凍的纖維膜真空冷凍干燥24小時,得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0120]所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的纖維平均直徑為2 μ m,膜厚度為0.6mm,平均孔徑為400 μ m,抗張強度為48N/cm,蓬松度為1530cm3/g,柔軟度為420毫牛頓。
[0121]實施例4
[0122](I)將L-聚乳酸(PLLA)材料溶于六氟異丙醇溶劑中,使溶液中PLLA濃度為6 g /10 O mL,制備得到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
[0123](2)將步驟(1)中制得的纖維絲材料溶液裝入靜電紡絲注射器中,調節微量注射泵的速率為6ml /小時,調節高壓發生器的電壓為20KV,調節接收裝置的接收距離為15cm,進行靜電紡絲得到纖維,并將纖維接受為膜狀結構,紡至膜層厚度約為0.5mm后關閉靜電紡絲,得到纖維膜。
[0124]此處得到的纖維膜的纖維平均直徑為2 μ m,膜厚度為0.5mm,平均孔徑為115 μ m,抗張強度為33N/cm,蓬松度為130cm3/g,柔軟度為870毫牛頓。
[0125](3)然后用夾具夾住纖維膜的兩邊,在溫度為60°C條件下以100mm/min的速率勻速拉伸,使纖維膜被拉長至原來長度的3倍后停止拉伸,在常溫下使纖維膜在這種拉伸狀態下定型4h,然后取下纖維膜并用夾具夾住纖維膜的另外兩邊,在溫度為60°C條件下,沿與之前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以100mm/min的速率勻速拉伸,使纖維膜被拉長至原來長度的3倍后停止拉伸,在常溫下使纖維膜在這種拉伸狀態下定型4h,得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0126]所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的纖維平均直徑為2 μ m,膜厚度為0.6mm,平均孔徑為450 μ m,抗張強度為50N/cm,蓬松度為1100cm3/g,柔軟度為400毫牛頓。
[0127]實施例5
[0128](I)將PVDF材料溶解于體積比為4:6的N,N- 二甲基甲酰胺/丙酮混合溶劑,使PVDF在溶液中的濃度為18g/100mL ;制備得到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0129](2)將步驟(1)中得到的纖維絲材料溶液裝入靜電紡絲注射器中,調節微量注射泵的速率為6ml /小時,調節高壓發生器的電壓為30KV,調節接收裝置的接收距離為20cm,進行靜電紡絲得到纖維,并將纖維接受為膜狀結構,紡至膜層厚度約為0.5mm后關閉靜電紡絲,得到纖維膜。
[0130]此處得到的纖維膜的纖維平均直徑為2 μ m,膜厚度為0.5mm,平均孔徑為190 μ m,抗張強度為43N/cm,蓬松度為170cm3/g,柔軟度為930毫牛頓。
[0131](3)然后用夾具夾住纖維膜的兩邊,在溫度為95°C條件下以100mm/min的速率勻速拉伸,使纖維膜被拉長至原來長度的2.5倍后停止拉伸,在常溫下使纖維膜在這種拉伸狀態下定型4h,然后取下纖維膜并用夾具夾住纖維膜的另外兩邊,在溫度為95°C條件下,沿與之前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以100mm/min的速率勻速拉伸,使纖維膜被拉長至原來長度的2.5倍后停止拉伸,在常溫下使纖維膜在這種拉伸狀態下定型4h,得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0132]所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的纖維平均直徑為2 μ m,膜厚度為0.6mm,平均孔徑為400 μ m,抗張強度為65N/cm,蓬松度為1300cm3/g,柔軟度為450毫牛頓。
[0133]實施例6
[0134](I)將P⑶材料溶解于體積比為1:1的N,N_ 二甲基甲酰胺/四氫呋喃混合溶劑,使PCU在溶液中的濃度為12g/100mL ;制備得到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
[0135](2)將步驟(1)中得到的纖維絲材料溶液裝入靜電紡絲注射器中,調節微量注射泵的速率為5ml /小時,調節高壓發生器的電壓為36KV,調節接收裝置的接收距離為25cm,進行靜電紡絲得到纖維,并將纖維接受為膜狀結構,紡至膜層厚度約為0.5mm后關閉靜電紡絲,得到纖維膜。
`[0136]此處得到的纖維膜的纖維平均直徑為2 μ m,膜厚度為0.5mm,平均孔徑為160 μ m,抗張強度為52N/cm,蓬松度為110cm3/g,柔軟度為510毫牛頓。
[0137](3)然后用夾具夾住纖維膜的兩邊,在溫度為80°C條件下以100mm/min的速率勻速拉伸,使纖維膜被拉長至原來長度的2.0倍后停止拉伸,在常溫下使纖維膜在這種拉伸狀態下定型6h,然后取下纖維膜并用夾具夾住纖維膜的另外兩邊,在溫度為80°C條件下,沿與之前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以100mm/min的速率勻速拉伸,使纖維膜被拉長至原來長度的2.0倍后停止拉伸,在常溫下使纖維膜在這種拉伸狀態下定型6h,得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0138]所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的纖維平均直徑為2 μ m,膜厚度為0.5mm,平均孔徑為260 μ m,抗張強度為60N/cm,蓬松度為230cm3/g,柔軟度為470毫牛頓。
[0139]實施例7纖維膜在疝氣修復中的應用
[0140]將實施例1、實施例5中制得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實施例5步驟(2)中制得的纖維膜以及臨床上使用的聚丙烯網片(3DMAX? Mesh由中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提供的樣品),裁剪成3.5cmX6cm,清洗,滅菌,分別制成PCU疝氣修復補片(由實施例1的纖維膜制造)、PVD Fl疝氣修復補片(由實施例5的纖維膜制造)、PVDF2疝氣修復補片(由實施例5步驟
(2)中得到的纖維膜制造)和PP疝氣修復補片(由聚丙烯網片制造)。
[0141 ] 將上述疝氣修復補片進行新西蘭兔實驗。新西蘭兔,體重2.5-2.8Kg,年齡6_12個月,共60只。將實驗兔隨機分成4組,分別為P⑶組、PVD Fl組、PVDF2組和PP組,每組15只實驗動物。對進入實驗的動物進行麻醉、備皮、仰臥保定于木板上;消毒鋪單后;于腹部正中,用4#手術刀順著兔腹白線切開皮膚,長約8cm,暴露出肌肉,將大小為2cmX5cm的腹壁全層(包括腹膜、肌肉、筋膜組織)切除組、PVDFl組、PVDF2組、PP組分別采用P⑶疝氣修復補片、PVDFl疝氣修復補片、PVDF2疝氣修復補片和PP疝氣修復補片,用0#絲線將補片與周圍的肌肉間斷縫合。4#絲線間斷縫合皮膚。
[0142]術后對動物進行常規的觀察和喂養。觀察期內P⑶組、PVDFl組和PVDF2組所有動物進食進水正常,切口愈合良好,未見感染及腹部疝氣形成。PP組5只動物在術后第5~7天切口處出現隆起,3只動物于術后第7~10天死亡,解剖時發現補片與內臟發生嚴重粘連。其余動物均存活至取材時間。
[0143]術后I個月,將P⑶組、PVDFl組、PVDF2組每組5只動物解剖,PP組4只動物解剖。觸摸手術部位,P⑶組和PVDFl組手術部位觸摸柔軟。PVDF2組觸摸較PVDFl組稍硬。沿補片邊緣2cm以上切開肌肉層,肉眼可見,P⑶組、PVDFl組和PVDF2組補片與內臟均無粘連,毛細血管沿補片邊緣向中間長入,新生組織已基本覆蓋整個補片。鏡下結果顯示,P⑶組、PVDFl組、PVDF2組補片周圍可見大量的成纖維細胞及膠原纖維增生,少數淋巴細胞浸潤(< 25個/HPF),較多毛細血管增生(5-10個/HPF)。且鏡下,P⑶組、PVDFl組毛細血管較PVDF2組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PCU組補片、PVDFl組補片、PVDF2組補片具有較好的組織相容性;其中P⑶組補片和PVDFl組補片較高的蓬松度更有利于組織長入。
[0144]PP組觸摸手術部位,感覺較其他三組硬,能明顯感覺到異物的存在。切開皮膚,可見一層薄薄的新生組織覆蓋在補片表面,但與補片易撕開。沿補片周圍2cm切開肌肉層,肉眼可見PP組補片與內臟嚴重粘連,且不易分離(圖5)。鏡下結果顯示,PP組補片內部有在較多空洞,空洞周圍有少量成纖維細胞及膠原形成,可見較少量毛細血管增生(< 2個/HPF),大量異物巨細 胞及淋巴細胞浸潤,可見PP組補片組織相容性較差,不利于細胞粘附,排異和免疫炎癥反應明顯。
[0145]術后3個月,PP組解剖4只動物,其余組每組解剖5只。切取補片及其周圍2cm范圍內的組織。P⑶組、PVDFl組手術部位觸摸柔軟,與自體組織相近。補片與皮膚間層次清楚,易分離,補片與內臟器官無任何粘連,大量新生組織長入補片內部。鏡下結果顯示,補片周圍與膠原纖維和纖維細胞結合緊密;補片內部可見大量的膠原纖維,伴有少量毛細血管(3-5個/HPFXPVDF2組材料手術部位觸摸較柔軟,補片與皮膚間層次清楚,易分離,補片與內臟器官無任何粘連,切開補片內部,新生組織較少。鏡下結果顯示,補片僅表面可見較多膠原纖維,補片內部未見新生組織,可見新生組織向PVDF2膜片內部長入較慢。
[0146]PP組觸摸手術部位,感覺較硬,能明顯感覺到異物的存在。PP組補片表面有一層較薄的新生組織,與皮膚層次不清,不易分離,補片接近內臟,與內臟發生嚴重粘連,難易撕開,腸道腫脹。鏡下結果顯示,補片周圍有少量成纖維細胞及膠原形成,伴有較少量毛細血管增生(< 2個/HPF);大量異物巨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說明排異和免疫炎癥反應明顯。
[0147]術后6個月,PP組解剖4只動物,其余組每組解剖5只。切取修補處的補片及其周圍2cm范圍內的組織。PVDFl組與P⑶組手術部位觸摸都很柔軟,如圖6和圖9所示,補片與新生組織已融合為一體,較難區分開新生組織和補片,新生組織與皮膚間層次清楚,易分離,新生組織與內臟器官無任何粘連。鏡下觀察結果顯示,植入補片部位周圍與膠原纖維和纖維細胞結合緊密;內部可見大量的膠原纖維。PVDF2組手術部位觸摸較柔軟,如圖7和圖8所示,尚能分辨出補片和新生組織,新生組織與皮膚間層次清楚,易分離,補片與內臟器官無任何粘連。鏡下觀察結果顯示,補片表面可見較多膠原纖維補片,切開補片內部,新生組織仍較少。
[0148]PP組觸摸手術部位,感覺較硬,明顯感覺到異物的存在。PP組與皮膚層次不清,不能分離;與內臟器官粘連嚴重;鏡下觀察結果顯示,僅補片周圍有少量成纖維細胞及膠原形成,表面可見少量毛細血管增生(< 5個/HPF),大量異物巨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異物反應和免疫排斥嚴重;說明PP組補片不利于細胞的粘附和長入,組織相容性和修復效果差。
[0149]實施例8纖維膜在盆底修復中的應用
[0150]采用由實施例3制得纖維膜制造的盆底修復補片(PVDF3補片)、實施例3步驟2制得纖維膜制造的盆底修復補片(PVDF4補片)、實施例6制得纖維膜制造的盆底修復補片(P⑶I補片)和聚丙烯材料制造的盆底修復補片(PP補片,強生Prolift?,廣州華僑醫院提供)進行小型豬實驗。所有補片裁剪成2cmX2cm大小。選用20~25kg,性成熟雌性小型豬8只,PVDF3組、PVDF4組、P⑶I組和PP組共4組,每組2只。對進入實驗的小型豬實施全麻,經下腹部腹壁入路,暴露膀胱、子宮和陰道上段。將補片分別置入陰道膀胱間隙之間,絲線固定。PVDF3組、PVDF4組、P⑶I組和作為對照組的PP組分別采用PVDF3補片、PVDF4補片、PCUl補片和PP補片。術后對動物進行常規的喂養及觀察。所有實驗動物觀察期內均表現良好,切口愈合良好,無植入物逐出、暴露等發生。術后進食進水正常,均存活至取材時間。
[0151]術后4周,切取包括盆底修復補片在內的陰道膀胱間隙組織標本。用手觸摸手術部位,PVDF3組、PVDF4組、P⑶I補片和PP組中,PP材料最硬,PVDF4組材料次之,P⑶I組材料柔軟,PVDF3組材料最柔軟 且有韌性,PVDF3組、PVDF4組、P⑶I組補片表面覆蓋一層新生上皮,補片與新生組織不易撕開,肉眼可見新生的毛細血管,PP組補片表面亦覆蓋一層新生組織,補片與新生組織易分開。病理結果顯示,PVDF3組補片內部及表面都有大量成纖維細胞及膠原纖維增生,補片內部有較多毛細血管(5-10個/HPF),可見新生組織已長入膜片內部,并且長入較快。P⑶I組、PVDF4組表面有較多成纖維細胞和膠原纖維,補片內部可見少量的成纖維細胞及膠原纖維增生,少量毛細血管增生(3-5個/HPF),說明新生組織長入膜片內部但長入較慢。PVDF4組內部可見少數淋巴細胞浸潤,具有輕微的免疫炎癥反應。PP組補片周圍有較多的成纖維細胞及膠原,較少量毛細血管(2-3個/HPF),少量異物巨細胞
3個/HPF),可見新生組織無法與膜片長成一體,修復較慢,并有異物排斥反應。
[0152]術后12周,切取包括盆底修補植入物在內的陰道及膀胱標本。用手觸摸,PVDF3組、PVDF4組、P⑶I組和PP組中,PP材料最硬,PVDF4材料次之,修復部位與周圍組織柔軟性有較明顯差別;PCT1材料觸感柔軟,PVDF3最柔軟且有韌性。PVDF3組補片表面及內部都可見大量成纖維細胞和膠原,且補片與長出的組織形為一體,無法分辨剝離。鏡下觀察結果顯示,植入補片部位周圍與膠原纖維和纖維細胞結合緊密,無法區分新生組織和膜片材料,內部可見大量的膠原纖維,新生組織已完全與膜片長成一體,實現再生修復。P⑶I組補片與新生組織不易剝離,肉眼可見,新生組織長入材料內部,材料與新生組織之間難以區分。鏡下觀察結果顯示,表面有大量成纖維細胞及少量毛細血管生長(3-5個/HPF),內部可見較少量毛細血管(2-3個/HPF)。PVDF4組補片與新生組織能剝離,表面有較多成纖維細胞及少量毛細血管生長(3-5個/HPF),內部可見較少量毛細血管(< 2個/HPF)。PP組補片表面也可見較多成纖維細胞及較少量毛細血管生長(2-3個/HPF),但補片與所長出的組織較易剝離,可見新生組織無法與膜片長成一體,修復效果較差。
[0153]可見植入補片的蓬松度對細胞和組織快速粘附到植入補片表面并進入材料內部起到重要作用,且補片的高蓬松度和柔軟性更有利于新生組織和材料形成一體;蓬松度較小,則新生組織長入膜片內部較緩慢。
[0154]實施例9纖維膜在硬腦膜修復中的應用
[0155]將實施例4中制得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實施例4步驟(2)中制得的纖維膜裁剪成4cmX6cm,清洗,滅菌,分別制成PLLAl硬腦膜修復補片(由實施例4的纖維膜制造)、PLLA2硬腦膜修復補片(由實施例4步驟(2)中得到的纖維膜制造),對照組采用已商品化的臨床上使用的動物源性硬腦膜修補片(腦膜健,由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提供樣品)。
[0156]選擇健康犬6只,雌雄不限,體重10_15kg之間,觀察期為2-3個月。進入實驗的犬實施全麻,雙頂開顱,人為制造雙側部分硬腦膜缺損及腦組織損傷,然后用PLLAl硬腦膜修復補片以及PLLA2硬腦膜修復補片在同只實驗犬腦左右兩側分別實施硬腦膜修補術,平行試驗3只犬。用PLLA2硬腦膜修復補片以及對照組的動物源性腦膜修補片在同一只實驗犬腦左右兩側分別實施硬腦膜修補術,平行試驗3只犬。術后對犬進行常規的喂養及觀察,每個觀察期滿時在修補補片部位采集標本,對比觀察大體標本和鏡下組織。各實驗動物飼養到設定的時間后麻醉動物,按前述開顱方式暴露顱骨,分離暴露修補補片外表面,靜脈注入空氣處死動物,鋸開顱骨后掀開切取修補補片及周圍的組織。肉眼觀察修補補片外表面、質地、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有無囊腫、硬結及內表面與腦組織的粘連情況。標本裝瓶,浸泡于福爾馬林固定液,把標本瓶貼標簽。室溫下福爾馬林固定I周后,取手術部位局部組織,常規石蠟包理,HE組織切片染色。
[0157]手術后6只犬恢復良好,切口愈合良好,無分泌物。術后進食,進水正常,犬的戶外活動正常,沒有發現運動障礙。3個月`后靜脈內推入空氣處死犬,以手術部位為中心,在大于手術部位Icm范圍切取標本,使其包括修補補片及周邊硬腦膜及內面的腦組織。切取出標本后,逐層分離腦骨與腦膜,可見PLLAl硬腦膜修復補片植入部位的腦膜完整,補片植入處已完全纖維組織代替,未看見植入材料,且植入處腦膜內表面無粘連,與之對應腦組織表面光滑,無粘連。修復效果如解剖圖片圖13所示,病理圖片如圖10所示;PLLA2硬腦膜修復補片植入部位的腦膜完整,可見部分植入材料已經被裂解成碎片,形成新的纖維組織,與之對應的腦組織表面有少許粘連,修復效果如解剖圖片圖14所示,病理圖片如圖11所示。而對照組動物源性腦膜修補補片植入部位仍可見完整的未降解植入補片,且植入處腦膜內表面與腦組織存在較多粘連,會引起如腦組織的異位放電、癲癇發作等并發癥,修復效果如解剖圖片圖15所示,病理圖片如圖12所示。
[0158]實施例10纖維膜在皮膚修復中的應用
[0159]將實施例4中制得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裁剪成5cmX 5cm,清洗,滅菌制成人工皮膚進行動物實驗。實驗兔體重2-2.5kg,年齡6-8個月,雌雄不限,共12只。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只。兔子耳緣靜脈麻醉后將動物置于專用手術臺上,然后備毛與消毒。用手術刀將背部全層皮膚切除:切除面積為4*4cm。然后貼附人工真皮:實驗組在創傷部位貼上由實施例4的纖維膜制得的人工皮膚,每間隔Icm用縫線固定。對照組做空白對照處理。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在傷口上覆蓋一層無菌油紗和無菌紗布,用縫線與周圍皮膚固定。
[0160]手術后觀察動物有無正常進食,飲水,體溫,各組覆蓋物與創面分離的時間及其他的生理活動情況,并且觀察創面的修復情況。
[0161]術后第2、4、8周每組取2只兔子處死,取背部整個創面及鄰近正常皮膚,福爾馬林固定,進行HE染色,光鏡下觀察真皮中組織的新生情況,炎癥反應情況,表皮結構的厚度和附屬器的再生情況。
[0162]對照組兔子在術后全部創面都與油紗或紗布粘連。輔料有脫落現象。創面出血,有大量組織液滲出。創面完全愈合后呈線性痂。實驗組術后創面干燥,與油紗和紗布無粘連,與創面之間貼合緊密。創口無紅腫熱,動物未出現皮膚過敏或感染現象。材料覆蓋下無壞死現象。傷口完全愈合后呈矩形痂。通過顯微鏡觀察愈合口皮膚棘細胞層增厚,基底細胞增生活躍,表皮層的角質層、顆粒層棘皮層和基底層均可見。真皮層附屬器管,汗腺,毛囊等結構可見,可見大量成纖維細胞平行于皮膚表面排列,其間較多毛細血管增生,局部少量淋巴細胞浸潤。
[0163]觀察結果表明:實驗組的抗感染能力、防止創面出血的作用優于對照組。實驗組創面未見紅腫、壞死。組織學觀察顯示由實施例4的纖維膜制得的人工皮膚材料促進皮膚結構再生能力強于對照組。
[0164]實施例11纖維膜在骨填充中的應用
[0165]將實施例2中制得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清洗,滅菌,制成骨修復支架進行兔動物實驗。3只新西蘭兔,體重2.5±0.5Kg,其中雌性I只,雄性2只。全麻后備皮,將動物置于專用手術臺上,俯臥位,用碘伏酒精消毒,鋪好無菌敷料,布巾鉗固定好。切開兔腿部皮膚,使用剝離器分離骨膜,暴露脛骨骨板,用高速骨鉆制造兔子脛骨缺損,缺損大小為lcmX2cm,將由實施例2的纖維膜制得的骨修復支架折疊成扇形塞入缺損處,調整填充物高度,使其與骨缺損面平齊,縫合。術后14天,肉眼觀察骨小梁較粗大,超聲骨密度儀檢測新生骨質致密,并有較多的編織骨形成。術后3個月,缺損的骨洞表面有骨痂形成。敲擊骨痂,質地堅硬,與正常骨組織硬度相似,且骨痂顏色與自體骨顏色一致。康復期間無炎癥反應。術后動物恢復良好,進食進水正常。肢體運動功能逐漸恢復后,未發現運動障礙。
[0166]以上實施例足以說明本發明的纖維膜蓬松度為200cm3/g~2000cm3/g所帶來的有益效果,可歸納如下:
【權利要求】
1.一種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膜由直徑為IOnnTlOO μ m的纖維絲交織而成,具有多孔狀結構,其蓬松度為20(T2000cm3/g。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膜的蓬松度為600~1600cm3/g。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膜的平均孔徑為 50~500 μ m。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膜的厚度為0.5^1.0mm,所述纖維膜的抗張強度為2(T80N/cm。
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其特征在于,纖維膜的柔軟度為50^500毫牛頓。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膜的柔軟度為200^450毫牛頓。
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其特征在于,采用包括靜電紡絲步驟的方法制得。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其特征在于,采用包括以下步驟的方法制得: (1)將兩種溶解性質不同的纖維絲材料,分別溶于相應的溶劑中,得到兩種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 (2)將步驟(1)中得到的兩種均一纖維絲材料溶液分別裝入不同的靜電紡絲注射器中,兩種纖維絲材料的對應噴針在高壓電源板上均勻排列,進行靜電紡絲,得到兩種溶解性質不同的纖維絲錯綜交叉的纖維膜; (3)根據纖維絲材料的溶解性質,選擇合適的溶劑將步驟(2)中制備的纖維膜中的一種纖維絲溶解,另外一種則保持不變,得到所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其特征在于,采用包括以下步驟的方法制得: (1)將纖維絲材料溶于溶劑中,得到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 (2)將步驟(1)中得到的均一纖維絲材料溶液裝入靜電紡絲注射器中,進行靜電紡絲得到纖維,并將纖維接收為膜狀結構,得到纖維膜; (3 )將步驟(2 )中制備得到的纖維膜在溶劑超聲溶脹后的狀態下進行預凍,然后進行真空冷凍干燥,得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3)中,將步驟(2)中制備得到的纖維膜用濃度為50%~95%的乙醇水溶液浸潤后,再進行超聲溶脹。
11.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其特征在于,采用包括以下步驟的方法制得: (1)將纖維絲材料溶 于溶劑中,得到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 (2)將步驟(1)中得到的均一纖維絲材料溶液裝入靜電紡絲注射器中,進行靜電紡絲得到纖維,并將纖維接收為膜狀結構,得到纖維膜; (3)將步驟(2)中制備的纖維膜沿纖維膜的橫軸或縱軸之一的方向拉伸,停止拉伸后使纖維膜在這種拉伸狀態下定型;然后將纖維膜沿纖維膜的與上述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拉伸,停止拉伸后使纖維膜在這種拉伸狀態下定型,得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12.根據權利要求f11任一項所述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絲的材料為可降解材料、不可降解材料或其組合;所述可降解材料為合成可降解材料或天然高分子材料;所述不可降解材料為聚氟類材料、聚丙烯類材料或聚氨酯類材料。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材料為聚乳酸、聚己內酯、聚羥基乙酸、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或1,3-丙二醇聚合物、膠原蛋白、明膠、纖維蛋白、絲蛋白、彈力蛋白擬態的肽聚合物、殼聚糖、改性殼聚糖;所述聚氟類材料為聚偏二氟乙烯或聚四氟乙烯;所述聚氨酯類材料為聚氨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醚基聚氨酯或硅烷改性聚氨酯。
14.制備權利要求1飛任一項所述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靜電紡絲步驟。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將兩種溶解性質不同的纖維絲材料,分別溶于相應的溶劑中,得到兩種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 (2)將步驟(1)中得到的兩種均一纖維絲材料溶液分別裝入不同的靜電紡絲注射器中,兩種纖維絲材料的對應噴針在高壓電源板上均勻排列,進行靜電紡絲,得到兩種溶解性質不同的纖維絲錯綜交叉的纖維膜; (3)根據纖維絲材料的溶解性質,用溶劑將步驟(2)中制造的纖維膜中的一種纖維絲溶解,另外一種則保持不變,得到 所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將纖維絲材料溶于溶劑中,得到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 (2)將步驟(1)中得到的均一纖維絲材料溶液裝入靜電紡絲注射器中,進行靜電紡絲得到纖維,并將纖維接收為膜狀結構,得到纖維膜; (3 )將步驟(2 )中制備得到的纖維膜在溶劑超聲溶脹后的狀態下進行預凍,然后進行真空冷凍干燥,得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3)中,將步驟(2)中制備得到的纖維膜用濃度為50%~95%的乙醇水溶液浸潤后,再進行超聲溶脹。
18.根據權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3)中,用于超聲溶脹纖維膜的溶劑為注射用水。
19.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將纖維絲材料溶于溶劑中,得到均一的纖維絲材料溶液; (2)將步驟(1)中得到的均一纖維絲材料溶液裝入靜電紡絲注射器中,進行靜電紡絲得到纖維,并將纖維接收為膜狀結構,得到纖維膜; (3)將步驟(2)中制備的纖維膜沿纖維膜的橫軸或縱軸之一的方向拉伸,停止拉伸后使纖維膜在這種拉伸狀態下定型;然后將纖維膜沿纖維膜的與上述拉伸方向垂直的方向拉伸,停止拉伸后使纖維膜在這種拉伸狀態下定型,得到組織修復用纖維膜。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伸溫度為低于纖維絲材料熱變形溫度(TC~30°C的溫度。
21.根據權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伸為5(T400mm/min的勻速拉伸。
22.根據權利要求1擴21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膜停止拉伸時的長度為原來長度的1.5^6.0倍。
23.根據權利要求1擴22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膜定型時的溫度為常溫。
24.根據權利要求15~23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的靜電紡絲中,調節微量注射泵的速率為0.1~15.0ml /小時,調節高壓發生器的電壓為5~45KV,調節接收裝置的接收距離為5.0-30.0cm0
25.根據權利要求14~24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纖維絲的材料為可降解材料、不可降解材料或其組合;所述可降解材料為合成可降解材料或天然高分子材料;所述不可降解材料為聚氟類材料、聚丙烯類材料或聚氨酯類材料。
26.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材料為聚乳酸、聚己內酯、聚羥基乙酸、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或1,3-丙二醇聚合物、膠原蛋白、明膠、纖維蛋白、絲蛋白、彈力蛋白擬態的肽聚合物、殼聚糖、改性殼聚糖;所述聚氟類材料為聚偏二氟乙烯或聚四氟乙烯;所述聚氨酯類材料為聚氨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醚基聚氨酯或硅烷改性聚氨酯。
27.權利要求1~13任一項所述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在制備組織修復用制品中的應用。
28.根據權利要求27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組織修復用制品為疝氣修復補片、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修復系統、人工肩袖、硬腦膜修復補片、脊膜修復補片、人工皮膚、心包膜補片、人工血管、人工神經導管、人工牙膜、人工韌帶、人工跟腱、骨修復產品。
29.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修復系統為盆底修復補片或尿失禁懸吊帶或瘺修補片。
30.由權利要求1~13任一項所述的組織修復用纖維膜制得的組織修復用制品。
31.根據權利要求30所述的組織修復用制品,所述組織修復用制品為疝氣修復補片、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修復系統、人工肩袖、硬腦膜修復補片、脊膜修復補片、人工皮膚、心包膜補片、人工血管、人工神經導管、人工牙膜、人工韌帶、人工跟腱、骨修復產品。
32.根據權利要求31所述的組織修復用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修復系統包括盆底修復補片或尿失禁懸吊帶或瘺修補片。
【文檔編號】A61F2/10GK103800097SQ201210457521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4日
【發明者】郭澤躍, 徐弢, 袁玉宇 申請人:深圳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