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劑,具體為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頸椎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是因頸椎間盤變性、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綜合癥。以往多見于中老年人,近年來有年輕化的傾向,特別是長期坐辦公室的人員,由于長期埋頭伏案工作,頸、肩部腰部的肌肉一直處于緊張強直狀態,血液循環不暢,頸椎后面的韌帶和肌肉便會出現損傷,引起肌肉神經的疲勞,極易導致頸腰椎病的發生。頸椎病的主要癥狀是頭、頸、背部疼痛,放射到頭枕部或上肢,隨著病情的發展,還會出現胸疼、心慌、中風等癥狀。目前治療頸椎病的技術,以消炎、止痛、手術等中西藥物治療為主,病情易反復,效果不明顯;也有的采用按摩、針炙等方法進行保守治療,或通過各式理療儀進行物理療法,這些治療手段治療時間長,癥狀改善不明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組合物,該藥物能夠有效地緩解頸椎病的癥狀,改善本病對患者帶來的不利影響。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藥制成桂枝10克、麻黃10克、白芍15克、生地黃15克、香附15克、地龍15克、葛根15克、穿山甲15克、威靈仙15克、雞血藤20克、當歸20克、黃芪20克、丹參20克、川芎20克。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煮,分兩次早晚服用。藥理作用桂枝辛甘,溫。入膀胱、心、肺經。發汗解肌,溫經通脈。治風寒表證,肩背肢節酸疼,胸痹痰飲,經閉癥瘕。麻黃辛苦,溫。入肺、膀胱經。發汗,平喘,利水。治傷寒表實,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骨節疼痛,咳嗽氣喘。白芍苦酸,涼。入肝、脾經。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生地黃苦寒清熱,甘寒質潤養陰,為清涼滋潤之品,擅長于滋陰清熱涼血。功效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潤腸。香附辛微苦甘,平。入肝、三焦經。理氣解郁,止痛調經。治肝胃不和,氣郁不舒,胸腹脅肋脹痛,痰飲痞滿,月經不調,崩漏帶下。地龍清熱,平肝,止喘,通絡。治高熱狂躁,驚風抽搐,風熱頭痛,目赤,中風半身不遂,喘息,喉痹,關節疼痛,齒衄,小便不通,瘰疬。葛根甘辛,平。入脾、胃經。升陽解肌,透疹止瀉,除煩止渴,治傷寒,溫熱頭痛項強,煩熱消渴。穿山甲消腫潰癰,搜風活絡,通經下乳。治癰疽瘡種,風寒濕痹,月經停閉,乳汁不通。威靈仙辛咸,溫,有毒。入膀胱經。祛風濕,通經絡,消痰涎,散癖積。治痛風、頑痹、腰膝冷痛,癥瘕積聚,破傷風,扁桃體炎,諸骨鯁咽。雞血藤苦、微甘,溫;歸肝經。補血活血,通經活絡。本品氣味柔和,走守兼備,能化陰生血,溫通經脈,活血通絡,推陳致新,有潤而不燥、補而不滯,行而補破之特點,對血虛所致之風濕痹痛,淤滯疼痛及婦科諸證,均有良效。當歸甘辛,溫。入心、肝、脾經。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癥瘕結聚,崩漏;血虛頭痛,眩暈,痿痹;腸燥便難,赤痢后重;癰疽瘡竊,跌撲損傷。黃芪性溫,味甘。補氣升陽,益衛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主治脾胃虛弱,食少倦怠,氣虛血脫,表虛自汗、盜汗。丹參苦,微寒;歸心、肝經。活血化淤,涼血寧心。本品降而行血,善入血分,能通經脈、化淤滯、清心火、涼血熱,安神志、除悸煩,常用于胸痹心痛,月經部調、瘡瘍腫痛,失眠及淤血腫痛等癥。川芎味辛,溫。入肝、膽經。行氣開郁,法風燥濕,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后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中醫認為,頸椎病的形成是由于肝腎虧虛,筋骨衰退加之慢性積累性勞損,這些致病因素引起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筋肌失養、以致產生該病。本中藥制劑治療頸椎病的原則為溫經活血、散風祛濕、通絡止痛為主,在160例頸椎病患者中,治愈率為83. 1% (133例),總有效率為94. 4% (有效151人)。患者服藥一個療程后,感覺頸部酸、脹、痛感明顯減輕;頭暈及上肢疼痛、麻木均有所減輕;服藥兩個療程后,患者感覺頸部活動度明顯增加,頭暈頭痛的感覺明顯好轉,一部分病人會感覺基本康復,原有的癥狀基本消失;服藥三個療程后,絕大多數病人所有癥狀消失,可以停藥,極少數病人久坐或者勞累后還會出現頸部發硬和不適癥狀,再鞏固一療程為好。本發明中藥無任何副作用,對頸椎病引起的肩背酸痛,手臂麻木無力、頭暈目眩及運動障礙等癥狀均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典型病例病例一,王某,男,57歲。患者患頸椎病十年,頭痛、頭暈,脖頸僵痛,服用大量醫藥治療無明顯效果,后因西藥副作用導致腸胃功能不好,改為貼膏藥治療,效果也不明顯,后來開始服用本發明藥物治療,服藥兩個療程后,頭痛、頭暈癥狀明顯減輕,后繼續服用兩個療程,所有癥狀消失,現已痊愈停藥,隨訪未見復發。病例二,孫某,女,61歲。患者肩部、上肢疼痛不適一個月,伴頭疼、頭暈。在很多大醫院治療過,服用了很多藥物,但病情總是反反復復,未見明顯好轉。后來經朋友介紹,經服用本發明治療頸椎病的中藥組合物連續治療四個療程,現在患者已經完全康復。病例三,姜某某,女,52歲。頸椎病發病時間五個月,患者感覺頸部酸脹、疼痛,天氣變化時明顯加重,采用按摩、理療進行保守治療,暫時緩解癥狀,三個月前癥狀明顯加重,并出現右前臂疼痛,經服用本發明中藥治療三個療程,原述癥狀全部消失,近期隨防未見復發。病例四,魏某某,女,41歲。患者因長期伏案工作致頸背部、雙側肩胛骨疼痛,記憶力減退,時有惡心、心悸、胸悶。患者采用針灸、牽引等方法治療,病情改善,頸背部酸痛、頭痛等癥狀減輕,但近日病情復發,遂開始服用西藥治療,服藥一星期無明顯療效,后服用本方治療兩個療程,惡心、心悸、胸悶等癥狀消失,頸背部、雙側肩胛骨疼痛明顯減輕,繼續服藥兩個療程,現已痊愈,近日隨防未復發。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配方桂枝10克、麻黃10克、白芍15克、生地黃15克、香附15克、地龍15克、葛根15克、穿山甲15克、威靈仙15克、雞血藤20克、當歸20克、黃芪20克、丹參20克、川芎20克。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煮,分兩次早晚服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藥制成桂枝10克、麻黃10克、白芍15克、生地黃15克、香附15克、地龍15克、葛根15克、穿山甲15克、威靈仙15克、雞血藤20克、當歸20克、黃芪20克、丹參20克、川芎20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頸椎病的中藥組合物。它由下述重量的原料藥制成桂枝10克、麻黃10克、白芍15克、生地黃15克、香附15克、地龍15克、葛根15克、穿山甲15克、威靈仙15克、雞血藤20克、當歸20克、黃芪20克、丹參20克、川芎20克。本發明中藥無毒副作用,對頸椎病引起的肩背酸痛,手臂麻木無力、頭暈目眩及運動障礙等癥狀均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文檔編號A61P29/00GK102920879SQ201210476939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1日
發明者王云 申請人: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