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麻疹的中草藥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麻疹的中草藥,由以下比例的藥物組成:銀花10-20份;連翹10-20份;大力10-20份;淡豆豉10-20份;荊芥10-20份;桔梗10-20份;淡竹葉5-12份;蘆根5-12份;板藍根7-14份;黃芩7-14份;玄參7-14份;薄荷7-14份;加水1200份,盛于陶器內,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本方劑以銀花為君;以連翹、大力為臣;以淡豆豉、荊芥、桔梗、淡竹葉為佐;以蘆根、板藍根、黃芩、玄參、薄荷為使。本發明治療麻疹的中草藥具有制作方便、安全無副作用,成本低,是理想藥品。
【專利說明】治療麻疹的中草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來源于植物的混制品,更具體涉及一種治療麻疹的中草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麻疹一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是一種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尤以冬春兩季發病居多。臨床特點是以發熱、咳嗽、鼻塞、流涕、流淚,滿身布發紅色疹子為特征,其臨床特點為:因疹點如麻粒大故稱麻疹。本病好發于6月以上、6歲以下兒童。本病屬中醫的溫病范疇,其病機皆因麻毒時邪由口鼻而入,侵犯肺脾,肺主皮毛,毒邪犯肺,濕邪傷及肺衛,因而發熱、咳嗽、流涕等癥候。本病在我們中國由于政府的重視,防治工作在七十年代就宣傳消滅了此病,但也有個別地區偶有發生。
[0003]本病在臨床中的治療,常采用以辛涼解表、清宣肺衛、涼血生津、清解余毒的中草藥治療具有效果。但由于本病易于伴發其它病癥,因此有待進一步實踐證明。為弘揚中醫中藥的特點,挖掘開發民間驗方,為治療麻疹提供經過實踐檢驗證明效果好的治療麻疹的中草藥組合物。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治療麻疹的中草藥組合物。
[0005]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治療麻疹的中草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比例的藥物組成:
銀花10-20份;連翹10-20份;大力10-20份;淡豆豉10-20份;荊芥10-20份;桔梗10-20份;淡竹葉5-12份;蘆根5-12份;板藍根7_14份;黃芩7_14份;玄參7_14份;薄荷7-14份;加水1200份,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該中藥服用時,將藥液取200-350毫升,待微熱后服用,每日3次。
[0006]優選的,所述的治療麻疹的中草藥的最佳配方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 銀花20份;連翹20份;大力20份;淡豆豉20份;荊芥20份;桔梗20份;淡竹葉12
份;蘆根12份;板藍根14份;黃芩14份;玄參14份;薄荷14份;加水1200份,熬煮3次,過濾回收,取汁,分裝瓶后高溫滅菌,待用。
[0007]本發明的配伍思想:本方劑以銀花為君;以連翹、大力為臣;以淡豆豉、荊芥、桔梗、淡竹葉為佐;以蘆根、板藍根、黃芩、玄參、薄荷為使。
[0008]配方中各原料的作用
銀花: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性味與歸經:甘,寒。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治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瘍,腫毒,瘰疬,痔漏。
[0009]連翹:為木犀科植物 連翹的果實。性味與歸經:苦,涼。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溫熱,丹毒,斑疹,癰瘍腫毒,瘰疬,小便淋閉。
[0010]大力:為唇形科黃岑屬植物的干燥全草。性味與歸經:性味辛、苦,微寒。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血,祛風止痛。用于肝熱煩躁,肺熱喘咳,血熱咳血、吐血,咽喉腫痛,風火牙痛。外用治療瘡癰腫,跌打腫痛,外傷出血,毒蛇咬傷。
[0011]淡豆豉:為豆科植物大豆的種子經蒸罨加工而成。性味與歸經:苦,寒。歸入肺、胃經。功能與主治:解表,除煩,宣郁,解毒。治傷寒熱病,寒熱,頭痛,煩躁,胸悶。
[0012]荊芥:為唇形科植物荊芥的全草。性味與歸經:辛,溫。功能與主治:發表,祛風,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發熱,頭痛,咽喉腫痛,中風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產后血暈;癰腫,瘡疥,瘰疬。荊芥穗效用相同,惟發散之力較強。
[0013]桔梗: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性味與歸經:苦辛,平。功能與主治:開宣肺氣,祛痰排膿。治外感咳嗽,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胸滿脅痛,痢疾腹痛。
[0014]淡竹葉:為禾本科植物淡竹葉的全草。性味與歸經:甘淡,寒。歸入心、腎或手少陰、厥陰二經。功能與主治:清心火,除煩熱,利小便。治熱病口渴,心煩,小便赤澀,淋濁,口糜舌瘡,牙齦腫痛。
[0015]蘆根:為禾本科植物蘆葦的根莖。性味與歸經:甘,寒。歸入肺、胃經。功能與主治:清熱,生津,除煩,止嘔。治熱病煩渴,胃熱嘔吐,噎膈,反胃,肺痿,肺癰。并解河豚魚毒。
[0016]板藍根:為十字花科植物菘籃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馬藍的根莖及根。性味與歸經:苦,寒。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治流感,流腦,乙腦,肺炎,丹毒,熱毒發斑,神昏吐衄,咽腫,痄腮,火眼,瘡疹,舌絳紫暗,喉痹,爛喉丹痧,大頭瘟疫,癰腫;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腦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0017]黃芩:又名空心草、黃金茶。多年生草本,主根長大,略呈圓錐狀,外皮褐色。性味與歸經:苦,寒。功能與主治:瀉實火,除濕熱,止血,安胎。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疸,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癰腫疔瘡。
[0018]玄參:為玄參科植物玄參的根。性味與歸經:苦咸,涼。功能與主治:滋陰,降火,除煩,解毒。治熱病傷陰,舌繹煩渴,發斑,骨蒸勞熱,夜寐不寧,自汗盜汗,津傷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腫痛,癰腫,瘰疬,溫毒發斑、目赤、白喉、瘡毒。
[0019]薄荷: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全草或葉。性味與歸經:辛,涼。功能與主治:疏風,散熱,辟穢,解毒。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瘡,牙痛,瘡疥,癮疹。
[0020]本發明的制作方法:加水煎煮,過濾回收,取汁,裝瓶后高溫滅菌,待用水劑。
[002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治療麻疹的中草藥組合物具有制作、服用方便,安全、無副作用,生產成本低,是治療麻疹的理想藥物,具有標本兼治之功效。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0023]一種治療麻疹的中草藥由以下比例的藥物組成:
銀花20份;連翹20份;大力20份;淡豆豉20份;荊芥20份;桔梗20份;淡竹葉12份;蘆根12份;板藍根14份;黃芩14份;玄參14份;薄荷14份;加水1200份,盛于陶器或砂鍋內,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
[0024]用法與用量:服用時 將藥液取110-210毫升放入容器中,待微熱后服用,日服三次。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麻疹的中草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比例的藥物組成:銀花10-20份;連翹10-20份;大力10-20份;淡豆豉10-20份;荊芥10-20份;桔梗10-20份;淡竹葉5-12份;蘆根5-12份;板藍根7-14份;黃芩7-14份;玄參7_14份;薄荷7_14份;加水1200份,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
2.根據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治療麻疹的中草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比例的藥物組成:銀花20份;連翹20份;大力20份;淡豆豉20份;荊芥20份;桔梗20份;淡竹葉12份;蘆根12份;板藍根14份;黃芩14 份;玄參14份;薄荷14份;加水1200份,燒開后,文火熬煮20-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將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裝瓶混合均勻后高溫滅菌,備用。
【文檔編號】A61K36/899GK103784786SQ201210559638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1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唐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