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蕁麻疹的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是一種純中藥復方制劑治療蕁麻疹的藥。
背景技術:
蕁麻疹俗稱“風疙瘩”,“鬼飯疙瘩”,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疾病。西醫抗過敏藥只能清除組織胺等致敏物質,消除過敏癥狀,治標而不治本,一旦再接觸致敏原,則會復發,若遷延成慢性蕁麻疹,則頑固難愈。中藥治療蕁麻疹能夠消除機體的過敏機制,標本兼治,根除蕁麻疹不易復發,但除中醫研究院的蕁麻疹丸外,專治蕁麻疹的中成藥尚不多見。因而具有療效高,復發率低的專治蕁麻疹的中成藥是目前蕁麻疹市場的迫切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根除蕁麻疹,療程短、復發率低的治療蕁麻疹的藥,針對蕁麻疹發病率高,危害大,西藥治標不治本,中成藥不多見的弊端,不僅明顯提高療效,能更有效地解除病人的痛苦,而且能夠降低病人的醫療成本。
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方案是荊芥1-14%、防風1-14%、石膏2-24%、生地2-24%、夏枯草2-24%、玄參2-24%、蒼術2-24%、苦參2-24%、知母1-14%、蟬蛻1-14%、當歸1-14%、牛蒡子1-14%、木通1-14%、紫草1-14%和甘草0.4-6%。
將上述中藥混合后水煎,箅出藥液制成湯劑;或者制成合劑,先如湯劑煎煮取藥液,加入95%乙醇,配成75%混懸液,靜置24小時,去雜質提純,濃縮為30ml,高壓滅菌,加苯甲酸鈉0.3g防腐,密封灌裝;或者制成沖劑,先如合劑提純后,蒸發去水,取藥沫,加底物制顆粒;或者制成片劑,如沖劑蒸發取藥沫后,加底物壓片,滅菌后密封包裝;或者制成膠囊劑,膠囊劑常規制劑方法制成膠囊劑。
有益效果采用上述方案,經過大量研究和臨床實踐,在洞悉蕁麻疹病因病機的基礎上,利用中醫辨證論的治療方法,精心配制一種治療蕁麻疹的有效純中藥藥物。其主要優點是徹底洞悉了蕁麻疹的病機,辨證切中了要害,所以療效高,療程短,不易復發。臨床驗證,總有效率達93.64%。療程急性麻疹3-6天,慢性蕁麻疹20-30天。
不僅可滿足社會治療蕁麻疹的迫切需求,而且對蕁麻疹達到根治不復發,且愈后不需禁食魚嚇等致敏食物,不僅能顯著提高臨床療效,而且能使病人降低醫療成本,減少醫療費用。所以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如能開發利用,必將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治療蕁麻疹藥荊芥10克,防風10克,石膏30克,生地30克,夏枯草30克,玄參30克,蒼術30克,苦參30克,知母10克,蟬蛻10克,當歸12克,牛蒡子10克,木通6克,紫草12克,甘草6克。為一日量;制成湯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急征收蕁麻疹3-6劑為1療程,慢性蕁麻疹20-40劑為1療程。
臨床效果觀察蕁麻疹是臨床常見的難治病癥,利用蕁麻疹湯治療蕁麻疹110例,并對照組60例,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選擇符合吳志華主編《皮膚性病學》[1]有關蕁麻疹診斷標準的蕁麻疹患者170例,分為兩組,治療組110例,男49例,女61例,年齡6-72歲,平均33.2±11.3歲,病程最短3天,最長16年,平均283.7±16.7天。急性78例,32例。對照組60例,年齡7-56歲,平均28.7±8.4歲,病程最短3天,最長20年,平均207.5±17.9天。急性42例,慢性18例。
2.治療方法 湯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治療組用蕁麻疹湯荊芥10克,防風10克,石膏30克,生地30克,夏枯草30克,玄參30克,蒼術30克,苦參30克,知母10克,蟬蛻10克,當歸12克,牛蒡子10克,木通6克,紫草12克,甘草6克。為一日量;日1劑,分2次服。急性蕁麻疹服3-6天觀察療效。慢性蕁麻疹服1個月觀察療效。
對照組用息斯敏10mg/次,1次/日,塞庚啶2mg/次,2次/日。急性蕁麻疹服3-6天觀察療效。慢性蕁麻疹服1個月觀察療效。
兩組均于療程結束后半年和1年各隨訪1次。
表1.兩組療效比較(例)治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x2P治療組急性59 18 1 98.72 16.15 <0.005慢性18 8 6 81. 25 3.25>0.05合計77 26 7 93.64 19.15 <0.005對照組急性13 18 11 73.81慢性4 6 8 55.56合計7 24 19 68.333.療效標準及治療結果療效標準參考李元文等人工性蕁麻疹治療標準。治愈皮疹完全消退,瘙癢消失,隨訪1年未發者。有效皮疹消退,瘙癢消失,1年僅發1次,服上方仍有效者。無效皮疹有消退或無消退,瘙癢減輕或無減輕,1年內復發2次以上者。兩組療效如表1。通過表1可見,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05),尤其急性蕁麻疹的效果較對照組為佳(P<0.005)。
蕁麻疹屬于中醫“風疹”、“濕疹”“赤白游風”等病的范疇,究其病因病機,主要由于稟賦不足,外感風寒濕熱之邪,凝聚肌表,或飲食不當,過食腥膻辛辣之品,助濕生熱,釀成熱毒,內不得透,外不得發,導致氣血壅滯,生成風疹塊。以往多從風熱論治,多用發散清泄之品,而忽視祛濕化瘀,故不能速愈,且易于復發。因風雖善行數變,易于速祛,然一旦與濕相搏,則纏綿難愈,不易根除。又濕邪善阻遏氣機,使肌膚之熱不能透發,氣血瘀滯,不易速愈。故必須在發散風熱的基礎上,兼以祛濕,涼血化瘀,瘀通方能速愈,濕祛方能根除。故本發明先用荊芥、防風、蟬蛻、牛蒡子,發散表邪,使熱邪透發于外,石膏、知母,清熱瀉火,以瀉內郁之熱毒。又在此基礎上加夏枯草、蒼術、苦參、木通,清熱燥濕,生地、玄參、紫草、當歸,涼血化瘀透疹,兼取治風先治血之意。諸藥合用,內熱清,表熱散,濕祛瘀通,疹毒外透,故收全功。
實施例2用實施例1的配方制成合劑,先如湯劑煎煮取藥液,加入95%乙醇,配成75%混懸液,靜置24小時,去雜質提純,濃縮為30ml,高壓滅菌,加苯甲酸鈉0.3g防腐,密封灌裝。3次/日,10ml/次,其它與實施例1同,略。
實施例3用實施例1的配方制成沖劑,先如合劑提純后,蒸發去水,取藥沫,加底物制顆粒,制成3包,3次/日,1包/次;其它與實施例1同,略。
實施例4用實施例1的配方制成片劑,如沖劑蒸發取藥沫后,加底物壓片,共制成12片,滅菌后密封包裝,3次/日,2-4片/次。其它與實施例1同,略。
實施例5用實施例1的配方制成膠囊劑,膠囊劑常規制劑方法制成膠囊劑,每日分3次服,其它與實施例1同,略。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蕁麻疹的藥,其特征是荊芥1-14%、防風1-14%、石膏2-24%、生地2-24%、夏枯草2-24%、玄參2-24%、蒼術2-24%、苦參2-24%、知母1-14%、蟬蛻1-14%、當歸1-14%、牛蒡子1-14%、木通1-14%、紫草1-14%和甘草0.4-6%;將上述中藥混合后水煎,箅出藥液制成湯劑;或者制成合劑,先如湯劑煎煮取藥液,加入95%乙醇,配成75%混懸液,靜置24小時,去雜質提純,濃縮為30ml,高壓滅菌,加苯甲酸鈉0.3 g防腐,密封灌裝;或者制成沖劑,先如合劑提純后,蒸發去水,取藥沫,加底物制顆粒;或者制成片劑,如沖劑蒸發取藥沫后,加底物壓片,滅菌后密封包裝;或者制成膠囊劑,膠囊劑常規制劑方法制成膠囊劑。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蕁麻疹的藥,屬于治療各種蕁麻疹的中藥。荊芥1-14%、防風1-14%、石膏2-24%、生地2-24%、夏枯草2-24%、玄參2-24%、蒼術2-24%、苦參2-24%、知母1-14%、蟬蛻1-14%、當歸1-14%、牛蒡子1-14%、木通1-14%、紫草1-14%和甘草0.4-6%。經過大量研究和臨床實踐,在洞悉蕁麻疹病因病機的基礎上,利用中醫辨證論治的方法,辨證切中了要害,所以療效高,療程短,不易復發,臨床驗證,總有效率達93.64%,急性蕁麻疹療程3-6天,慢性蕁麻疹1個月。不僅可滿足社會治療蕁麻疹的迫切需求,顯著提高臨床療效,而且能使病人降低醫療成本,減少醫療費用,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文檔編號A61P17/00GK1559529SQ200410014249
公開日2005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04年3月6日
發明者郭士全 申請人:郭士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