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調式側臥位麻醉體位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醫療輔助器械,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可調式側臥位麻醉體位固定架。
背景技術:
椎管內麻醉為常用麻醉方法,穿刺時患者一般取側臥位或坐位,臨床以側臥位最常見,側臥位時病人要雙手抱膝,頭盡量向胸前屈曲,使腰背部向后弓成弧形,同時背部與床面垂直。實際臨床操作中病人配合存在難度,達不到標準,增加了巡回護士的工作強度。目前,還沒有標準的麻醉體位固定裝置應用到臨床。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調式側臥位麻醉體位固定架,以克服現有技術中患者擺麻醉體位時存在姿勢擺放不標準,而且難以長時間維持的缺陷。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可調式側臥位麻醉體位固定架,包括調節桿、擋桿、固定帶和固定裝置,所述調節桿包括內桿和外桿,所述內桿與外桿活動連接,所述擋桿垂直固定在內桿一端,所述固定帶固定連接在擋桿和外桿之間。所述外桿上最好設有鎖緊旋鈕,以固定調節桿的長度。所述固定帶上最好設有調節固定帶長短的調節扣。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固定連接在外桿上的短桿和活動連接在短桿上的滑塊,所述滑塊端面設有固定螺絲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具有制作簡單、操作靈活、經濟耐用的優點,并且可根據病人的體態、胖瘦隨意調節,體位固定穩定可靠;使用本實用新型可協助椎管內麻醉患者擺放固定體位,增加了病人的安全舒適度,減輕了護士的勞動強度,并有效提高了麻醉師穿刺的成功率。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A向局部放大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圖中1、擋桿;2、連接扣;3、固定帶;4、調節扣;5、手柄;6、滑塊;7、短桿;8、外桿;
9、鎖緊旋鈕;10、內桿;11、固定螺絲孔;12、手術臺。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在圖I、圖2、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一種可調式側臥位麻醉體位固定架,包括調節桿、擋桿I、固定帶3和固定裝置,所述調節桿包括內桿10和外桿8,外桿8為空心桿,所述外桿8套在內桿10上并與內桿10活動連接,在外桿8上外桿8與內桿10連接端設有一個鎖緊旋鈕9,鎖緊旋鈕9作用是在必要時限制外桿8和內桿10之間的相對運動,所述擋桿I垂直固定在內桿10 —端,固定帶3連接在擋桿I和外桿8之間,固定帶3采用加寬的柔軟堅韌的材料制成,以盡量減少緊固患者體位帶來的不舒適感,固定帶3上設有調節其長短的調節扣4,用以滿足不同身材的的患者體位的固定;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固定連接在外桿8上的短桿7,短桿7上活動連接有滑塊6,所述滑塊6端面設有固定螺絲孔11,滑塊6通過固定螺絲孔11與手術臺12固定連接,為實現本實用新型在手術臺12上的高度可調的目的,滑塊6上設有一個手柄5,手柄5連接螺絲,通過扳動手柄5旋轉螺絲將滑塊6鎖緊在短桿7上,需要調節高度時,只需扳動手柄5松開滑塊,調節好高度再次鎖緊即可。在使用過程中可根據病人體態、胖瘦和身高調整調節桿和固定帶3的長短,使用時先將本實用新型的滑塊6固定于手術臺12的邊緣,患者呈側臥位并且后背背對本實用新型,將雙膝關節繞過擋桿I屈曲擺放,患者臀部靠在調節桿上,固定帶3繞過病人肩膀并收緊固定在病人肩頸部位,使患者始終保持側臥前屈弓形體位,從而保持患者脊柱前屈呈屈 曲狀態,進而便于麻醉師對其進行麻醉穿刺手術。
權利要求1.一種可調式側臥位麻醉體位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調節桿、擋桿(I)、固定帶(3)和固定裝置,所述調節桿包括內桿(10)和外桿(8),所述內桿(10)與外桿(8)活動連接,所述擋桿(I)垂直固定在內桿(10) —端,所述固定帶固定連接在擋桿(I)和外桿(8)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調式側臥位麻醉體位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桿(8)上設有鎖緊旋鈕(9)。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可調式側臥位麻醉體位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頸部固定帶(3)上設有調節扣(4)。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可調式側臥位麻醉體位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固定連接在外桿(8)上的短桿(7)和活動連接在短桿(7)上的滑塊¢),所述滑塊(6)端面設有固定螺絲孔(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調式側臥位麻醉體位固定架,它屬于醫療輔助器械領域。其克服了現有技術中患者擺麻醉體位時存在姿勢擺放不標準,而且難以長時間維持的缺陷。其技術方案的要點是一種可調式側臥位麻醉體位固定架,包括調節桿、檔桿、固定帶和固定裝置,所述調節桿包括內桿和外桿,所述內桿與外桿活動連接,所述檔桿垂直固定在內桿一端,固定帶固定連接在檔桿和外桿之間。本實用新型主要應用于對患者進行椎管內麻醉手術中。
文檔編號A61G13/12GK202497399SQ201220126348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9日
發明者單玉云 申請人:單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