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鼻中隔黏膜切開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鼻中隔黏膜切開刀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領域,涉及鼻中隔手術切開鼻中隔黏膜時應用的新型黏膜切開刀,具體為一種新型的鼻中隔黏膜切開刀。
背景技術:
[0002]耳鼻喉科“鼻中隔矯正術”等鼻中隔手術時,需要準確切開鼻中隔黏膜及鼻中隔軟骨膜,在鼻中隔軟骨表面進行分離;但是,黏膜切開太薄時,不能切開鼻中隔軟骨膜,無法沿鼻中隔軟骨表面分離黏膜;黏膜切開太厚時,可能切透鼻中隔軟骨及對側鼻中隔黏膜,造成鼻中隔芽孔。[0003]目前,耳鼻喉科鼻中隔手術,切開鼻中隔黏膜時,用15號手術刀片。要準確切開鼻中隔黏膜及鼻中隔軟骨膜,只能憑醫生經驗和技術,仔細、小心地逐層切開,才能準確的掌握鼻中隔黏膜切開的厚度;并且,需要助手用吸引器及時吸除切口處血液,以保證切口視野清楚。這樣會延長手術時間,增加手術難度,給患者帶來痛苦;沒有經驗的醫生手術時,易造成鼻中隔穿孔,引起醫療糾紛。實用新型內容[0004]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改進的新型鼻中隔黏膜切開刀,操作簡單、方便,可以準確、快捷地切開鼻中隔黏膜及鼻中隔軟骨膜,防止切透鼻中隔黏膜,減少患者痛苦及并發癥,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0005]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0006]一種鼻中隔黏膜切開刀,包括刀片,刀片的刀刃呈圓弧狀,刀片的刀頭切緣的厚度小于刀身的厚度。[0007]其中,刀片寬度為4.5毫米;刀片長度為12毫米,其中刀頭切緣的長度為2毫米,刀身的長度為10毫米;刀身在刀刃上方2毫米處,刀身的寬度為2.5毫米;刀頭切緣的厚度為0.5毫米,刀身的厚度為1.5毫米。[0008]其中,還包括刀柄,刀柄連接刀片,刀柄上設置有安裝孔。[0009]其中,刀柄長度為26毫米,刀柄厚度為0.5毫米。[0010]其中,安裝孔長度為18毫米,安裝孔寬度為2.5毫米。[0011]所述刀片由不銹鋼制成。[0012]本實用新型在原有的15號刀片基礎上設計。在15號刀片的刀刃上方2毫米處,刀片整體增厚為1.5毫米,這 樣,在切開鼻中隔黏膜時,確保了黏膜切開的厚度不超過2毫米。因為,鼻中隔是由鼻中隔軟骨、軟骨表面覆蓋菲薄的軟骨膜(雙側)及覆蓋在鼻中隔軟骨膜的黏膜(雙側)構成。一般鼻中隔黏膜及軟骨膜約I毫米,不超過2毫米,鼻中隔軟骨約2毫米,所以,本實用新型既可以有效切開鼻中隔黏膜及鼻中隔軟骨膜,又不會將鼻中隔軟骨切透,導致鼻中隔穿孔,能達到快捷、準確切開鼻中隔黏膜的作用。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5]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0016]實施例1:一種鼻中隔黏膜切開刀,包括刀片和刀柄,刀片的刀刃呈圓弧狀;其中,刀片寬度為4.5毫米;刀片長度為12毫米,其中刀頭切緣的長度為2毫米,刀身的長度為10毫米;刀身在刀刃上方2毫米處,刀身的寬度為2.5毫米;刀頭切緣的厚度為0.5毫米,刀身的厚度為1.5毫米。刀柄連接刀片,刀柄上設置有安裝孔。其中,刀柄長度為26毫米,刀柄厚度為0.5毫米。其中,安裝孔長度為18毫米,安裝孔寬度為2.5毫米。全部材料為不銹鋼組成,在15號刀片的基礎上改進而成。[0017]其中:[0018]A:刀片的寬度[0019]是原15號刀片的刀頭部分寬度,約4.5毫米。[0020]B:刀片的刀頭切緣[0021]長度是2毫米。[0022]C:刀身(即刀片的增厚部分)的長度[0023]是原15號刀片長度,減去刀頭切緣的長度(即:前端未增厚部分的長度)2毫米,約10毫米。[0024]D:刀片的刀刃上方2毫米以上,增厚部分的寬度[0025]是在原15號刀片刀刃上方2毫米處整體增厚,寬度約2.5毫米。[0026]E:刀片增厚部分的厚度[0027]是在原15號刀片刀刃上方2毫米處整體增厚,總厚度達約1.5毫米。[0028]F:刀片增厚部分以外的厚度[0029]是原15號刀片的厚度約0.5毫米。[0030]G:刀片的刀柄部分長度[0031]是原15號刀片刀柄部分長度約26毫米。[0032]H:刀片的刀柄部分安裝孔寬度[0033]是原15號刀片的刀柄部分安裝孔寬度約2.5毫米。[0034]1:刀片的刀柄部分安裝孔長度[0035]是原15號刀片的刀柄部分安裝孔長度約18毫米。[0036]J ;刀刃,K:刀身[0037]本實用新型應用時,將本鼻中隔黏膜切開刀,安裝于普通刀柄上,手持刀柄,刀刃對準鼻中隔黏膜切開部位,用力向下方切開,即可切開鼻中隔黏膜及鼻中隔軟骨膜,而不會切透鼻中隔軟骨。達到快捷、準確地切開鼻中隔黏膜的作用,而防止了鼻中隔穿孔。[0038]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凡是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列。
權利要求1.一種鼻中隔黏膜切開刀,包括刀片,刀片的刀刃呈圓弧狀,其特征在于:刀片的刀頭切緣的厚度小于刀身的厚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鼻中隔黏膜切開刀,其特征在于:刀片寬度為4.5毫米;刀片長度為12毫米,其中刀頭切緣的長度為2毫米,刀身的長度為10毫米;刀身在刀刃上方2毫米處,刀身的寬度為2.5毫米;刀頭切緣的厚度為0.5毫米,刀身的厚度為1.5毫米。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鼻中隔黏膜切開刀,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刀柄,刀柄連接刀片,刀柄上設置有安裝孔。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鼻中隔黏膜切開刀,其特征在于:刀柄長度為26毫米,刀柄厚度為0.5毫米。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鼻中隔黏膜切開刀,其特征在于:安裝孔長度為18毫米,安裝孔寬度為2.5毫米。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鼻中隔黏膜切開刀,其特征在于:刀片由不銹鋼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鼻中隔黏膜切開刀,包括刀片,刀片的刀刃呈圓弧狀,刀片的刀頭切緣的厚度小于刀身的厚度。其中,刀片寬度為4.5毫米;刀片長度為12毫米,其中刀頭切緣的長度為2毫米,刀身的長度為10毫米;刀身在刀刃上方2毫米處,刀身的寬度為2.5毫米;刀頭切緣的厚度為0.5毫米,刀身的厚度為1.5毫米。本實用新型在原有的15號刀片基礎上設計,在15號刀片的刀刃上方2毫米處,刀片整體增厚為1.5毫米,在切開鼻中隔黏膜時,確保了黏膜切開的厚度不超過2毫米。本實用新型既可以有效切開鼻中隔黏膜及鼻中隔軟骨膜,又不會將鼻中隔軟骨切透,導致鼻中隔穿孔,能達到快捷、準確切開鼻中隔黏膜的作用。
文檔編號A61B17/3211GK202960677SQ20122052725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5日
發明者鄭翠英, 李中華, 鄭雪松 申請人:北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