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是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
背景技術:
體外沖擊波設備主要包括碎石機和心血管治療系統。目前,體外沖擊波設備對點目標的定位主要采用B超定位機構,其基本結構包括治療頭和設置在治療頭上的B超探頭、電磁波源,B超探頭安裝在體外沖擊波設備上,B超探頭工作,在檢測到點目標后,再用手動將電磁波源的焦點與B超探頭搜索到的病灶(點目標)重合,這樣,波源發出的沖擊波就會聚焦在點目標上,對疾病進行體外沖擊波治療。然而,現有技術中B超探頭的定位主要依靠手動定位,將儀器設置成多角度自由選擇或曲臂傳動的樣式,其結構較為復雜,而曲臂或旋轉角度越多,在調整后需要固定的點就越多,增大勞動強度;而曲臂或旋轉角度少的時候,其定位角度就會受到較大的限制,不能夠適應復雜環境下的工作。因此,特別需要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B超定位機構結構復雜,定位效率較低的缺陷,提供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來解決上述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包括治療頭和設置在治療頭上的B超探頭、電磁波源,所述電磁波源通過曲臂設置在治療頭上,所述B超探頭探測點軸心線與電磁波源焦點軸心線相交,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還包括位移機構和旋轉機構,所述位移機構和旋轉機構主要包括B超探頭和電磁波源,所述位移機構使得電磁波源沿B超探頭探測點軸心線上下運動,所述旋轉機構使得電磁波源圍繞B超探頭探測點軸心線旋轉。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位移機構是采用低速電機、驅動絲桿、導向軸和直線軸承的驅動部件。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位移機構上設置位移傳感器。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旋轉機構還包括軸承、手柄,所述曲臂通過軸承套設在驅動絲桿上,所述曲臂上設置手柄。在本實用新型中,還包括設置在旋轉機構上的鎖緊裝置,所述鎖緊裝置包含電磁吸盤和控制按鈕,所述電磁吸盤設置在曲臂上,所述控制按鈕設置在手柄上。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B超探頭探測點軸心線與電磁波源焦點軸心線相交的第一角度為30° — 45°。[0014]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B超探頭探測點軸心線與電磁波源焦點軸心線相交的第二角度為36°。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曲臂包括豎向曲臂桿和傾斜曲臂桿,所述豎向曲臂桿和傾斜曲臂桿組合的角度為126°。在本實用新型中,還包括探頭盒,所述B超探頭通過探頭盒安裝在治療頭上。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平行運動和旋轉運動相結合,使治療過程的定位,只需用B超對點目標的搜尋,一旦找到點目標,只需發出信號,即可完成定位。使得最復雜的定位成了很簡單快捷的操作。這樣不但可以精確定位,還可以隨時根據點目標的位置變化而調整,減少定位時間,降低醫生勞動強度,提高治療效率,結構簡單,十分實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鎖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功能模塊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定位深度L位置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B超探頭 測得實際深度h的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對點目標定位狀態示意圖。圖中標記:1、治療頭2、B超探頭 21、探測點軸心線 3、電磁波源31、焦點軸心線 4、曲臂5、旋轉機構51、手柄52、鎖緊裝置 521、電磁吸盤522、控制按鈕 6、位移機構61、低速電機 62、驅動絲桿63、位移傳感器 7、第一角度8、第二角度 9、探頭盒10、點目標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所達成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用以下較佳的實施例及附圖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下:參見圖1、圖2和圖4,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包括治療頭I和設置在治療頭I上用于探測點目標10的B超探頭2、用于發射沖擊波的電磁波源3,電磁波源3通過曲臂4設置在治療頭I上,B超探頭2探測點軸心線21與電磁波源3焦點軸心線31相交,從而使沖擊波的焦點與病灶精確重合;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還包括旋轉機構5和位移機構6,旋轉機構5和位移機構6主要包括B超探頭2和電磁波源3,旋轉機構5使得電磁波源3圍繞B超探頭2探測點軸心線21旋轉,位移機構6使得電磁波源3沿B超探頭2探測點軸心線21上下運動。位移機構6是米用低速電機61、驅動絲桿62、導向軸(圖中未顯TjO和直線軸承(圖中未顯示的驅動部件。位移機構6上設置位移傳感器63,在自動定位的時候用于作自動檢測的元件。[0035]旋轉機構5還包括軸承(圖中未顯示)、手柄51,曲臂4通過軸承套設在驅動絲桿62上,曲臂4上設置手柄51。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還包括設置在旋轉機構5上的鎖緊裝置52,鎖緊裝置5包含電磁吸盤521和控制按鈕522,電磁吸盤51設置在曲臂4上,控制按鈕52設置在手柄51上。B超探頭2探測點軸心線21與電磁波源3焦點軸心線31相交的第一角度7為30。一45° ;心血管治療儀的治療原則為,B超探頭2探測點軸心線21與電磁波源3焦點軸心線31相交的第一角度越小,電磁波源3的沖擊效果越好,在理想狀態下,沖擊波源與人體病灶的點目標形成90度垂直沖擊為最理想的狀態,然而需要B超定位,就需要使電磁波源3圍繞B超探頭作一定角度的旋轉。例如1:B超探頭2探測點軸心線21垂直向下與電磁波源3焦點軸心線31形成的角度為30°,在設計的時候需要一定程度上減小電磁波源3和探頭盒9的直徑,來換取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2:如果B超探頭2探測點軸心線21垂直向下與電磁波源3焦點軸心線31形成的角度為45°,對電磁波源3和探頭盒9的直徑沒有太大要求,但由于兩者形成的角度較大,在電磁波源3沖擊的時候需要較大角度的傾斜沖擊,影響治療效果。例如3:B超探頭2探測點軸心線21與電磁波源3焦點軸心線31相交的第一角度7為36°,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在正常電磁波源3直徑和探頭盒9直徑的狀態下,仍具有較好的電磁波源3沖擊治療效果。曲臂4包括豎向曲臂桿41和傾斜曲臂桿42,豎向曲臂桿41和傾斜曲臂桿42組合的第二角度8為126°。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還包括探頭盒9,B超探頭2通過探頭盒9安裝在治療頭I上。在使用的時候,將B超探頭2用專用的探頭盒9固定,安裝在其一側的電磁波源3的焦點軸心線31與B超探頭2的探測點軸心線21成一定大小的第一角度7 (本裝置為36° ),并在保持第一角度7不變的狀態下,可圍繞B超探頭2的探測點軸心線21旋轉180° ;另外,電磁波源3還可平行于B超探頭2的探測點軸心線21作上下直線運動,在旋轉或直線運動時,電磁波源3的沖擊波焦點始終與B超探頭2的探測點軸心線21重合,旋轉動作采用手動與電磁鐵(圖中未顯示)鎖定相結合的方式,直線運動由交流低速電機61驅動絲桿62的方式實現,該運動采用自動跟蹤的控制方式,通過控制系統可使電磁波源3沖擊波的焦點對病灶進行自動跟蹤。在臨床定位過程中,醫生通過B超探頭2發現病人體內的病灶,再用自動跟蹤系統使電磁波源3沖擊波的焦點與病灶精確重合,從而對病人進行體外沖擊波治療。本實用新型自動定位的具體過程如下:一、B超探測到點目標10后,將目標放在屏幕(圖中未顯示)的中心線上;二、用B超測量功能測得目標深度h,按一下信號按鈕發出指令信號。三、定位裝置上根據B超發出信號的接收器將該信號轉化為可執行的指令;四、機械系統執行指令將焦點運動到h,點目標定位完成。[0050]參見圖3,實際使用中,定位系統的位移傳感器63將當前定位的深度信號轉化為電信號(電壓),傳輸給主控系統,經運算處理,通過輸出端的顯示屏(段式液晶屏)顯示當前深度;定位時,通過顯示屏界面輸入當前B超測距深度,按下定位鍵,定位系統通過電機驅動電路來驅動電機達到自動的點目標定位。參見圖3和圖4,顯示屏顯示當前位移傳感器測得的深度L,圖5為B超探頭2定位點目標10的實際深度h,h在B超探頭2探測點軸心線21上,h為實際定位操作所需要的深度;控制系統根據B超探頭2的定位深度h,主要通過位移機構6,移動焦點,使定位深度L與實際深度h —致,這時電磁波源3焦點軸心線31上的焦點正好定位在點目標10上,從而進行治療。如圖6所示,顯示屏顯示當前位移傳感器測得的深度L,實線部分為電磁波源3此時所處的位置;B超探頭2定位點目標10的實際深度h后,虛線部分為電磁波源3對準點目標10后所處位置的狀態圖。本實用新型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電磁波源3平行運動和旋轉運動相結合,使治療過程的定位,只需用B超探頭2對點目標的搜尋,一旦找到點目標,只需按下定位鍵,即可完成定位。使得最復雜的定位成了很簡單快捷的操作。這樣不但可以精確定位,還可以隨時根據點目標的位置變化而調整,減少定位時間,降低醫生勞動強度,提高治療效率,結構簡單,十分實用,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權利要求1.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包括治療頭和設置在治療頭上的B超探頭、電磁波源,所述電磁波源通過曲臂設置在治療頭上,所述B超探頭探測點軸心線與電磁波源焦點軸心線相交,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位移機構和旋轉機構,所述位移機構和旋轉機構主要包括B超探頭和電磁波源,所述位移機構使得電磁波源沿B超探頭探測點軸心線上下運動,所述旋轉機構使得電磁波源圍繞B超探頭探測點軸心線旋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機構是采用低速電機、驅動絲桿、導向軸和直線軸承的驅動部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機構上設置位移傳感器。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機構還包括軸承、手柄,所述曲臂通過軸承套設在驅動絲桿上,所述曲臂上設置手柄。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在旋轉機構上的鎖緊裝置,所述鎖緊裝置包含電磁吸盤和控制按鈕,所述電磁吸盤設置在曲臂上,所述控制按鈕設置在手柄上。
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B超探頭探測點軸心線與電磁波源焦點軸心線相交的第一角度為30° —45。。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B超探頭探測點軸心線與電磁波源焦點軸心線相交的第二角度為36°。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臂包括豎向曲臂桿和傾斜曲臂桿,所述豎向曲臂桿和傾斜曲臂桿組合的角度為126°。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探頭盒,所述B超探頭通過探頭盒安裝在治療頭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體外沖擊波治療設備的B超定位機構,電磁波源通過曲臂設置在治療頭上,B超探頭探測點軸心線與電磁波源焦點軸心線相交,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位移機構和旋轉機構,位移機構和旋轉機構主要包括B超探頭和電磁波源,位移機構使得電磁波源沿B超探頭探測點軸心線上下運動,旋轉機構使得電磁波源圍繞B超探頭探測點軸心線旋轉。本實用新型使治療過程的定位,只需用B超對點目標的搜尋,一旦找到點目標,只需發出信號,即可完成定位。使得最復雜的定位成了很簡單快捷的操作。這樣不但可以精確定位,還可以隨時根據點目標的位置變化而調整,減少定位時間,降低醫生勞動強度,提高治療效率,結構簡單,十分實用。
文檔編號A61B8/00GK203016989SQ201220698908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7日
發明者裴均杰, 許善紅, 徐青, 鄭福均, 趙研文, 陳同華, 王剛 申請人:上海精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